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詩篇 48

 48:1 (可拉後裔的詩歌。)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 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該受大讚美。

48:2 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

48:3  神在其宮中,自顯為避難所。

48:4 看哪,眾王會合,一同經過。

48:5 他們見了這城就驚奇喪膽,急忙逃跑。

48:6 他們在那裡被戰兢疼痛抓住,好像產難的婦人一樣。

48:7  神啊,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

48:8 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就是我們 神的城中─所看見的,正如我們所聽見的。 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細拉)

48:9  神啊,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

48:10  神啊,你受的讚美正與你的名相稱,直到地極!你的右手滿了公義。

48:11 因你的判斷,錫安山應當歡喜,猶大的城邑(原文是女子)應當快樂。

48:12 你們當周遊錫安,四圍旋繞,數點城樓,

48:13 細看她的外郭,察看她的宮殿,為要傳說到後代。

48:14 因為這 神永永遠遠為我們的 神;他必作我們引路的,直到死時。



"""在這篇詩篇中,頌揚了耶路撒冷城在眾多君王密謀毀滅它時所獲得的顯著拯救。先知(無論這篇詩篇的作者是誰)在為這次拯救感謝上帝之後,藉此機會以宏偉的言辭頌揚了這座城市的幸福狀態,因為它有上帝作為其持續的守護者和保護者。如果上帝的子民沒有同時確信在未來也會得到同一位上帝的保守和保護,因為他已揀選他們作他自己的子民,那麼他們僅僅感受到並承認他們曾一度被上帝的能力保守和保護是不夠的。因此,先知主要強調這一點:上帝的聖所在錫安山建立並非徒然,而是為了在那裡呼求他的名,以便他的能力可以顯著地彰顯,以拯救他的子民。從詩篇的內容很容易看出,它是在大衛去世後寫成的。我確實承認,在大衛的敵人中,有一些外邦君王,而且耶路撒冷城沒有被徹底毀滅並非他們不願意;但我們沒有讀到他們曾進展到圍攻它,並將其逼到如此絕境,以至於需要上帝能力的奇妙彰顯來遏制他們的努力。更可能的是,這篇詩篇應歸於亞哈斯王時期,當時城市被圍困,居民陷入絕望,然而圍攻卻突然解除(列王紀下 16:5);或者歸於約沙法和亞撒時期(歷代志下 14:9;和 20:2);因為我們知道,在他們的統治下,耶路撒冷僅憑藉來自天堂的神奇幫助才免於徹底毀滅。我們必須將此視為確定:詩篇作者在此向真正的信徒展示了上帝對他們的恩惠的榜樣,從中他們有理由承認他們的境況是幸福的,因為上帝已為自己在錫安山選擇了一個居所,以便從那裡為他們的益處和安全而統治他們。

可拉後裔的讚美詩。

詩篇 48:1-3

1. 耶和華本為大,在我們神的城中,在他的聖山上,當受大讚美。2. 錫安山,就是他聖所的所在,在北面居高華美,是全地的喜樂,是大君王的城。3. 神在她的宮殿中,顯為高臺。

1. 耶和華本為大,當受大讚美。先知在提及神對他們特別的恩惠之前,我已提及,他一般性地教導說,耶路撒冷城之所以幸福繁榮,是因為神樂意承擔保護和保守它的責任。這樣,他將神的教會與世界其他部分區分開來;當神從全人類中揀選少數人,並以父愛擁抱他們時,這是他賜予他們的無價祝福。他奇妙的良善和公義在治理全世界中閃耀,因此沒有任何地方不充滿對他的讚美,我們隨處都有豐富的材料來讚美他。然而,在這裡,受啟示的詩人頌揚了神在保護教會中顯現的榮耀。他指出,耶和華本為大,在聖城中當受大讚美。但他在全世界不也是如此嗎?無疑是的。正如我所說,沒有一個角落是他的智慧、公義和良善無法滲透的;但既然他願意主要且特別地在他的教會中顯現這些,先知就非常恰當地將這面鏡子呈現在我們眼前,神在這面鏡子中更清晰生動地展現了他的品格。他稱耶路撒冷為聖山,用一個詞教導我們,它憑藉什麼權利和方式特別成為神的城。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約櫃是按照神的旨意安放在那裡的。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耶路撒冷像一個美麗宏偉的劇場,神希望在那裡看到他偉大的威嚴,這並非由於它自身的任何功績,而是因為約櫃是按照神的命令在那裡建立的,作為他特別恩惠的標誌或象徵。

2. 錫安山,居高華美,是全地的喜樂。為了證實前一句話的陳述,先知頌揚了錫安山當時聞名的卓越之處;在這些卓越之處中,可以看到我剛才所說的神的榮耀。他首先提到的其地理位置之美,確實是自然的;但他藉此讓我們明白,從一開始,這座城市宜人的外觀就刻上了神恩惠的印記,因此僅僅看到它就表明神以特殊的方式裝飾和豐富了這個地方,目的是在將來某個時候將其奉獻給神聖的目的。然而,我認為這個地方之所以被稱為美麗宜人,並非僅僅因為它在猶大地區無與倫比;因為眾所周知,還有其他城市在肥沃、地理位置宜人以及其他優勢方面絲毫不遜於耶路撒冷。在我看來,詩人除了城市的地理位置之外,還包括了它從另一個來源獲得的榮耀——即神的殿在那裡建造的事實。因此,當我們聽到這裡頌揚這座城市的美麗時,讓我們回想起在約櫃將永遠留在那裡的預言發出之後,添加到這個地方自然之美上的屬靈之美。關於我翻譯為「地理位置」的詞 pwn, noph,評論家們意見不一。有些人理解為高度或海拔,就好像有人說耶路撒冷位於高處。其他人則將其翻譯為氣候fb190,因為猶太人將氣候比喻為枝條fb191,因為它們分佈廣泛。在這樣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我不想過於挑剔。我只選擇了在我看來最有可能的翻譯,那就是,這片土地的外觀極其宜人。當詩篇作者談到錫安山在北面時,不確定他是否將其視為對錫安山的讚美,因為它位於或面向北方;或者我們是否應該這樣解釋這句話:儘管錫安山面向北方,但這絲毫沒有減損它的美麗。然而,前一種解釋在我看來更自然。我們發現先知以賽亞,為了也觸及這座山的卓越之處,使用了這裡所用的表達方式。在他的預言第14章第13節中,他描繪了西拿基立這樣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把我的寶座高舉在上帝的星以上:我也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面。」

詩篇作者接下來稱錫安山為全地的喜樂。他這樣描述它,不僅因為,正如猶太人愚蠢地說,那片土地因氣候溫和而健康;或者因為它生產出甜美優良的果實,可以取悅並帶給外國人喜悅——因為這也是一種冷淡而不令人滿意的推測;——而是因為救恩將從那裡發出到全世界,正如所有國家都從那裡借鑒了生命之光和天國恩典的見證。如果人們所經歷和珍藏的喜樂是沒有上帝的,他們的喜樂最終將是毀滅,他們的笑聲將變成咬牙切齒。但基督帶著他的福音從錫安出現,以真喜樂和永恆的幸福充滿世界。在先知時代,福音的知識,的確,尚未傳到外國;但他以最恰當的方式使用這種表達方式,教導猶太人真正的福樂只能從上帝的恩典之約中尋求,這約存放在那個聖地。同時,他也預言了最終在末世基督降臨時所成就的事。從中我們可以學到,要使敬虔者的心歡喜,單單上帝的恩惠就已足夠;反之,當恩惠被收回時,所有人都將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慘和憂傷的境地。緊接著所補充的,關於大君王的城,旨在表明,錫安山不僅本身是聖潔的,而且這項崇高的特權已賦予它,使整個城市聖化,上帝在那裡選擇了他的居所,以便他可以統治所有人民。

3. 神在她的宮殿中被視為防禦。在這裡,這位神聖的詩人再次提出神對耶路撒冷城的保護,以彰顯其尊嚴;正如我們在《詩篇》46:5中所看到的,

「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

神必幫助這城,到天一亮。」

他特意提到宮殿是為了對比——教導猶太人,儘管聖城有堅固的城樓和宏偉的房屋,以及類似堡壘的建築,但其持續的安全僅僅歸因於神的能力和幫助。藉著這些話,神的子民被教導,儘管他們住在堅固的堡壘和宮殿中,他們仍然必須小心謹慎,以免這種宏偉或崇高遮蔽或隱藏了神的權能;他們也不應像世俗之人,滿足於財富和世俗的幫助,而對擁有神作為他們的守護者和保護者毫不在意。世俗的財富,由於我們天生的墮落,往往會使我們的眼睛眩目,使我們忘記神,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意默想這項教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看似值得珍視的東西,絕不能被允許遮蔽對神的能力和恩典的認識;相反,神的榮耀應該始終清晰地在所有他樂意賜予和裝飾我們的恩賜中閃耀;這樣我們才能在祂裡面,而不是在其他任何地方,認為自己是富足和幸福的。

詩篇 48:4-7

4. 看哪,君王們聚集,他們一同經過。 5. 他們看見了,就驚奇,他們驚惶,他們急忙逃跑。 6. 恐懼fb192在那裡抓住他們,疼痛如同產難的婦人。 7. 你用東風打破他施的船隻。

4. 看哪,君王們聚集。這裡提到了我所說的那個特別的拯救。先知敘述了當君王們聚集起來要毀滅耶路撒冷時,他們的努力如何毫無效果地消散,就像空氣中的雲彩消失一樣;是的,他告訴我們,他們僅僅看了一眼這座城市,就被擊敗和毀滅了,而且不是以普通的方式,而是像一個婦人,當分娩的時刻來臨時,她突然感到痛苦和悲傷。我們無法確定先知在這裡指的是猶太歷史的哪一部分;"""但這些陳述非常適合亞哈斯時代,以及希西家或亞撒時代。當兩個非常強大的國王——敘利亞國王和以色列國王,帶著一支龐大的軍隊——使城市陷入如此恐懼之中,以至於國王和他的人民瀕臨絕望,看到這支可怕的軍隊突然潰敗,他們對佔領城市的確定期望落空時,這確實是上帝的一項奇妙工作。因此,先知以賽亞書7:4諷刺地稱他們為「冒煙的火把」,因為他們可以說是在燃燒的火炬,用來點燃和燒毀整個猶大國。天使在一夜之間消滅了西拿基立的無數軍隊,而沒有人為干預,這也不是一個不那麼驚人的奇蹟(列王紀下19:35;以賽亞書37:36)。同樣地,當衣索比亞國王聚集了十萬大軍,前來圍攻耶路撒冷時,如此龐大軍隊的覆滅是上帝大能的一個值得紀念的例子(歷代志下14:9)。但無論這篇詩篇是在什麼場合下寫成的,聖經作者告訴我們,猶太人從明顯的經驗中發現,當上帝抵擋他們敵人不可戰勝的力量時,他是聖城的守護者和保護者。他首先聲明國王們聚集了。通過這些話,他暗示他們已經結盟並密謀摧毀教會。短語「一同過去」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要麼是指軍隊聚集後化為烏有,要麼是指他們一同並一致地進行了遠征,就像列隊作戰一樣。

第二種解釋在我看來最適合這段經文的範圍;因為緊接著在第五節中說,他們一看到城市就驚呆了;然而,將這節經文理解為一種誇張的補充,也不會有任何不妥。但由於這兩種解釋對經文的實質影響甚微,我讓讀者選擇他們認為最合適的。當詩篇作者說他們看到城市時感到驚訝——害怕——倉皇逃跑——並被悲傷所籠罩,就像婦人分娩的痛苦一樣——他盡可能地堆砌了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以闡明上帝在推翻如此龐大而可怕的軍隊中所行的奇蹟的偉大。這句話應該這樣理解:他們一看到城市就感到驚訝。古代凱撒曾說過,當他談到征服埃及的輕鬆時,他用了簡潔的格言:「我來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但先知在這裡卻說,不敬虔的人僅僅看到城市就驚呆了,好像上帝用他榮耀的光輝使他們的眼睛眩暈了。粒子「ken」就像是用手指指著事物來展示它一樣。在緊隨其後的經文中,副詞「sham」在那裡,也用於相同的意義。將婦人分娩作比較,旨在表達以色列的敵人所經歷的突然變化。這更清晰地彰顯了上帝的恩典,他們被一種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恐懼所籠罩,一下子失去了勇氣,從自滿和傲慢的高度,立刻陷入了如此恐懼的狀態,並如此困惑,以至於他們倉皇逃跑。fb193 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得知,如果我們這個時代教會受到強大敵人的攻擊,並必須承受可怕的襲擊,這並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因為從一開始,上帝就常常這樣謙卑他自己的人民,以提供更多無可辯駁和驚人的證據,證明他奇妙的力量。同時,讓我們記住,上帝的一個點頭就足以拯救我們;儘管我們的敵人可能準備從四面八方撲向我們,將我們壓倒,但只要他願意,他就能使他們精神錯愕,從而在他們努力對抗我們的過程中,瞬間使他們心灰意冷。讓這種反思成為韁繩,阻止我們的心被引開,四處尋求人類的幫助。

7. 你用東風吹碎了他施的船隻。評論家們對這段經文的看法不一。但讓我們滿足於其自然意義,這簡單地是說,教會的敵人被推翻並陷入毀滅,就像上帝突然掀起風暴使基利家船隻沉入海底一樣。詩篇作者讚美上帝在巨大而猛烈的風暴中慣常展現的力量;他的語言暗示,如果上帝能以風的暴力摧毀最強大的船隻,那麼他推翻那些因自恃力量而自負的敵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希伯來人所說的他施海是指地中海,因為基利家地區在古代被稱為他施,正如約瑟夫所告知的,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名字僅限於該地區的一個城市。但由於猶太人的主要海上貿易是與基利家進行的,這裡通過提喻將該國的特徵歸因於其他距離更遠、鮮為人知的國家。



詩篇 48:8-10


8. 我們所聽見的,我們在萬軍之耶和華的城中,我們神的城中,也看見了。神必堅立這城,直到永遠。細拉。9. 神啊,我們在你的殿中,想念你的慈愛。10. 神啊,你的名如何,你受的讚美也如何,直到地極。你的右手滿了公義。


8. 我們所聽見的,我們也看見了。這段經文有兩種理解方式,兩種都適用。第一種是,聖經作者以真信徒的名義宣稱,神在古時拯救他們祖先所顯示的能力,現在也同樣施展在他們的後代身上。他們從父輩口中聽說,也從聖經歷史中得知,神以其偉大的慈愛和父性的良善幫助了他的教會;但現在他們聲稱,他們不僅從聽說中,而且從親眼所見中,fb196 也能為此作證,因為他們確實親身經歷了神對他們施展的同樣慈愛。因此,這段話的要點是,信徒不僅在歷史中記載了神的良善和能力,而且他們也通過實際經驗,甚至親眼看見了他們以前從聽說和父輩的報告中得知的一切;因此,神始終不變,他世世代代地證實了古時所顯現的恩典的例子,通過不斷更新和重複的經驗。另一種理解則更為精妙;但它也非常適用,即神確實履行了他對他子民的應許;彷彿信徒們說,他們以前只聽說過的事情現在呈現在他們眼前。只要我們只有神的赤裸裸的應許,他的恩典和救贖就仍然隱藏在希望之中;但當這些應許實際履行時,他的恩典和救贖就清晰地顯現出來。如果接受這種解釋,它就包含著豐富的教義,即神不會使他通過他的話語在我們心中產生的希望落空,而且他絕不會在應許上比在履行應許上更慷慨。當說到「在城中」時,字母 b,beth,被用作 m,mem,或 l,lamed;也就是說,表示「關於」或「至於」或「關於這城」。先知並不是說在耶路撒冷信徒們得知神會幫助他的僕人,儘管這無疑是真的,而是說神從一開始就是他自己城市的仁慈和忠實的守護者,並且將永遠如此。明確提到神的城,是因為他並沒有應許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地施予同樣的保護,而只對他所揀選和特選的子民。使用「萬軍之耶和華」這個名稱是為了表達神的能力;但緊接著信徒們補充說,他是他們的「神」,目的是指出他們的被收養,這樣他們就可以大膽地信靠他,並自由而親密地歸向他。在第二次尼西亞會議上,坐在那裡的那些好教父們曲解了這段經文,以證明僅僅在教會中教導神聖真理是不夠的,除非同時有圖片和圖像來證實它。這是一種非常可恥的愚蠢行為,不值得一提,除非它對我們理解那些企圖用這種腐敗感染神教會的人,是如何被一種眩暈和愚蠢的精神所嚴重打擊,是有益的。


這節經文的結尾將耶路撒冷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城市區分開來,後者受變遷的影響,只會興盛一時。由於耶路撒冷是由上帝建立的,它在世界上發生的各種騷動和革命中保持堅定不移;如果他世世代代維護他所選擇的城市,並且他願意他的名永遠被稱頌,這就不足為奇了。然而,可能會有人反對說,這座城市曾經被毀滅,人民被擄。但這並不與這裡所作的陳述相悖;因為,在那事件發生之前,耶利米書27:22預言了這座城市的復興;因此,當它發生時,上帝確實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顯示了他的工作是多麼堅定。現在,既然基督的降臨更新了世界,那麼古時關於那座城市的一切,都屬於分散在世界各國的屬靈耶路撒冷。因此,每當我們的心靈 agitated 和困惑時,我們應該記住這個真理,即無論什麼危險和憂慮威脅我們,上帝所建立的教會的安全,儘管它可能受到嚴重動搖,但無論受到多麼強大的攻擊,也絕不會被削弱到倒塌和毀滅的地步。動詞「將建立」是將來時,可以解釋為過去時「已經建立」;但這在意義上沒有區別。


9. 上帝啊!我們等候你的慈愛。這節經文教導我們,信徒是靠上帝的能力得以保存的;因為,當萬物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時,他們仍然保持平靜和耐心,直到上帝最終憐憫他們,幫助他們。希伯來詞 µmd,damam,我們翻譯為「等候」,其本義是「沉默」,這裡用來表示心靈的平靜。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上帝的子民受到危險的困擾,如果他們聽從肉體感官和理性的判斷,他們就會被恐懼所淹沒;正如我們所知,人們處於持續的不安狀態,被相反的波浪推來推去,直到信仰使他們的心靈平靜,並使他們安於真正的耐心。詩篇作者所說的總結是,信徒雖然受到嚴重苦難,但並沒有偏離他們的目標,也沒有阻止他們依靠上帝的幫助;相反,他們通過耐心和希望,打開了他恩典的大門。這有助於彰顯和闡明上帝恩典的偉大,因為他們對他的幫助的期望沒有落空。從中我們還可以得出有益的警告,如果上帝的幫助從我們這裡撤回,那是因為我們不信任他的應許,並且由於我們的不耐煩,阻止了他的恩典,這恩典是為那些耐心等候的人預備的,流向我們。但是「在聖殿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難道是說上帝的子民只在那裡保持他們的信仰,並且他們每個人一回到自己的住處就停止了希望嗎?不;相反,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把在聖殿中懷有的希望帶回家,以便他們能夠堅定不移地遵守它。但是上帝應許說,這個他將被稱頌的地方,將是他能力和恩典的寶座和居所,他的人民在這裡聲明,他們依靠這個天上的應許,毫無疑問地相信上帝會向他們顯示他的憐憫和恩典,因為他們有他同在的真實而確鑿的保證。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暗示,就認為上帝會成為我們的拯救者。我們必須相信,他只有在這種身份上自由而自願地向我們提供自己時,才會如此。現在,如果這個象徵或上帝臨在的誓約,這只是一個影子,在舊約時代對真信徒的心靈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使他們在死亡中仍能懷抱生命的希望,那麼當基督如今降臨在我們中間,將我們更緊密地與他的父聯合時,我們當然有充分的理由保持一種不受干擾的寧靜狀態,即使世界陷入混亂並天翻地覆。我們唯一必須努力的是,上帝的服事能在我們中間純潔而完整地興盛,這樣他聖殿的榮耀就能在我們中間閃耀。


10. 上帝啊,你的名如何,你的讚美也如何。有些人將這節經文與前一句話聯繫起來,好像是說,主啊,你吩咐我們頌揚你的名並非徒然;因為你同時提供了讚美的事物。因此,其意義將是,上帝的名被有效地尊崇和頌揚,或者說,祂的應許與祂的能力同時顯現。另一些人給出了這種解釋,這有點更為精妙,即上帝的作為與祂的名相符;因為在希伯來文中,祂因其能力而被稱為la, El, fb197,祂確實表明這個名應用於祂並非徒然,而是歸於祂的讚美是正確且應得的。前一種解釋,由於其不那麼牽強,因此更接近聖經作者的文字和思想,即上帝藉著祂的作為證明,猶太人承認和敬拜祂為真實和獨一的上帝並非徒然。然而,當我考慮緊隨其後的「直到地極」這句話時,我認為先知的意思是別的——他意圖表明,無論上帝之名的聲譽傳播到何處,人們都會知道祂配得最高的讚美。這些話語包含著一種默契的對比。當時,眾所周知,偶像之名非常普遍,並在全世界盛行;然而,無論這些假神獲得了什麼聲譽,我們知道讚美絕不屬於它們,因為在它們身上找不到任何神性的跡象。但這裡的先知,相反地,宣告說,主啊,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聽到你的名,它都將永遠伴隨著堅實而正當的讚美,或者它將永遠帶來讚美的事物,因為全世界都將明白你如何對待你所揀選的子民。緊隨其後所加的內容也是同樣的目的,「你的右手滿有公義」,教導我們,上帝在幫助祂的子民時,清楚地顯明祂的公義,就好像祂向我們伸出手臂,使我們可以用手指觸摸祂的公義;而且祂不僅顯示一兩個公義的例子,而是在每一件事和每一個地方都向我們展示了完整的證明。我們應該記住我們在別處說過的,上帝的公義應理解為祂在維護和保護祂的子民時所遵守的信實。由此,我們獲得了無價的安慰,即上帝特別希望被承認為公義的工作在於提供與我們的福祉和安全維護相關的事物。fb198 我們現在看到受啟示的詩人的意思是,假神的名盛行,並在人們中間享有盛譽,儘管它們沒有做任何事來提供真實讚美的事物;但對於以色列的上帝來說,情況完全不同:因為無論關於祂的報導傳到何處,所有人都會明白祂是祂子民的拯救者,祂沒有辜負他們的希望和願望,也沒有在危險中拋棄他們。


詩篇 48:11-14


11. 錫安山必歡喜,猶大的眾城fb199必快樂,因你的判斷。12. 環繞錫安,走遍她,數點她的樓。13. 留心她的城牆fb200,高舉她的樓fb201,為要傳給後代。14. 因為這上帝是我們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祂必引導我們,直到死時。


11. 錫安山必歡喜。詩人現在結束了他對歡樂的勸勉,告訴我們耶路撒冷和猶大其他城市將有理由讚揚神的公義,fb203因為他們從無可置疑的經驗中發現他是他們福祉的保護者。他這裡使用了「判斷」這個詞,因為神承擔了他教會的事業,公開表明他是壓迫者的敵人,他將壓制他們的傲慢和膽大妄為。


12和13. 環繞錫安,等等。先知在這裡再次讚揚耶路撒冷的地理位置和美麗,暗示這座城市堅固設防,堅不可摧;他這樣做是因為在這些外在事物中,神的祝福在某種程度上閃耀著。我們必須始終記住他在前一節中所說的:「神在她的宮殿中被視為堡壘。」他這裡提到她的塔樓和城牆,我們不應認為他希望信徒的心思停留在這些事物上。他寧願將它們呈現在我們面前,作為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看到神的品格。因此他說,環繞錫安fb204,也就是說,從各方面仔細而專注地觀察它;——數點她的塔樓,並用心思考她的城牆;也就是說,估計她的宮殿應有的價值,這樣就毫無疑問地顯明這是一座神所揀選的城市,因為它遠遠超越所有其他城市。在強調這些點時,他的全部目的是要顯明主賦予耶路撒冷的品格,使它成為一個神聖的地方,他自己可以居住其中,並將它建立為他子民的居所。此外,先知在聲明他勸告的目的是為了將聖城的美麗和宏偉傳達給後代時,似乎默示我們,最終會有一天那座城市將不再被看見。如果它能被看見並始終呈現在世人眼前,那麼傳達這個報告還有什麼必要呢?雖然他剛才說耶路撒冷將永遠建立,但他現在以糾正的方式教導我們,它將是怎樣的永恆——它只會持續到教會復興的時候。我們屬於那個將要來到的世代,對我們來說,這些事情將被報告;因為我們分享了神在古時賜予他古老子民的所有恩惠。耶路撒冷曾因其外在的輝煌而受人欽佩,如今在我們中間確實不再顯著;但自從基督降臨我們的世界以來,教會在屬靈恩賜方面同樣豐富而宏偉地裝飾著,就像在律法的陰影下,耶路撒冷在古時被堅固的城牆和塔樓環繞和設防一樣。我將wgsp,pasgu這個詞翻譯為「高舉」,指的是應當因其卓越而賦予城市塔樓的價值。像某些人那樣解釋為「加固」或「加強」,似乎不太合適。如果有人更傾向於遵循那些將其翻譯為「看」或「凝視」的解釋,我沒有太大的異議。


14. 因為這位神是我們的神,直到永永遠遠。從這些話語中,更清楚地表明,當先知談到耶路撒冷的宮殿時,並不是要讓敬虔的人將目光固定在它們上面,而是要藉助這些外在事物,將他們的心靈提升到對神榮耀的沉思。神希望他們看到,可以說,他的恩典的印記刻在他們所轉向的任何地方,或者更確切地說,在這些印記中認識到他的存在。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無論教會中閃耀著何種尊嚴或卓越,我們都不應將其視為其他,而應視為將神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手段,以便我們在他的恩賜中尊崇和讚美他。指示代詞hz,zeh,這個,並非多餘;"""這是為了區分獨一的真神,信徒對祂的存在和品格深信不疑,與人類憑空捏造的一切假神。不信者可以大膽地談論神的名字,並喋喋不休地談論宗教;但無論他們如何做,當他們被更深入地追問時,就會發現他們對此沒有任何確定或穩固的看法。是的,那些沒有紮根於真信仰的人的虛妄想像和發明必然會化為烏有。因此,信仰的特質是向我們呈現對神清晰而非混亂的認識,這種認識不會讓我們像迷信讓其信徒那樣搖擺不定,我們知道,迷信總是引入一些新的偽造神祇,而且數量無數。因此,我們更應該注意這裡使用的強調性指示代詞「這」。我們在以賽亞的預言中遇到一個幾乎相似的段落,


「看哪,這是我們的神;我們等候祂,祂必拯救我們:這是耶和華;我們等候祂,我們必因祂的救恩歡喜快樂。」— <232509>以賽亞書 25:9


彷彿信徒已經抗議並宣告,我們沒有一個不確定的神,或一個我們只有模糊不清的認識的神,而是一個我們有真實而堅實認識的神。當信徒在這裡宣告神將堅定不移地堅持祂維護教會的旨意時,他們的目的是鼓勵和加強自己,以便在持續的信仰道路上堅持不懈。緊隨其後的「祂必引導我們,直到死時」似乎是作為解釋而添加的。在做出這項聲明時,神的子民確信祂將永遠是他們的引導者和守護者。他們不應被理解為僅僅意味著他們在今生神的治理和引導下是安全的,而祂會在死亡中拋棄他們;但他們普遍地,並按照普通人的說話方式,fb204表達了我所說的,神將照顧所有信賴祂的人,直到最後。我們翻譯的「直到死時」,在希伯來文中由兩個詞組成,twm la,al muth;但有些人讀作一個詞,twmla,almuth,並將其理解為年齡或永恆 fb205。然而,無論我們以哪種方式閱讀,意義都將是相同的。其他人將其翻譯為童年,fb206 在這種意義上,正如神從一開始就小心翼翼地保守和維護祂的教會,就像父親撫養他的孩子從嬰兒時期一樣,祂也將繼續以同樣的方式行事。然而,在我看來,第一種意義更為恰當。其他人將其翻譯為秘密或隱藏,fb207 這似乎同樣與先知的意義相去甚遠;除非,或許,我們應該理解他意圖明確地說,神行使祂治理的方式是隱藏的,這樣我們就不能用肉體的理性來衡量或判斷它,而要用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