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詩篇 36

 36:1 (耶和華的僕人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惡人的罪過在他心裡說:我眼中不怕 神!

36:2 他自誇自媚,以為他的罪孽終不顯露,不被恨惡。

36:3 他口中的言語盡是罪孽詭詐;他與智慧善行已經斷絕。

36:4 他在床上圖謀罪孽,定意行不善的道,不憎惡惡事。

36:5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

36:6 你的公義好像高山;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耶和華啊,人民、牲畜,你都救護。

36:7  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

36:8 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也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

36:9 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36:10 願你常施慈愛給認識你的人,常以公義待心裡正直的人。

36:11 不容驕傲人的腳踐踏我;不容凶惡人的手趕逐我。

36:12 在那裡,作孽的人已經仆倒;他們被推倒,不能再起來。

---------------------------------------------------------

"""幾乎所有譯者都同意,在這篇詩篇中,大衛普遍表達了他對上帝恩慈的驚訝和讚嘆,因為上帝在施恩和憐憫時,容忍了那些卑鄙地藐視他的人。我所形成的觀點有些不同。我認為這位聖先知,因被邪惡和不敬虔的人嚴重困擾和騷擾,首先抱怨他們的墮落,然後尋求上帝無限的恩慈作為避難所,這恩慈不僅普遍地延伸到所有人類,而且特別地延伸到他自己的兒女;他這樣做是為了安慰自己,可以說,是為了喘息,因為他確信自己最終會得救,因為上帝對他施恩。這從詩篇的結尾可以明顯看出,他在其中武裝和堅固自己,以抵禦不敬虔之人的所有攻擊,因為他反思自己處於上帝的保護之下是安全的。


交給首席樂師。耶和華僕人大衛的詩篇。


為什麼「上帝的僕人」這個稱號只在這篇詩篇和第十八篇詩篇中歸於大衛,而不是在其他地方,無法確切確定,除非他在一場最困難的衝突中獲勝,證明自己是上帝眼中勇敢的戰士和不可戰勝的冠軍。我們知道,當不敬虔盛行無阻,當其陰影遮蔽我們的屬靈視線時,仍然能憑著信心的眼睛仰望上帝的旨意,這是一種多麼稀有和獨特的德行,上帝的旨意藉著使我們的心靈順服忍耐,可以使我們不斷地敬畏上帝。


詩篇 36:1-4


1. 惡人的罪過在我心裡說,他眼中不怕上帝。 2. 因為他自欺,直到他的罪孽被發現是可憎的。fb1 3. 他口中的話是罪孽fb2和詭詐;他已停止明白如何行善。 4. 他在床上圖謀(或策劃)罪孽;他走上不好的道路;並且不憎惡邪惡。


1. 惡人的罪過在我心裡說。解經家對第一節的解釋意見不一。字面意思是,過犯的話語(或言語),或者更確切地說,過犯對惡人說。然而,由於希伯來文中字母l(lamed)有時用於ˆm(min),有些人將其翻譯為,不敬虔或過犯在我心中論及惡人;彷彿先知說,我從不敬虔之人所犯的邪惡中清楚地看出,他們不受敬畏上帝的影響。但是,既然沒有必要偏離這些詞語的本義,我寧願同意其他人的觀點,認為先知的話語是這個意思:惡人的惡意,雖然看似隱藏和不為人知,卻在我心中大聲說話,我是它所說或暗示的確鑿證人。


首先,必須注意的是,先知所說的不是外在的過失,而是深入到根源;彷彿他說,雖然惡人以狡猾的偽裝掩飾他們的惡意,但我對此瞭如指掌,以至於我似乎聽到它在說話。確實,不敬虔和褻瀆之人會不顧一切地陷入各種邪惡,彷彿他們永遠不必為此負責,大衛在這裡所表達的判斷甚至可以從他們的生活中形成;但當他說上帝的僕人公開察覺到這些人心中隱藏的墮落時,他的話語更具強調性。現在大衛所說的不是一般的惡人,而是那些被遺棄的藐視上帝的人。有許多人沉溺於他們的惡習,然而他們並沒有被大衛在這裡譴責的可悲的癡迷所迷惑。但是當一個人犯罪變得頑固時,不敬虔最終會使他陷入麻木不仁的狀態,以至於,"""""" 藐視上帝的判斷,他毫無畏懼地沉溺於他墮落的慾望所驅使的每一種罪惡行為。因此,在犯罪時的魯莽自信,特別是當它與對每一項神聖告誡的蔑視和嘲笑相關聯時,就好像是撒旦的魅惑,這表明這樣一個人的狀況確實是無望的。儘管真正的宗教能使敬虔者的心存敬畏上帝,並將邪惡的思想遠離他們的心靈,但這並不能阻止他們在心中感知和理解不敬虔者在既不敬畏上帝也不懼怕祂的審判時,是如何被可怕的狂怒所激動的。


他眼中沒有上帝的懼怕。大衛用這幾句話表明了所有邪惡暗示的結局;那就是,善惡的感覺被摧毀或壓制,人們對任何事都不會退縮,彷彿天上沒有一位上帝,萬物的審判者。因此,其意義是:不敬虔在我的心中對惡人說話,催促他達到瘋狂的極點,以至於他拋開對上帝的一切懼怕,任憑自己犯罪;也就是說,我對不敬虔者心中所想的了解,就像上帝把我立為見證人或審判者,揭露他們虛偽的面具,他們以為他們可憎的惡意隱藏在其中,深埋不露。因此,當惡人不因懼怕上帝而停止犯罪時,這源於我們所提及的他們與自己的秘密對話,通過這種對話,他們的理解力被如此敗壞和蒙蔽,以至於他們像野獸一樣,在放蕩中走向一切極端。既然眼睛在今生是人的嚮導和引導者,並通過它們的影響使其他感官四處移動,因此,當人們的眼睛有上帝的懼怕時,就說他們有上帝的懼怕,因為它規範了他們的生活,並在他們轉向的每一邊都呈現在他們面前,像韁繩一樣約束他們的慾望和激情。大衛在這裡使用了一種相反的表達方式,意思是說,不敬虔者在放蕩中走向一切極端,卻不顧及上帝,因為他們自己內心的敗壞已經完全蒙蔽了他們。


2. 因為他在自己眼中自欺。詩人在此藉著他們的行為或品格的標誌,表明惡人心中沒有上帝的懼怕,因為他們在行惡時如此樂此不疲,以至於儘管在所有其他人眼中都可憎,他們仍然懷著心中天生的頑固,故意在邪惡的道路上使自己剛硬。首先,他說他們用奉承來滋養他們的惡習,fb3 以免他們在犯罪時對自己不滿。但當他補充說,直到他們的罪孽被發現是可憎的,這些話應理解為指他們的頑固不化;因為其意義是,當他們虛偽地自欺時,他們在邪惡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遠,以至於他們的罪孽變得人人可憎。有些人將這些話翻譯為:以至於他自己發現自己的罪孽是可憎的;並理解為,惡人堅持不懈地衝向罪惡,直到他們因放縱墮落的慾望而飽足或厭倦,他們才開始厭惡它:因為即使是最墮落的人有時也會因自己的罪惡行為而對自己不滿。然而,第一種解釋更為自然,即惡人雖然因他們的罪孽而人人可憎,一旦被發現和顯明,就會引起普遍的不滿,但他們自己卻不受任何不滿的影響,相反,他們反而自鳴得意,而人們卻鄙視他們,厭惡他們生活的邪惡。因此,先知,"""譴責他們在此方面的癡迷,即當所有其他人對他們可恥的行為感到冒犯時,他們自己卻絲毫不受影響。他們盡其所能地消除善惡之間的所有區別,並使他們的良心陷入麻木狀態,以免良心使他們痛苦,並促使他們悔改。當然,這裡所描述的癡迷應該成為我們認真考慮的對象,這種癡迷體現在那些被交給敗壞的心的人身上,他們在所有其他人眼中都變得可憎,但卻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惡。


3. 他口中的話語是罪孽和詭詐。這節經文的兩個子句可以理解為指同一件事,即惡人沉溺於詭詐和虛妄,不接受或不承認理解之光。我認為,這就是大衛的意思。他責備惡人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用詭計和策略欺騙他人,更是因為他們完全缺乏正直和真誠。我們已經說過,詩人這裡所說的不是那些心中仍存有對上帝敬畏的罪惡之人,而是那些褻瀆上帝之名、完全沉溺於罪惡行為的世俗之人。因此,他說他們口中總是有一些輕浮的藉口和虛妄的託詞,藉此鼓勵自己拒絕和嘲笑一切健全的教義。然後他補充說,他們故意壓制自己對善惡之間區別的所有知識或理解,因為他們不願變得比現在更好。我們知道上帝賦予人類理解力,引導他們行善。現在大衛說惡人迴避它,並努力剝奪自己,以免被迫為自己的邪惡悔改並改正自己的生活。我們從這段經文中學到,如果我們有時偏離了正道,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睜開我們理解的眼睛,使我們能夠正確區分善惡,從而使我們從迷失中回歸。當一個人不這樣做,而是拒絕教導時,這表明他處於一種完全絕望的墮落狀態。


4. 他在床上圖謀不軌。這裡聖經作者表明,惡人的邪惡是隱秘而堅決的。有時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許多原本不傾向於邪惡的人,因為機會突然出現而犯錯和犯罪;但大衛告訴我們,惡人即使在遠離人視線、獨處時,也會圖謀不軌;因此,即使沒有任何誘惑或他人的惡劣榜樣來激發他們,他們也會自發地策劃邪惡,並在沒有任何其他驅動力的情況下,促使自己去行惡。既然他用這個顯著的特徵來描述被棄絕的人,即他們在床上圖謀不軌,那麼真正的信徒就應該從中學習,在獨處時進行不同性質的默想,並審視自己的生活,以便將所有邪惡的思想從心中排除。詩人接下來提到了他們的頑固,聲稱他們走上了一條彎曲而悖逆的道路;也就是說,他們故意而任性地在作惡中使自己剛硬。最後,他補充了他們這樣做的原因:他們不憎惡邪惡。他們故意閉上眼睛,在他們魯莽的道路上衝刺,直到他們自願成為邪惡的奴隸。現在讓我們簡要地說明前面經文中惡人與上帝子民之間的對比。前者自欺欺人,自吹自擂;後者對自己嚴加控制,嚴格審視自己:前者則放任自流,一頭栽進邪惡;後者受制於對上帝的敬畏:前者用詭辯掩飾或偽裝自己的罪行,顛倒黑白;後者則甘願承認自己的罪過,並通過坦誠的懺悔而悔改:前者拒絕一切正確的判斷;後者總是希望通過公開真相來為自己辯護:前者在床上想出各種作惡的方法;後者則小心翼翼地提防自己不要產生或激發任何罪惡的慾望:前者對上帝懷有根深蒂固的蔑視;後者則甘願對自己的罪惡保持持續的不滿。


詩篇 36:5-9


5.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你的信實達到穹蒼。6. 你的公義好像神的山;fb4 你的判斷如同深淵:fb5 耶和華啊!你保護人與牲畜。7. 神啊!你的慈愛何其寶貴!fb6 因此,世人投靠在你翅膀的蔭下。8. 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你必叫他們喝你樂河的水。9. 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泉源;fb7 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fb8


5. 耶和華啊!你的慈愛上及諸天。評論家認為,大衛在描述了世上普遍存在的腐敗和墮落之後,藉此機會以狂喜的讚美來頌揚神奇妙的忍耐,祂不停止向世人顯明祂的恩惠和善意,即使他們沉溺於罪惡之中。但是,正如我已經指出的,我持有些許不同的意見。在談論了人類極大的墮落之後,先知擔心自己會被感染,或者像洪水一樣被惡人的榜樣沖走,於是離開了這個主題,通過思考一個不同的主題來恢復自己。通常情況是,在譴責惡人時,他們的惡意會不知不覺地滲入我們的思想;幾乎沒有一百個人中,在抱怨他人的惡意之後,還能保持真正的虔誠,純潔無染。因此,其意義是,儘管我們可能在人類中看到一種悲慘而可怕的混亂,像一個巨大的深淵,會吞噬敬虔者的思想,但大衛仍然堅持認為世界充滿了神的良善和公義,並且祂以最嚴格的公平原則治理天地。的確,每當世界的腐敗影響我們的思想,使我們感到驚訝時,我們必須注意不要將我們的視線局限於那些顛覆和混淆一切的人的邪惡;但在這種奇怪的混亂中,我們應該提升我們的思想,以讚美和驚奇的心情,來默想神隱秘的旨意。大衛在這裡列舉了神性的四個主要屬性,這些屬性根據修辭學中的提喻法,包含了所有其他的屬性,他簡而言之地暗示,儘管肉體的理性可能讓我們認為世界是隨機運轉的,並且由偶然性引導,但我們應該考慮到神無限的能力總是與完美的公義相結合。在說神的良善上及諸天時,大衛的意思是,它的偉大高如諸天。同樣地,他補充說,你的信實達到穹蒼。這裡的「信實」一詞可以指神在實現祂的應許時所顯出的信實,也可以指祂治理的公正和有條不紊的特性,其中祂的正直被視為純潔無欺。但是,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經文迫使我將其歸因於神的應許,在祂的保守和實現中,祂永遠是信實的。


6. 你的公義好像神的山。在這節經文中,讚美了神的公義,聖經作者將其比作高山(這是表達方式——「神的山」,因為我們知道希伯來人習慣於用「神聖的」或「神的」稱謂來區分一切卓越的事物),因為祂的榮耀在那裡更清晰地顯現。最後,它說,祂的判斷如同深不可測的深淵。藉著這些話,他教導我們,無論我們將目光轉向何方,無論我們向上看還是向下看,萬事萬物都是由神公正的判斷所安排和命令的。這段經文通常以完全不同的意義被引用,即,"""上帝的判斷遠遠超出我們有限的能力,對我們來說過於神秘,無法理解;確實,從這個意義上說,將其比作深淵並非不恰當。然而,從上下文來看,詩篇作者的語言顯然應理解為更廣泛的意義,即無論人類的邪惡有多深,即使它像洪水般爆發並淹沒整個地球,上帝的旨意仍然更深,他以公義的方式安排和治理萬物。因此,每當我們的信心因人類事務的混亂和無序而動搖,當我們無法解釋這種混亂和無序的原因時,讓我們記住,上帝在治理世界方面的判斷,最恰當地比作充滿天地的大深淵,對其無限偉大的思考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充滿敬畏,吞噬我們所有的憂慮,並驅散我們所有的悲傷。當詩句末尾補充說:「耶和華啊!你保護人與牲畜」時,其意義是:既然上帝甚至將他的眷顧延伸到無理性創造物,那麼他更會供應人類的需求。確實,每當我們心中對上帝的旨意產生任何疑問時,我們都應該通過思考這一點來堅定和鼓勵自己:上帝為田野的野獸提供食物,並維持它們目前的狀態,他絕不會停止照顧人類。有些人對「牲畜」一詞的解釋,將其寓意為野獸般的人,我認為過於牽強,因此不予接受。


7. 上帝啊!你的慈愛何等寶貴!有些人將這些話解釋為:上帝的憐憫是寶貴的,信賴他的世人也是寶貴的;但這與經文的意義相去甚遠。另一些人則理解為:上帝對神靈,即天使和世人,的憐憫非常大;但這過於精微。我也很驚訝,猶太拉比們毫無必要地勞累和困惑自己,尋求新的、精微的解釋,因為先知的意義本身就非常明顯;即,正是因為上帝的憐憫偉大且清晰顯明,世人才在他的蔭庇下尋求庇護。由於大衛迄今一直在讚美上帝的良善,這種良善延伸到每一個受造物,因此,其他評論家的觀點,即大衛在此論述上帝對他兒女所顯明的特殊恩惠,在我看來非常正確。這語言似乎普遍指所有世人,但接下來的內容僅適用於信徒。為了更清楚地顯明神聖恩典的偉大,他以這種普遍的措辭說,上帝屈尊將亞當的凡人後裔聚集在他的翅膀下,正如詩篇8:4所說:


「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這段經文的實質是:不敬虔的人可能會在邪惡中走向極端,但這種誘惑並不能阻止上帝的子民信賴他的良善,並將自己交託給他父親般的照顧;而不敬虔的人,他們的心靈墮落,心被玷污,從未嘗過他良善的甘甜,以至於無法被引導到信仰,從而在他翅膀的蔭庇下享受安息。將「翅膀」這個比喻性詞語應用於上帝,在聖經中很常見。fb9 藉此,上帝教導我們,我們在他的保護下得以安全保存,就像母雞在翅膀下呵護小雞一樣;因此,他親切而深情地邀請我們回到他身邊。


8. 他們必因你殿裡的肥甘,得以飽足。我毫不懷疑,先知所說上帝殿裡的肥甘,是指豐盛的美物,這並非為所有的人無差別地預備,而是為那些完全將自己交託給上帝保護的上帝的兒女所存留的。有些人將此解釋為屬靈的恩典;但在我看來,更可能的是,它包含了今生幸福和舒適所需的一切福分,以及那些與永恆和屬天福樂相關的福分。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先知在此所用的說話方式,將屬世福分的使用與信心的恩典體驗聯繫起來,唯有在信心的實踐中,我們才能正當地、合法地享受這些福分,以造福我們自己。當不敬虔的人沉溺於上帝豐盛的恩惠時,他們的身體確實像牛羊的肉一樣肥胖,但他們的靈魂卻總是空虛和飢餓的。正如我所說,唯有忠信的人才能因上帝對他們的良善而得到滿足,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上帝父愛的一個保證。「飲食」一詞表示完全和完美的豐盛,「河流」fb10一詞表示豐盈的富足。


9. 因為生命之源在你那裡。詩人在此證實了前一節的教義,其知識是如此有益,以至於任何言語都無法充分表達。由於不敬虔的人甚至濫用上帝最好的恩賜,除非我們注意到我所說的區別,否則我們寧願餓死一百次,也不願因上帝的良善而豐盛地得到餵養。不敬虔的人不承認他們是靠上帝而活、而動、而存在的,反而認為他們是靠自己的力量維持的;因此,大衛在此反過來從敬虔者的經驗,也可以說是代表他們,肯定生命之源在上帝那裡。他藉此表示,沒有他,就找不到一滴生命,也沒有一滴生命不是從他的恩典流出的。本節最後一句中的「光」的比喻,是默示中最有力的,表示人完全沒有光,除非主光照他們。如果這對今生的光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如何才能看到天國的光呢?除非上帝的靈光照我們?因為我們必須堅持,人天生所具有的理解力是這樣的,


「光照在黑暗裡,


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 1:5;)


而且人只有藉著超自然的恩賜才能得到光照。但唯有敬虔的人才明白他們的光來自上帝,沒有光,他們就會像被埋葬和窒息在黑暗中一樣。


詩篇 36:10-12


10. 願你常施慈愛給認識你的人,常施公義給心裡正直的人。11. 不容驕傲的腳踐踏我,不容惡人的手趕逐我。12. 在那裡作惡的人都仆倒了;他們被推倒,不能再起來。


10. 願你常施慈愛給認識你的人。大衛現在開始禱告。首先,他一般性地祈求上帝繼續施慈愛給所有敬虔的人,然後他特別為自己懇求,祈求上帝幫助他對抗敵人。那些聲稱上帝在此被說成是延長或擴展他的慈愛,因為它高於諸天的人,他們的說話方式過於幼稚。當大衛在前一節中用這種詞語談論它時,他的意圖並不是像我已經說過的那樣,將上帝的慈愛描繪成被關閉在天上,而只是要宣告它遍及全世界;而他在此所渴望的正是這個,上帝會繼續彰顯,甚至直到最後,他對他子民的憐憫。他將上帝的憐憫與他的公義連結起來,將它們結合為因果關係。我們在另一個地方已經說過,上帝的公義彰顯在他為他自己的子民辯護,證明他們的清白,為他們伸冤,約束他們的敵人,並證明他自己忠實地保護他們的福祉和幸福,對抗所有攻擊他們的人。現在,既然這一切都是上帝為他們白白地做的,大衛理所當然地特別提到他的良善,並將其放在首位,以便我們學習完全依賴他的恩惠。我們也應該觀察他用來描述真正信徒的稱謂;首先,他說他們認識上帝;其次,他們心裡正直。我們從中得知,真正的敬虔源於對上帝的認識,反過來,信心的光必然使我們心裡正直。同時,我們應該始終牢記,我們只有在將應得的榮耀歸給上帝時,才算真正認識他;也就是說,當我們完全信賴他時。


11. 不讓驕傲的腳臨到我。正如我前面所觀察到的,詩人在此將他所獻的禱告應用於他自己的處境。但他將所有上帝的兒女都包含在他前一節的禱告中,旨在表明他沒有為自己尋求任何與他人分離的東西,而只是希望作為一個敬虔正直的人,將目光投向上帝,他可以享受上帝的恩惠。他使用了「驕傲的腳」fb12 和「惡人的手」這兩個表達,意義相同。由於惡人膽大妄為地毀滅好人,抬起腳來踐踏他們,並準備好手來傷害他們,大衛懇求上帝約束他們的手和腳;因此他承認他有遭受他們傲慢、辱罵和暴力的危險,除非上帝迅速來幫助他。


12. 在那裡作孽的人跌倒了。他從他的禱告中獲得信心,毫不懷疑他已經得到了他的請求。因此我們看到信心的確定性如何引導聖徒禱告。此外,為了進一步堅定他對上帝的信心和希望,他彷彿用手指著,顯示惡人必然的毀滅,即使它仍然隱藏在未來。在這方面,副詞「在那裡」fb13 並非多餘;因為當不敬虔的人誇耀他們的好運,世人讚揚他們時,大衛卻用信心的眼睛,彷彿從瞭望塔上,看到他們的毀滅,並以如同他已經看到它實現的信心談論它。我們若要獲得類似的確信,就讓我們記住,那些根據他們渴望的熱情,過早地加速上帝對惡人報復時間的人,確實犯了錯誤,我們應該將其留給上帝的旨意來決定,當他以他的智慧興起審判時。當說「他們被推倒」時,意思是他們被疑惑攪動,像在滑溜的地方一樣搖搖欲墜,因此在他們的繁榮中他們沒有安全感。最後,補充說他們將徹底毀滅,因此永遠不能指望他們會再次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