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可拉後裔的詩,交與伶長。)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用誇勝的聲音向 神呼喊!
47:2 因為耶和華至高者是可畏的;他是治理全地的大君王。
47:3 他叫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又叫列邦服在我們腳下。
47:4 他為我們選擇產業,就是他所愛之雅各的榮耀。(細拉)
47:5 神上升,有喊聲相送;耶和華上升,有角聲相送。
47:6 你們要向 神歌頌,歌頌!向我們王歌頌,歌頌!
47:7 因為 神是全地的王;你們要用悟性歌頌。
47:8 神作王治理萬國; 神坐在他的聖寶座上。
47:9 列邦的君王聚集要作亞伯拉罕之 神的民。因為世界的盾牌是屬 神的;他為至高!
----------------------
有人認為這篇詩篇是在聖殿落成、約櫃安放於聖所時所作。但由於這只是一種缺乏支持的猜測,如果我沒弄錯的話,我們最好不要糾結於此,而是考慮詩篇的主題內容,以及它尤其應該被應用的用途。它無疑是為固定的聖會而設,這可以從整篇詩歌的基調中輕易看出;或許它是由大衛所作,並由他交給利未人,在聖殿建成之前,約櫃仍在會幕中時,由他們歌唱。但無論其作者是誰,他不僅勸告以色列人,也勸告所有國家敬拜獨一的真神。它主要頌揚了當時神按照當時的情形,恩慈地賜予亞伯拉罕後裔的恩惠;而全人類的救恩將從此源頭而出。然而,它同時也包含了一個關於基督未來國度的預言。它教導說,當時在物質聖所的形象下閃耀的榮耀將廣泛傳播其光輝;那時神自己將使他的恩典之光照耀到遙遠的土地,使君王和國家能夠與亞伯拉罕的子孫聯合。
可拉後裔的詩歌,交與伶長。
詩篇 47:1-4
1. 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要向神發出歡呼的聲音。 2. 因為耶和華至高可畏,他是全地的大君王。 3. 他使萬民服在我們以下,列國服在我們腳下。 4. 他為我們選擇產業,就是他所愛的雅各的榮耀。細拉。
1. 萬民哪,你們都要拍掌。詩篇作者要求萬民拍掌,作為他們喜樂和感謝神的標誌;或者說,他勸告他們要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喜樂,這種喜樂的熱情會爆發出來,並通過外在的表達來顯現,因此可以肯定,他這裡說的是神為他們所成就的拯救。如果神在外邦人中建立了一個可怕的國度,這反而會使所有人都喪失勇氣,使他們陷入絕望,而不是給他們唱歌跳舞的理由。此外,受默示的作者在這裡並非論及神的一些普通或尋常的祝福;而是論及那些將使全世界充滿難以置信的喜樂,並激發所有人的心靈來頌讚神的祝福。他稍後補充說,所有國家都歸順以色列,因此,這必然不能理解為奴役性的歸順,而是一種更為卓越、更值得嚮往的歸順,勝過世上所有的國度。那些被武力征服和被迫順從的人,是不可能歡欣雀躍的。許多國家都向大衛和他的兒子所羅門進貢;但他們在進貢的同時,卻不斷抱怨,不耐煩地忍受著強加於他們的軛,他們遠沒有懷著喜樂和愉快的心感謝神。
既然沒有任何奴役是幸福和值得嚮往的,除了神藉著他的兒子基督,使那些以前是叛逆者的人順服並歸於他的旗幟和權柄之下,那麼這句話就只適用於基督的國度,他被稱為至高可畏的君王(第2節);這並不是說他藉著他的統治的暴政和暴力,使那些在他統治下的可憐人顫抖,而是因為他以前被輕視的威嚴,足以平息全世界的叛亂。必須指出,聖靈在這裡的目的是教導,正如猶太人長期以來受到侮辱、遭受不公的壓迫,並時常遭受各種災難,上帝對他們的恩惠和慷慨現在更加彰顯,因為大衛的王國已經征服了四面八方的鄰國,並達到了如此輝煌的高度。然而,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從詞語的聯繫中收集到我所提出的真理,即當上帝被稱為全地之上可畏而偉大的君王時,這個預言適用於基督的國度。因此,毫無疑問,上帝的恩典被這些稱謂所頌揚,以在基督降臨之前的這段時期內堅固敬虔者的心,在這段時期內,以色列人民的勝利狀態不僅衰落了,而且人民被最苦澀的侮辱所壓迫,除了依靠上帝的應許之外,無法品嚐到上帝的恩惠,也無法從中得到安慰。我們知道,從所羅門去世到基督降臨,上帝古老子民王國的輝煌經歷了漫長的間斷。這段間隔形成了一個鴻溝或裂縫,如果敬虔者的心靈沒有得到上帝話語的支持和維護,他們就會被吞噬。因此,正如上帝在大衛身上展示了基督王國的類型,這裡所頌揚的,儘管不久之後大衛王國的榮耀就出現了悲傷且幾乎可恥的衰落,然後是最嚴重的災難,最後是俘虜和最悲慘的分散,這與徹底毀滅相差無幾,聖靈已經勸告信徒繼續拍手歡慶,直到所應許的救贖主降臨。
3. 他使人民服從我們。有些人將動詞翻譯為他已使服從;這與我所給出的翻譯一致。其他人將其翻譯為他已引導,這與其含義有些遙遠。但是,將動詞 rbdy,yadebber 理解為毀滅,就像其他人所做的那樣,完全與先知的思想相悖;因為這裡所指的無疑是一種有利的、令人愉快的、令人嚮往的服從。在希伯來語中,動詞是將來時,他將使服從;如果有人傾向於保留這個時態,我沒有太大的異議。然而,既然確定這裡在大衛王國的形象下頌揚的是上帝將來的恩典,我欣然採用了其他譯者所偏愛的譯法。此外,儘管在這節經文中,先知特別勸告他的同胞感謝上帝,因為藉著他的恩惠,他們統治著所有人民;然而,確定的是,他指的是那些被征服的人也與猶太人一同分享這份喜悅。身體與影子之間的差異,不如異教國家在古代榮耀大衛時所表現出的虛假喜悅,與全世界的信徒 fb184 接受基督時所表現出的喜悅之間的差異;因為後者源於內心的甘心順服。而且,確實,如果約櫃被帶到聖殿之後,沒有在這個形象下隱藏著更高層次的東西,形成其本質:那麼將上帝的居所定在那裡,並將他限制在如此狹窄的範圍內,將是一種幼稚的喜悅。但是,當曾居住在會幕中的上帝的威嚴向全世界顯現,並且所有國家都服從他的權柄時,亞伯拉罕後裔的這種特權就顯赫地顯現出來了。因此,當先知宣稱外邦人將被征服,以至於他們不會拒絕服從選民時,他正在描述他之前所說的那個王國。我們不應認為他這裡處理的是上帝統治整個世界的秘密天意,而是他藉著他的話語所施行的特殊權力;而且,因此,為了使他能被恰當地稱為君王,他自己的人民必須承認他為君王。然而,可能會有人問:「既然基督已將教會置於他自己的權柄和屬天能力之下,那麼,說萬國都服從猶太人,這話有何意義呢?因為我們知道,除非基督這位獨一的元首高高在上,所有信徒,無論大小,都謙卑地保持成員的地位,否則教會的秩序就不能正確地建立起來,也不能像它應有的那樣。不僅如此,當基督在全世界建立他的統治時,那以前是單一民族特權的收養,開始成為所有民族的共同特權;藉此,所有人都獲得了自由,他們藉著真兄弟情誼的紐帶彼此聯合,應當嚮往屬天的產業。」對此的回答很簡單:當律法的軛,fb185,加諸於外邦人身上時,猶太人便獲得了對他們的統治權;正如教會的牧者藉著道行使聖靈的權柄一樣。正因為如此,教會被稱為女王,也是所有敬虔之人的母親(加拉太書 4:26),因為那像權杖一樣征服我們所有人的神聖真理,已託付給她保管。雖然那時,當基督的國度顯現時,猶太人處於對異教民族悲慘而可恥的奴役狀態,並且可以說,他們是異教民族的奴隸;然而,統治權卻是真實而公正地歸於他們,因為上帝「從錫安伸出他能力的杖」(詩篇 110:2);而且,由於他們被託付保管律法,他們的職責就是藉著律法的權柄來約束和征服外邦人。世界其他地方歸順上帝的唯一方式是,人們被上帝的靈更新後,甘心樂意地順從猶太人,並讓自己處於他們的統治之下;正如在另一處經文中所說:
「在那些日子,必有十個人從列國各方言中出來,他們必拉住一個猶大人的衣襟,說:我們要與你們同去,因為我們聽見上帝與你們同在。」(撒迦利亞書 8:23)
4. 他為我們選擇了我們的產業。受默示的詩人在此更清楚地頌揚了上帝在祂的良善中賜予亞伯拉罕所揀選的聖潔後裔的特殊恩典。正如他越過世上所有其他民族,為自己揀選了一個數量稀少且受人輕視的民族;因此,這種父愛的重要憑證應當與他普遍的恩惠區分開來,後者是無差別地施予全人類的。因此,「選擇」這個詞特別強調,暗示上帝對亞伯拉罕的子孫的對待方式,與他對待其他民族的無差別方式不同;而是,他賜予他們一種特殊的尊嚴,彷彿是繼承權,使他們超越所有其他人。同樣的事情緊接著用「榮耀」這個詞表達出來。因此,先知吩咐要感謝上帝,因為上帝在雅各身上,將他所揀選的子民提升到最高的榮譽,使他們可以誇耀自己的境況與所有其他民族不同。他同時表明,這完全歸因於上帝白白和不配得的恩惠。關係代詞「誰」代替了因果連詞「因為」或「由於」,彷彿詩人將他們之所以與眾不同的特權歸因於上帝自己。每當上帝對猶太人的恩惠因他愛他們的列祖而受到稱讚時,這個原則應當始終牢記在心,即藉此,人的一切功勞都歸於虛無。如果聖祖的一切卓越或榮耀,純粹且簡單地取決於上帝的喜悅,那麼誰敢將任何事物歸功於自己,視為其獨有?如果上帝賜予我們任何超越他人的事物,彷彿是特權,那麼讓我們學會將一切歸因於他對我們的父愛,因為他選擇我們成為他的羊群。我們也從這段經文中得知,上帝對其選民所展現的恩典並非普遍施予所有人,而是一種特權,藉此他將少數人從廣大人群中區分出來。
詩篇 47:5-9
5. 神伴隨著凱旋升上,耶和華伴隨著號角聲。6. 歌頌神,歌頌:歌頌我們的王,歌頌。7. 因為神是全地的王:凡有悟性的,都要歌頌。8. 他已獲得對異教徒的國度:神坐在他聖潔的寶座上。9. 萬民的君王(或國家)聚集到亞伯拉罕神的子民那裡:因為地上的盾牌是神的:他被大大高舉。
5. 神伴隨著凱旋升上。這裡暗示了律法下所遵守的古老儀式。正如號角聲常用於莊嚴的聖會,先知說神升上,當號角鼓勵並激勵人們頌揚和讚美他的能力時。當這個儀式在古時舉行時,就像一位君王,進入他的臣民之中,以華麗的服飾和盛大的排場呈現在他們面前,藉此贏得他們的欽佩和尊敬。同時,這位聖經作者,在那個模糊的儀式下,無疑是想引導我們思考另一種更為凱旋的升上——基督「升到諸天之上」(以弗所書 4:10),獲得了全世界的統治權,並以他的天上能力,制服了所有的驕傲和高傲。你必須記住我之前提到過的,耶和華這個名字在這裡應用於約櫃;因為儘管神的本質或威嚴並沒有被封閉在其中,他的能力和作為也沒有固定在其中,但它並不是他同在的虛空和無用的象徵。神曾應許,只要猶太人按照他在律法中規定的方式敬拜他,他就會住在他們中間;他實際上也表明他確實與他們同在,並且在他們中間呼求他並非徒然。然而,這裡所說的更恰當地適用於最終在基督身上顯現的榮耀。簡而言之,詩篇作者的意思是,當號角按照律法的規定在猶太人中間響起時,那並不是一種在空氣中消失的空洞聲音;因為神,他意圖讓約櫃成為他同在的保證和標誌,確實主持了那個聚會。從這裡,先知得出一個論點,以強制信徒歌頌神的職責。他認為,通過參與這項活動,他們不會盲目或隨意行事,就像那些迷信的人一樣,他們在虛假的宗教體系中沒有確定性,在他們的偶像面前徒勞地哀號。他表明,信徒有充分的理由用口和歡樂的心來頌揚神;fb186 因為他們確切地知道他與他們同在,就像他已經在他們中間明顯地建立了他的王座一樣。
7. 因為神是全地的王。詩篇作者在上一節的結尾稱神為選民的王,現在稱他為全地的王;因此,他一方面為猶太人主張長子權和榮譽,同時也將外邦人與他們聯合,作為同一祝福的夥伴和分享者。通過這些話,他暗示神的國度在彌賽亞來臨時將比律法模糊的時代更加宏偉和榮耀,因為它將擴展到地的盡頭。為了顯示他勸告的更大誠意,他重複了「歌頌神」這句話五次。lykm,maskil,fb187 這個詞用單數代替複數;因為他邀請所有擅長歌唱的人參與這項活動。他無疑是在談論音樂藝術方面的知識;但他同時要求神的敬拜者有智慧地歌頌神,那裡可能沒有單純的舌頭聲音,就像我們所知道的在天主教徒中那樣。為了以適當的方式參與詩篇的歌唱,需要了解所唱的內容,這樣上帝的名就不會被褻瀆,如果只有聲音在空氣中融化或消散,那肯定會被褻瀆。fb188
8. 他已獲得對異教徒的王權。字面意思是,他已統治;但由於動詞°lm,malach,是過去式,在希伯來語中表示一個持續的動作,我們將其翻譯為,他已獲得王權。先知一再告訴我們,上帝統治著外邦人;從中很容易推斷出,他在此處談論的是一種新的、前所未聞的統治方式。這暗示了律法時代與基督降臨之間的對比,在律法時代,上帝將他的帝國或王國限制在猶大境內,而在基督降臨之時,他將其廣泛擴展,以佔據整個世界。當大衛使異教徒納貢時,上帝的威嚴向他們發出了一些光芒;但先知不能因此而恰當地說上帝在他們中間統治,因為他們既蔑視他的崇拜和真正的宗教,也希望看到教會完全熄滅。因此,要找到這個預言的實現,我們必須必然地來到基督。經文第二句所補充的,上帝坐在他聖潔的寶座上,可以有雙重意義。這種表達形式通常指會幕或聖殿;但它有時也指天堂。如果有人傾向於將其解釋為聖殿,那麼其意義將是,當上帝統治整個世界,並將所有國家納入他的統治之下時,他已將他的主要寶座設在耶路撒冷;福音的教義就是從那裡流出,他藉此將所有人都納入他的統治之下。然而,我們也可以非常恰當地將這種表達解釋為指天堂;這樣,其意義將是,上帝在伸出他的手征服人類,使他們順服他的權威時,清楚地表明,他從他的天國寶座上統治著人類。除非他以明顯和近在咫尺的跡象向人類展示他的力量和作為,否則他不會被承認為世界的統治者。
9. 萬民的王子聚集在一起。詩篇作者用各種表達方式豐富和擴展了前面的句子。他再次聲明,上帝獲得對外邦人統治的方式是,那些以前是外邦人的人與猶太人聯合起來,接受了相同的信仰;因此,不同的國家從悲慘的分散狀態聚集到一個身體中。當福音的教義顯現並發光時,它並沒有將猶太人從上帝很久以前與他們所立的約中移除。相反,它反而將我們與他們聯合起來。因此,既然外邦人的呼召不過是他們被嫁接並納入亞伯拉罕家族的手段,先知公正地指出,來自各地的陌生人或外邦人聚集到選民那裡,以便藉著這樣的增長,上帝的國度可以擴展到全球各地。因此保羅說,(<490306>以弗所書 3:6,)外邦人與猶太人成為一體,以便他們可以分享永恆的產業。藉著廢除摩西律法的儀式,將猶太人與外邦人分開的「中間隔斷的牆」現在已被移除,(<490214>以弗所書 2:14;)但仍然真實的是,除非我們被嫁接到亞伯拉罕的後裔中,否則我們不被算為上帝的兒女。先知不僅僅談論普通百姓:他也告訴我們,王子們自己也會認為與猶太人聚集在一起是他們最大的幸福.正如我們將在另一篇詩篇中看到的,(<198705>詩篇 87:5,)
「論到錫安,必說:這人那人都在其中生。」
此外,據說這次聚集將歸於亞伯拉罕上帝的子民,以教導我們,這裡並不是要將猶太人自然擁有的任何優越性歸因於他們,而是他們所有的卓越都取決於此,即上帝的純粹崇拜在他們中間興盛,他們高度重視天道。因此,這不是指那些被自己的不信從教會中剪除的私生子或被拋棄的猶太人。但是,正如使徒保羅所說,(<451116>羅馬書 11:16,)根既是聖潔的,枝子也是聖潔的,所以大部分人的墮落並不能阻止這榮譽繼續屬於其餘的人。因此,以賽亞預言中所說的,淹沒了整個大地的「毀滅」,被稱為亞伯拉罕上帝的子民,(第 10:22, 23 章.)這段經文包含兩個非常重要和有益的真理。首先,我們從中學到,所有想被算作上帝兒女的人都應該尋求在教會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加入教會,以便與所有敬虔的人保持兄弟般的團結;其次,當談到教會的合一時,它被認為除了真誠地同意順服上帝的話語之外,別無他物,以便只有一個羊圈和一個牧人。此外,那些在世上因榮譽和財富而高升的人,在這裡被勸告要脫去一切驕傲,並樂意順服地與他人一同負軛,以便他們可以表明自己是教會順服的兒女。
緊隨其後的是「地上的盾牌是上帝的」,許多人認為這是指王子們。fb189 我承認這個比喻在聖經中經常出現,而且這個意思似乎與經文的範圍並不矛盾。就好像先知說,上帝有能力隨時將世上的偉人嫁接到他的教會中;因為他也統治著他們。然而,如果我們這樣解釋這些話,意思會更簡單:既然只有上帝才能保護和維護世界,那麼足以完成如此崇高和艱鉅的世界維護工作的至高無上的威嚴,理所當然地受到欽佩。聖經作者特意使用複數形式的「盾牌」,因為考慮到不斷威脅世界各地的各種幾乎無數的危險,上帝的旨意必然會以多種方式介入,並使用許多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