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羅馬書 13:1-14

 13:1 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 神的。凡掌權的都是 神所命的。

13:2 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 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

13:3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懼怕,乃是叫作惡的懼怕。你願意不懼怕掌權的嗎?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

13:4 因為他是 神的用人,是與你有益的。你若作惡,卻當懼怕;因為他不是空空地佩劍;他是 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罰那作惡的。

13:5 所以,你們必須順服,不但是因為刑罰,也是因為良心。

13:6 你們納糧,也為這個緣故;因他們是 神的差役,常常特管這事。

13:7 凡人所當得的,就給他。當得糧的,給他納糧;當得稅的,給他上稅;當懼怕的,懼怕他;當恭敬的,恭敬他。

13:8 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13:9 像那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13:10 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

13:11 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

13:12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13:13 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

13:14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


1. 讓每個人,f396等等。由於他如此仔細地處理這個與基督徒生活相關的主題,看來他是被某種巨大的必要性所迫,這種必要性尤其存在於那個時代,儘管福音的傳播在任何時候都使這成為必要。確實總有一些騷動不安的靈魂,他們認為基督的國度若不廢除所有世俗權力就無法充分提升,他們若不擺脫人類服從的一切束縛就無法享受他所賜的自由。然而,這種錯誤尤其佔據了猶太人的思想;因為他們認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其王國在救贖主降臨之前曾繁榮昌盛,現在在他出現之後,卻繼續服從於另一種權力,這是可恥的。還有另一件事,使猶太人與外邦人一樣,對他們的統治者感到疏遠,因為他們不僅都憎恨虔誠,而且以最敵對的情緒迫害宗教。因此,承認那些試圖從基督,這位天上地下唯一的君主手中奪走王國的人為合法君主和統治者,似乎是不合理的。


由於這些原因,保羅很可能被促使比平常更仔細地確立地方官員的權威,首先他提出了一個總體原則,簡潔地包含了他後來所說的內容:其次,他對他的原則進行了闡述和證明。


他稱他們為更高的權力,f397不是最高的,擁有最高權威的,而是超越其他人的人。因此,地方官員是相對於他們的臣民而言這樣稱呼的,而不是相互比較。在我看來,使徒確實打算用這個詞來消除人們的輕浮好奇心,他們常常習慣於詢問統治者憑什麼權利獲得他們的權威;但對我們來說,他們確實統治就足夠了;因為他們不是憑自己的力量登上這個高位的,而是由主的手安置在那裡的。他提到每個人,就排除了所有例外,以免任何人聲稱可以免除共同的服從義務。f398


因為沒有權力等等。我們應該服從地方官員的原因是,他們是由神的旨意所設立的。因為既然神樂意如此治理世界,那麼試圖顛覆神的秩序,從而抵擋神自己的人,就是藐視他的權能;因為藐視那位民事權力創始者的旨意,就是與他為敵。進一步理解,權力來自神,並不像瘟疫、饑荒、戰爭和其他因罪而來的災禍被說成來自他一樣;而是因為他設立它們是為了世界的合法和公正治理。因為儘管暴政和不公正的權力行使,由於它們充滿混亂(ajtaxi>av),並非一種既定的政府;但政府的權利是由神為人類的福祉而設立的。正如抵禦戰爭和尋求其他邪惡的補救措施是合法的,因此使徒命令我們樂意並愉快地尊重和榮耀地方官員的權利和權威,因為這對人類有益:因為神因人的罪而施加的懲罰,我們不能恰當地稱之為設立,但它們是他特意為維護合法秩序而指定的手段。


2. 凡抵擋的等等。正如沒有人能抵擋神而不自取滅亡一樣,他威脅說,那些在這方面反對神旨意的人將不會不受懲罰。因此,讓我們警惕,以免我們招致這種譴責。而我所理解的審判,f399不僅僅是指地方官員所施加的懲罰,好像他只是說那些抵擋權威的人將會受到公正的懲罰;也包括神的報應,無論它最終如何執行:因為他總體上教導我們,那些與神爭鬥的人將面臨什麼結局。


3. 論君王等。他現在勸我們服從君王,理由是實用性;因為表示原因的ga<r,即「因為」,應指第一句話,而非最後一節。現在,實用性在於此,即主已如此設計,以提供良善者的安寧,並約束惡者的任性;藉由這兩件事,人類的安全得以確保:因為除非惡者的狂暴受到抵制,無辜者免受其暴力侵害,否則一切都將陷入完全的混亂。既然這是人類免於毀滅的唯一補救辦法,我們就應當仔細遵守,除非我們想承認自己是人類的公敵。


他又補充說,那麼你就不會懼怕權力嗎?行善吧。藉此他暗示,如果我們確實是良善的,就沒有理由不喜歡官長;不,當任何人想要擺脫或除去這個軛時,這就暗示著良心有虧,並且正在策劃某種惡行。但他這裡說的是官長真實的、可以說是天生的職責,然而掌權者卻常常偏離;但對君王應有的服從仍應給予他們。因為既然邪惡的君王是主懲罰人民罪惡的鞭子,我們就應當記住,正是由於我們的過錯,上帝這項美好的祝福才變成了詛咒。


因此,讓我們繼續尊重上帝美好的安排,只要我們將隨之而來的任何邪惡歸咎於自己,這就很容易做到。因此,他在此教導我們,主設立官長的目的;如果不是因為我們的過錯而破壞了如此高貴和有益的制度,其美好的效果將永遠顯現。同時,君王從未如此濫用他們的權力,以至於在騷擾善良和無辜者時,他們在暴政中不保留某種公正的治理:因此,沒有任何暴政在某些方面不有助於鞏固人類社會。


他在此提到了兩件事,即使是哲學家也認為這是良好治理國家的一部分,即獎勵良善者,懲罰邪惡者。讚美一詞在此處,按照希伯來文的習慣,有廣泛的含義。


4. 因為他是上帝的僕人,為著益處,等等。官長們由此可以了解他們的職責是什麼,因為他們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統治,而是為公共利益;他們也沒有不受約束的權力,而是受限於其臣民的福祉;簡而言之,他們在行使權力時對上帝和人類負責。因為他們是上帝所委派,並執行上帝的事務,他們必須向他交帳:而且上帝委託給他們的職務是為了臣民,因此他們也對臣民負有責任。而普通人則被提醒,正是藉著上帝的良善,他們才受到君王之劍的保護,免受惡人所造成的傷害。


因為他們佩劍不是徒然的,等等。這是官長職責的另一部分,他們應當強力壓制惡人的任性,這些惡人不願受法律約束,並對其罪行施加上帝審判所要求的懲罰;因為他明確聲明,他們佩劍不是為了空洞的展示,而是為了擊打作惡者。


然後他說,是伸冤的,執行忿怒的,f401 等等。這就好像說,他是上帝忿怒的執行者;他藉著手持主所交給他的劍來證明這一點。這是證明佩劍權利的一個顯著段落;因為如果主藉著武裝官長,也將佩劍的權利交給了他,那麼每當他藉著執行上帝的報應來懲罰有罪者時,他服從他的命令. 那麼, 那些認為殺害惡人是不合法的人, 就是與上帝爭戰.


5. 因此有必要等等。他起初命令人服從官長,現在又簡要地重複,但有所補充,那就是:我們不僅要因為人所產生的必要性而服從他們,而且要因此服從上帝;因為他所說的「忿怒」是指官長因人輕蔑其尊嚴而施加的懲罰;彷彿他曾說:「我們不僅要服從,因為我們不能不受懲罰地抵抗有權勢和有權柄的人,就像那些無法抵禦的傷害通常會被忍受一樣;但我們應該自願服從,因為良心透過上帝的話語如此約束我們。」因此,即使官長被解除武裝,以致我們可以不受懲罰地激怒和輕視他,但這樣的事情也不應該再嘗試,就像我們看到懲罰懸在我們頭上一樣;因為私人無權從主已賦予權柄的人手中奪走權柄。這整個論述是關於民事政府的;因此,那些想要對良心行使統治權的人,從中試圖建立他們褻瀆神明的暴政,是毫無意義的。


6. 也因此等等。他藉機引入了貢品的主題,其原因他從官長的職責中推斷出來;因為如果他們的職責是捍衛和安全地維護善良人的和平,並抵抗惡人的惡意企圖,那麼除非他們得到足夠力量的幫助,否則他們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為了支持這些必要的開支,貢品是理所當然地支付的。f403 但關於稅收或貢品的比例,這裡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地方;我們也無權規定君主在每件事上應該花費多少,或要求他們負責。然而,他們必須記住,他們從人民那裡得到的一切,都像是公共財產,不應用於滿足個人的放縱。因為我們看到保羅指定這些要支付的貢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君王能夠有能力保衛他們的臣民。


7. 那麼,把應得的給所有的人等等。使徒在這裡似乎概括性地包含了臣民對官長的職責,即:他們要尊重和尊敬他們,他們要服從他們的諭令、法律和判斷,他們要繳納貢品和關稅。他所說的「懼怕」是指順服;所說的「關稅和貢品」不僅指稅款和稅收,還指其他收入。f404


現在這段話證實了我已經說過的——我們應該服從君王和統治者,無論他們是誰,不是因為我們被迫,而是因為這是一種蒙上帝悅納的服務;因為他不僅要他們被懼怕,而且要他們受到自願的尊重。

8. 你不欠任何人,等等。有些人認為這話並非沒有嘲諷之意,好像保羅在回應那些爭辯說基督徒除了愛之外,還被要求遵守其他誡命而感到負擔的人的反對。我確實不否認,這可以被理解為諷刺,好像他向那些只允許愛之律法的人讓步,滿足他們的要求,但卻是從另一個意義上。然而,我更傾向於簡單地理解這些話;因為我認為保羅是想將關於官長權力的誡命歸結為愛的律法,以免有人覺得它太過微弱;好像他曾說:「當我要求你們服從君王時,我要求的不過是所有信徒都應該做的,正如愛的律法所要求的:因為如果你們希望好人有好報(不希望這樣是不人道的),你們就應該努力,讓法律和判決得以實施,讓法律的執行者擁有順從的人民,這樣才能通過他們確保所有人的和平。」因此,引入無政府狀態的人,就是違反了愛;因為無政府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萬物的混亂。f405


因為愛人的人,等等。保羅的目的是將律法的所有誡命歸結為愛,這樣我們就知道,當我們遵守愛的律法,並且為了遵守它而不惜承擔任何負擔時,我們才是正確地遵守了誡命。他因此充分證實了他關於服從官長的命令,其中包含著不小的愛。


但有些人在此受阻,他們無法很好地擺脫這個困境——保羅教導我們,當我們愛鄰舍時,律法就得以成全,因為這裡沒有提到對上帝的義務,而這絕不應該被省略。但保羅指的不是整個律法,他只談論律法對我們鄰舍的要求。毫無疑問,當我們愛鄰舍時,整個律法就得以成全;因為對人的真愛,除非源於對上帝的愛,否則不會流淌出來,而且它是愛的證據,也可以說是它的效果。但保羅在這裡只記錄了第二塊法版上的誡命,他只談論這些,好像他曾說:「愛鄰舍如同愛自己的人,就履行了他對全世界的義務。」因此,詭辯家的解釋是幼稚的,他們試圖從這段經文中引申出有利於因行為稱義的觀點:因為保羅沒有聲明人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他只是假設性地談論了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實現的事情。當我們說,人不是因行為稱義時,我們並不是否認遵守律法是真正的公義:但由於沒有人能做到,也從未做到,我們說,所有人都被排除在外,因此唯一的避難所就是基督的恩典。


9. 因為這條誡命,不可姦淫,等等。不能從這段經文推斷出第二塊法版中包含了哪些誡命,因為他在結尾處補充說,如果有任何其他誡命。他確實省略了關於孝敬父母的誡命;這可能看起來很奇怪,因為這條誡命特別屬於他的主題,卻被省略了。但是,如果他省略了它,是為了不模糊他的論點呢?雖然我不敢斷言,但我認為這裡沒有什麼遺漏,足以達到他預期的目的,那就是表明——既然上帝所有誡命的目的無非是教導我們愛的義務,我們就應該竭盡全力去履行它。然而,不爭論的讀者會很容易承認,保羅是想通過類似的事物來證明,整個律法的含義是,我們應該彼此相愛,而他所暗示的內容應該被理解,那就是——服從官長對於維持和平、維護兄弟之愛來說,並非微不足道。


10. 愛不加害於鄰舍,等等。他通過效果來證明,"""在“愛”這個詞之下,包含了所有誡命所教導我們的事;因為一個真正擁有愛的人,絕不會有傷害他人的念頭。整部律法所禁止的,不就是我們不傷害鄰舍嗎?然而,這應該適用於當前的主題;因為既然地方官是和平與正義的守護者,那麼一個希望每個人的權利都得到保障,並且所有人都能夠免受侵害地生活的人,就應該盡其所能地捍衛地方官的權力。但是政府的敵人卻表現出傷害的傾向。當他重複說律法的成全就是愛時,請像之前一樣,將此理解為律法中涉及人類的部分;因為律法的第一塊石版,即包含我們對上帝的義務的部分,在這裡根本沒有被提及。"""

11. 此外,等等。他現在進入另一個勸誡的主題,既然天國生命的光芒已如黎明般開始照耀我們,我們就應該做那些在公共生活中、在眾人面前的人常做的事,他們會仔細小心,以免做出任何卑鄙或不雅的行為;因為如果他們做錯了什麼,他們知道自己會暴露在許多見證人面前。但我們,我們總是站在上帝和天使的視線中,基督,真正的公義之日,邀請我們到他面前,我們確實應該更加小心,提防各種污染。

這些話的含義是:「既然我們知道合適的時機已經到來,我們應該從沉睡中醒來,讓我們拋棄一切屬於夜晚的東西,讓我們擺脫一切黑暗的行為,因為黑暗本身已經消散,讓我們專注於光明的行為,並像那些享受白天的人一樣行事。」中間的詞語應作為括號中的內容來閱讀。

然而,由於這些詞語是比喻性的,考慮它們的含義可能會有用:他將對上帝的無知稱為夜晚;因為所有如此無知的人都會迷失方向,像人們在夜晚一樣沉睡。不信的人確實遭受這兩種惡,他們是盲目的,也是麻木不仁的;但他不久後將這種麻木不仁稱為睡眠,正如有人所說,這是死亡的形象。他所說的光是指神聖真理的啟示,藉此基督,公義之日,照耀我們。f406 他提到醒來,藉此暗示我們應該裝備好自己,準備好承擔主向我們要求的服務。黑暗的行為是可恥和邪惡的行為;因為夜晚,正如有人所說,是無恥的。光明的盔甲代表善良、溫和和聖潔的行為,這些行為適合白天;提到盔甲而不是行為,是因為我們要為主打仗。

但開頭的「而且」這些詞語應單獨閱讀,因為它們與前面所說的內容相關聯;就像我們在拉丁語中說 Adhoec — 此外,或 proeterea — 此外。他說,時間是信徒所知道的,因為上帝的呼召和審判的日子需要新的生命和新的道德,他立即補充解釋說,這是醒來的時刻:因為它不是 cro>nov 而是 kairo<v,意思是合適的時機或合適的時間。f407

因為我們的救恩現在更近了,等等。這段經文被解經家以各種方式曲解。許多人將「相信」這個詞歸結為律法時代,好像保羅說猶太人在基督來之前就相信了;我拒絕這種觀點,認為它不自然且牽強;而且,將一個普遍的真理限制在教會的一小部分,這將是完全不一致的。在他寫信的整個會眾中,有多少是猶太人?那麼這個聲明就不適合羅馬人了。此外,我認為夜晚和白天的比較消除了這一點上的所有疑問。因此,這個聲明在我看來是最簡單的——「救恩現在比我們開始相信的時候更接近我們了」:因此,這裡指的是他們信仰之前的時間。因為這裡使用的副詞在意義上是不確定的,所以這個意思是最合適的,從接下來的內容可以明顯看出。

12. 夜晚已深,白天,等等。這就是他剛才提到的季節;因為信徒尚未完全進入光明,他非常恰當地將未來生命的知識比作黎明,這知識透過福音照耀我們:因為這裡的「白天」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指信仰之光(否則他不能說它只是臨近,而是說它已經存在,因為它現在就像在進程中一樣閃耀),而是指天國生命那榮耀的光輝,其開端現已透過福音顯現。

他所說的總結是,—一旦上帝開始呼召我們,我們就應該照做,就像我們從黎明的第一道曙光判斷太陽即將升起一樣;我們應該期待基督的降臨。

他說黑夜已深,因為我們不像不信者那樣被濃厚的黑暗所籠罩,對他們來說,沒有一絲生命的火花顯現;但福音將復活的希望擺在我們眼前;是的,信心的光芒,藉此我們發現天國榮耀的完全光輝近在咫尺,這應該激勵我們,使我們不至於在地上變得遲鈍。但後來,當他吩咐我們在光明中行走,如同在白天一樣時,他並沒有延續相同的比喻;因為他將我們目前的狀態比作白天,此時基督照耀著我們。他的目的是以各種方式勸勉我們,—有時默想我們未來的生命;有時沉思上帝目前的恩惠。

13. 不在狂歡中,等等。他這裡提到了三種惡習,每種都給了兩個名稱,—生活上的放縱和過度,—肉慾和與之相關的不潔,—以及嫉妒和爭競。如果這些惡習如此污穢,以至於連世俗之人也羞於在人前犯下,那麼我們這些在上帝之光中的人,就應該時刻避免它們;是的,即使我們遠離人群。至於第三種惡習,雖然爭競放在嫉妒之前,但毫無疑問,保羅意圖提醒我們,爭吵和衝突源於這個根源;因為當任何人尋求超越時,就會彼此嫉妒;但野心是這兩種惡的根源。f408

14. 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等等。這個比喻在聖經中常用來形容使人美化或醜化的事物;這兩者都可以在人的衣著中看到:因為一件骯髒破爛的衣服會使人蒙羞;但合適清潔的衣服會使人受人推薦。現在,披戴基督,這裡的意思是從各方面被他聖靈的能力所堅固,並因此準備好履行一切聖潔的職責;因為這樣,上帝的形象就在我們裡面更新了,這是靈魂唯一真正的裝飾。因為保羅考慮到我們蒙召的目的;因為上帝藉著收養我們,將我們與他獨生子的身體聯合,其目的是—使我們放棄舊的生活,在他裡面成為新造的人。f409 因此,他也在另一處說,我們在洗禮中披戴基督。(<480327>加拉太書 3:27。)

不要為肉體安排,等等。只要我們帶著肉體,我們就無法完全拋棄對它的所有顧慮;因為雖然我們的國籍在天上,但我們仍然寄居在地上。因此,屬於身體的事物必須加以照顧,但只能作為我們朝聖的幫助,而不是讓我們忘記我們的家鄉。甚至異教徒也說,少數事物足以滿足自然,但人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因此,任何想要滿足肉體慾望的人,必然不僅會陷入,而且會沉浸在一個巨大而深邃的深淵中。

保羅勒住我們的慾望,提醒我們,所有放縱的原因是,沒有人滿足於適度或合法地使用事物:因此他制定了這條規則,—我們應該為肉體的需要提供,但不要放縱它的慾望。這樣我們才能使用這個世界而不濫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