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亞薩的詩。)大能者 神─耶和華已經發言招呼天下,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
50:2 從全美的錫安中, 神已經發光了。
50:3 我們的 神要來,決不閉口。有烈火在他面前吞滅;有暴風在他四圍大颳。
50:4 他招呼上天下地,為要審判他的民,
50:5 說:招聚我的聖民到我這裡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
50:6 諸天必表明他的公義,因為 神是施行審判的。(細拉)
50:7 我的民哪,你們當聽我的話!以色列啊,我要勸戒你;我是 神,是你的 神!
50:8 我並不因你的祭物責備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
50:9 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內取山羊;
50:10 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
50:11 山中的飛鳥,我都知道;野地的走獸也都屬我。
50:12 我若是飢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
50:13 我豈吃公牛的肉呢?我豈喝山羊的血呢?
50:14 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 神,又要向至高者還你的願,
50:15 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50:16 但 神對惡人說:你怎敢傳說我的律例,口中提到我的約呢?
50:17 其實你恨惡管教,將我的言語丟在背後。
50:18 你見了盜賊就樂意與他同夥,又與行姦淫的人一同有分。
50:19 你口任說惡言;你舌編造詭詐。
50:20 你坐著毀謗你的兄弟,讒毀你親母的兒子。
50:21 你行了這些事,我還閉口不言,你想我恰和你一樣;其實我要責備你,將這些事擺在你眼前。
50:22 你們忘記 神的,要思想這事,免得我把你們撕碎,無人搭救。
50:23 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那按正路而行的,我必使他得著我的救恩。
"""教會中一直都有偽君子,他們將宗教視為僅僅遵守外在儀式。在猶太人中,有許多人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律法的形式上,而沒有顧及其中所代表的真理。他們認為除了獻祭和其他儀式之外,沒有什麼是他們必須做的。以下這篇詩篇旨在譴責這種嚴重的錯誤,先知嚴厲地揭露了將儀式與宗教混為一談,是對上帝之名的褻瀆,並指出對上帝的敬拜是屬靈的,包含禱告和感恩兩部分。
亞薩的詩。fb239
先知指出這些人的忘恩負義,以供我們譴責,因為他們證明自己不配受所賜予的尊榮,並因對這世界的墮落使用而貶低自己。由此我們應當學習,如果我們在此地感到痛苦,那一定是我們自己的過錯;因為如果我們能辨識並妥善利用上帝賜予我們的許多恩典,我們就不會缺乏,即使在地上,也能預嘗永恆的福樂。然而,由於我們的墮落,我們未能達到這一點。惡人即使在地上,在理性和智慧方面也比田野的走獸優越,這些構成了上帝形象的一部分;但就他們所面臨的結局而言,先知將兩者置於同一水平,並宣告,他們將被剝奪一切虛榮,最終像野獸一樣滅亡。他們的靈魂確實會存活,但死亡會將他們永遠置於恥辱之中,這同樣是真實的。
詩篇 50:1-5
1. 萬神之神,就是耶和華,已經發言,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召喚全地。fb240 2. 從錫安,全美的所在,上帝已經發光。 3. 我們的上帝將要來臨,他必不靜默;在他面前有烈火吞噬,他周圍必有大暴風。 4. 他將從上天召喚,也召喚大地,為要審判他的百姓。 5. 聚集我的聖民(他將說 fb241)到我這裡來,就是那些用祭物與我立約的人。
1. 萬神之神,就是耶和華,fb242 已經發言。這篇詩篇的題名標示著亞薩的名字;但他是否是作者,或者僅僅是作為首席歌唱者從大衛手中接受,則不得而知。然而,這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人們普遍認為,這篇詩篇指向教會復興的時期,先知的目的是要讓猶太人知道,他們在律法下的預表性敬拜即將廢除。猶太人受制於世界的蒙學,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教會成年,以及使徒所稱「日期滿足的時候」(<480404>加拉太書 4:4)的到來,這一點毋庸置疑;唯一的問題是,先知在此是否應被視為向他那個時代的人說話,僅僅譴責律法敬拜的濫用和腐敗,還是預言基督未來的國度?從詩篇的範圍來看,很明顯先知實際上是在向他的同時代人解釋律法,目的是向他們表明,儀式本身,在它們存在的時候,並沒有任何重要性,除非它們與更高的意義相關聯。有人反對說,上帝除了在福音傳播時,從未召喚過全世界,而且律法的教義只針對一個特殊的民族?答案很明顯,先知在此描述全世界被召集,不是為了接受一個共同的信仰體系,而是為了聽上帝在他們面前與猶太人辯論。這種呼籲與我們在聖經中發現的其他呼籲性質相似:
「天哪,要側耳聽,我要說話;地啊,要聽!」""""""我口中的話語" (<053201>申命記 32:1;)
或如在另一處,
"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擺在你們面前," (<053019>申命記 30:19;)
以賽亞又說,
"天哪,要聽!地啊,要側耳而聽!因為耶和華說話了," (<230102>以賽亞書 1:2.) fb243
這種激烈的說話方式,是為了對付偽君子所必需的,好讓他們從自滿的安逸中被喚醒,並認真地關注上帝的信息。猶太人特別需要被喚醒,針對這裡所提到的問題。人們天生傾向於宗教的外在表現,並以自己來衡量上帝,想像著遵守儀式就構成了他們職責的全部。猶太人中有一種強烈的傾向,就是安於遵守律法的表象,眾所周知,先知們一直以來都嚴厲譴責這種迷信,這種迷信使得最壞、最墮落的人自詡虔誠,並在虔誠的華麗外衣下隱藏他們的惡行。因此,先知所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揭露那種將人的注意力從信仰和內心聖潔轉向外在儀式的崇拜的缺陷;為了遏制虛假的自信和消除麻木不仁,他必須採取嚴厲的責備方式。上帝在這裡被描繪成將地上所有的國家召集到他的審判台前,這並不是為了向聚集的世界規定虔誠的規則,也不是為了為他的事奉召集一個教會,而是為了驚嚇偽君子,並使他從自滿中驚恐。這將作為一種信念的刺激,讓他們意識到全世界都被召集來作證他們的虛偽,並且他們將被剝去他們所誇耀的虛假虔誠。他以類似的目的稱耶和華為萬神之神,以使他們心中產生一種有益的恐懼,並勸阻他們不要徒勞地試圖逃避他的知識。他的這個意圖將從其餘的上下文中變得更加明顯,在那裡我們看到對上帝威嚴的可怕描述,旨在使偽君子相信那些他試圖用來逃避如此偉大和嚴格的審判者的審查的幼稚瑣事的虛妄。
為了消除可能對他在這篇詩篇中的教義提出的異議,即它顛覆了摩西所規定的崇拜,先知暗示他所宣告的這一判斷將與律法相符。當上帝從錫安說話時,他必然認可律法的權威;而先知們,當他們在任何時候使用這種說話方式時,都宣稱自己是律法的解釋者。那座聖山並非出於人的任性而選擇,因此與律法息息相關。先知因此消除了猶太人可能用來規避他的教義的任何藉口,他宣告那些在儀式的華麗掩護下隱藏其邪惡的人,不會被上帝以任何新的宗教法典定罪,而是以摩西最初所頒布的法典定罪。他給錫安賦予了榮耀的名稱——完美的榮美,因為上帝選擇它作為他的聖所,是他名被呼求的地方,也是他的榮耀在律法的教義中顯現的地方。
3. 我們的上帝必來,必不靜默。fb244 他重複上帝必來,以確認他的教義,並更有效地喚醒他們。他必來,且不會永遠靜默,以免他們因他的寬容而自以為是。可以提出兩個理由來解釋為什麼先知稱上帝為我們的上帝。他可以被視為將自己和相對少數真正敬畏主的人,與他所憎惡的偽君子對立起來,""""""聲稱上帝是他的上帝,而不是他們的上帝,因為他們傾向於誇耀;或者說,他以人民中的一員的身份說話,並宣稱那位將要來為他崇拜的腐敗報仇的上帝,正是亞伯拉罕所有子孫都聲稱侍奉的上帝。他將要來,好像他已經說過,是我們的上帝,我們所榮耀的同一位,他與亞伯拉罕立約,並藉摩西之手賜予我們他的律法。他補充說,上帝將帶著火和暴風而來,以便在猶太人安逸的心中喚起一種有益的恐懼,使他們學會敬畏上帝的審判,而這些審判他們迄今為止一直漠不關心並輕視,這也暗示了上帝在西奈山顯現的可怕景象(<021916>出埃及記 19:16;另見<581218>希伯來書 12:18)。那時空氣中迴盪著雷聲和號角聲,天空被閃電照亮,山脈燃燒著火焰,這是上帝的旨意,旨在使人們對他所頒布的律法產生敬畏的順從。這裡暗示,上帝將以同樣可怕的方式展示他的能力,來為他神聖宗教的嚴重濫用報仇。
4. 他將從高天呼喚。從這節經文可以清楚看出,上帝,正如他已經宣布的,將呼喚大地是為了什麼目的。這是為了見證他與他自己的子民猶太人之間的爭議的解決,對他們將要宣判審判,不是以通常的方式,如通過他的先知,而是以極大的莊嚴在全世界面前。先知警告那些偽善的人,他們必須準備好被趕出他們的藏身之處,他們的案件將在人與天使面前裁決,他們將無可辯解地被拖到那個可怕的集會面前。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先知將真正敬畏主的人描繪成被傳喚到他的法庭,而顯然詩篇中隨後的勸誡是針對猶太人中偽善和墮落的部分?對此我回答說,上帝在這裡談論的是整個教會,因為儘管亞伯拉罕的後裔中有很大一部分偏離了他們祖先的虔誠,但他仍然尊重猶太教會,因為它是他自己的設立。他稱他們為他的溫順者,是為了提醒他們,他們應該與他們的呼召保持一致,而不是好像他們都是無一例外的虔誠典範。這種稱呼的形式是對那些其中真實品格與其職業相去甚遠的人的一種責備。其他人提出了更精妙的解釋,好像意思是,將我真誠的崇拜者中少數人從那些褻瀆我名號的混雜人群中分離出來,以免他們以後也被誘惑去追求一種虛假的、外在形式的宗教。我不否認這與先知的目的相符。但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一個教會,無論多麼普遍腐敗,只要它包含少數虔誠的成員,就不應該為了這餘民的榮譽而被稱為上帝的聖潔子民。解經家對這節經文的最後一句有不同的看法:那些在獻祭上與我立約的人,有些人認為「在……上」是「除了」或「超越」的意思,上帝因此稱讚他的真正僕人,因為他們承認他的約中要求的不僅僅是遵守外在的儀式,並且沒有被指責停留在律法的肉體形式中。fb245 其他人認為這裡直接將上帝屬靈和真實的崇拜與獻祭對立起來;好像是說,那些不獻祭,而是以正確和指定的方式遵守我的約,向我獻上他們心中真誠的敬意的人。但在我看來,這裡的先知應該被視為讚揚性地指出律法崇拜的真正和真實用途;"""因為知道上帝在律法下設立獻祭的真正目的,是極其重要的. 先知在此聲明,獻祭毫無價值,除非它們是上帝聖約的印記,是對其順服的解釋性筆跡,或者總體而言,是為批准聖約而採用的手段. 這裡暗示了當時普遍存在的習俗,即通過獻祭使聖約更加莊嚴,並得到更虔誠的遵守. fb246 同樣,上帝設立獻祭的目的是為了使祂的子民更緊密地與祂結合,並批准和確認祂的聖約. 這段話值得我們特別注意,因為它定義了誰是教會的真正成員. 一方面,他們是那些具有溫順精神的人,在與世界的交往中實踐公義;另一方面,他們是那些以真正的信心接受上帝向他們提出的收養聖約的人. 這構成了上帝真正的崇拜,正如祂自己從天上傳達給我們的那樣;那些偏離它的人,無論他們聲稱自己是上帝的教會,都會被聖靈逐出教會. 至於獻祭或其他儀式,它們毫無價值,除非它們向我們印證了上帝的純粹真理. 因此,所有在上帝話語中沒有根據的儀式都是未經授權的,而沒有明確提及上帝話語的崇拜只是對神聖事物的腐敗.
Psalm 50:6-13
6. 諸天必表明他的公義,因為神是審判者。細拉。7. 我的民哪,你們當聽,我要說話;以色列啊,我要向你宣告:我是神,是你的神。8. 我不因你的祭物責備你,你的燔祭常在我面前。9. 我不從你家中取公牛,也不從你圈中取公山羊。10. 因為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11. 山中的飛鳥,我都知道;野地的走獸,也在我眼前。12. 我若是飢餓,我不用告訴你,因為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都是我的。13. 我豈吃公牛的肉,喝公山羊的血呢?
6. 諸天必表明他的公義。猶太人自負地認為他們閒散而奇特的侍奉是公義的完美體現;但先知在此警告他們,神雖然看似縱容他們的愚蠢,卻將從天上顯明他自己的公義,並揭露他們可悲的計謀。「你們以為,」他彷彿在說,「神會喜悅你們被迷惑的侍奉的嘲弄嗎?雖然你們將煙霧升到天上,神卻會在適當的時候從上顯明他的公義,並為其辯護,使其免受你們邪惡發明所帶來的羞辱。諸天本身將證明你們背信棄義,藐視真正的聖潔,並敗壞神的純潔敬拜。他將不再容忍你們對他品格的無端誹謗,彷彿他沒有注意到你們假裝的友誼下潛藏的敵意。」因此,先知處理其主題的方式具有說服力。人們傾向於承認神是審判者,但同時又編造藉口來逃避他的審判,因此,神將要宣判的判決必須得到辯護,使其免受可能提出的無謂詭辯。
7. 我的民哪,你們當聽,我要說話。迄今為止,先知一直作為神的使者說話,發出一些旨在驚嚇他所說話之人的話語。但從這裡到詩篇的結尾,神自己被引入作為說話者;為了顯示主題的重要性,他使用了額外的詞語來喚起注意,稱他們為他自己的民,以便為他的話語挑戰更高的權威,並暗示,以下的講話不是普通的描述,而是對他們違背他的約的責備。有些人讀作:我要向你作證。但正如我們從聖經的常用法中可以推斷的,這裡的參考似乎更像是對相互主張的討論。神會提醒他們他的約,並莊嚴地要求他們,作為他所揀選的民,按照約的條款履行應盡的義務。他宣告自己是以色列的神,以便將他們召回效忠和順服,他名字的重複是強調的:彷彿他說,當你們要我順從你們的發明時,這種大膽與屬於我的榮譽和敬畏相距多遠?我是神,因此我的威嚴應當抑制傲慢,使所有肉體在我說話時保持沉默;在你們中間,我已向你們顯明自己是你們的神,我對敬意有更強烈的要求。
8. 我不因你的祭物責備你,等等。神現在開始陳述他對他們的指控。他宣告,他對祭物本身不賦予任何價值。這並不是說他斷言猶太人的這種儀式是虛妄無用的,因為那樣的話,它就不會由神設立;但宗教儀式與其他儀式之間存在這種區別,即它們只有在以其真實精神和意義執行時才能得到神的認可。在任何其他假設下,它們都理所當然地被拒絕。我們將發現先知們一次又一次地使用類似的語言,正如我在其他地方,特別是在論及第四十篇詩篇時所說的。外在的儀式本身毫無價值,因此上帝駁斥了祂曾堅持這些儀式是宗教主要內容的觀念,也駁斥了祂設計這些儀式是為了讓它們被視為除了幫助屬靈敬拜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的觀念。因此,在<240722>耶利米書7:22中,祂否認祂曾發出任何關於獻祭的誡命;先知彌迦說,
「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耶和華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 (<330607>彌迦書6:7)
祂在另一個地方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280606>何西阿書6:6)先知們到處都宣揚同樣的教義。我特別可以參考以賽亞書1:12;58:1, 2;66:3的預言。不敬虔者的獻祭不僅被描述為毫無價值並被主拒絕,而且被描述為特別容易激怒祂的。如果對獻祭制度作了正確的使用,並且它們僅僅作為堅固和增長信心的儀式來遵守,那麼它們就被描述為與真宗教本質上相關;但是如果沒有信心獻上,或者更糟的是,在認為它們能為那些繼續犯罪的人贏得上帝恩惠的印象下獻上,那麼它們就被斥為對神聖敬拜的褻瀆。顯然,當上帝說,我不會因你的獻祭而責備你時,祂的意思是,祂看重的是這些之外的東西。這節經文的最後一句可以理解為斷言他們的燔祭在主眼前甚至產生了飽足和厭惡,正如我們發現祂說的,(<230113>以賽亞書1:13),它們是「我所憎惡的」。然而,有些人認為這節經文開頭的否定詞適用於兩個子句,上帝在此聲明祂無意因他們在遵守獻祭方面缺乏規律而與他們計較。有些人很好地建議,關係代詞可以理解為,你的燔祭不斷地在我面前;好像祂說,根據律法,這些是必須的;但我這次不會因你省略獻祭而指控你。fb248
9. 我必不從你家中取公牛。在這節和隨後的經文中給出了兩個理由,以證明祂不能看重獻祭。第一個理由是,假設祂依賴這些,祂不需要向人借用它們,因為祂擁有地上所有的豐盛;第二個理由是,祂不需要像我們一樣為了維持我們軟弱的本性而需要食物或飲料。關於第一個理由,祂在第九節和隨後的三節經文中強調,祂提到了祂自己無限的財產,以表明祂絕對不依賴人類的獻祭。然後祂指出祂自己與人之間巨大的區別,後者為了脆弱的生存而依賴食物和飲料,而祂是自存者,並將生命賜給所有其他生物。詩篇作者在此闡述的真理可能沒有什麼新意;但是,考慮到我們天生有強烈的傾向從我們自己來估計上帝,並墮落為肉體的敬拜,它們傳達了一個絕非不必要的教訓,其中包含深刻的智慧,即人永遠不能通過他的任何服務來使上帝受益,正如我們在<191602>詩篇16:2中所看到的,「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其次,上帝說祂不需要任何東西供祂自己使用,而是,由於祂在自己的完全中是充足的,祂在祂所吩咐的一切事上都考慮了人的益處。我們在以賽亞書中有一段類似的經文,
「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你們要為我建造怎樣的殿宇呢?哪裡是我安息的地方呢?」「所有這些都是我手所造的。」—(<236601>以賽亞書 66:1, 2)
在這些話語中
上帝宣稱他絕對的獨立性;因為世界有開始,而他自己卻是從永恆而來。由此可知,既然他在沒有任何外物能增添其豐盛時就已存在,那麼他自身必然擁有榮耀的完全自足。
詩篇 50:14-15
14. 你們要以感謝為祭獻與上帝,fb249 又向至高者還你的願。15. 並要在患難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榮耀我。
這些經文闡明了前文的內容。如果毫無保留地說祭祀毫無價值,我們可能會困惑,既然如此,上帝為何要設立祭祀?但當我們明白,祭祀只是與對上帝的真正敬拜相比而言時,這個難題就消失了。由此我們推斷,如果祭祀得到適當的遵守,它們絕不會招致神的譴責。所有人生來都有一種強烈而不可磨滅的信念,認為他們應該敬拜上帝。由於不願以純潔和屬靈的方式敬拜他,他們便需要發明一些看似合理的替代品;無論他們多麼清楚這種行為的虛妄,他們仍會堅持到底,因為他們不願完全放棄對上帝的服事。因此,人類總是沉迷於儀式,直到他們認識到構成真正和可接受的宗教是什麼。這裡的讚美和禱告應被視為代表對上帝的全部敬拜,這是一種提喻法。詩人只提及了神聖敬拜的一部分,他吩咐我們承認上帝是我們所有恩惠的源頭,並將應得的讚美歸於他的名:並補充說,我們應該投靠他的良善,將我們所有的憂慮卸給他,並藉著禱告尋求他獨自能賜予的拯救,事後也必須為此感謝他。信心、捨己、聖潔的生活以及忍耐地背負十字架,這些都是蒙上帝喜悅的祭祀。但由於禱告是信心的產物,並始終伴隨著忍耐和治死罪惡,而真誠的讚美則表明內心的聖潔,我們不必驚訝這兩點敬拜在此被用來代表全部。讚美和禱告與儀式和僅僅外在的宗教禮儀相對立,以教導我們,對上帝的敬拜是屬靈的。讚美首先被提及,這似乎顛倒了自然的順序。但實際上,將其排在首位並無不妥。將應得的榮耀歸於上帝是所有禱告的基礎,而向他這位良善的源泉祈求則是信心最基本的操練。在我們出生之前,他的良善就已等待著我們,因此可以說,在我們被要求懇求之前,我們就已欠下了感恩的債務。如果我們假設人類在完全運用理性和判斷力的情況下進入世界,他們的第一個屬靈祭祀應該是感恩。然而,我們沒有必要為詩人在此採用的順序絞盡腦汁辯護,只要認為他在此以一種普遍而通俗的方式,將對上帝的屬靈敬拜描述為包含讚美、禱告和感恩就足夠了。在此給出的還願的吩咐,暗示了古代制度中的慣例,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19B612>詩篇 116:12, 13
這些話語簡而言之,向主的子民灌輸的是感恩。他們當時習慣以莊嚴的獻祭來證明。但我們現在將更特別地關注這段經文中所呈現的教義的重要一點。我們首先要注意的是,猶太人和我們一樣,都被吩咐要對上帝獻上屬靈的敬拜。我們的主在教導這是唯一可接受的敬拜方式時,他的證明只基於一個論點,即「上帝是個靈」(約翰福音 4:24)。然而,在律法儀式時期,他同樣是個靈,而不是在儀式廢除之後;因此,他當時必然要求與現在所吩咐的相同的敬拜方式。的確,他使猶太人受制於儀式性的軛,但在這方面,他考慮到了教會的時代;正如後來在廢除儀式時,他考慮到了我們的益處。在所有基本方面,敬拜都是相同的。區別完全在於外在形式,上帝通過儀式的基本要素來適應他們較弱和不成熟的理解,而他則將一種簡單的敬拜形式擴展給我們這些在基督降臨後達到更成熟年齡的人。在他自己裡面沒有任何改變。摩尼教徒所持的觀點,即恩典的改變必然意味著上帝本身的改變,是荒謬的,就像從季節的週期性變化得出類似的結論一樣。因此,這些外在的儀式本身並不重要,它們只有在有助於堅固我們的信心,使我們能以清潔的心呼求主的名時,才獲得重要性。因此,詩人公正地譴責那些以其炫耀的服務為榮的偽君子,並宣稱他們徒勞地遵守了這些儀式。有些人可能會想到,由於獻祭在律法下佔有必要的位置,猶太敬拜者不能無故地忽視它們;但通過注意詩人的目的,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他並不是要廢除它們,只要它們有助於虔誠,而是要糾正對它們的錯誤看法,這種看法對宗教造成了最深的傷害。
在第十五節中,我們首先看到一個禱告的命令,然後是一個應許,說禱告會得到回應,之後是一個感恩的呼召。我們被吩咐要在患難之日禱告,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只能在那時禱告,因為禱告是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應盡的責任。無論我們的處境多麼舒適,多麼免於不安,我們都絕不能停止祈求,要記住,如果上帝片刻收回他的恩惠,我們就會滅亡。然而,在苦難中,我們的信心受到更嚴峻的考驗,將其指定為禱告的時機是恰當的;先知指引我們將上帝視為我們在緊急需要之日唯一的依靠和安全的手段。隨後附上一個應許,以激勵我們履行職責,因為我們容易被上帝的威嚴或我們自己的不配感所壓倒。接下來,鑑於上帝回應了我們的禱告,我們被吩咐要感恩。在這段經文中,呼求上帝的名被描繪為構成神聖敬拜的主要部分,所有自稱虔誠的人都會感受到保持其純潔無瑕形式的必要性。我們被有力地教導了羅馬天主教徒在這一點上所持錯誤的可憎性質,他們將只屬於上帝的榮譽轉移給天使和人類。他們可能會聲稱只將這些視為為他們向上帝禱告的庇護者。但顯然,這些庇護者被他們不敬地取代了基督的位置,他們拒絕了基督的調解。此外,從他們的禱告形式來看,他們顯然沒有區分上帝和他們最微小的聖徒。他們向聖克勞狄斯祈求的,與他們向全能者祈求的相同,並向凱瑟琳的肖像獻上我們主的禱告。我知道天主教徒為他們對死者的祈求辯護,否認他們對死者的祈禱等同於神聖的崇拜。他們如此多地談論他們稱之為「拉特里亞」(latria)的崇拜,即他們只獻給上帝的崇拜,以至於讓人覺得,在祈求天使和聖徒時,他們並沒有將這種崇拜獻給他們。fb251 但如果不明白除非只呼求上帝,否則所有真正的宗教都將消失,就不可能讀懂我們現在正在考慮的詩篇作者的話。如果問天主教徒是否可以向死者獻祭,他們會立即回答不可以。他們至今仍承認不能合法地向彼得或保羅獻祭,因為人類的常識會認為這種行為是褻瀆的。當我們在這裡看到上帝將呼求他的名置於所有祭祀之上時,難道不是清楚地表明,那些呼求死者的人犯了最嚴重的褻瀆嗎?由此可見,天主教徒,無論他們在上帝面前如何頻繁地跪拜,當他們將祈求指向聖徒時,他們就剝奪了上帝榮耀的主要部分。fb252 這些經文中明確提及苦難,旨在安慰軟弱和膽怯的信徒。當上帝收回他恩惠的外在標誌時,我們心中很容易產生疑問,他是否真的關心我們的救贖。這遠非有根據的,因為逆境是上帝派給我們的,只是為了激勵我們尋求他並呼求他的名。我們也不應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的禱告只有在我們遵從上帝的誡命獻上時,並且因考慮到他所賜的應許而受到激勵時,才是可蒙悅納的。天主教徒從這段經文中引申出來支持他們多重誓願的論點是空洞和沒有根據的。詩篇作者,正如我們已經暗示的,當他命令償還誓願時,只指莊嚴的感恩,而他們卻相信他們的誓願能贏得救贖。此外,他們所立的誓願沒有神聖的授權,相反,卻被上帝的話語明確譴責。
詩篇 50:16-20
16. 但神對惡人說,你怎敢傳說我的律例,口中題我的約呢? 17. 其實你恨惡管教,將我的言語丟在背後。 18. 你見了盜賊,就樂意與他同夥,又與行姦淫的人一同有分。 19. 你向人開口說惡言,你的舌頭編造詭詐。 20. 你坐著毀謗你的弟兄,讒毀你母親的兒子。
16. 但對惡人,等等。他現在更公開地指責那些將全部宗教信仰寄託於遵守儀式,並試圖以此蒙蔽神的人。他揭露了試圖以外在的服事來掩蓋內心和生活不潔的虛妄,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應該真心接受的教訓,但對猶太人來說卻特別不悅耳。人們普遍承認,對神的敬拜只有出自真誠的心,才是純潔和蒙悅納的。異教詩人也曾被迫承認這一點,而且眾所周知,放蕩不羈的人通常被排除在他們的廟宇之外,不能參與他們的獻祭。然而,偽善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它能扼殺和抹去這種普遍存在的感情,使得那些最墮落的人也會自信地闖入神的面前,以為能用他們虛妄的發明欺騙神。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先知們頻繁地就此主題發出警告,一再向不敬虔的人宣告,他們假裝虔誠只會加重他們的罪孽。儘管神的靈大聲宣告,沒有信心和悔改恩典的虔誠形式,只是對神之名的褻瀆性濫用;但要將天主教徒從魔鬼般的錯覺中驅逐出去,即他們最無聊的服事會因他們所謂的最終意圖而聖化,卻是不可能的。他們承認,只有處於恩典狀態的人才能擁有「功德」(meritum de condigno);但他們堅持認為,僅僅是外在的虔誠行為,即使沒有任何內心的情感,也能至少為人接受恩典做好準備。因此,如果一個僧侶從他的姦淫之床起身,吟唱幾篇詩篇,而心中沒有一絲虔誠;或者一個淫亂者、盜賊或任何發假誓的惡棍,試圖通過彌撒或朝聖來彌補他的罪行,他們都不願將此視為徒勞。然而,在神看來,這種將形式與內在虔誠情感分離的行為,被視為褻瀆。在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中,詩人駁斥並反駁了一個可能被提出的常見異議。有人可能會說,那些為榮耀神而獻上的祭物,難道不應該在某種程度上蒙神悅納嗎?他指出,相反地,這些祭物會給獻祭者帶來罪孽,因為他們對神說謊,並褻瀆了他的聖名。他用「你怎敢傳說我的律例?」這句話來制止他們的傲慢,意思是,你假裝是我的子民,並且在我的約中有份。現在,如果神以這種方式拒絕所有沒有純潔內心的虔誠宣稱,我們又怎能期望他會如何對待僅僅是儀式的遵守呢?儀式與傳講神的律例相比,地位要低得多。
17. 其實你恨惡管教。這裡指責偽君子背信棄義的兩面性,他們用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否認他們口頭上所宣稱的虔誠。他證明他們對神的蔑視,是因為他們不敬畏神的道;順服神的道,並衷心服從他的誡命和教訓,是衡量宗教原則最確鑿的標準。偽善通常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是,它為逃避順從的責任而發明巧妙的藉口。詩人指出這是他們不敬虔的根源,他們將上帝的話語拋諸腦後,同時他暗示所有真正敬拜的原則都源於信心的順從。他也提到他們悖逆的原因,這在於他們敗壞的心不願承受上帝的軛。他們毫不猶豫地承認凡從上帝口中所出的都是真實和正確的;他們願意將這榮譽歸於他的話語;但就其旨在規範他們的行為和約束他們罪惡的情慾而言,他們卻厭惡和憎恨它。我們的敗壞使我們不願接受糾正,激怒我們反對上帝的話語;除非我們甘願被其誡命所管轄和約束,否則我們絕不可能以真正的順從和溫順的心聆聽它。詩人接著列舉了一些不敬虔的行為,告訴我們那些沉迷於偷竊和姦淫的偽君子,將上帝的聖名與他們的邪惡混雜並玷污。他只提到某些種類的惡行,總體上暗示那些藐視糾正、對教導心硬的人,準備好沉溺於腐敗的慾望或邪惡的榜樣可能暗示的任何過度行為。他首先提到偷竊;然後是姦淫;第三是誹謗或虛假指責。大多數譯者將 ˜rt, tirets 譯為奔跑,儘管其他人將其源於 hxr, ratsah,譯為同意。兩種翻譯都與詩人的主旨充分吻合,讀者可以自行選擇。這裡對偽君子的指控,即他們口出惡言,可能不僅包括誹謗,還包括所有傷害鄰居的不同種類的言論,因為緊接著是,我的舌頭編造詭詐。眾所周知,謊言和詭詐的舌頭可以以多種方式造成傷害和痛苦。當補充說,你坐著,等等,這可能指的是一個坐著進行正式判斷的人;好像是說,你假借發出公正判決的名義誹謗你的弟兄。fb254 或者可能指的是小小的誹謗;例如人們惡意沉溺其中,並在他們閒坐家中時消磨時間。fb255 然而,更可能的是,他指的是在公開法庭上指控無辜和正直的人,並對他們提出虛假指控的更嚴重罪行。提到弟兄和他們母親的兒女,fb256 更強調地表達了他們誹謗的殘酷性,因為他們被描繪成違反自然紐帶,甚至不放過最親近的親屬。
詩篇 50:21-23
21. 這些事你都做了,我卻閉口不言;你以為我會像你一樣;fb257 我要責備你,將這些事擺在你眼前。 22. 現在你們這些忘記上帝的人,要思想這事:免得我將你們撕裂,無人搭救。 23. 凡獻上讚美為祭的,就是榮耀我;那按正道行事的,我必將上帝的救恩顯給他看。
21. 這些事你都做了。偽君子在感受到上帝的手對付他們之前,總是樂於安於現狀,沒有什麼比喚醒他們的恐懼更困難的了。詩人藉著這令人警醒的語言,旨在使他們確信,如果他們繼續濫用上帝的寬容,並因此因想像他會贊同罪惡的行為而更激怒他的憤怒,那麼毀滅是必然的。任何人對他的名所能施加的最大羞辱,就是質疑他的公義。偽君子可能不敢公開這樣做,"但他們在隱秘而敗壞的想像中,將上帝描繪成與祂本來面目不同,以便從他們所設想的寬容中找到藉口,沉溺於虛假的內心平安,並逃避如果他們認真相信上帝是罪惡的報應者,他們就無法不感受到的不安。我們從偽君子所表現出的懈怠安全感中,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必然對上帝形成了這種錯誤的觀念。他們不僅將上帝的審判特徵排除在他們的思想之外,而且將祂視為他們罪惡的庇護者和認可者。詩人責備他們濫用上帝的良善和仁慈,懷著可以逍遙法外而犯罪的虛妄希望。他警告他們,不久他們就會被拖到光天化日之下,他們想要隱藏在上帝眼前的罪惡將以其全部的醜惡呈現在他們眼前。他將把他們所有的罪惡清單井然有序地擺放出來,因為我理解「擺放有序」這個表達,就是呈現在他們眼前,並強迫他們去觀察。
22. 現在,你們這些忘記上帝的人,要思想這事。這裡有更多嚴厲的責備,這對於對付那些頑固的偽君子是絕對必要的,否則他們只會嘲笑所有的教導。然而,當詩人威脅並意圖驚嚇他們時,他同時也向他們提供了赦免的希望,只要他們趕緊利用它。但為了防止他們拖延,他警告他們神聖審判的嚴厲性和突然性。他還指責他們忘記上帝,這是卑鄙的忘恩負義。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上帝恩典多麼顯著的證明,祂將憐憫的希望延伸給那些敗壞的人,他們如此褻瀆地玷污了祂的敬拜,如此大膽和褻瀆地嘲弄了祂的寬容,並沉溺於如此可恥的罪行!在呼召他們悔改時,毫無疑問,祂向他們延伸了上帝與他們和好的希望,使他們敢於出現在祂的威嚴面前。我們還能想像比這更大的仁慈嗎?祂竟然邀請這些背信棄義的叛教者和祂聖約的破壞者,他們偏離了他們從小所受的敬虔教義,來到祂自己身邊,進入教會的懷抱。儘管這仁慈是偉大的,但我們最好反思一下,它並不比我們自己所經歷的更大。我們也曾背棄主,祂以祂獨特的憐憫將我們再次帶回祂的羊圈。我們不應忽略,詩人敦促他們趕緊回歸,因為憐憫之門不會永遠為他們敞開——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必要的教訓!以免我們讓蒙恩的日子過去,像以掃一樣,沉溺於徒勞的哀嘆中(創世記 27:34)。當說到「上帝將抓住你,無人能解救」時,就暗示了這麼多。fb258
23. 凡獻上感謝的,就榮耀我。這是詩人第三次強調這個真理,即在上帝眼中最蒙悅納的祭物是讚美,藉此我們向祂表達我們心中對祂恩惠的感激。這種重複並非不必要,原因有二。首先,我們最常犯的錯誤莫過於忘記主的恩惠。千分之一的恩惠都難以引起我們的注意;即使引起了,也只是輕微的,彷彿是順帶的。其次,我們沒有給予讚美應有的重要性。我們傾向於將其視為微不足道、司空見慣的事情而忽略;然而,它卻是敬虔的主要操練,上帝希望我們一生都投入其中。在我們面前的這些話中,讚美的祭物被斷言是上帝真實而恰當的敬拜。這些話,將榮耀我,意味著上帝在人們以真誠和感恩的心讚美他的良善時,才真正和恰當地受到敬拜,他所要求的榮耀也才得以歸於他;而偽君子們所重視的所有其他獻祭,在他看來都毫無價值,根本不屬於他的敬拜。然而,在「讚美」這個詞之下,正如我已經指出的,包含了信心和禱告。在我們開口讚美主的良善之前,必須先體驗到他的良善,而這種良善只能透過信心來體驗。因此,整個屬靈的敬拜都包含在讚美所預設或從中流出的事物中。因此,在緊隨其後的經文中,詩人呼籲那些希望他們的服事蒙上帝悅納的人,要端正他們的道路。對於這裡所用的「端正道路」一詞,有些人理解為悔改或認罪;另一些人則理解為除去可能造成冒犯或阻礙他人的事物。似乎更可能的是,詩人吩咐他們走正道,而不是偽君子所走的道路,並暗示上帝只會親近那些以真誠的心和正直的方式尋求他的人。對於「上帝的救恩」,我並不像某些人那樣理解為一個偉大或顯著的救恩。上帝以第三人稱說話,是為了更清楚地讓他們確信,他最終會向所有他真正的敬拜者證明,他確實擔當了他們救主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