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加拉太 4:21-26

 4:21 你們這願意在律法以下的人,請告訴我,你們豈沒有聽見律法嗎?

4:22 因為律法上記著,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使女生的,一個是自主之婦人生的。

4:23 然而,那使女所生的是按著血氣生的;那自主之婦人所生的是憑著應許生的。

4:24 這都是比方:那兩個婦人就是兩約。一約是出於西奈山,生子為奴,乃是夏甲。

4:25 這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奈山,與現在的耶路撒冷同類,因耶路撒冷和她的兒女都是為奴的。

4:26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自主的,她是我們的母。

----------------------------------------------

21. 告訴我。在給予了感人肺腑的勸誡之後,他以一個極其優美的例證來闡述他先前的教義。單純從論證的角度來看,它可能不夠有力;但是,作為對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推理鏈的補充確認,它並非不值得關注。


處於律法之下,在這裡意味著,在上帝將按照律法的約定對待你,而你反過來約束自己遵守律法的條件下,服從律法的軛。除了這個意義之外,所有信徒都在律法之下;但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使徒所討論的是律法及其附屬物。


22. 因為經上記著說。沒有人會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如此瘋狂,以至於鄙視自由,而選擇奴役。但使徒在這裡教導我們,那些在律法之下的人是奴隸。不幸的人們!當上帝希望使他們自由時,他們卻甘願選擇這種狀況。他以亞伯拉罕的兩個兒子為例說明了這一點,其中一個是奴隸的兒子,受其母親的身份所限;fa73 而另一個是自由婦人的兒子,獲得了繼承權。他隨後將整個歷史應用於他的目的,並以優雅的方式闡述了它。


首先,由於對方以律法的權威武裝自己,使徒則引用了另一方的律法。律法通常是指摩西五經。其次,由於他引用的歷史似乎與問題無關,他對其進行了寓意解釋。但是,由於使徒宣稱這些事情是寓意化的(ajllhgorou>mena),俄利根和許多其他人隨他一起,抓住了這個機會,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扭曲聖經,使其偏離真實意義。他們得出結論,字面意義過於卑微和貧乏,在文字的外殼之下,隱藏著更深層的奧秘,這些奧秘只有通過闡發寓意才能提取出來。他們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為那些看似巧妙的推測,一直以來,也將來一直會被世人所偏愛,勝過堅實的教義。


在這種認可下,放縱的體系逐漸達到了如此高度,以至於那些為了自娛自樂而處理聖經的人,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獲得了最高的讚譽。幾個世紀以來,沒有人被認為是聰明的,如果他沒有將上帝神聖的話語轉化為各種奇特形狀所需的技巧和膽量。這無疑是撒旦的一個詭計,旨在破壞聖經的權威,並剝奪閱讀聖經的真正益處。上帝以公正的審判懲罰了這種褻瀆,他允許聖經的純粹意義被錯誤的解釋所掩埋。


他們說,聖經是肥沃的,因此產生了多種意義。Fa74 我承認聖經是所有智慧最豐富、取之不盡的源泉;但我否認它的肥沃在於任何人可以隨意賦予的各種意義。那麼,讓我們知道,聖經的真正意義是自然而明顯的意義;讓我們堅決地接受並遵守它。我們不僅要將那些引導我們偏離自然意義的所謂解釋視為可疑而忽略,而且要大膽地將其視為致命的腐敗而摒棄。


但是,我們該如何回應保羅的斷言,即這些事情是寓意的呢?保羅當然不是說摩西寫這段歷史是為了將其轉化為寓意,而是指出這段歷史如何能夠與當前的主題相符。這是通過觀察其中所描繪的教會的象徵性表現來實現的。而這種神秘的解釋(ajnagwgh>)與真實的字面意義並不矛盾,當教會與亞伯拉罕的家庭進行比較時。正如亞伯拉罕的家當時是一個真正的教會,"""所以,毫無疑問,其中發生的一些主要和最值得紀念的事件,對我們來說都是許多類型。正如在割禮、獻祭和整個利未祭司制度中存在寓意一樣,正如我們現今的聖禮中存在寓意一樣,亞伯拉罕的家裡也存在寓意;但這並不意味著偏離字面意義。簡而言之,保羅引用了這段歷史,其中包含亞伯拉罕的兩個妻子代表兩種約,以及他的兩個兒子代表兩個民族的比喻性描述。而金口約翰確實承認,「寓意」一詞指出目前的應用(kata>crhsiv)fa75與自然意義不同;這是完全正確的。


23. 但那出於使女的。兩者都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兒子;但在以撒身上,有其特殊性,他有恩典的應許。在以實瑪利身上,除了本性之外別無他物;在以撒身上,有上帝的揀選,部分透過他出生的方式來表明,這不是尋常的過程,而是奇蹟。然而,這間接指涉了對外邦人的呼召,以及對猶太人的棄絕:因為後者誇耀他們的祖先,而前者,在沒有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成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後裔。


24. 這兩個約。我認為採用這種翻譯更好,以免忽略比較的美感;因為保羅將兩個 diaqh~kai 比作兩位母親,而使用 testamentum(遺囑)這個中性名詞來表示母親,會顯得生硬。「盟約」(pactio)這個詞似乎因此更為恰當;事實上,為了清晰和優雅,我選擇了這個詞。Fa76


現在正式引入比較。正如亞伯拉罕家中有兩位母親,上帝的教會中也有兩位。教義是我們所生的母親,分為兩類:律法和福音。律法的母親,哈加爾所代表的,生出為奴的兒女。撒拉則代表第二位,生出為自由的兒女;儘管保羅從更高的層次開始,將我們的第一位母親稱為西奈,第二位稱為耶路撒冷。因此,這兩個約是母親,生出彼此不同的兒女;因為律法之約使人為奴,而福音之約使人自由。


但這一切乍看之下可能顯得荒謬;因為上帝的兒女中沒有一個不是生來自由的,因此這個比較不適用。我回答說,保羅所說的在兩個方面都是真實的;因為律法以前使它的門徒(其中包括聖先知和其他信徒)為奴,儘管不是永久的奴役,而是因為上帝暫時將他們置於律法之下,作為「訓蒙的師傅」。Fa77(加拉太書 3:25。)在儀式和他們所受管轄的整個體系的遮蔽下,他們的自由被隱藏起來:在外人看來,除了奴役之外別無他物。「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羅馬書 8:15。)那些聖潔的父輩,雖然他們內心在上帝眼中是自由的,但在外表上與奴隸沒有什麼不同,因此與他們母親的狀況相似。但福音的教義在它的兒女一出生時就賦予他們完全的自由,並以自由的方式養育他們。


我承認,保羅並沒有談論那種孩子,正如上下文將顯示的。西奈的兒女,稍後將解釋,是指偽君子,他們最終被逐出上帝的教會,並被剝奪繼承權。那麼,什麼是生出為奴的,這構成了當前爭論的主題?它指的是那些惡意濫用律法的人,他們在律法中除了導致奴役的東西之外一無所獲。舊約下的虔誠父輩則不然;"""因為他們受律法奴役而生,這並未妨礙他們在靈性上以耶路撒冷為母。但那些墨守律法,不承認律法是「訓蒙的師傅,引他們到基督那裡」(加拉太書 3:24),反而將其視為阻礙他們歸向基督的人,則是生來為奴的以實瑪利人。


又會有人反對說,使徒為何說這樣的人是從神的約而生,並被視為屬於教會?我回答說,嚴格來說,他們並非神的兒女,而是墮落和虛假的,並被神所棄絕,他們卻錯誤地稱神為他們的父。他們在教會中獲得這個稱謂,並非因為他們實際上是教會的成員,而是因為他們暫時僭越了那個位置,並以他們所穿的偽裝欺騙世人。使徒在此將教會視為它在這個世界上的顯現:但關於這個主題,我們稍後再談。


25. 因為夏甲就是西奈山。我不會浪費時間駁斥其他作者的解釋;因為耶柔米的猜測,即西奈山有兩個名字,是微不足道的;而金口約翰關於名字一致性的探討也同樣不值得注意。西奈山被稱為夏甲,因為它是一種預表或象徵,就像逾越節是基督一樣。提到這座山的位置是出於輕蔑。它位於阿拉伯,在聖地之外,而聖地預表著永恆的產業。令人驚訝的是,在如此熟悉的事情上,他們竟然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


另一方面,它與耶路撒冷相對應。武加大譯本將其譯為「與耶路撒冷相連」(conjunctus est);伊拉斯謨則譯為「與耶路撒冷接壤」(confinis);但我採用了「另一方面」(ex adverso)這個詞組,以避免模糊不清。因為使徒當然不是指接近或相對位置,而是指相似性,就目前的比較而言。單詞「συστοιχέω」,被譯為「相對應」,表示那些被安排成相互關聯的事物,而一個類似的詞「συστoιχία」,當用於樹木和其他物體時,傳達了它們按規律順序排列的概念。西奈山被說成(συστοιχείν)與現在的耶路撒冷相對應,其意義與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修辭學是邏輯學的(ἀντίστροφος)對應物相同,這是從抒情詩歌中借用的一個比喻,抒情詩歌通常分為兩部分,如此安排以和諧地演唱。簡而言之,單詞「συστοιχεί」,「相對應」,僅僅意味著它屬於同一類別。


但保羅為何將現在的耶路撒冷與西奈山相比?儘管我曾有不同的看法,但我同意金口約翰和安波羅修的解釋,他們將其解釋為指地上的耶路撒冷,並將「現在的」(τῇ νῦν Ἱερουσαλήμ)這些詞解釋為標誌著它已墮落為奴役的教義和崇拜。它本應是新耶路撒冷的生動形象,並代表其特徵。但就其現在的樣子而言,它反而與西奈山有關。儘管這兩個地方可能相距遙遠,但它們在所有最重要的特徵上都完全相同。這是對猶太人的嚴厲指責,他們的真正母親不是撒拉,而是虛假的耶路撒冷,夏甲的孿生姐妹;因此他們是奴隸所生的奴隸,儘管他們傲慢地誇耀自己是亞伯拉罕的兒子。


26. 但那在上的耶路撒冷。他所稱在上的或屬天的耶路撒冷,並非包含在天上;我們也不應在世界之外尋找它;因為教會遍佈全世界,是「在地上作客旅,作寄居的」(希伯來書 11:13)。那麼為何說它來自天上呢?因為它源於天上的恩典;因為神的兒女是


「不是從血氣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


也不是從人意生的」(約翰福音 1:13),


而是藉著聖靈的能力。那源於天上,並憑信心居於上方的屬天耶路撒冷,是信徒的母親。我們之所以


「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


(<600123>彼得前書1:23,)


這都是我們在上帝之下,歸功於教會的,並且我們從她那裡獲得乳汁和食物,藉此我們得以被餵養。


這些就是教會被稱為信徒之母的原因。的確,凡拒絕作教會兒女的人,妄想以上帝為父是徒然的;因為我們唯有藉著教會的幫助,才能「由上帝而生,」(<620309>約翰一書3:9,)並經歷童年和青年的各個階段,直到我們長大成人。這個稱謂,「我們眾人的母親,」給予教會最高的榮譽和尊崇。但天主教徒是愚蠢的,而且是雙重的孩子,他們期望藉著引用這些話來使我們不安;因為他們的母親是個淫婦,她為魔鬼生下死亡的兒女;要求上帝的兒女向她投降,任其殘酷殺害,這是多麼愚蠢的要求啊!當時的耶路撒冷會堂,難道不能比現今的羅馬,以更高的說服力來提出如此傲慢的主張嗎?然而我們看到保羅如何剝奪她一切榮譽的區別,並將她歸於夏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