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加拉太 6:1-5

 6: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又當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誘。

6: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6:3 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

6:4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別人了,

6:5 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

-----------------------------------

1.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fa94 野心是一種嚴重而令人擔憂的邪惡。但過度嚴厲,不合時宜,以熱心之名行事,實則源於驕傲,以及對弟兄的不滿和輕蔑,所造成的傷害也同樣不小。大多數人抓住弟兄的過錯,以此為藉口侮辱他們,並使用責罵和殘酷的語言。如果他們在責罵中得到的樂趣,能與他們渴望改進的願望相匹配,他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行事。責備,而且常常是嚴厲的責備,必須施予犯錯者。但我們在忠實地見證罪惡的同時,也絕不能忘記在醋中摻油。


我們在此被教導以溫和的方式糾正弟兄的過錯,並認為任何不帶溫柔精神的責備,都不具備宗教和基督徒的特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解釋了虔誠責備的用意,即恢復跌倒的人,使他回到原來的狀態。這種用意絕不能通過暴力、指責的傾向、或嚴厲的態度或語言來實現;因此,如果我們打算醫治我們的弟兄,我們就必須表現出溫柔和謙卑的精神。為了避免任何人滿足於外在的形式,他要求溫柔的精神;因為除非一個人成功地獲得了溫柔的精神,否則他還沒有準備好懲戒弟兄。Fa95


糾正弟兄時要溫柔的另一個論點包含在「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這句話中。如果他是因為考慮不周,或被欺騙者的狡猾手段所迷惑而犯錯,那麼嚴厲對待這樣的人將是殘酷的。現在,我們知道魔鬼總是在伺機而動,並有千百種方法引誘我們誤入歧途。當我們發現弟兄犯了錯,讓我們考慮到他已落入撒旦的網羅;讓我們心生憐憫,並準備好饒恕他。但這類型的過犯和跌倒,無疑必須與根深蒂固的罪行區分開來,後者伴隨著故意和頑固地無視上帝的權威。這種對上帝的邪惡和悖逆的行為,必須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因為溫和的對待又能有什麼益處呢?「如果也」(eja<n kai<)這個詞也暗示,不僅是那些軟弱受誘惑的人,而且是那些屈服於誘惑的人,都將得到寬容。


你們屬靈的人。這不是諷刺;因為,無論他們多麼屬靈,他們仍然沒有完全被聖靈充滿。這樣的人有責任扶起跌倒的人。他們卓越的成就,除了促進弟兄的救恩之外,還能有什麼更好的用途呢?一個人越是蒙受神聖恩典,他就越有義務顧及那些蒙恩較少的人的造就。但我們的愚蠢在於,即使在我們最好的職責中,我們也容易失敗,因此需要使徒的勸告,以防範肉體觀念的影響。


省察自己。使徒從複數轉為單數並非沒有道理。當他個別地對每個人說話,並吩咐他們仔細審視自己時,他給予了他的勸告以份量。「無論你是誰,承擔了責備他人的職責,都要審視自己。」沒有什麼比讓我們承認或審視自己的弱點更困難的了。無論我們在發現他人過錯方面多麼敏銳,我們卻看不到,正如俗話所說,「掛在我們自己背後的錢包」;fa96 因此,為了激勵我們更加積極,他使用了單數。


這些話可以有兩種解釋。既然我們承認自己容易犯罪,我們就更願意將寬恕給予他人,而我們自己,反過來,我們預計將會延伸到我們身上。有些人這樣解釋它們:「你這罪人,需要你弟兄的憐憫,不應對他人表現出兇猛和不屈不撓。」Fa97 但我寧願選擇將它們解釋為保羅所給予的警告,即在糾正他人時,我們自己不應犯罪。這裡存在一個危險,值得我們最仔細的關注,而且很難防範;因為沒有什麼比超越適當的界限更容易的了。然而,誘惑這個詞在這段經文中可以非常恰當地理解為延伸到整個生命。每當我們有機會提出批評時,讓我們從自己開始,並記住我們自己的弱點,讓我們對他人寬容。


2. 彼此擔當重擔。我們在其中呻吟的軟弱或罪惡,被稱為重擔。這句話在勸告友善行為時特別恰當,因為自然法則告訴我們,那些在重擔下彎腰的人應該得到幫助。他吩咐我們擔當重擔。我們不能縱容或忽視我們弟兄所受的罪惡壓迫,而是要幫助他們,——這只能通過溫和友善的糾正來實現。有許多通姦者和竊賊,許多各種各樣的邪惡和墮落的人,他們會樂意讓基督成為他們罪行的同謀。所有人都會選擇將擔當重擔的任務交給信徒。但由於使徒剛才勸告我們要恢復一個弟兄,基督徒被要求彼此擔當重擔的方式是不會被誤解的。


如此就成全了基督的律法。律法這個詞,當這裡應用於基督時,起著論證的作用。基督的律法和摩西的律法之間存在著隱含的對比。「如果你非常渴望遵守一條律法,基督給你一條你必須優先於所有其他律法的律法,那就是彼此培養仁慈。沒有這個的人就一無所有。另一方面,他告訴我們,當每個人都憐憫地幫助他的鄰居時,基督的律法就成全了;他藉此暗示,一切不源於愛的事物都是多餘的;因為希臘詞ajnaplhrw>sate的構成,傳達了絕對完美的觀念。但由於沒有人能在各方面都做到保羅所要求的,我們離完美還有距離。在對待他人方面最接近完美的人,在對待上帝方面仍然相距甚遠。


3. 因為人若以為自己。句法上存在歧義,但保羅的意思很清楚。他什麼也不是這句話,乍看之下似乎意味著:「如果任何人在現實中什麼也不是,卻聲稱自己是什麼;」因為有許多人沒有真正的價值,卻因愚蠢的自我欣賞而自高自大。但其意義更為普遍,可以這樣表達:「既然所有人都什麼也不是,那麼那些想顯得自己是什麼,並說服自己是某個人的人,就是在欺騙自己。」首先,他宣稱我們什麼也不是,他的意思是,我們沒有任何屬於自己的東西可以誇耀,而是缺乏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我們所有的誇耀都只是虛榮。其次,他推斷那些聲稱某些東西是自己的人是在欺騙自己。現在,既然沒有什麼比別人欺騙我們更能激起我們的憤慨,那麼我們自願欺騙自己就說明了極度的愚蠢。這種考慮會使我們對他人更加坦誠。兇猛的侮辱或傲慢的嚴厲從何而來,不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估計中抬高自己,並傲慢地鄙視他人嗎?除去傲慢,我們在彼此的行為中都會表現出最大的謙遜。


4. 但各人當察驗自己的行為。保羅已經用強有力的打擊擊垮了人的驕傲。但常常發生的是,通過將自己與他人比較,我們對他們形成的低劣看法,使我們對自己產生了高度的評價。保羅宣稱不應允許這種比較。他說,不要讓任何人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也不要因為別人在他看來不那麼值得稱讚而自滿。讓他拋開對他人的所有顧慮,審視自己的良心,並詢問自己的工作是什麼。我們不是通過貶低他人而獲得的,而是我們在沒有任何比較的情況下所擁有的,才能被視為真正的讚美。


有些人認為保羅是在說反話。「你通過與他人的過錯比較來奉承自己;但如果你考慮你是誰,你就會享受到應得的讚美。」換句話說,你將得不到任何讚美;因為沒有人真正值得哪怕最小的讚美。根據這種觀點,接下來的「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這句話,被認為是指每個人通常都會擔當自己的擔子。但這句話的平實直接的意義與使徒的推理更為吻合。「只憑你自己,而不是與他人比較,你將會得到讚美。」我很清楚,下一句話,即消滅人類所有榮耀的那句話,被認為是證明了反諷的解釋。但這段經文所談論的榮耀,是良心的榮耀,主允許他的子民沉浸其中,保羅在其他地方也用非常生動的語言表達了這一點。


「保羅定睛看著公會,說:弟兄們,我在神面前行事為人,都是憑著良心,直到今日。」


(<442301>使徒行傳 23:1.)


這不過是對神恩典的承認,它絲毫沒有給人帶來讚美,反而激勵人將榮耀歸給神。敬虔的人在自己身上找到了這樣一個誇耀的理由;他們將其歸因於神的恩典的豐富,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功勞。


「我們所誇的,是我們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是靠著人的聰明,乃是靠著神的恩惠。」


(<470112>哥林多後書 1:12.)


我們的主親自教導我們: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400606>馬太福音 6:6.)


嚴格來說,他沒有斷言,而是引導我們得出結論,當一個人因自己的價值而不是因他人的卑劣而受到重視時,這種讚美是公正而實質的。因此,這句話是有條件的,它意味著,如果一個人不是在不考慮他人的情況下被發現是好人,那麼他就無權被視為好人。


5. 因為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為了消除懶惰和驕傲,他向我們展示了神的審判,在審判中,每個人都將為自己,而不是與他人比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就是這樣被欺騙的;因為,如果一個只有一隻眼睛的人被置於盲人之中,他會認為自己的視力是完美的;一個在黑人中膚色黝黑的人會認為自己是白人。使徒斷言,我們由此得出的錯誤結論在神的審判中將無處容身;因為在那裡,每個人都將擔當自己的擔子,沒有人會因他人的罪而獲得赦免。這就是這些話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