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 神為樂。
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5:13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5:14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
5:15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 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嗎?
-----------------------------------------
11. 不僅如此等等。他現在升到榮耀的最高境界;因為當我們以神為我們的榮耀時,所有能想像或希望的祝福都從這泉源而來;因為神不僅是所有美好事物的首要,而且在他自己裡面擁有所有祝福的總和與實質;他藉著基督成為我們的。我們藉著信心獲得這個,——就是我們在幸福上沒有任何缺乏。他如此頻繁地提及和解並非徒勞:首先,是為了教導我們在談論我們的救恩時,將目光定睛在基督的死上;其次,是為了讓我們知道我們的信賴必須只建立在為我們的罪所作的贖罪上。
12. 因此,正如等等。他現在開始藉著將其與相反的性質進行比較來闡述相同的教義。因為既然基督來是為了將我們從亞當所陷入的災難中救贖出來,並且亞當也將他所有的後裔都捲入其中,我們就無法像藉著將我們在亞當裡所失去的擺在我們面前那樣,如此清晰地看到我們在基督裡所擁有的,儘管兩邊的事物並非完全相似:因此保羅附加了一個例外,我們將在適當的地方注意到它;我們也將指出可能出現的任何其他差異。句子的不完整有時會使其模糊,例如當與前者相對應的第二個子句沒有表達出來時。但我們將努力在談到這些部分時使兩者都清楚。f162
罪進入世界等等。注意他這裡所保持的順序;因為他說,罪先於死,死隨罪而來。確實有些人爭辯說,我們因亞當的罪而失喪,就好像我們不是因自己的過錯而滅亡,而只是因為他為我們犯了罪。但保羅明確肯定,罪延伸到所有受其懲罰的人:他隨後更充分地闡明了這一點,當他隨後解釋為什麼亞當的所有後裔都受死亡的轄制時;甚至就是這個——因為我們都,他說,犯了罪。但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就是變得腐敗和邪惡;因為我們從母腹中帶來的天然敗壞,雖然它沒有立即產生自己的果實,但在神面前仍然是罪,並應受他的報應:這就是他們所稱的原罪。因為正如亞當在受造時為我們和為他自己接受了神恩惠的恩賜,所以他背離主,在他自己裡面敗壞、玷污、墮落並毀壞了我們的本性;因為他被剝奪了神的形象,他不可能產生不像他自己的後裔。因此我們都犯了罪;因為我們都充滿了天然的敗壞,因此都變得有罪和邪惡。因此,以前伯拉糾派試圖規避保羅的話語,並認為罪是藉著模仿從亞當傳給全人類的解釋是輕浮的;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基督只會成為義的榜樣而不是原因。此外,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結論,他這裡所說的不是指實際的罪;因為如果每個人都為自己承擔罪責,為什麼保羅要在亞當和基督之間進行比較呢?因此,這裡所指的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遺傳性敗壞。f163
13. 因為直到律法等等。這個括號預期了一個反對意見:因為既然沒有律法似乎就沒有過犯,那麼在律法之前是否存在罪可能令人懷疑:在律法之後存在罪是無可置疑的。問題只涉及律法之前的時間。對此他給出了這個答案,——儘管神尚未藉著成文的律法宣告審判,但人類卻在咒詛之下,而且是從母腹中就如此;因此,那些在律法頒布之前過著邪惡和敗壞生活的人,絕沒有免於罪的定罪;因為總有一些關於神的觀念,他應受尊榮,"""並且一直存在著某種正義的法則。這種觀點如此清晰明瞭,以至於它本身就駁斥了所有相反的觀念。
但罪不被歸算,等等。如果沒有律法責備我們,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就會在罪中沉睡;儘管我們並非不知道自己作惡,但我們卻盡可能地壓制對惡的認識,至少我們通過迅速遺忘來抹去它。當律法責備和斥責我們時,它就像用其刺激的力量喚醒我們,使我們回歸對上帝審判的思考。使徒因此暗示,當人們不被律法喚醒時,他們會繼續他們的邪惡,當善惡之間的區別被擱置時,他們會安全而快樂地放縱自己,彷彿沒有審判要來。但在律法之前,上帝將不義歸算給人,這從該隱的懲罰、毀滅整個世界的洪水、所多瑪的命運,以及因亞伯拉罕而降在法老和亞比米勒身上的瘟疫,以及降在埃及人身上的瘟疫中顯而易見。人們也將罪歸算給彼此,這從許多抱怨和詰問中可以清楚看出,他們以此指責彼此的不義,也從他們努力為自己洗脫錯誤指控的辯護中可以清楚看出。確實有許多例子證明,每個人都自覺地知道什麼是惡,什麼是善:但他們大多對自己的惡行視而不見,除非被迫,否則他們不會將任何事歸算為罪。因此,當他說沒有律法罪就不被歸算時,他是比較而言的;因為當人們不被律法的鞭策所刺痛時,他們就會陷入漫不經心。f164
但保羅明智地引入了這句話,以便猶太人從中更清楚地了解他們犯了多麼嚴重的罪,因為律法公開譴責他們;因為如果那些從未被上帝傳喚到他審判台前作為有罪的人都無法免於懲罰,那麼那些律法像傳令官一樣宣告他們有罪,甚至向他們宣告審判的猶太人又將如何呢?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可以解釋他為什麼明確地說,在律法之前罪惡盛行,但沒有被歸算,那就是,我們可能知道死亡的原因並非來自律法,而只是通過律法才被揭示出來。因此他宣稱,亞當墮落後,所有人都立即悲慘地失喪了,儘管他們的毀滅只是通過律法才顯明出來。如果你將這個轉折詞de翻譯成「儘管」,那麼文本會更流暢;因為其意思是,儘管人們可能放縱自己,但他們仍然無法逃脫上帝的審判,即使沒有律法來責備他們。
死亡從亞當開始掌權,等等。他更清楚地解釋說,從亞當到律法頒布的時期,人們過著放蕩和漫不經心的生活,故意拒絕善惡之間的區別,因此,在沒有律法警告的情況下,罪的記憶被埋葬了,這對他們毫無益處;是的,這對他們毫無益處,因為罪仍然導致了他們的定罪。由此可見,即使在那時,死亡也掌權了;因為人類的盲目和頑固無法扼殺上帝的審判。
14. 甚至在他們身上,等等。儘管這段經文通常被理解為指嬰兒,他們沒有實際的罪,卻因原罪而死,但我更傾向於將其視為指所有那些在沒有律法的情況下犯罪的人;因為這節經文應與前一句話聯繫起來,前一句話說,那些沒有律法的人沒有將罪歸算給自己。因此,他們犯罪並不像亞當的過犯那樣;因為他們不像亞當那樣,上帝的旨意沒有通過某種神諭向他們顯明:因為主曾禁止亞當觸摸善惡知識樹的果實;"""但對他們,除了良心的見證外,他沒有給予任何命令。使徒因此意圖暗示,亞當與其後裔之間的差異,並未導致他們免於定罪。嬰兒同時也包含在他們的數目中。
他是那將要來者的預像。這句話是作為第二個子句而置入的;因為我們看到比較中只表達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被省略了——這是一個所謂的語法不一致的例子。f165 你應當理解其意義,就好像說:「正如罪藉著一人進入全世界,死亡藉著罪,照樣,義藉著一人歸回,生命藉著義。」但說亞當與基督有相似之處,並沒有什麼不協調;因為在完全相反的事物中,也常會出現某些相似之處。因此,正如我們都因亞當的罪而失喪,照樣我們也因基督的義而得恢復:因此他稱亞當為基督的預像,這並非不恰當。但請注意,亞當並非被稱為罪的預像,基督也非義的預像,彷彿他們只是以其榜樣引導,而是兩者相互對立。請注意這一點,以免你像俄利根一樣愚蠢地誤入歧途,並陷入有害的錯誤;因為他對人類的墮落進行了哲學化和褻瀆的推論,不僅削弱了基督的恩典,而且幾乎完全抹去了它。伊拉斯謨更不可原諒,他竭力為這種極其荒謬的觀念開脫。
15. 但不像過犯,等等。現在接著是糾正或完成已經引入的比較。然而,使徒並沒有非常詳細地說明基督和亞當之間的差異點,但他避免了我們可能輕易陷入的錯誤,我們將補充解釋所必需的內容。儘管他經常提到差異,但這些重複中沒有一個是沒有相應子句的,或者至少沒有省略。這種情況在論述中確實是缺陷;但它們並不損害使徒教導我們的天國智慧的威嚴;相反,這是出於神的旨意,最高的奧秘以謙卑的風格傳達給我們,f167 以便我們的信心不依賴於人類口才的力量,而只依賴於聖靈的有效工作。
他現在確實沒有明確彌補前一句的不足,而只是簡單地教導我們,基督所獲得的恩典比第一個人所引入的定罪更大。有些人認為使徒在這裡進行了一連串的推理,我不知道這是否會被所有人認為足夠明顯。確實可以公正地推斷,既然亞當的墮落產生了許多人的毀滅,那麼神的恩典對許多人的益處就更有效;因為人們承認,基督拯救的能力遠比亞當毀滅的能力強大。但是,由於那些希望不帶此推論而接受這段經文的人無法被駁倒,我願意他們選擇這兩種觀點中的任何一種;儘管接下來的內容不能被視為推論,但其含義相同。因此,很可能保羅正在糾正,或者以例外的方式修改他所說的基督和亞當之間的相似之處。
但請注意,這裡的「更多人」(plures)並非與「許多人」(multis)相對,因為他談論的不是人數:而是既然亞當的罪毀滅了許多人,他得出這個結論——基督的義將同樣有效地拯救許多人。f168
當他說,因一人的過犯,等等,你要理解他的意思是——敗壞從他那裡傳給了我們:因為我們並非因他的過錯而滅亡,好像我們是無辜的;而是因為他的罪是我們罪的原因,保羅將我們的毀滅歸因於他:我所說的我們的罪,是指那植根於我們,與我們一同誕生的。
神的恩典和藉著恩典的恩賜,等等。恩典恰當地與過犯相對;從恩典而來的恩賜,與死亡相對。因此,恩典意味著神白白的良善或無償的愛,他在基督裡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以便減輕我們的苦難:而恩賜是這種憐憫的果實,並已臨到我們,即和好,藉此我們獲得了生命和救贖,公義,新生命,以及所有其他祝福。因此我們看到,經院學者對恩典的定義是多麼荒謬,他們教導說恩典不過是注入人心的一種品質:因為恩典,嚴格來說,是在神裡面;而在我們裡面的是恩典的果效。他說,這是藉著一個人;因為父使他成為泉源,所有人都必須從他的豐盛中汲取。因此他教導我們,在基督之外,連最小的生命之滴都找不到——除了他從自己的豐盛中傳給我們的,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彌補我們的貧乏和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