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58
58:1 (大衛的金詩,交與伶長。調用休要毀壞。)世人哪,你們默然不語,真合公義嗎?施行審判,豈按正直嗎?
58:2 不然!你們是心中作惡;你們在地上秤出你們手所行的強暴。
58:3 惡人一出母胎就與 神疏遠,一離母腹便走錯路,說謊話。
58:4 他們的毒氣好像蛇的毒氣;他們好像塞耳的聾虺,
58:5 不聽行法術的聲音,雖用極靈的咒語也是不聽。
58:6 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耶和華啊,求你敲掉少壯獅子的大牙!
58:7 願他們消滅,如急流的水一般;他們瞅準射箭的時候,願箭頭彷彿砍斷。
58:8 願他們像蝸牛消化過去,又像婦人墜落未見天日的胎。
58:9 你們用荊棘燒火,鍋還未熱,他要用旋風把青的和燒著的一齊颳去。
58:10 義人見仇敵遭報就歡喜,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
58:11 因此,人必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在地上果有施行判斷的 神!
以下詩篇由兩部分組成。起初,大衛為自己辯護,駁斥敵人對他個人品格的誹謗。他表達了對敵人所施加的嚴重傷害、他們的殘忍和背叛的感受,最後他訴諸上帝的審判,並祈求他們受到應得的毀滅。
交給聖詠團長,休要毀壞。大衛的金詩。
詩篇 58:1-5
1. 你們真的說公義嗎?會眾啊!你們判斷正直嗎?世人啊!2. 不,你們心裡圖謀邪惡;你們的雙手在地上施行暴力。3. 他們自出母胎就與神疏遠,一出生就走錯路,說謊話。4. 他們的毒液像蛇的毒液;他們像塞住耳朵的聾蝮蛇:5. 不聽行法術的聲音,不論他施法多麼巧妙。
1. 你們真的說公義嗎?大衛向他的敵人提出這個問題,作為挑戰,顯示了他正直的良心所帶來的膽量。這表明,當我們敢於向對方本身提出訴求時,我們事業的正義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如果對其正義性有任何質疑的理由,那麼挑戰對手的證詞將顯示出荒謬的自信。大衛以一種坦率的態度出現,他得到了正直感的支持,並通過從他們口中逼出的聲明,駁斥了他們在那些單純到相信他們的人眼中玷污他品格的卑鄙指控。「你們自己,」他好像說,「可以證明我的清白,卻用毫無根據的誹謗來迫害我。你們不為這種粗暴和無端的壓迫感到羞恥嗎?」然而,有必要確定大衛在這裡指責的是誰。他稱他們為會眾,又稱他們為世人。希伯來詞 אלם,elem,我翻譯為會眾,有些人認為是形容公義的詞,並翻譯為啞巴;346 但這並不能表達詩篇作者的意思。解經家對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會眾」這個詞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他以指責的方式提及他的敵人召開的會議,就像那些懷有邪惡意圖的人通常會做的那樣,目的是策劃他們的計劃。我更傾向於那些認為他在這裡(儘管只是出於禮貌)給予掃羅的謀士們通常的榮譽稱號的觀點,他們表面上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開會,但實際上卻沒有其他意圖,只是為了實現他的毀滅。其他人讀作「在會眾中」——這個翻譯給了我們已經賦予它的段落相同的含義,但沒有得到詞語自然結構的支持。大衛所稱呼的會眾是掃羅召集的那個集會,表面上是為了合法的目的,但實際上是為了壓迫無辜者。他隨後對他們使用的「世人」一詞——好像收回了以前給予的禮貌稱號——似乎是用來蔑視他們的品格,因為他們與其說是一個法官會議,不如說是一群公開的強盜。然而,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在使用這個表達時,大衛心中想到了他所面臨的普遍反對——幾乎所有人都傾向於這個邪惡的派系,他在這裡向他的眾多敵人發出了慷慨的挑戰。同時,這段經文教導我們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儘管全世界都與神的子民為敵,但只要他們有正直感的支持,他們就不必害怕挑戰君王和他們的謀士,以及烏合之眾。如果全世界都拒絕聽我們說話,我們必須學習大衛的榜樣,滿足於良心的見證,並訴諸神的審判。奧古斯丁手中只有希臘文譯本,他被這節經文引導到一個微妙的論述中,即當被要求對一般原則做出判斷時,人的判斷通常是正確的,但在將這些原則應用於特定案例時,由於他們邪惡的激情所帶來的盲目和扭曲的影響,卻會嚴重失敗。所有這些都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而它本身也有其用處,但卻完全誤解了這段話的含義。
2. 誠然,你們心裡圖謀惡事。在前一節中,他抱怨他們行為中表現出的公然無恥。現在他指責他們在思想上懷有邪惡,並親手實踐。因此,我將希伯來語的 אף,aph,翻譯為「誠然」,因為很明顯,大衛在駁斥了敵人的誹謗之後,進一步指責他們犯下了他們自己所犯的罪。這節經文的第二句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翻譯:「你們用手衡量暴力」或「你們的手衡量暴力」;由於意思相同,讀者採用哪種方式都無關緊要。有些人認為他使用「衡量」這個比喻性表達,是為了暗示他受到迫害時所假裝的公平,好像他是一個擾亂和平的人,並被指控犯有叛國罪和對國王的抗命罪。很可能,他的敵人用花言巧語掩飾他們的壓迫,這種花言巧語是偽君子從不遲於發現的。但希伯來語的פלס,phalas,有更廣泛的含義,即「構建」或「整理」;可能只是指他們將他們最初在思想中構想的罪惡付諸實踐。它補充說,「在地上」,以表示他們邪惡的肆無忌憚,這是公開進行的,而不是在可以隱藏的地方進行的。
3. 他們自出母胎就與惡為伍。他為了加重他們的罪行,指出他們不是最近才犯罪的,而是生來就犯罪的人。我們看到有些人,雖然本性沒有那麼墮落,卻因輕浮、壞榜樣、慾望的誘惑或類似的其他原因而走上邪惡的道路;但大衛指責他的敵人自出母胎就充滿邪惡,聲稱他們的背叛和殘忍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所有人生來都帶有罪惡,作為亞當的後裔,本性是墮落的,本身無法追求任何美好的事物;但大多數人都有一個秘密的約束,阻止他們在罪惡中走得太遠。原罪的污點無一例外地附著在全人類身上;但經驗證明,有些人以謙遜和得體的舉止為特徵;另一些人是邪惡的,但同時在適度的範圍內;而第三類人則本性墮落到無法容忍的社會成員。現在,正是這種過度的邪惡——即使在人類普遍腐敗的情況下也太明顯而無法逃脫憎惡——大衛將其歸因於他的敵人。他將他們斥為邪惡的怪物。
4. 他們的毒液像蛇的毒液:他們像聾啞的蝮蛇 他繼續他的描述;儘管他可能堅持他們反對的兇猛,但他更特別地指責他們,在這裡和別處一樣,他們的惡毒。有些人讀作「他們的狂怒」; 但這不符合將他們比作蛇的比喻。我們所採用的翻譯不會因為這個詞的詞源(源自熱)而受到任何反對。眾所周知,有些毒藥通過寒冷致死,另一些則通過灼熱消耗生命器官。大衛在這段話中斷言他的敵人充滿了致命的惡意,就像蛇充滿了毒液一樣。為了更強調地表達他們極致的狡猾,他將他們比作聾啞的蛇,它們對馴蛇人的聲音充耳不聞——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以其狡猾而聞名,並提防所有此類詭計的蛇。但是,有人可能會問,真的有魅惑這種東西嗎?如果沒有,從中引出比較似乎是荒謬和幼稚的,除非我們假設大衛只是為了迎合錯誤但普遍接受的觀點而說話。然而,他似乎確實暗示蛇可以被魅惑所迷惑;我認為承認這一點沒有什麼害處。古人認為義大利的馬爾西人擅長此道。如果沒有魅惑的實踐,律法中為何要禁止和譴責它們呢?(申命記 18:11。) 我並不是說有一種實際的方法或技藝可以實現魅惑。這無疑是撒旦的一個小把戲,351 上帝允許他對不信和無知的人施展他的迷惑,儘管他阻止他欺騙那些被他的話語和聖靈啟迪的人。但是,我們可以避免所有這種好奇的探究,只要採納前面提到的觀點,即大衛在這裡借用了一個流行和普遍的錯誤來進行比較,並且只是被認為在說,沒有任何一種蛇比他的敵人更狡猾,即使是那種(如果有的話)能抵禦魅惑的種類。
詩篇 58:6-9
6. 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齒!耶和華啊,求你敲掉少壯獅子的牙齒。7. 願他們像流去的水,全然消失;願他們彎弓射箭,箭頭卻折斷。352 8. 願他們像蝸牛蠕行而消融;像婦人流產的胎兒,未見天日。9. 你的鍋353還未感受到荊棘的火熱,旋風就要將他捲走,如同生肉一般。
6. 神啊,求你敲碎他們口中的牙齒 從詩篇的這部分開始,他採用了詛咒的語氣,祈求神的報復,因為擊退壓迫和為受冤屈的無辜者伸張正義是神獨有的特權。然而,我們必須注意這是如何做到的。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就為自己的事業尋求神的審判或庇護,直到他首先聲明了自己的正直,並陳述了對敵人惡意行為的抱怨;因為神絕不會承擔不值得辯護的事業。在我們面前的這節經文中,他祈求神擊碎惡人,並抑制他們狂暴的怒氣。他用「牙齒」來暗示他們像野獸一樣渴望撕裂和摧毀他們壓迫的受害者;這在經文的後半部分更清楚地表達出來,他將他們比作獅子。這種比較表明了他們一心要毀滅他的狂怒。
在下一節以及隨後的幾節中,他繼續表達同樣的目的,運用了各種恰當的比喻。他祈求神使他們像水一樣流逝,也就是迅速流逝。這種表達方式表明了他信心的偉大。他的敵人在他眼前,人數眾多,資源豐富;他看到他們的力量根深蒂固,穩固建立;整個國家都反對他,似乎在他面前像一道無望而可怕的岩石山脈屏障。祈求這種堅實而巨大的阻力融化消失,顯示出非凡的勇氣,而這種結果只有對那些學會將神的力量置於所有障礙之上的人來說才顯得可信。在緊隨其後的比較中,他祈求他的對手的企圖能夠受挫,這些話的意思是,當他們彎弓時,他們的箭可能會無力地落下,如同折斷了一般。由於他們被無情的殘酷所驅使,他請求神挫敗他們的事業,在這方面,我們再次被要求欣賞他堅定不移的勇氣,他能夠將敵人可怕的準備完全視為神的支配,並將他們所有的力量視為躺在他的腳下。讓他的榜樣在這一點上被考慮。即使我們的敵人的箭已經上弦,毀滅似乎不可避免,我們也不要停止禱告。
8. 願他像蝸牛蠕行而消融 這節經文中的兩個比喻與第一個比喻的用意相同,表達了他希望敵人能夠悄然逝去,並證明自己本質上是最轉瞬即逝的事物。他將他們比作蝸牛,大衛在談論那些因其力量和影響力而令人畏懼的人時,使用如此輕蔑的比喻可能顯得荒謬,如果我們不反思他認為神能夠在瞬間,毫不費力地擊碎和消滅最強大的反對力量。他們的力量可能足以鼓勵他們,在他們自負的自信中,將他們的計劃延伸到遙遠的未來,但他卻以信心的眼光看待它,並看到它在神的審判中註定是短暫的。他或許暗示了惡人掌權的突然性,並旨在粉碎他們因如此輕易地獲得成功而容易產生的驕傲,"""藉由提醒他們,他們的毀滅將同樣迅速而突然。在詩句的結尾,他們被比作流產,這比喻具有同樣的力量。如果我們考慮他們在虛妄的自信中預期生命將延續的時間長度, 可以說他們在真正開始生活之前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並且可以說他們被從生命的終點拉了回來。
9. 在你們的鍋子感受到你們荊棘的火之前。這節經文有些晦澀難懂,部分原因在於其複雜的結構,部分原因在於這些詞語可能具有雙重含義。 因此,希伯來詞 סירות (siroth) 既指鍋子,也指荊棘。如果我們採用第一種含義,我們必須讀作:在你們的鍋子感受到由荊棘點燃的火之前;如果採用第二種含義,則讀作:在你們的荊棘長成灌木之前,也就是說,達到它們的完全高度和厚度。按照前一種含義,我們翻譯為「肉仍生」,如果我們採用後一種含義,則必須翻譯為「嫩的」或「尚未長成」。但詩篇作者在這段經文中的主旨是相當明顯的。他指的是上帝將對他的敵人施行的審判的迅速性,並祈求上帝將他們像被旋風捲走一樣帶走,要麼在他們的力量完全成長之前,就像荊棘長成茁壯的植物一樣,要麼在他們成熟和準備好之前,就像鍋中煮熟的肉一樣。後一種含義似乎是這段經文最容易理解的,即上帝在祂憤怒的旋風中,將惡人像尚未煮熟的肉一樣帶走,可以說這肉幾乎沒有感受到火的熱度。"""
詩篇 58:10-11
10. 義人看見報應就歡喜,他要在惡人的血中洗腳。 11. 人要說,義人誠然有善報[字面意思為果實360 ];在地上誠然有施行判斷的神。
10 義人看見報應就歡喜。乍看之下,這裡歸於義人的情感似乎與他們應有的憐憫大相徑庭;但我們必須記住,正如我經常在其他地方觀察到的那樣,大衛想要歸咎於他們的情感是一種純潔而有節制的情感;在這種情況下,假設信徒在聖靈的影響和引導下,樂於見證神聖審判的執行,並沒有什麼荒謬之處。當太多人看到他們的敵人被毀滅時所感受到的那種殘酷的滿足感,是仇恨、憤怒或不耐煩等不聖潔的激情所導致的,這些激情引發了過度的報復慾望。只要腐敗以這種方式運作,就不會有正確或可接受的行為。另一方面,當一個人被聖潔的熱情引導,同情上帝可能施加的報應的正義性時,他在看到惡人受到報應時的喜悅將會像他對他們的歸信和救贖的渴望一樣純潔而真誠。上帝的憐憫並不會阻止他在適當的時機顯現審判者的嚴厲,當試圖使罪人悔改的努力徒勞無功時,這種嚴厲的行為也不能被視為質疑他的仁慈;同樣地,義人會焦急地渴望他們的敵人歸信,並在受到傷害時表現出極大的耐心,以期將他們引導到救贖的道路上:但當頑固的固執最終導致報應的時刻到來時,他們看到報應被施加,並證明上帝對他們個人安全的關心,這是很自然的。當上帝在任何時候似乎縱容他們的敵人迫害時,他們會感到悲傷;那麼,當他對犯罪者施加應得的懲罰時,他們怎能不感到滿足呢?
11. 以致人要說,誠然有善報。從這裡所說的關於其原因或來源,我們有額外的證據表明,歸於聖徒的喜悅沒有任何惡意的成分。從這節經文的行文方式可以看出,大衛現在似乎將他之前專門歸於義人的情感,毫無例外地歸於所有人。但緊隨其後的承認只能來自那些能夠觀察神聖安排的聖徒;因此,我認為在「人要說」等表達中,特別暗示了他們。同時,這種說話方式可能意味著許多心靈動搖的人將會堅定信仰。這裡只指義人,但採用這種不確定的說法是為了表示他們的數量。眾所周知,有多少人的信仰容易因神聖管理中明顯的不平等和困惑而動搖,但當上帝的手在顯現他的審判時顯露出來時,他們會重新鼓起勇氣,並徹底改變觀點。在這種時候,這節經文所表達的承認會被廣泛而普遍地採納,正如以賽亞所宣稱的:
「當你的審判在地上時,世上的居民將學習公義」(以賽亞書 26:9)。
希伯來語詞 אך (ach),我們翻譯為「誠然」,偶爾表示簡單的肯定,但通常是加強語氣的,這裡暗示了當上帝暫停執行他的審判時我們容易感到的不信,與當他執行審判時我們所受到的信心之間的對比。因此,經文中重複的粒子暗示著,當上帝遲遲不施加罪惡的懲罰時,人們會放下那種容易悄悄潛入他們心中的猶豫,並彷彿糾正自己被誘惑所犯的錯誤。沒有什麼比一種親密而確定的信念更能促進虔誠了,那就是義人永遠不會失去他們的獎賞。因此,以賽亞書的語言說:「你們要對義人說,他們必享福樂,因為他們必吃自己行為的果實。」(以賽亞書 3:10)。當義行沒有得到獎賞時,我們傾向於滋生不信的恐懼,並想像上帝已經從世界的治理中退隱,對其事務漠不關心。我將有機會在第七十三篇詩篇中更詳細地討論這一點。
隨後附上義人必能獲得虔誠獎賞的原因,因為上帝是世界的審判者;在世界由上帝的旨意統治的假設下,他不可能不遲早區分善惡。更具體地說,他被稱為在地上審判,因為人們有時褻瀆地聲稱上帝的統治僅限於天堂,而這個世界的事務則被遺棄給盲目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