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萬民哪,你們都當聽這話!世上一切的居民,
49:2 無論上流下流,富足貧窮,都當留心聽!
49:3 我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要想通達的道理。
49:4 我要側耳聽比喻,用琴解謎語。
49:5 在患難的日子,奸惡隨我腳跟,四面環繞我,我何必懼怕?
49:6 那些倚仗財貨自誇錢財多的人,
49:7 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 神,
49:8 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罷休。
49:9 【併於上節】
49:10 他必見智慧人死,又見愚頑人和畜類人一同滅亡,將他們的財貨留給別人。
49:11 他們心裡思想:他們的家室必永存,住宅必留到萬代;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
49:12 但人居尊貴中不能長久,如同死亡的畜類一樣。
49:13 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細拉)
49:14 他們如同羊群派定下陰間;死亡必作他們的牧者。到了早晨,正直人必管轄他們;他們的美容必被陰間所滅,以致無處可存。
49:15 只是 神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柄,因他必收納我。(細拉)
49:16 見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你不要懼怕;
49:17 因為,他死的時候甚麼也不能帶去;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
49:18 他活著的時候,雖然自誇為有福(你若利己,人必誇獎你);
49:19 他仍必歸到他歷代的祖宗那裡,永不見光。
49:20 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
惡人與貪圖世俗享樂之人常享繁榮,而敬畏主者卻飽受苦難,並在重壓之下易於沮喪。為緩和前者在成功之中易生的驕傲,並制止後者的沮喪,詩人指出我們沒有理由羨慕不敬虔之人所謂的幸福,因為即使在其巔峰之時,那也是虛妄而轉瞬即逝的;他教導我們,好人無論經歷多大的考驗,都是神所眷顧的對象,最終必將從敵人手中被拯救出來。
交與伶長。可拉後裔的詩。fb208
詩篇 49:1-4
1.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我的話!世上一切的居民哪,你們都當側耳而聽! 2. 無論是亞當的子孫fb209,是世人的子孫fb210,富足的、貧窮的,都一同聽我的話! 3. 我的口要說智慧的言語;我心裡的思念要講明通達的道理。 4. 我要側耳聽比喻fb211;我要用琴解開我的謎語fb212。
1. 萬民哪,你們都當聽我的話。無論這篇詩的作者是誰,它都討論了神聖哲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則,而詩人以崇高的言辭宣佈他將論述深奧而重大的事物,這正是為了喚起並確保人們的注意。的確,從表面上看,這個主題可能顯得陳腐而平淡,因為他談論的是人類生命的短暫,以及世俗之人所信賴之物的虛妄。但這篇詩的真正目的,是藉著教導神的子民期待他們境況的幸福轉變,當神在祂自己的時間介入以糾正現今世界的混亂時,來安慰他們所遭受的苦難。詩人還教導了一個更高的教訓——既然神對世界的護理並非立即可見,我們必須忍耐,並超越肉體感官的暗示,以預期有利的結果。我們有責任堅決與我們的苦難作鬥爭,無論這些苦難多麼嚴峻,而且將幸福寄託於世間財富、榮譽或享樂等轉瞬即逝的財產是愚蠢的,這些訓誡即使是異教哲學家也曾強調過,但他們始終未能向我們展示真正的安慰之源。無論他們如何出色地論述幸福生活,他們都完全局限於讚美美德,而沒有突出地向我們展示那位治理世界的神,唯有祂,我們才能在最絕望的情況下滿懷信心地求助。關於這個主題,從哲學的教導中只能得到微薄的安慰。因此,如果聖靈在這篇詩中向我們介紹了那些對經驗來說已經足夠熟悉的真理,那是為了讓我們的思想從中提升到神對世界的治理這一更高的真理,向我們保證這樣一個事實:即使惡人在成功中極盡得意,或義人被輕蔑地踐踏,神仍然至高無上,並且有一天祂會將享樂之杯從祂敵人的手中擊碎,並藉著將祂的朋友從最嚴峻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使他們的心歡喜。這是唯一能在我們的苦難中給予堅實安慰的考量。苦難本身是可怕而令人畏懼的,如果主不將祂臉上的光照耀在我們身上,它們就會淹沒我們的靈魂。如果我們不確信祂看顧我們的安全,我們就無法從我們的邪惡中找到補救之道,也無法找到可以躲避的地方。
上述評論或許可以解釋這位受啟示的作者引入這篇詩的方式,他請求我們的注意,因為他即將論述一個異常崇高而重要的主題。"""這節經文暗示了兩件事:他將要闡述的主題具有普遍適用性,以及我們需要被告誡和喚醒,才能達到應有的思考程度。我翻譯為「世上的居民」的詞語,其他人翻譯為「時間的居民」;但這是一種生硬的表達方式,儘管它可能與詩篇的範圍相符。他不加區別地呼籲所有人,因為所有人都同樣關心他打算宣佈的真理。通過「亞當的子孫」,我們可以理解為人類中較低或較卑微的階層;而通過「人的子孫」,fb213 則指高貴、顯赫或在生活中享有任何優越地位的人。因此,一開始,他聲明他的目的是無一例外地教導高低貴賤之人;他的主題是全人類都感興趣的,並且其中每個個體都需要被教導。
3. 我的口要說智慧。先知有理由將這些讚美之詞應用於他即將傳達的教義。毫無疑問,我們發現他通過對觀察的直接訴求來責備人類的愚蠢;但他的教導所依據的一般原則絕非人類常識所能輕易理解的,更不用說他使用這些詞語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宣示其主題的尊嚴,不如說是為了單純地喚起注意。他通過以一個願意將自己的思想應用於教導而非承擔勸誡職責的人的身份說話,從而更有效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將自己呈現為一個謙卑的學者,一個在扮演教師角色的同時,也關注自身進步的人。如果所有神的僕人都能被類似的精神所激勵,使他們將神視為他們自己和普通百姓的老師,並首先自己接受他們向他人傳講的神聖話語,那將是令人嚮往的。fb214 詩篇作者還有另一個目的。他希望通過宣佈他無意販賣自己的幻想,而是要闡述他在神的學校中所學到的東西,從而為他的教義贏得更大的份量和尊重。這是教會中應遵循的真正教導方法。擔任教師職務的人必須在嘗試傳達真理之前先接受真理,並以這種方式成為將神所託付給他的東西傳遞給他人手中的媒介。智慧並非人類天才的產物。它必須從上方尋求,任何沒有首先在主腳下受教的人,都不可能以教會造就所需的適當性和知識來說話。關於這些詞語,有些人將第三節讀作:「我心中的默想要說悟性。」但由於說「心中的默想說話」是一種生硬和不恰當的表達,我採用了更簡單的讀法。
4. 我要側耳fb215聽比喻。我翻譯為「比喻」的希伯來詞 lçm, mashal, fb216,原意是指相似之物;但它常被應用於任何深刻或重要的話語,因為這些話語通常用比喻和隱喻來修飾。緊隨其後的名詞 tdyj, chidoth fb217,我翻譯為「謎語」或「難題」,其意義幾乎相同。在 <261702>以西結書 17:2 中,我們看到這兩個名詞與其相應的動詞結合在一起,lçm lçmw hdyj rwj, chud chedah umshol mashal,字面翻譯是「說一個謎語,並說一個比喻。」我知道這裡指的是一個寓言式的論述,但我已經提到了為什麼在希伯來語中,任何顯著或重要話語都被稱為謎語或比喻的原因。詩篇作者補充說他將「解開他的難題」,"""顯示他絕無意圖將其論述主題包裹在令人困惑和錯綜複雜的晦澀之中。啟示的真理是如此崇高,以至於超出我們的理解;但同時,聖靈已將它們適應我們的能力,以使所有經文都對教導有益。沒有人可以聲稱無知:因為最深奧和最困難的教義都已向最簡單和未受教育的人闡明。我認為幾位解釋者提出的觀點,即詩人使用他的豎琴,是為了使一個本身嚴酷和令人不快的題材,透過音樂的魅力變得更具吸引力,這種觀點沒有多大說服力。他只是遵循伴隨詩篇演奏豎琴的慣常做法。
詩篇 49:5-9
5. 在患難的日子,我何必懼怕?我腳跟的罪孽必環繞我。6. 他們倚仗自己的財富,誇耀自己財物的豐盛。7. 弟兄不能救贖,[字面意思:不能藉著救贖來救贖;] 無人能將贖價給神。8. 他們靈魂的救贖是寶貴的,他們的存留直到永遠。9. 他應當永遠活著,不見墳墓。
5. 在患難的日子,我何必懼怕?詩人現在開始闡述他打算論述的重點,即神的子民即使在最困苦的環境中,當他們的敵人似乎已將他們四面包圍時,也不應屈服於絕望,而必須確信神雖然暫時容忍,但祂對他們的情況是清醒的,並且只等待最佳時機執行祂的審判。這種以問句引入主題的方式比他簡單地斷言他決心在逆境中保持心境平靜更具強調性。在該節的第二句中,他特別指出所有苦難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即義人在敵人肆無忌憚地作惡時所經歷的苦難。因此,時間副詞「當」必須理解為——當我腳跟的罪孽環繞我時。有些解釋者對這些詞賦予了不同的含義,即,如果我在患難的日子懼怕,並犯了不信者過度焦慮的罪,那麼當我死亡的時刻來臨時,我的罪孽就會環繞我。他們將「腳跟」理解為生命的終結。但這種解釋必須立即被駁回,因為它最不自然。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其他人將這個詞與思想聯繫起來,因為我相信在聖經的其他任何部分都找不到這樣的比喻或類比。另一些人則更合理地將原文翻譯為「埋伏者」,fb218 因為希伯來動詞 bq[, akab,意為欺騙;他們認為詩人暗示,即使狡猾和奸詐的人為他設下陷阱,他也不會懼怕。在我看來,這裡沒有任何比喻的意圖;他想說的是,當他的敵人包圍他,並在追趕他時,彷彿踩在他的腳跟上時,他不會有任何懼怕。法國人也有類似的表達,「Poursuyvre jusques aux talons。」fb219 我同意他們的看法,他指的是敵人,但指的是他們惡意的迫害,當他們在權力巔峰時壓迫他,並意圖毀滅他時,他們緊貼著他,可以說,踩在他的腳跟上。
6. 他們倚仗自己的財富。我們現在得到了理由,為什麼受苦的神的兒女應該消除他們的恐懼,並避免絕望,即使他們因敵人的暴力和背叛而陷入絕境。他們所誇耀的任何權力都是短暫和轉瞬即逝的。詩人想讓我們相信,懼怕人是沒有根據的;這表明對人即使在最佳狀態下是什麼樣子的無知;"""並且像影子或幽靈一樣令人驚訝是合理的. 他補充說,他們以財富眾多而自誇,這是一個我們容易陷入的錯誤,忘記了人在世上的境況是變幻無常的. 詩人證明世俗之人的痛苦,不僅僅是因為財富、榮譽或享樂本身不足以帶來真正的幸福,而是因為他們明顯且完全沒有能力對這些財產形成正確的判斷. 幸福與享受它的人的心境有關,沒有人會稱那些沉溺於愚蠢和安逸、缺乏理解力的人為幸福. 詩人令人滿意地證明了惡人的癡迷,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權力和財富充滿信心,並且傾向於誇耀它們. 當一個人看不清眼前的事物時,這是一個愚蠢的確鑿標誌. 沒有一天不強迫他們注意到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沒有人能救贖另一個人的生命;所以他們的行為簡直是瘋狂. 有些人讀作:「人不能救贖他的弟兄」;這意思相同,並且經文允許這種翻譯. 希伯來詞 ja, ach,我翻譯為「弟兄」,其他人翻譯為「一個」;但我不同意,儘管我不會絕對拒絕這種讀法. 詩人補充說,沒有人能為另一個人的贖金向上帝付出代價,他在此提及一個真理,即人的生命完全由上帝支配,並且他們永遠不能通過任何人類安排,在上帝所定的期限之外延長一刻.
他在接下來的經文中強調了同樣的教訓,他指出他們的靈魂的救贖是寶貴的,這個表達不應理解為僅僅意味著這是一個罕見的事件,而是它永遠不會發生,就像 <090301>1 撒母耳記 3:1 中所說的,在以利作祭司的時候,耶和華的話語是寶貴的,顯然是指它已經完全停止了. 詩人會斷言,沒有人能指望在這個世界上為自己或他人購買永生. 我將第 8 節的結尾翻譯為「並且他們永遠存留」;但其他人將希伯來詞 ldj, chadal 解釋為動詞,意為「停止」,讀作「並且永遠停止」,好像詩人是說沒有足夠大的代價可以達到目的,因此它必須永遠停止,因為它永遠無法達到所期望的結果. 我認為我所給出的才是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我已經在詩篇 39:5 中有機會觀察到,它表示人類生命的固定期限. 第 9 節中的話語「使他永遠活著」更充分地表達了這個真理,即不僅在人死後無法救贖他們的生命,而且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也無法延長他們的壽命.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一個明確的限制. 他無法逾越這個限制,詩人會將這個事實印在我們心中,因為它標誌著惡人的行為是愚蠢的,他們甚至在瀕臨墳墓的時候也會抱持他們毫無根據的信心. 在所有這些中,讀者可能會覺得他沒有宣布任何值得稱之為「難解之言」的東西,而是在以非常樸素的語言風格處理一個普遍的主題;但如果他考慮到大衛在這裡譴責那些忘記自己是人的人的愚蠢,就像從上帝可怕的審判寶座發出的聲音一樣,他就不會認為這個表達不適用. 再次,我們已經看到他已經揭示了他的難解之言,這是神的旨意,即教導應該以適合最普通理解力的形式傳達.
詩篇 49:10-12
10. 因為他必看見智慧人死亡,愚昧人和畜類人必一同滅亡,並將他們的財富留給陌生人。11. 他們內心所想的是他們的房屋永遠長存,fb220他們的居所世代相傳;他們在地上稱呼自己的名字。12. 人不能常享尊榮;他變得像野獸一樣:牠們滅亡。
10. 因為他必看見智慧人死亡。我認為第九節和第十節是相關聯的,詩人的意圖是譴責那些夢想在這個世界上永生,並認真地在這個世界上建立永久居所的人的愚蠢,儘管他們不能不看到他們的同胞每天在他們眼前被死亡的打擊所砍倒。俗話說,經驗教訓愚人,而那些在如此多令人信服的例證包圍下,卻不把自己的必死性放在心上的人,可以被視為更糟。這似乎顯然是其中的聯繫。這些被迷惑的上帝的敵人,彷彿他已經說過,不能不察覺死亡是人類普遍的命運,智慧人與愚人一樣都難逃一死;然而他們卻堅持認為他們將永遠留在這裡,並且將像從未離開這個世界一樣生活!他們看到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捲入共同的死亡;他們也必然注意到財富常常落入陌生人手中。我將µyrja,acherim,翻譯為陌生人,而不是其他人;因為儘管它可以擴展到任何類型的繼承人,但我認為詩人在此假設財富落入那些不是我們自然和合法繼承人的人手中,並且在任何意義上都不能代表我們。許多人不僅死亡,而且死後無子,他們的名字也隨之消失,這給世俗之人的杯中增添了額外的苦澀。然而所有這些令人感動的經驗教訓對他們來說都完全沒有作用,他們仍然在他們的秘密思想中熱切地懷抱著永遠生活在這裡的想法。希伯來詞brq,kereb,意為任何事物的中間;但它被比喻性地用來表示人的心或內在部分。在這裡,它表示他們的秘密思想被他們希望在地球上享受的虛構永恆所佔據。另一個更巧妙的解釋是由一些人提出的,即由於這個詞偶爾也指墳墓,詩人可能在這裡諷刺那些通過建造昂貴的陵墓來在死後永垂不朽的人。fb221這種對這些詞的看法是牽強附會和不自然的;而緊隨其後的內容證明了另一種解釋是最正確的,當它補充說,世俗之人在地上稱呼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盡其所能地在同胞中贏得聲譽。他們的願望應該是將他們的名字寫在生命冊上,並在上帝和他的聖天使面前蒙福;但他們的野心是另一種——在地上聲名顯赫。通過「稱呼」這個表達,暗示了不敬虔之人的名聲只不過是空洞的聲音。一些解釋者更喜歡讀作,他們用自己的名字稱呼他們的土地,fb222以便為後代留下一些自己的紀念碑。但詩人似乎主要堅持的是,他們完全專注於世俗的名聲。
12. 人不能長久於尊榮中。在揭露了不敬虔之人所懷抱的虛妄和欺騙性幻想之後,他接著指出,無論他們多麼珍視這些幻想,他們都將與田野裡的野獸遭遇相同的命運。的確,就靈魂而言,人與禽獸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詩人所說的是世間所顯現的事物,在這方面,他有理由說不敬虔之人像野獸一樣死去。他的主題並未引導他談論來世。他是在與這個世界的兒女們論理,他們不尊重另一個世界,也沒有比他們在此所享受的幸福更遠大的概念。因此,他嘲笑他們自以為享有免於人類普遍命運的特權,並警告他們死亡即將來臨,以謙卑他們傲慢的思想,使他們與最卑微的下等生物處於同一水平。我更傾向於這種解釋,而不是某些人對這些話所作的更巧妙的解釋,即他們通過不認識自己本性的真正尊嚴(這尊嚴在於擁有一個永不消逝的靈魂)而將自己降格為野獸。詩人主要目的是要表明惡人誇耀的虛妄,因為死亡的臨近,必使他們與田野裡的野獸同歸一命。本節的最後一個詞說明了不敬虔之人為何可以與野獸相比——他們滅亡。我們是否將關係代詞rça,asher,理解為省略,並讀作「那些滅亡的」,這並不重要。
詩篇 49:13-15
13. 他們的道路是他們的愚昧,fb223 他們的後代必認同他們的話語,[字面意思,在他們口中。] 細拉。14. 他們像羊群被安置在墳墓裡;死亡必牧養他們;正直人必在早晨管轄他們;他們的勢力 fb224 必衰老;墳墓必從他們的居所 fb225 接納他們。15. 但上帝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墳墓的手 fb226;因為他已接納我。細拉
13. 他們的道路是愚昧。由於本節有不同的譯法,在給出我自己的理解之前,我將簡要說明其他人所持的觀點。由於希伯來語單詞lsk,kesel,我譯為愚昧,偶爾也指腎臟,有些人對這個詞進行了精煉,認為它在這裡指脂肪;彷彿他們的這種想像,可以說,是使他們愚鈍和遲鈍的脂肪。但這種讀法過於牽強,經不起推敲。另一些人讀作:「他們的道路是他們的愚昧」;fb227 也就是說,他們採取這種行為方式的原因是,他們缺乏健全的判斷力;因為,如果他們不是完全缺乏判斷力,並且擁有一絲智慧,他們難道不會反思他們被創造的目的,並將他們的思想導向更高的目標嗎?我寧願認為詩人只是簡單地指出,事實證明他們將幸福寄託於世俗事物是完全缺乏智慧的,並儘管他們聲稱有遠見和精明,卻將他們標榜為可笑和可鄙。他這樣說,是為了更嚴重地揭示他們後代的瘋狂,他們不從前輩的命運中吸取教訓。本節的最後一句也有不同的譯法,我可以說明其他人對它的看法。希伯來語動詞hxr,ratsah,我譯為認同,他們譯為行走,名詞yp,phi,譯為口或話語,他們認為是指一種度量,因此理解詩人是說,孩子們按照與他們父親相同的規則行事;他們將字母b,beth,改為k,caph,這是希伯來語中常見的相似標記。這種對經文的理解接近其本義。有些人認為這是在暗示田野裡的野獸. 但這不太可能. 最好還是像其他人一樣理解, 認為「口」這個詞指的是原則或言論. 而動詞 hxr, ratsah, 可以取其更常用和最普遍接受的意義, 即同意或滿意. 因此, 我將其翻譯為「默許」. 不敬虔之人的自誇信心最終證明是徒勞的, 並使他們理所當然地受到嘲笑. 這說明他們的後代在眼前有這個例子時, 卻對同樣的瑣事產生感情, 並以與前人完全相同的方式感受和表達自己, 這是一種巨大的癡迷. 如果人們對上帝在世上執行的審判有所反思, 我們可能會期望他們特別考慮上帝對他們直系前輩的處理方式. 當他們完全不理會從他們的命運中應該吸取的教訓, 並將自己投入到同樣的道路中時, 這有力地證明了他們的愚蠢.
14. 他們如同羊群被安置在墳墓裡. 死亡將牧養他們. fb228 這個比喻很引人注目. 他們進入墳墓, 就像羊群被牧羊人聚集到羊圈裡一樣. 對於心高氣傲的人來說, 整個世界似乎都不夠大. 他們被虛妄的想像所膨脹, 以至於他們想獨佔整個宇宙. 但詩人發現惡人像是在廣闊無垠的地方蔓延, 在他們心中無限的驕傲中, 將他們聚集到墳墓裡, 並將他們交給死亡作為他們的牧羊人. 他暗示, 無論他們對同胞表現出何種優越感, 當為時已晚時, 他們會感覺到他們的誇耀是徒勞的, 並被迫屈服於死亡不可抗拒和令人羞辱的打擊. 在這節經文的第二部分, 詩人指出了上帝兒女將面臨的截然不同的命運, 從而預先回答了一個明顯的反對意見. 也許會有人說: 「你告訴我們, 那些將信心寄託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必將死亡. 但這並不是什麼新教義. 為什麼要把這視為一種自然法則, 適用於全人類, 卻變成一種責備呢? 誰賦予你侮辱凡人的特權? 你自己不也是其中之一嗎? 」他有效地回答了這個反對意見, 承認如果死亡是整個人的毀滅, 他就不會提出任何新的或重要的教義. 但他認為, 不信的世俗之人拒絕了來世更好的生命, 因此理所當然地受到這種譴責. 因為, 任何人為了短暫的幸福——一個夢——而放棄天國的冠冕, 並放棄他對永恆的希望, 這無疑是極度的愚蠢. 在這裡必須清楚, 正如我已經有機會觀察到的那樣, 這篇詩篇的教義與哲學家所教導的截然不同. 我承認他們可能以優雅和雄辯的方式嘲笑世俗的野心, 揭露其他惡習, 並強調我們脆弱和必死的議題. 但他們始終沒有說明最重要的真理, 即上帝以他的旨意治理世界, 我們可以通過進入在天堂等待我們的永恆產業, 從我們的苦難中獲得幸福的結局. 也許會有人問, 義人最終將獲得什麼樣的統治權? 我會回答說, 既然惡人都必須在主耶穌基督面前俯伏, 並成為他的腳凳, 他的肢體將分享他們元首的勝利. 確實說, 他「將把國度交給上帝, 甚至父」, 但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結束他的教會, 而是「讓上帝在萬有中成為萬有」 (<461524>哥林多前書 15:24). 據說這將在早晨發生 fb229——一個美麗而引人注目的比喻. 我們被黑暗包圍, 我們的生命在這裡被比作夜晚,或進入睡眠,這是一種特別適用於不敬虔之人的意象,他們彷彿處於深度睡眠之中,但對於上帝的子民來說也並非不適用,因為籠罩著世間萬物的黑暗迷霧,甚至他們的心靈(除非受到來自上方的啟迪)也部分地被籠罩其中。在這裡,「我們現在所看的,如同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而主的降臨將如同清晨,屆時選民和被棄者都將醒來。前者將拋棄他們的遲鈍和懶惰,擺脫籠罩他們的黑暗,親眼看見基督——公義的太陽,以及他所蘊含的生命的完全光輝。其他人,目前處於完全黑暗之中,將從他們的愚蠢中被喚醒,並開始發現一種他們以前從未領會過的新生命。我們需要被提醒這一事件,不僅因為腐敗將我們壓低並模糊了我們的信仰,而且因為有些人褻瀆地從世間事物的持續進程中反駁另一種生命的存在,正如彼得所預言的(<600304>彼得後書 3:4),他們嘲笑復活的應許,並嘲諷地指出自然界在漫長歲月中的不變規律。我們可以藉著詩篇作者在此所宣告的來武裝自己,即儘管世界沉浸在黑暗中,但不久將會迎來一個新的早晨,將我們引入一個更好、永恆的存在。因此,他們的力量或形狀,fb230(因為希伯來詞 hrwx, tsurah, 可以有這兩種含義)將會衰老。如果我們讀作力量,這些詞語暗示,儘管他們目前擁有財富和權力,但他們將迅速衰落和倒下;但我認為對另一種更普遍採用的含義沒有異議。保羅告訴我們(<460731>哥林多前書 7:31),「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這個詞表達了我們塵世狀況的轉瞬即逝的性質;詩篇作者可以被認為是將他們虛幻而不實的榮耀比作影子。本節末尾的詞語含糊不清。有些人讀作,墳墓是他們的居所;然後他們將 µ, mem, 作為名詞的構成字母。但另一種解釋更符合詞語和詩篇的範圍,即墳墓從他的居所等待著他們,這代表他們的居所;這種數字的變化在希伯來語中很常見。他們目前居住在華麗的宅邸中,在那裡他們看似安全地休息,但我們被提醒他們很快就必須從中出來,並被接納到墳墓中。這可能隱含著他們以歡樂和盛大的方式外出到公共場所的暗示。詩篇作者暗示,這些都必須讓位於悲傷的隊伍,他們將被抬入墳墓。
15. 但上帝必救贖我的靈魂 希伯來語助詞 °a, ach, 也可以翻譯為「確實」或「肯定」。詩篇作者已經對「義人必在早晨掌權」這一偉大真理作了普遍的斷言,現在他將其應用於自己,以堅固自己的信心。因此,本節可以被視為前一節的一種附錄;在其中,他將所有義人所說的內容個人化地應用於自己。通過「手」這個詞,應理解為墳墓的權柄和能力,而不是某些人所翻譯的打擊。先知並不否認他會死亡;但他仰望上帝,視他為將保護和救贖他脫離死亡的那一位。我們在這裡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律法下的聖徒所活和所死的信心。顯然,他們的目光是投向另一個更高層次的生命,而現在的生命只是為之作準備。如果先知僅僅是想暗示他期望從某種普通緊急情況中獲得解脫,"""這不過是世人常做的事,上帝常將他們從大危險中拯救出來。但這裡顯然他盼望死後有生命,他將目光延伸到這塵世之外,並預期那將引導永恆的早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律法的應許是屬靈的,我們那些接受應許的先祖們,願意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並在天上尋求產業。撒都該人受律法教育,卻認為靈魂是會死的,這顯然是極其愚蠢的。一個人在這段經文中找不到對來世的提及,那他一定是個瞎子。當經文談到一個全新而獨特的早晨時,我們還能將前一節經文解釋成什麼呢?我們已經很習慣看到早晨的來臨,但它指向一個非凡的日子,那時上帝自己將像太陽一樣升起在我們身上,並以祂榮耀的顯現使我們驚訝。當詩人補充說,上帝必救贖我的靈魂脫離陰間的權勢時,他豈不是在思考一種特殊的特權,這種特權是所有其他人所不能分享的嗎?那麼,如果從死亡中得救是上帝兒女特有的特權,那麼顯然他們是盼望著一個更好的生命。我們絕不能忽略(我已經提到過),從神聖應許中獲益的確切方法是,將上帝普遍地、無一例外地賜予所有人的東西應用到我們自己身上。先知就是這樣做的,因為他若不是藉著他所知道的、上帝兒女將來榮耀的普遍事實,並斷定自己也在其中,他怎能得到他靈魂得贖的確切應許呢?這節經文的最後一句在希伯來文中直譯是「因為他必接我上去」。然而,有些人將我們翻譯為「因為」的因果助詞yk, ki,解釋為時間副詞「當」,並將我們翻譯為「接受」或「接上去」的動詞jql, lakach,翻譯為「剪除」或「從這世界取走」,賦予這段經文這樣的意義:「當上帝將我的靈魂從這世界召回祂自己時,祂將從陰間的權勢中拯救它。」我恐怕這種解釋過於牽強。那些認為將來時態已取代完成時態,並保留因果助詞的本義,讀作「因為他已經接我上去」的人,似乎對這些詞有更公正的看法。先知並不認為他盼望更好復活的基礎在於他自己,而是在於上帝的無償揀選,上帝已將他納入祂的恩惠之中。然而,我們沒有必要假設時態的改變,也不必不理解詩人所說的,上帝將在他臨終時承擔對他靈魂的監護,從而救贖他的靈魂脫離死亡。許多人在下到墳墓時所懷有的絕望恐懼,源於他們沒有將自己的靈魂交託給上帝的保守看顧。他們沒有將其視為一份珍貴的託付,將在祂的保護之手下安然無恙。願我們的信心建立在這一偉大真理之上:我們的靈魂,雖然在與身體分離時似乎消失了,但實際上只是被聚集到上帝的懷中,在那裡被保守,直到復活的日子。
詩篇 49:16-20
16. 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你不要懼怕; 17. 因為他死的時候,什麼也不能帶去,他的榮耀不能隨他下去。 18. 他在世的時候,雖然為自己祝福,人也稱讚他,因為他善待自己。 19. 他必歸到他列祖的世代,永不見光。 20. 人在尊貴中,卻不明白,如同滅亡的畜類一樣。
16. 你不要懼怕。詩人重複說,""""""以勸誡的形式,表達了他以前曾表達過的相同情感,即上帝的兒女沒有理由懼怕敵人的財富和權力,也沒有理由嫉妒他們轉瞬即逝的繁榮;為了最好地防止沮喪,他希望他們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生命的終點。這種沉思的效果將立即抑制我們在短暫的痛苦下可能感到的任何不耐煩,並使我們的心靈以神聖的輕蔑超越惡人所誇耀但虛幻的宏偉。為了不讓這欺騙我們的思想,先知提醒我們思考死亡這個主題——這個事件即將到來,它一到來就剝奪了他們虛假的榮耀,並將他們送入墳墓。這在「他死的時候,這一切都帶不走」這句話中有所暗示。fb233 無論他們在同胞眼中生活多麼輝煌,這種榮耀必然受限於今生。同樣的真理在經文的下一句中進一步斷言:「他的榮耀不會隨他而下。」被迷惑的人可能會竭盡全力,彷彿在蔑視自然法則,以在死後延續他們的榮耀,但他們永遠無法逃脫墳墓的腐朽和赤裸;因為,用詩人尤維納爾的話來說:
「Mots sola fatetur Quantula sint hominum corpuscula,」——
「是死亡迫使我們承認人類身體是多麼微不足道。」
18. 因為他一生中會祝福自己的靈魂。這節經文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些人讀作:他應該在他生前祝福自己的靈魂。另一些人將這節經文的第一句應用於惡人,而將第二句應用於信徒,信徒習慣於為上帝的一切恩惠讚美上帝。另一些人將整節經文理解為描述信徒,但沒有足夠的根據。毫無疑問,這裡指的是世俗之人。在這節經文的第一部分,它說他們在世上活著的時候祝福自己的靈魂 fb234,這意味著他們沉溺於世俗的享樂,放縱自己,就像基督在比喻中提到的那個財主一樣,他說:
「靈魂啊,你積存了許多財物,可以享用多年,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421219>路加福音 12:19)
或者說他們完全從這個世界尋求幸福,而不渴望來世。有些人將希伯來動詞翻譯為「他會行善」,並讀作:他一生中會善待自己的靈魂。但我認為這個短語的含義與摩西所用的短語是同義的:
「他心裡自以為有福;」
(<052919>申命記 29:19,)
也就是說,自欺欺人,彷彿可以逍遙法外地藐視上帝。這位受啟示的作者在這裡描繪了那些以虛假的幸福夢想自娛自樂的人的愚蠢。在這節經文的後半部分,人稱發生了變化,享樂主義者被呼喚;fb235 先知用他所用的詞語暗示,惡人所燃燒的荒謬驕傲,部分是世界虛假讚揚的結果,世界宣稱他們是幸福的,甚至在他們放縱最放蕩的激情時也附和他們的讚美。
19. 他必歸到他列祖的世代,永不見光。20. 人在尊貴中,卻不明白,如同畜類,他們必滅亡。
16. 你不要懼怕。詩人以勸誡的形式重複了他先前表達的相同情感,即神的兒女沒有理由懼怕敵人的財富和權力,或嫉妒他們轉瞬即逝的繁榮;作為防止沮喪的最佳方法,他希望他們習慣性地將目光投向生命的終點。這種沉思的效果將立即抑制我們在短暫的痛苦下可能感到的任何不耐煩,並使我們的心靈以神聖的輕蔑超越惡人自誇卻虛幻的宏偉。為了不讓這欺騙我們的心靈,先知提醒我們思考死亡這個主題——那個即將到來的事件,它一到來就剝奪了他們的虛假榮耀,並將他們送入墳墓。這在「他死的時候,這一切都帶不走」這句話中有所暗示。fb233 無論他們在同胞眼中生命多麼輝煌,這種榮耀必然受限於今生。同樣的真理在該節的後續子句中進一步斷言:「他的榮耀必不隨他下去。」被迷惑的人可能會竭盡全力,彷彿蔑視自然法則,以在死後延續他們的榮耀,但他們永遠無法逃脫墳墓的腐朽和赤裸;因為,用詩人尤維納爾的話說:
「Mots sola fatetur Quantula sint hominum corpuscula」——
「是死亡迫使我們承認人類身體是多麼微不足道。」
18. 因為他活著的時候,就祝福自己的靈魂。這節經文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些人讀作:「他活著的時候,就應該祝福自己的靈魂。」另一些人將這節經文的第一部分應用於惡人,而將第二部分歸於信徒,他們習慣於為神的一切恩惠讚美神。另一些人將整節經文理解為描述信徒,但沒有足夠的依據。毫無疑問,這裡指的是世俗之人。這節經文的第一部分說,他們在世上活著的時候,就祝福自己的靈魂 fb234,這意味著他們沉溺於世俗的享樂,放縱自己,就像基督在比喻中提到的那個財主,他說:
「靈魂哪,你有多年的財物積存,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吧。」——(<421219>路加福音 12:19)
或者說,他們完全從這個世界尋求幸福,而不渴望來世。有些人將希伯來語動詞翻譯為「他會行善」,並讀作:「他活著的時候,會善待自己的靈魂。」但我認為這個短語的含義與摩西所用的短語是同義的:
「他心裡就祝福自己;」
(<052919>申命記 29:19)
也就是說,他自欺欺人,彷彿可以逍遙法外地藐視神。受啟示的作者在這裡描繪了那些沉溺於虛假幸福夢想的人的愚蠢。在這節經文的後半部分,人稱發生了變化,享樂主義者被呼喚;fb235 先知用他所用的詞語暗示,惡人被激怒的荒謬驕傲,部分是世界虛假讚揚的結果,世界宣稱他們是幸福的,甚至在他們滿足最放縱的慾望時,也附和他們的讚美。
19. 他必歸到他列祖的世代。他接著說明惡人自欺欺人,並被他人欺騙的奉承是多麼虛假。無論他們被世界的讚美或自己的虛妄想像所迷惑,他們都無法活過他們列祖的世代;而且,"""""" 即使他們的壽命被延長到最長期限,也永遠無法延伸到永恆。其他人則將此表達理解為與他們先逝的父親一同被聚集到墳墓中,這與聖經中通常將死亡稱為「世人必經之路」是同義的。詩篇作者在前面一點曾提到他們像羊群一樣被聚集在墳墓裡。根據這種觀點,這段話的意思是,他們從未嚮往天堂,而是沉溺於世俗的低級追求,最終將與他們的父親遭遇相同的命運。當補充說「他們永不見光」時,我們應理解為他們被交付給永恆的黑暗。fb236 在我看來,這節經文的兩個子句結合起來表達了相同的真理,即無論他們如何自欺欺人,他們都無法將自己的生命延長到凡人壽命的普遍期限之外。然而,由於兩種解釋都符合詩篇的總體主旨,讀者可以自行選擇。如果採用後者,則該節經文結尾的詞語應被視為斷言不敬虔的人只能在短暫的時間內享受生命之光,因為他們在墳墓之外沒有其他存在的希望。詩篇作者在我們所考慮的這些話語中教導我們,要警惕在擁有世俗財富時自欺欺人,並主要為獲得在天堂為我們保留的幸福而焦慮。我們也被警告不要讓自己被世俗讚譽的錯誤影響所左右。甚至異教徒作家也教導了我們同樣的教訓。因此,詩人珀爾修斯說:—
「Non si quid turbida Roma
Elevet, accedas, examenve improbum in illa
Castiges trutina: nec te quaesiveris extra,」 —
「如果羅馬,一個充滿騷動的城市,抬高或貶低任何事物,要小心不要滿足於它的分量或平衡;也就是說,不要停留在它的判斷上;不要看別人怎麼說你,而是要進入你自己,審視你是什麼。」fb237 但被奉承所欺騙的傾向在我們的本性中如此明顯,以至於我們需要注意一位受啟示者的更重要的告誡。
20. 人在尊貴中,卻不明白。fb238 在這裡,先知為了不被理解為將今生(這本身是上帝的一種獨特祝福)描繪成完全不屑一顧,他彷彿糾正了自己,或者用一個詞語限定了他先前的陳述,暗示他所責備的人已經將自己降格到滅亡的野獸的水平,因為他們愚蠢地吞噬了上帝所賜的祝福,從而剝奪了上帝賦予他們的尊榮。先知一直以來都在譴責對這個世界的濫用。他的目標是那些在上帝的恩惠中狂歡卻不認識上帝的人,以及那些以一種癡迷的方式將自己奉獻給這個世界轉瞬即逝的榮耀,而不是從中提升到對天上事物的沉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