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 55

 詩篇 55

55:1 (大衛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 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不聽我的懇求!

55:2 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我哀歎不安,發聲唉哼,

55:3 都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發怒氣逼迫我。

55:4 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惶臨到我身。

55:5 恐懼戰兢歸到我身;驚恐漫過了我。

55:6 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

55:7 我必遠遊,宿在曠野。(細拉)

55:8 我必速速逃到避所,脫離狂風暴雨。

55:9 主啊,求你吞滅他們,變亂他們的舌頭!因為我在城中見了強暴爭競的事。

55:10 他們在城牆上晝夜繞行;在城內也有罪孽和奸惡。

55:11 邪惡在其中;欺壓和詭詐不離街市。

55:12 原來不是仇敵辱罵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

55:13 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

55:14 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 神的殿中同行。

55:15 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

55:16 至於我,我要求告 神;耶和華必拯救我。

55:17 我要晚上、早晨、晌午哀聲悲歎;他也必聽我的聲音。

55:18 他救贖我命脫離攻擊我的人,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相爭的人甚多。

55:19 那沒有更變、不敬畏 神的人,從太古常存的 神必聽見而苦待他。

55:20 他背了約,伸手攻擊與他和好的人。

55:21 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卻懷著爭戰;他的話比油柔和,其實是拔出來的刀。

55:22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

55:23  神啊,你必使惡人下入滅亡的坑;流人血、行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但我要倚靠你。




許多解經家認為這篇詩篇指的是押沙龍的陰謀,大衛因此被趕下王位,被迫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逃到曠野。但這篇詩篇似乎更像是在他因掃羅的迫害而陷入極度危險時所寫的。這是一篇禱告,表達了最深切的痛苦,充滿了熱情,懇求上帝憐憫。詩人傾訴了他的悲傷並表達了他的請求後,展望了得蒙拯救的前景,並向上帝獻上感謝,彷彿他已經得到了拯救。


交給指揮。用弦樂器。


大衛的訓誨詩。


詩篇 55:1-3


1. 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不要隱藏起來不聽我的懇求。2. 求你側耳聽我,應允我。我將在我的講話中哀號,並發出聲音。 3. 因仇敵的聲音,惡人的欺壓:因為他們將罪孽加在我身上,又在怒氣中與我爭戰。


1. 神啊,求你留心聽我的禱告!從詩篇開頭的語言,我們可以斷定大衛當時正處於極大的困境之中。這絕非尋常的困境,才能對一位像他這樣勇敢的聖徒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對「אריד, arid」的翻譯「我將得勝」是對上下文的曲解,因為他非但沒有誇耀他將在講話中表現出的堅毅,反而急於表達他的悲慘,暗示他被迫大聲呼喊。第三節中「因仇敵的聲音」這句話,可以看作是與第一節或緊接其前的一節,或兩者都有關聯。有些人將「聲音」理解為眾人喧嘩的聲音;好像他是在說,仇敵正在集結許多軍隊來對付他:但他更可能是指掃羅習慣性地對這位無辜的先知發出的威脅。同樣,將「將罪孽加在他身上」解釋為他的敵人用虛假的指控來誣陷他,這種解釋是牽強的,而且與上下文不符。這些話旨在與後面的句子相呼應,其中說他的敵人「在怒氣中與他爭戰」;因此,在我看來,「將罪孽加在他身上」無非是指他們為了毀滅他而對他施加不義的暴力,或惡意地策劃他的毀滅。如果兩句話之間有任何區別,那麼「在怒氣中與他爭戰」可能指的是他們公開的暴力,而「將罪孽加在他身上」296 則指的是他們欺詐性的背叛。在這種情況下,「און, aven」(我翻譯為「罪孽」)將表示隱藏的惡意。這裡的「惡人的欺壓」應理解為迫害的主動意義。而將「惡人」一詞用於他的敵人,他並非是在指責他們,而是在間接地宣稱自己的清白。我們在迫害之下最大的安慰是問心無愧,反思我們並沒有遭受不應得的苦難;因為由此產生了我們將經歷主的幫助的希望,主是受苦者的盾牌和防禦。


詩篇 55:4-8


4. 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死的驚恐臨到我身。 5. 恐懼戰兢臨到我身,驚駭將我淹沒。 6. 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我就飛去,得享安息。 7. 看哪!我必遠走高飛,我必在曠野安歇。細拉。 8. 我必速速為自己尋得拯救,脫離狂風所掀起的風暴。


4. 我心在我裡面甚是疼痛 在此我們有額外的證據,證明大衛所受的苦難極其深重。說這些話的人絕非軟弱或柔弱之輩,而是曾給予堅忍不拔的確鑿證明的人。他所抱怨的,也不僅僅是敵人對他施加的殘酷傷害。他驚呼自己被恐懼淹沒,因此承認他的心對他的苦難並非無動於衷。因此,我們可以從這段經文中學到,大衛當時所承受的苦難不僅沉重,而且即使是上帝最偉大的僕人,在嚴峻的考驗時刻,他們的堅韌也會失效。只要事情順利,我們都是好兵,但當我們陷入近身搏鬥時,我們的弱點很快就會顯現出來。撒旦利用這個優勢,暗示上帝已經撤回了祂聖靈的支持,並煽動我們絕望。我們在大衛身上就有一個例子,他在此被描繪成與內心的恐懼以及複雜的外在災難搏鬥,並在向神的寶座祈求時承受著劇烈的精神衝突。死的驚恐這個詞表明,除非有神的恩典介入,否則他已瀕臨崩潰。


6 我說,但願我有翅膀像鴿子? 這些話不僅僅意味著他找不到逃脫的方式。它們旨在表達他處境的可悲,這使得流亡成為一種令人渴望的祝福,而且這不是人類常見的流亡,而是像鴿子飛到遙遠的荒涼藏身之處那樣的流亡。它們暗示他只能通過奇蹟逃脫。它們暗示即使是通過普通流放來退隱的特權也被剝奪了,因此他的處境比天上的可憐鳥兒還要糟糕,因為鳥兒至少可以從追捕者手中飛走。有些人認為鴿子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的速度。猶太人持有荒謬的觀點,認為希伯來文的「翅膀」是單數,因為鴿子飛行時只用一隻翅膀;然而,在聖經中,這種數量的變化再常見不過了。最有可能的是,大衛通過這個比喻,是想表達他渴望像膽怯無助的鴿子逃離老鷹一樣,逃離他殘酷的敵人。的確,他所陷入的困境一定非常嚴重,以至於在精神激動之下,他竟然忘記了對他所作的王國應許,考慮到一次可恥的逃亡,並說他滿足於躲藏在遠離故鄉和人類社會的曠野某處。不,他補充說,彷彿是為了讓步於他對手的憤怒,他願意(如果他們允許的話)遠走高飛,他並不是向他們提出他從未打算履行的休戰條件,只是為了爭取時間,就像那些懷有某種秘密而遙遠的解脫希望的人會做的那樣。我們當然可以說,這些是一個被逼到絕望邊緣的人的話。他所處的困境如此極端,以至於即使準備放棄一切,他也無法在這種條件下獲得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焦慮的痛苦中,我們不必驚訝他的心被死亡的悲傷所淹沒。我翻譯為「掀起」的希伯來詞 סועה (soah),有些人翻譯為「暴風雨般的」;毫無疑問,詩人指的是狂風所掀起的暴風。當他說這風是狂風所掀起時, 透過這種迂迴的說法,他指的是一陣狂風,那種迫使旅行者逃跑並在最近的住所或隱蔽處尋求庇護的狂風。


詩篇 55:9-11


9. 主啊,求你毀滅他們,使他們言語不通!因為我在城中看見了迫害和紛爭。10. 他們日夜在城牆上巡行,勞苦和憂愁也在城中。11. 邪惡在其中;欺騙和詭詐不離其街。


9. 毀滅,主啊;使他們言語不通。現在,他彷彿已平靜了心緒,重新開始禱告。如果他再多抱怨一會兒,他可能會認同那些因過度使用這種貧瘠的安慰而弊大於利的人的愚蠢。聖徒在禱告時,偶爾會發出一些無法完全 оправдать 的抱怨,但他很快就會回到相信的懇求中。在「使他們言語不通」這句話中,似乎暗示了巴別塔建造者所遭受的審判(創世記 31:7)。他總體上是祈求上帝打破他們罪惡的同盟,擾亂他們邪惡的計謀,但顯然間接提到了上帝曾以混淆他們的溝通來挫敗惡人計劃的那個難忘的證明。直到今天,他仍然以這種方式削弱教會的敵人,並通過相互的敵意、競爭和意見分歧的力量將他們分裂成派系。為了鼓勵自己禱告,詩人接著強調他敵人的邪惡和惡毒,這是一個永遠不應忘記的真理,即隨著人們在罪惡中日益猖獗,可以預料到神的審判即將降臨在他們身上。從他們中間盛行的放縱中,他以這樣一個想法安慰自己:上帝的拯救不會遙遠;因為他懲罰驕傲的人,卻賜更多的恩典給謙卑的人。在祈求上帝對他們施加審判之前,他會暗示他完全了解他們的邪惡和有害的本性。解經家們在確定這裡所說的城市是耶路撒冷還是基伊拉上花費了不必要的精力,因為大衛用這個詞似乎只是指罪惡在國家中公開和普遍的盛行。城市與更隱蔽和模糊的地方相對,他暗示紛爭是以毫不臉紅的公開方式進行的。即使城市指的是王國的首都,這也不是我們不應該假設詩人心中有國家普遍狀況的理由;但在我看來,這個詞顯然是用一種不確定的意義來表示,當時通常在秘密中犯下的這種邪惡是公開和公然實施的。他描述他們的罪惡在城牆上巡行,可以說是在城牆上站崗或守望,也是為了標誌當時國家中盛行的邪惡的嚴重性。城牆被認為可以保護城市免受掠奪和入侵,但他抱怨這種秩序被顛倒了——城市不是被防禦工事包圍,而是被紛爭和壓迫所困擾,或者說這些東西佔據了城牆,並在城牆上巡行。 我已經在其他地方評論過 און (aven) 和 עמל (amal) 這兩個詞。在宣布邪惡在城中,欺騙和詭詐在街上時,他指出了盛行罪惡的真正根源;正如可以預料的那樣,那些內心腐敗,沉迷於這種惡毒計謀的人,會沉溺於暴力,並迫害貧窮和無助的人。總的來說,他被認為是在這段經文中提到掃羅統治時期令人悲痛的混亂,當時正義和秩序在某種程度上被逐出王國。而無論他的描述是針對一個城市還是許多城市,當他們任何一個城市都變成賊窩時,對於一個信奉真正宗教的國家來說,事態無疑已經達到了預兆性的危機。還可以注意到,大衛在我們面前的詩篇中,對這類城市發出詛咒,顯然是得到了聖靈對它們的判斷所支持的。


詩篇 55:12-15


12. 其實,那辱罵我的不是仇敵,若是仇敵,我還可以忍受。 那向我狂傲的也不是恨我的人,若是恨我的人,我還可以躲避他。 13. 卻是你,你這與我同等的人,是我的領袖,是我的知己。14. 我們曾親密地交換心事; 我們曾結伴同入神的殿。15. 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下入陰間,因為在他們的住處,在他們中間,盡是邪惡。


12 其實,那辱罵我的不是仇敵 他告訴我們一個情況,這情況加劇了他所遭受的傷害的痛苦,那就是這些傷害不僅來自他的公開敵人,也來自那些假裝是他朋友的人。那些誤解了 נשא, nasa 意思的人,將其解釋為大衛說他可以忍受公開敵人的辱罵。他所說的是,如果一個公開的敵人辱罵他,他就可以應對,就像一個人應對並擋開針對他的打擊一樣。對於已知的敵人,我們會保持警惕,但朋友出其不意的打擊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採用這種觀點,我們會發現詩句中的重複更加完美;在一個部分讀作「我會應對」,在另一個部分讀作「我會躲避」。當他說敵人向他狂傲時,他不僅僅是指敵人使用了侮辱性的語言,而是泛指敵人竭盡全力要推翻他。大衛在這段話中抱怨的總結是,他受到了那種秘密背叛的襲擊,這種背叛使得自衛成為不可能。至於他提出這項指控時特別指的個人,我不認為是亞希多弗,因為這首詩篇本身似乎不是在押沙龍的迫害期間寫的。是否是基伊拉城中某個臭名昭著的叛徒,這無法確定。最有可能的猜測是,他可能是宮廷中某位與大衛關係密切的顯赫人物。他可能不止指一個人,那些為了在王室恩寵中晉升而犧牲舊日友誼,並利用他們的影響力來毀滅他的朝臣。這些人,以某位更傑出的人物為首,可能是他所指的對象。無論如何,大衛的經歷,如這裡所呈現給我們的,教導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僅會遇到公開的迫害,也會遇到朋友的秘密背叛。撒旦曾用刀劍和公開戰爭攻擊教會,但他也曾興起內部敵人,用更隱秘的詭計和欺詐武器來傷害教會。這是一種敵人,正如伯納德所說,我們既無法逃避也無法趕走。無論所指的個人是誰,大衛稱他為與他同等的人,因為在我看來,ערך, erach 這個詞應該這樣翻譯,而不是像有些人翻譯的「他在估計中與他相等」,或者像其他人翻譯的「他認為是他的第二個自己的人」。 他抱怨共同兄弟情誼的破壞,因為無需告訴任何人,有各種各樣的紐帶,無論是親屬關係、職業還是職位,都應該受到尊重和神聖對待。他也提到他曾是他的領袖和指揮官,他們曾親密地交換秘密意見,並且他們曾結伴參加宗教聚會——所有這些他都提及為加劇其背叛的額外情況。רגש , regesh 這個詞在這裡似乎不是指集會的喧囂,而是指同伴,暗示當他們去神的殿時,他是他的親密同伴。因此,他會告訴我們,他被一個曾是他的親密夥伴的人背叛了。他曾將其視為領袖,不僅在世俗事務上,也在宗教事務上。聖靈教導我們要尊重所有將我們連結在社會中的自然紐帶。除了普遍的人性紐帶之外,還有其他更神聖的紐帶,我們應當感到自己與那些因鄰里、親屬關係或職業召喚而與我們更密切相關的人連結在一起,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連結並非偶然,而是天意設計和安排的結果。我需要說宗教團契的紐帶是最神聖的嗎?


15 願死亡降臨在他們身上。他現在譴責的是整個派系,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家,而是那些在他受迫害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在詛咒時,他並非受到任何對他們的不良情緒影響,必須理解為他不是為自己的事業說話,而是為上帝的事業說話,並在聖靈的直接引導下。這不是在怨恨或魯莽、輕率的熱情下發出的願望,這會讓我們在每一次微不足道的挑釁下都對敵人發出詛咒。復仇的精神與大衛為上帝對惡人的審判而祈禱的聖潔而有節制的熱情截然不同,這些惡人已經被判處永恆的毀滅。翻譯成「願死亡譴責他們」是牽強的,另一種建議的翻譯「願他指定死亡為他們的債權人」也是如此。 我們給出的翻譯是最明顯和簡單的。有人說,在祈禱他的敵人活著下到墳墓時,他似乎暗示了可拉、大坍和亞比蘭的懲罰;儘管我認為在詛咒他們突然和意外的毀滅時,他指的是他們在繁榮時期所懷有的驕傲信念,認為他們會逃脫死亡的打擊。「主啊,」他彷彿說,「在他們驕傲的迷惑中,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免於凡人的普通命運,但願大地將他們活活吞噬——願沒有任何東西阻止他們帶著所有的浮華被拖入他們應得的毀滅。」他在詩節後半部分為他的祈禱所給出的原因,是另一個證明他並非受到任何個人對敵人的怨恨影響,而只是譴責上帝對那些迫害教會的人的公正審判。他補充說,邪惡在他們的住所中。他指的是邪惡不可能不住在他們居住的地方,當他補充說,在他們中間時,他表達得更充分;暗示他們內心滋養著邪惡,因此邪惡是他們不可分離的伴侶,與他們同住一個屋簷下。


詩篇 55:16-19


16. 我必求告神,耶和華必拯救我。17. 晚上、早晨、中午,我都要禱告,大聲呼求;他必聽我的聲音。18. 他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那與我爭戰的,使我得享平安:因為與我為敵的甚多。19. 神必聽見,並苦待他們, 就是那從古時坐著為王的神。 細拉。因為他們沒有改變,也不敬畏神。


16 我必求告神。在翻譯這節經文時,我保留了動詞的將來時態,因為詩人並非指已經完成的事,而是激勵自己履行禱告的職責,並操練希望和信心。儘管沒有明顯的逃脫方法,他正處於即將毀滅的邊緣,他仍表明他決心繼續禱告,並表達他確信禱告會成功。在接下來的經文中,他更具體地表示要在禱告中堅持不懈。他不僅僅滿足於說他會禱告,因為許多人敷衍了事地這樣做,很快就厭倦了這種操練;但他決心表現出勤奮和熱切。從他特別提到晚上、早晨和中午,我們可以推斷這些在那時期一定是敬虔之人固定的禱告時間。聖殿裡每天早晚獻祭,藉此教導他們在家中私下禱告。中午也習慣獻額外的祭物。由於我們天生不樂意禱告,除非我們限制自己遵守一定的規矩,否則我們有變得鬆懈,並逐漸完全省略禱禱告的危險。在指定特定的固定時間來敬拜他時,毫無疑問,神考慮到了我們本性的軟弱,同樣的原則也應該應用於私下的敬拜和公開的敬拜,正如我們現在面前的這段經文和但以理的例子(但以理書 9:3)所示。教會不再需要獻祭,但由於我們對這職責仍然存在同樣的不樂意,並且同樣需要激勵來克服它,我們仍然應該為自己規定某些時間來禱告。他補充說,他會大聲呼求,以表示在所遭受的悲傷和心靈焦慮下,懇求的熱切。他暗示,無論當前多麼極端的困境,都不能阻止他向神傾訴,並懷抱得蒙拯救的堅定希望。


18 他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那與我爭戰的,使我得享平安。那些將前兩節經文讀作完成時態而非將來時態的人,顯然是基於大衛在此證明他先前的禱告已蒙應允,因為他已得蒙拯救。但採用另一種讀法並沒有困難。我們可以假設,他要麼對得蒙拯救如此自信,以至於他講話時彷彿已經得蒙拯救,要麼他插入了他在不同時間冥想的實質內容;當提到禱告時,隨後附上禱告所帶來的結果,這是很常見的。因此,在談到他的禱告之後,他轉而談到禱告的結果,目的是表達他對所蒙受的憐憫的感謝。他說他已得蒙救贖,進入平安——這是一個強烈的表達,表示他所面臨的危險,以及他幾乎奇蹟般地從中得蒙拯救的方式。所補充的「與我為敵的甚多」有雙重含義。有些人理解他指的是敵人;在他們看來,「與我」等同於「與我為敵」。他將自己描繪成被眾多敵人包圍,並讚美神在實現他得蒙拯救方面所顯現的良善。"""其他人認為他指的是天使,他們的主人圍繞著那些敬畏主的人安營紮寨(詩篇 34:7)。我翻譯為「在」的字母 ב,beth,他們認為在這裡,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僅僅是贅詞; 因此我們可以讀作「許多人與我同在」。這些解釋中的最後一個傳達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真理,因為上帝雖然不需要輔助,但為了適應我們的軟弱,他認為在實現我們的救贖中僱用大量的輔助是合適的。但大衛似乎更傾向於談論敵人,並提及他們的數量,以誇大他所獲得的拯救。


19 上帝必聽見,並使他們受苦。由於我翻譯為「受苦」的動詞 ענה,anah,偶爾表示作證,有些人理解大衛的意思是上帝將起來作證反對他們。然而,語言的語法很難允許這樣,因為在希伯來語中,在這種情況下,字母 ב,beth,通常會附加。似乎毫無疑問,這個詞在這裡表示使人沉溺或懲罰,儘管這更多是其隱含的意義,帶有一種反諷的意味;因為,最常見的,ענה,anah,意思是回答。他說上帝會聽他,他補充說上帝會回答他,以報復他的事業,懲罰他的敵人。他用來形容上帝的稱謂或描述性頭銜,旨在在困境和混亂時期安慰虔誠的心。我們被捲入的許多不耐煩,源於我們沒有將思想提升到上帝的永恆。還有什麼比那些像影子一樣消逝的貧窮凡人,用他們微弱的理解來衡量上帝,這會將他從他永恆的寶座上推翻,並使他受制於變化的世界的波動,更不合理的呢?由於 חלף,chalaph,可以表示「切斷」也可以表示「改變」,有些人認為大衛在這裡抱怨惡人的毀滅被推遲了太久;但這不是一個可能的解釋。這個詞更恰當地翻譯為「變化」。但即使是那些採用這種翻譯的人,對這段經文的意義也有所不同。315 有些人理解它的意思是他們的品格不會有任何好轉的變化;他們如此執著於邪惡,以至於無法悔改;他們完全受殘酷性情的影響,從不傾向於人道或憐憫。另一些人,更有理由地認為,他以抱怨的語氣,指的是他們持續不斷的繁榮,這種繁榮使他們似乎免於生活的共同變遷。他將他們描繪成被這種放縱所腐蝕,並從他們的心中拋棄了所有恐懼的原則,就好像他們享有免於凡人苦難的特權一樣。因此,連詞將具有結果的含義——他們沒有變化,因此他們不懼怕上帝。316 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真理,惡人享受他們的快樂越久,他們在邪惡的道路上就越是頑固;而且,當驕傲在心中佔據主導地位時,神的寬容的結果是使我們忘記我們是人。在詩句的兩部分之間的聯繫中,隱含著對那些因免於逆境而得出結論的人的愚蠢的譴責。他們是一種半神;因為,與上帝的永恆相比,人類生命的歷程是多麼微不足道?我們在繁榮時需要保持警惕,以免我們陷入詩篇作者在這裡暗示的安逸精神,甚至將我們的歡欣鼓舞推向挑戰全能者的程度。"""


詩篇 55:20-23


20. 他背棄了與他和平相處的人: 他違背了他的約。21. 他口中的話比奶油還光滑,心卻懷著戰爭: 他的話比油還柔和,卻是飛鏢。22. 將你的奉獻 投靠耶和華,他必扶養你: 他必不叫義人永遠動搖。 23. 神啊!你必使他們下入滅亡的坑中: 流人血弄詭詐的人,必活不到半世: 但我必倚靠你。


 


20. 他背棄了與他和平相處的人。他後來在第 23 節用複數形式說話,但這裡他很可能開始向邪惡陰謀的領袖和首腦說話。他指責他在和平時期發動戰爭,因此犯了背信棄義的罪。他既沒有受到挑釁,也沒有公開宣布他打算開戰,而是出其不意地發動了攻擊,並帶有背叛。當他補充說,他口中有奶油和油,而心卻懷著戰爭,他的話語本身就是飛鏢時,這種指控就更加強調了。表面上它們柔和宜人,但它們隱藏著一種惡毒和殘酷,像劍或飛鏢一樣傷人,320 正如俗語所說,欺騙者口中塗著蜂蜜的毒藥。眾所周知,掃羅對大衛說了多少甜言蜜語和奉承話,目的是要陷害他,我們可以推測他的朝臣也使用了同樣的伎倆。這是主子民的一個特殊考驗,他們面臨著狡猾之人的這種企圖,要誘惑他們走向毀滅。在這裡,聖靈譴責所有這種狡猾,特別是背信棄義的奉承,勸告我們要培養意圖的單純。


22 將你的奉獻投靠耶和華。希伯來語動詞 יהב (yahab) 意為「給予」,因此 יהבע (yehobcha) 根據一般的語法規則,應譯為「你的給予」或「你的禮物」。321 大多數譯者將其譯為「你的重擔」,但他們沒有為此譯法提供任何理由。動詞 יהב (yahab) 從未表示「負擔」,也沒有任何先例可以證明我們假設從中推導出的名詞可以表示「負擔」。他們顯然覺得自己被迫從更嚴格的譯法「將你的禮物投靠耶和華」的嚴苛和明顯的荒謬中發明出這個意思。我承認他們想要表達的情感是虔誠的,即我們應該在上帝面前卸下所有壓迫我們的憂慮和煩惱。除了依靠主的旨意之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減輕我們焦慮的靈魂。同時,我沒有找到這個詞的這種譯法的例子,因此我堅持另一種譯法,只要我們被動地理解「禮物」或「給予」這個詞,即指我們希望上帝賜予我們的一切恩惠,它就傳達了足夠重要的教導。這勸告的意思是,我們應該將那些可能與我們利益相關的事情的照管交給上帝。僅僅向上帝祈求供應我們的需要是不夠的。我們的願望和祈求必須帶著對他旨意的適當信賴來獻上,因為有多少人以喧囂的精神祈禱,他們所表現出的過度焦慮和不安似乎決心向全能者發號施令。與此相反,大衛建議,在我們的懇求中,將我們所求之事交給上帝照管,是謙遜的應有之義,毫無疑問,抑制過度不耐煩的唯一方法是絕對順服神的旨意,至於應當賜予的祝福。有些人會解釋這段經文:「承認主過去的恩惠是如此,」"""你應該對他未來的仁慈抱有希望。但這並不能表達這些話的真正含義。至於大衛在這裡是勸勉自己還是勸勉他人,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儘管他顯然在為自己的行為制定規則時,同時也為所有神的兒女制定了規則。他隨後補充的「他必扶持你」這句話,清楚地證實了我上面對這段經文的看法。我們今生受制於多種需求,我們也常常陷入不安和焦慮。但大衛向我們保證,神會像牧羊人一樣扶持我們,完全照顧我們的需要,並供應我們所有真正對我們有利的東西。他補充說,他不會讓義人跌倒,或總是搖擺不定。如果 מוט, mot, 被理解為跌倒的意思,那麼意思就是:神必堅立義人,使他永不跌倒。但另一種解釋似乎更可取。我們看到義人有時會搖擺不定,幾乎在他們所面臨的風暴中沉淪。大衛在這裡宣告,他們最終將從這種痛苦的狀態中解脫出來,並在所有困擾他們的危險和憂慮中得到平安的結局。


23 神啊!你必使他們墜入滅亡的坑中。他再次談到他的敵人,意圖表明他們將面臨與義人所期望的截然不同的結局。後者在被壓迫者踐踏時,唯一能安慰他們的想法是,他們可以自信地期待圍繞他們的危險有一個和平的結局;而另一方面,他們可以憑信心辨別惡人即將面臨的確定毀滅。希伯來詞 שחת, shachath, 意為墳墓,由於說他們被投入墳墓的坑中似乎不妥,有些人更喜歡讀作滅亡的坑,這個詞源自 שחת, shachath, 意為腐敗或毀滅。採用哪種含義都無關緊要;顯而易見的是,大衛的意思是斷言他們將不僅會遭遇暫時的毀滅,而且會遭遇永遠的毀滅。在這裡,他指出了他們與義人之間的區別。義人可能會陷入許多世俗災難的深淵,但他們會再次站起來。這裡宣告等待他們敵人的毀滅是致命的,因為神會將他們投入墳墓,讓他們在那裡腐爛。在稱他們為嗜血之人時,323 他提到了一個理由,證實了他所說的斷言。神的報應必然會降臨在殘酷和詭詐之人身上;既然這是他敵人的特徵,他推斷他們的懲罰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人可能會問,「嗜血之人活不到他們生命的一半,這與我們所觀察到的情況一致嗎?如果這個特徵適用於任何人,那麼它必須特別適用於暴君,他們為了滿足他們放蕩的慾望而將他們的同胞送上屠宰場。詩人在此處顯然指的是這樣的人,而不是普通的殺人犯;然而,屠殺了數十萬人的暴君難道不會經常活到高齡嗎?」他們可能會;但儘管有這種情況,神推遲了審判的執行,詩人的斷言得到了許多考慮的支持。關於暫時的審判,只要我們看到它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對惡人執行就足夠了,因為在這件事上不應期望嚴格或完美的分配,正如我在第三十七篇詩篇中詳細闡述的那樣。那麼,惡人的生命,無論延長多久,都會被如此多的恐懼和不安所困擾,以至於它幾乎不配這個名字,可以說它是死亡而不是生命。不,在上帝的詛咒下,在良心的譴責下,生命比死亡更糟糕,良心對受害者的折磨比最殘酷的劊子手還要厲害。確實,如果我們正確評估今生的歷程,那麼只有那些在主裡生與死的人才能說達到了目標,因為對他們,也只有對他們,死亡和生命都是收穫。因此,當受到惡人的暴力或欺詐襲擊時,知道他們的生涯將是短暫的,——他們將像被旋風吹走一樣,他們那些似乎意圖毀滅整個世界的陰謀,瞬間煙消雲散,這可能會安慰我們。隨後附上的簡短條款,也是詩篇的結尾,暗示對惡人的這種審判必須在信心和耐心的實踐中等待,因為詩人懷著希望等待他的解脫。由此可見,惡人並非如此突然地從地上被剪除,以至於我們無法在長期遭受的嚴重傷害下展現耐心。

詩篇 55  詩篇 55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9月 1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