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詩篇 33

 33:1 義人哪,你們應當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的讚美是合宜的。

33:2 你們應當彈琴稱謝耶和華,用十弦瑟歌頌他。

33:3 應當向他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

33:4 因為耶和華的言語正直;凡他所做的盡都誠實。

33:5 他喜愛仁義公平;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

33:6 諸天藉耶和華的命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

33:7 他聚集海水如壘,收藏深洋在庫房。

33:8 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願世上的居民都懼怕他!

33:9 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33:10 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思念無有功效。

33:11 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他心中的思念萬代常存。

33:12 以耶和華為 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33:13 耶和華從天上觀看;他看見一切的世人。

33:14 從他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

33:15 他是那造成他們眾人心的,留意他們一切作為的。

33:16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

33:17 靠馬得救是枉然的;馬也不能因力大救人。

33:18 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和仰望他慈愛的人,

33:19 要救他們的命脫離死亡,並使他們在饑荒中存活。

33:20 我們的心向來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

33:21 我們的心必靠他歡喜,因為我們向來倚靠他的聖名。

33:22 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行慈愛!

----------------------------------------------------------------

"""大衛,或這詩篇的作者,為了激勵信徒讚美上帝,他以上帝的普遍護理為論據,上帝藉此維護、保護和治理整個世界。隨後,他頌揚上帝對他選民的慈愛,同時表明敬虔之人蒙他特別眷顧是何等必要。


詩篇 33:1-4


1. 義人哪,你們要靠耶和華歡樂;正直人讚美他是合宜的。fa634 2. 你們要用琴讚美耶和華,用十弦瑟歌頌他。 3. 要向他唱新歌,彈得巧妙,聲音洪亮。 4. 因為耶和華的言語正直,他一切所做的盡都誠實。fa635


1. 義人哪,你們要靠耶和華歡樂。這裡,受默示的作者點名向信徒或義人說話,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宣揚上帝的榮耀。不信的人從未嘗過他的恩惠,不能從心裡讚美他,上帝也不喜悅他的名被他們不潔的舌頭說出。但上下文更清楚地表明,為何這勸勉只適用於信徒。因此,許多人將後一句「正直人讚美他是合宜的」解釋為:如果惡人或偽君子嘗試這項操練,那將是對上帝的羞辱和不敬,而非讚美;甚至,他們只會褻瀆他的聖名。毫無疑問,正如我已經指出的,上帝藉著恩典的揀選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教會,其明確目的就是讓他的名能被適合這項工作的見證人適當地讚美。但「正直人讚美他是合宜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沒有什麼操練比這更能讓他們好好運用。而且,確實,既然上帝每天藉著他的恩惠為他們提供了頌揚他榮耀的素材,既然他無限的良善,正如我們在別處所見,是為他們存留的特殊寶藏,那麼他們在讚美上帝的事上保持沉默,將是可恥且完全不合理的。總之,義人應當從事的主要操練,就是在人前宣揚上帝的公義、良善和能力,這些知識已植入他們心中。我跟隨其他譯者,將這句話譯為「讚美是合宜的」,但「合宜的」這個詞也可以恰當地譯為「可取的」,如果我們將其視為源自希伯來詞hawa, avah,意為「希望」或「渴望」。當然,當上帝如此甜蜜地吸引信徒時,他們理應全心全意地頌揚他的讚美。還應注意的是,當先知在第一句使用了「義人」的稱謂後,立即加上了「正直人」這個詞,這包含了內心的正直,他定義了什麼是真正的義,或義包含什麼。


2. 你們要用琴讚美耶和華。顯然,詩篇作者在此表達了信徒在讚美上帝時應有的熱切和熾熱情感,他吩咐使用樂器來達到此目的。他希望信徒不要遺漏任何有助於激勵人心靈和情感來歌頌上帝讚美的事物。毫無疑問,上帝的名,嚴格來說,只能用清晰的聲音來頌揚;但大衛加上這些輔助工具並非沒有道理,信徒過去常常藉此更激勵自己進行這項操練;特別是考慮到他是在對上帝的古老子民說話。然而,這裡需要注意一個區別,以免我們不加區分地將以前吩咐猶太人的一切都視為適用於我們自己。我毫不懷疑,敲鈸、彈奏豎琴和提琴,以及所有這類音樂,在詩篇中頻繁提及,是教育的一部分;"""那就是說,律法幼稚的教導:我說的是聖殿的規定事奉。因為即使現在,如果信徒選擇用樂器來娛樂自己,我認為他們應該以不將他們的歡樂與讚美上帝分開為目標。但是當他們參加神聖的聚會時,用樂器來讚美上帝,就如同焚香、點燈和恢復律法的其他影子一樣不合適。因此,天主教徒愚蠢地從猶太人那裡借用了這一點,以及許多其他東西。喜歡外在排場的人可能會喜歡那種喧囂;但上帝藉著使徒向我們推薦的簡樸,更令他喜悅。保羅允許我們在聖徒的公開聚會中,只用人能理解的語言讚美上帝(哥林多前書 14:16)。人的聲音,即使大多數人不理解,也確實勝過所有無生命的樂器;然而我們看到聖保羅對說方言的規定。fa636 那麼,對於只用空洞的聲音充滿耳朵的吟唱,我們該說什麼呢?是否有人反對說,音樂對於喚醒人心和感動人心非常有用?我承認這一點;但我們應該始終注意不要讓任何腐敗滲入,這可能會玷污上帝的純潔崇拜,並使人陷入迷信。此外,既然聖靈藉著保羅的口明確警告我們這種危險,那麼超越他在那裡所允許的,我必須說,不僅是輕率的熱心,而且是邪惡和悖逆的頑固。


3. 唱新歌給他。正如詩人隨後論及上帝的偉大作為,特別是關於教會的保守,他勸勉義人唱一首新的,即稀有而精選的歌,這並不奇怪。信徒越是仔細和勤奮地思考上帝的作為,他們就越會努力讚美他。因此,他勸勉他們唱的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一首與主題的宏偉相稱的歌。這也是第二句的意思,他在其中敦促他們大聲歌唱。在這個意義上,我理解希伯來詞 bytyh,heytib,儘管其他人更傾向於將其解釋為音符的正確設置。


4. 因為耶和華的話是正直的。正如我剛才所說,詩人首先闡述了上帝普遍的護理,他藉此治理整個世界;他告訴我們,他在他所有作為的整個過程中都如此運用他的能力,以至於最完美的公平和信實無處不在地閃耀。有些人會認為「話語」和「作為」是同義詞;但我認為它們之間有區別,「話語」的意思與「旨意」或「命令」相同,而「作為」則表示他旨意的效果或執行。我承認這裡用不同的詞重複了同一個主題,就像在其他地方一樣;但在這種重複中會發現輕微的變化,以便同一件事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所陳述的總結是,上帝所指定和命令的一切都是正直的;他在實際運作中所成就的一切都是信實和真實的。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話語」一詞不應理解為教義,而是上帝治理世界的方式。


詩篇 33:5-9


5. 他喜愛公義和判斷:遍地滿了耶和華的慈愛。6. 諸天藉耶和華的命令而造;萬象藉他口中的氣而成。fa637 7. 他聚集海水如堆;將深淵藏在府庫中。8. 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願世上的居民都懼怕他:9. 因為他說有,就有;命立,就立。


5. 他喜愛公義和判斷。這是對前一節的證實,並向我們表明,上帝的本性愛公義和公平。因此,邪惡的情感不能像人一樣,將他匆忙地帶入邪惡的計謀。乍看之下,這似乎只是對上帝的普遍讚美,且不甚重要,因為所有人都承認他在所有工作中都遵守最完美的公義法則。那麼,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剛才提到一首新歌,好像是在談論一些不尋常的事情?我們首先回答,因為很明顯,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如何邪惡地對上帝的公義視而不見,他們要麼粗心地忽略了他無數的普世證據,要麼想像它們是偶然發生的。但通常還有比這更糟糕的錯誤;那就是,如果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就會立即抱怨上帝的公義;儘管「上帝行事公義」這句話人人掛在嘴邊,但一百個人中幾乎沒有一個人在心裡堅定地相信它,否則,一旦這真理被宣告:「上帝如此喜悅」,每個人都會順服地服從上帝的旨意。現在,由於人在逆境中極難達到這一點——承認上帝是公義的,並且在順境中,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對它的承認,因此先知為了說服人們上帝是一位正直的統治者,斷言他愛公義,這不足為奇。因此,凡是徹底接受這一教義的人,讓他知道他已經獲益良多。


其他人將此解釋為上帝愛世人中的公義。這確實是真的;但這與經文的意思相去甚遠,因為聖靈在此的目的是維護上帝的榮耀,以對抗許多人心深處的不敬虔之毒。在經文的第二句中,詩人讚美了上帝的另一個卓越之處,即遍地充滿他的良善。上帝的公義理應激勵我們讚美他,但他的良善是更強大的動機;因為,一個人對他的恩惠和憐憫的體驗越多,他就越受影響去敬拜他。此外,這篇論述仍然是關於上帝散佈在全人類身上的所有恩惠。受啟示的作者宣稱,這些恩惠隨處可見。


6. 藉著耶和華的話。為了激勵我們更仔細地思考上帝的作為,他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創造本身;因為除非上帝被承認為世界的創造者和塑造者,誰會相信他關心人類事務,並且世界的狀態是由他的智慧和能力控制的呢?但世界的創造直接引導我們認識上帝的護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公正地推理,或具有如此健全的判斷力,以至於得出結論,世界今天是由曾經創造它的同一神聖力量所維持的:相反,絕大多數人想像他是在天上對地上發生的一切事袖手旁觀的閒人。但沒有人真正相信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除非他也堅信世界是由他維持和保存的。因此,先知明智而恰當地將我們帶回到世界的起源,以便在我們心中確立上帝在自然持續秩序中的護理的確定性。他用提喻法,用「諸天」一詞指代世界的整個結構,因為,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所說,諸天的景象比所有其他創造物更能讓我們驚嘆不已。因此他立即補充說:「和其中所有的天象」,根據聖經的慣常用法,他指的是星星和行星;因為如果諸天缺乏這種裝飾,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將是空虛的。"""他說諸天是藉著神的話語創造的,這極大地彰顯了祂的能力,因為祂僅憑一個點頭,fa638無需任何其他幫助或手段,也無需耗費大量時間或勞力,fa639就創造了如此高貴而宏偉的工程。但是,儘管詩篇作者將神的話語和祂口中的氣息與所有外在手段以及神方面任何勞苦的觀念對立起來,我們仍然可以從這段經文中真實而確切地推斷出,世界是由神的永恆之道,祂的獨生子所創造的。古代的解釋者們曾相當巧妙地運用這段經文,作為聖靈永恆神性的證明,以反駁撒伯流主義者。但從其他地方,特別是<231104>以賽亞書11:4來看,口中的氣息無非是指言語。因為那裡說到基督:「祂必以口中的杖擊打世界,以嘴裡的氣殺戮惡人。」正如那裡將大有能力和果效的言語比喻為祂口中的杖一樣,同樣地,為了另一個目的,在緊接著的句子中,它被稱為祂口中的氣息,以標示神的言語與人嘴裡發出的空洞聲音之間的區別。因此,在證明聖靈的神性時,我不敢用這段經文來壓制撒伯流。我們應當認為,神以這種方式藉著祂的話語創造諸天,足以證明基督永恆的神性,這就夠了。如果有人反對說,如果「道」和「氣息」是同義詞,那麼這些神聖位格就不會顯得截然不同;我回答說,「氣息」這個詞在這裡並不像在其他地方那樣簡單地使用,在那些地方,道和聖靈之間顯然存在區別;但「口中的氣息」在這裡是比喻性地指言語的發出;彷彿是說,神一發出口中的氣息,或用言語宣告祂所希望成就的事,諸天就立刻存在了,並且也充滿了無數種類的星辰。的確,這種比喻是借鑒於人類的;但聖經在其他地方也常常教導說,世界是由那永恆的道所創造的,祂是神的獨生子,後來道成肉身。


7. 祂將海中的水聚集如堆。fa640在這裡,詩篇作者並沒有談論世界各部分可能說的一切,而是在一個部門下涵蓋了所有其餘的部分。然而,他頌揚了我們在觀察地球表面時所看到的一個顯著而奇特的奇蹟;那就是,神將水這種流動不穩定的元素聚集起來,形成一個堅實的堆,並隨心所欲地 удержи住它。自然哲學家承認,經驗也公開宣稱,水的位置比陸地高。那麼,既然水是流動的,天生傾向於流動,它們為何不擴散並覆蓋地球呢?而地球,位置較低,為何卻保持乾燥呢?在這方面,我們確實看到,神始終關心人類的福祉,祂將水圍困在某些看不見的屏障內,並將它們封閉至今;先知優雅地宣稱,它們按照神的命令靜止不動,彷彿它們是一堆堅固的實體。聖靈在多處經文中引用這一神聖能力的證明,並非沒有目的,例如在<240522>耶利米書5:22和<183808>約伯記38:8中。


在詩句的第二部分,他似乎重複了相同的思想,但有所擴展。神不僅將巨大的水體限制在海洋中,而且還以一種神秘而不可理解的力量,將它們隱藏在地球的深處。任何將元素相互比較的人,都會認為無底的深淵與自然相悖,"""或無邊無際的深水,其本性傾向於淹沒大地,卻應藏於其下. 因此,如此多的中空通道和深淵,不應每時每刻吞噬大地,這又一次宏偉地展示了神聖的力量. 因為儘管偶爾有些城市和田地被吞噬,但地球的主體仍保持在原位.


8. 願全地都敬畏耶和華. 詩人總結說,全世界都有充分的理由恭敬地順服上帝的統治,因為上帝創造了它,也保守著它. 敬畏耶和華,並對他心存敬畏,這意味著尊崇並敬畏他強大的力量. 如果我們不向上帝的存在屈膝,而我們的存在和狀況都依賴於他,這就是極大的麻木不仁. 先知暗示了這兩件事,肯定了世界在上帝說話時就出現了,並且它藉著他的命令得以維持存在. 因為如果世界沒有藉著上帝的力量得以維持存在,那麼它在一瞬間被創造出來是不夠的. 他在創造世界時沒有使用大量的手段,但為了證明他話語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命令說,只要他一說出話語,事情就應當成就. fa641 因此,命令這個詞證實了我之前所說的,他的話語不過是一個點頭或願望,說話意味著與命令相同的事情. 然而,應當理解的是,在這個點頭或命令中,上帝永恆的智慧顯現出來.


詩篇 33:10-12


10. 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使眾民的意念歸於徒然。fa642 11. 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他心中的意念萬代常存。fa643 12. 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10. 耶和華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詩人簡要提及世界的創造後,又回到他先前的題目,即表明每日發生的事件是神護理的確鑿證據。為免有人驚訝他將神描繪成人類的對手,使他們的籌算歸於無有,而非建立並使其成功,他選擇了一個最能安慰聖徒的例子。我們知道人類不斷地冒險和策劃許多違背法律和正義的事情,他們如何試圖通過他們的詭計顛覆世界,以便他們可以專橫地獲得權力來踐踏善良和單純的人。那麼,如果那些充滿各種邪惡情感的人被允許對我們肆意妄為,還有什麼生物會比我們更悲慘呢?但當神從天上向我們宣告,粉碎他們的詭計,使他們的決心歸於無有是他的工作時,我們就沒有理由不保持平靜,即使他們最騷動不安。因此,說神推翻人類的籌算,不是因為他故意喜歡挫敗他們,而是為了抑制他們的放縱;因為如果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成功,他們會立即將一切搞得一團糟:是的,正如他們在侵犯公平,騷擾正直和無辜的人時,不惜與神自己作對一樣,非常有必要考慮到神的權能和保護是與他們的狂怒相對立的。由於絕大多數人,蔑視一切謙遜,盲目地陷入不分青紅皂白的放蕩,先知不僅談論個人,而且談論整個國家;換句話說,他斷言,無論人類如何彼此密謀,並決定用大軍嘗試這或那,他們的意圖都將歸於無有,因為神使眾多的人分散就像約束少數人一樣容易。但儘管神在此處的目的是要用美好的希望來堅固我們,以對抗惡人的大膽,他同時也警告我們,沒有他的命令和引導,就不要承擔任何事情。


11. 耶和華的籌算。先知以這樣的方式頌揚神無限的權能,以便他可以建立我們對其偉大的信心;因為他在此處並非讚美一個隱藏在天上,並要我們遠遠地尊崇和敬畏的神的籌算。但正如主在聖經中到處作證,他愛公義和真理;他關心正直和善良的人;當他的僕人受到不公正的壓迫時,他總是傾向於幫助他們;——先知的意思是,所有這一切都將保持確定和堅定。因此,他宣告神使列國的籌算歸於無有的目的,即因為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盲目地違反一切秩序。


首先,讓我們學會在神話語的鏡子中看待神的籌算;當我們確信他所應許的無非是他決意要履行的時,讓我們立即回想起先知在此處所說的堅定性。由於許多,或者說整個國家有時會試圖通過無數的障礙來阻礙其進程,我們也應記住先前的宣告,即當人類設想了許多詭計時,神有能力,而且常常樂意,使它們歸於無有。聖靈無疑是想讓我們的信心在這種實際知識中得到操練;"""否則他這裡所說的上帝的旨意就只是冷淡而無益的。但是,當我們一旦確信這一點,即上帝將保護那些呼求他名號的僕人,並使他們擺脫一切危險時,無論惡人對他們施加何種惡行,他們的努力和企圖都絕不會嚇倒我們,因為一旦上帝與他們的陰謀對立,他們任何的詭計都無法挫敗他的旨意。


12. 耶和華為他們的神,這百姓是有福的。這節經文與前一節非常吻合,因為如果上帝的旨意與我們無關,那麼觀察上帝旨意的穩定性對我們來說就沒有多大益處。因此,先知宣告那些蒙上帝保護的人是有福的,提醒我們他剛才提到的旨意並非永遠隱藏在上帝之中的秘密,而是體現在教會的存在和保護中,並可在其中被看見。因此我們看到,並非那些冷漠地推測上帝能力的人,而是那些將其應用於自身當前利益的人,才真正承認上帝是世界的統治者。此外,當詩人將我們所有的福氣都歸結於耶和華是我們的上帝時,他觸及了上帝對我們愛的源泉,他用一個詞概括了所有使生命幸福的願望。因為當上帝屈尊承擔我們救贖的責任,將我們庇護在他的翅膀下,供應我們的需要,在我們所有的危險中幫助我們時,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對我們的收養。但是,為了避免人們認為人類是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獲得如此大的益處,大衛明確教導我們,我們被視為上帝的子民,是源於上帝恩典揀選之愛的泉源。的確,起初,人類在亞當身上被創造出來,正是為了成為上帝的兒子;但隨之而來的罪惡所導致的疏遠使我們失去了那份巨大的祝福。因此,除非上帝自由地收養我們,否則我們本性上都是悲慘的,我們沒有其他進入或獲得幸福的途徑,除了上帝憑藉他自己的美意揀選我們這些完全不配的人。因此,那些將先知在此歸因於上帝的內容轉移到人類身上的人,是多麼愚蠢地曲解了這段經文,就好像人類會選擇上帝作為他們的產業一樣。我承認,我們是憑藉信心將真神與偶像區分開來的;但這一原則必須始終牢記,除非他以他的恩典預先引導我們,否則我們與他毫無關係。


詩篇 33:13-17


13. 耶和華從天上觀看,他看見亞當的兒女。14. 他從他寶座的居所,察看地上所有的居民。15. 他塑造了他們的心,fa644 他明白他們所有的作為。16. 君王不能因軍隊眾多而得救,勇士不能因力量強大而得救。17. 馬是靠不住的,不能救人,fa645 也不能因力量大而救人。


13. 耶和華從天上觀看。詩人仍然繼續著同樣的教義,即人類事務並非偶然地被拋來拋去,而是上帝秘密地引導和指揮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發生。現在他在此讚揚上帝對萬物的察看,以便我們也能學會用信心的眼睛去觀察和默想他那看不見的護理。毫無疑問,它的明顯證據不斷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但絕大多數人卻什麼也看不見,他們在盲目中想像一切都在盲目的命運支配之下。不,他越是豐盛地將他的良善傾注在我們身上,我們就越少將思想提升到他那裡,反而荒謬地將它們牢固地固定在我們周圍的外部環境上。先知在此斥責這種卑劣的行為,因為沒有比將上帝閒置於天堂中,更冒犯上帝的了。這就像是將祂埋葬在墳墓裡一樣。如果上帝既不看也不關心任何事物,祂的生命會是怎樣的呢?此外,聖經作者透過「寶座」一詞所蘊含的意義,揭示了剝奪上帝思想和理解力是多麼荒謬的癡迷。祂藉此詞讓我們明白,天堂並非上帝閒置享樂的宮殿,如伊壁鳩魯派所夢想的那樣,而是一個皇家法庭,祂從中統治著世界的各個角落。因此,如果祂在天堂的聖所設立寶座,以統治宇宙,那麼祂絕不會忽視地上的事務,而是以最高的理性和智慧來治理它們。


15. 祂全然塑造了他們的心。這似乎是為了確切地說服信徒而特意添加的,即無論惡人如何狡猾、欺詐,並透過秘密策略試圖躲避上帝的視線,並藏身於洞穴中,祂的眼睛仍會穿透他們黑暗的藏身之處。詩篇作者從創造本身論證,上帝不能不將人的計謀和行為納入考量和審判;因為,儘管每個人心中都隱藏著錯綜複雜的隱秘之處,以至於在這方面存在著驚人的不同心靈的多樣性,而這種巨大的多樣性造成了最令人困惑的模糊性;然而,上帝的眼睛不會被蒙蔽和變暗,以至於祂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審判者並認識祂自己的工作。因此,透過副詞「全然」,祂並不是指人的心是在同一時刻形成的;而是指所有人的心都被塑造,甚至沒有一個例外;因此,那些試圖隱藏或從塑造他們的心者那裡隱瞞他們心靈知識的人,顯然是極其愚蠢的。這段話也可以理解為,人不能透過自己思想的錯誤計謀,削弱上帝對他們的權威,以至於祂不能透過祂隱秘的旨意來治理那些在他們看來是偶然發生的事件。我們確實看到,在他們形成虛妄的希望時,他們剝奪了上帝的能力,並將其轉移給受造物,有時轉移給這個對象,有時轉移給那個對象,認為只要他們擁有外在的手段和幫助來保護自己,他們就不需要祂的幫助。


因此,接下來說,君王不能因軍隊眾多而得救,等等。藉此,受啟示的作者意在教導我們,人的生命安全並非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力量,而是取決於上帝的恩惠。他特別提到君王和巨人,而非其他人;因為,他們不像普通人,而是地位更高,他們自認為可以免受所有飛鏢的危險,如果遇到任何逆境,他們也認為可以輕易擺脫。簡而言之,他們因過於自信自己的力量而陶醉,幾乎不認為自己會死亡。他們因普通民眾的愚蠢崇拜而更加堅定這種驕傲,這些民眾對他們巨大的力量感到驚訝。因此,如果君王不能因軍隊而得救,巨人也不能因力量而得救,當他們面臨危險時,人類卻忽視上帝的旨意,四處尋求人的幫助,這是徒勞的。由此可見,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他們的處境都是悲慘的,直到他們學會依靠上帝的保護。


17. 馬為得救是虛假的。在這節經文中,詩篇作者透過提喻法,以「馬」之名,意指任何形式的幫助。其意義是,總體而言,那些認為自己的生命受到世俗手段良好保護的人,"""在危險的緊要關頭,他們常常感到失望,並被可悲地欺騙,以致徹底毀滅,因此上帝清楚地向他們展示了他們的愚蠢。的確,君王佩劍並非徒然,馬匹的使用也非多餘,上帝為保護人類生命所提供的財富和資源也非不必要,只要運用得當。但由於大多數人越是被人類的防禦所包圍,就越是遠離上帝,並錯誤地想像自己身處一個免受一切干擾的港灣,上帝在挫敗這種瘋狂方面是極其公正的。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恩賜常常沒有效果,因為世人將它們與賜予者分離,也理所當然地被剝奪了他的祝福。


詩篇 33:18-19


18. 看哪,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看顧仰望他慈愛的人;19. 要救他們的性命脫離死亡,並在饑荒中使他們存活。


18. 看哪,耶和華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詩人已經表明,當人們依賴他們時,他們認為最好的防禦常常對他們毫無益處,或者說完全沒有價值;現在詩人又表明,信徒雖然既沒有大權力也沒有大財富,但單單靠著上帝的恩惠就足以得到保護,並且將永遠安全。他的意思通過這個比較得到了不少闡明:君王和巨人從他們不可戰勝的力量中得不到任何幫助,而上帝卻在饑荒和匱乏中維持聖徒的生命,就像他使死人復活一樣真實。因此,我們更清楚地理解了為什麼先知要貶低世上所有的力量;當然,這不是為了讓人們俯臥在地,或者心灰意冷,以致在絕望中消瘦;而是為了讓他們放下驕傲,單單將思想集中在上帝身上,並說服自己他們的生命依賴於他的保護。此外,當他說上帝的眼目看顧敬畏他的人以拯救他們時,他表達的比他說他的手和能力足以保護他們更多。一個疑問可能會悄悄地進入軟弱者的心中,即上帝是否會將這種保護延伸到每個人;但當詩人將他描繪成彷彿在看守和守護信徒的安全時,沒有理由讓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顫抖,或者再猶豫片刻,因為確定的是,只要他安靜地順服於上帝的旨意,上帝就會與他同在以幫助他。從這點,也更清楚地表明他之前說的「以耶和華為神的,那國是有福的」是多麼真實,因為沒有他,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力量和財富都將是虛空、欺騙和滅亡的;然而,他只需一個眼神就能保護他的人民,供應他們的需要,在饑荒時餵養他們,並在他們被定為死刑時使他們存活。毫無疑問,全人類都由上帝的旨意維持;但我們知道,他的父愛特別只賜予他自己的兒女,讓他們感受到他們的需要確實被他所顧念。


再者,當斷言上帝在饑荒和匱乏時期預備了補救措施來保護敬虔者的生命時,我們被教導說,信徒只有在最極端的貧困中不讓他們的心灰心喪志,反而從墳墓中升起希望時,才算是對他的旨意給予了應有的尊重。上帝常常讓他的僕人暫時飢餓,以便之後使他們飽足,他用死亡的黑暗籠罩他們,以便之後將他們恢復到生命的亮光中。是的,只有當死亡呈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才開始堅定地信靠他;因為,除非我們親身經歷了世間幫助的虛妄,"""我們的感情仍然糾纏其中,並與之結合。詩人以兩個標誌來描述信徒,這兩個標誌包含了我們生命的全部完美。第一個是,我們恭敬地事奉主;第二個是,我們依賴他的恩典。偽君子可能大聲誇耀他們的信心,但他們從未嘗過哪怕一點點神的良善,以至於被引導向他尋求他們所需要的。相反,當信徒全心全意地投入事奉和敬畏神時,這種情感源於信心;或者說,信徒獻給神的正確敬拜的主要部分,就在於他們依賴他的憐憫。


詩篇 33:20-22


20.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21. 我們的心必因他歡樂,因為fa646我們倚靠他的聖名。22. 耶和華啊,願你的慈愛臨到我們,正如我們所仰望你的。


20.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詩人迄今所說的關於神的護理,特別是關於他保護他子民的忠實守護,並非出自他自己,而是出自聖靈的口。因此,他現在以全教會的名義,唱出他的歌,宣告將我們的福祉交託給神,沒有比這更好的了。因此,我們看到前述教義的果實呈現在所有真正的信徒面前,使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滿懷信心地、以喜樂的心,將自己交託給神的父愛。在這件事上,詩人沒有特別宣告關於他自己的任何事,而是將所有敬虔的人與他聯合起來,承認相同的信仰。靈魂這個詞有其強調之處,應當注意;因為,雖然這是希伯來人常用的說話方式,但它表達了熱切的感情;彷彿信徒會說,我們真心全心倚靠神,視他為我們的盾牌和幫助。


21. 我們的心必因他歡樂。由於本節中兩次使用的助詞yk, ki在希伯來語中有多種含義,因此在這裡可以有雙重理解。如果我們在兩個子句中都肯定地解釋它,那麼意思將是,信徒們既為他們的喜樂而誇耀,也為他們的希望而誇耀。我認為在同一上下文中如此明確地提及這兩者並無不妥:神必永遠是我們的喜樂;他的聖名必像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供我們避難。信徒們之所以能堅持不懈地呼求神,不正是因為他們滿足於他的恩惠,在他們的悲傷和痛苦中,總有這種足以維持他們喜樂的安慰嗎?因此,信徒們首先肯定他們的心在主裡歡樂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擺脫了追逐世俗誘惑的迷失,在每一次命運的變化中,他們既不搖擺也不猶豫,而是將他們生命的全部幸福寄託在享受神自由和父愛的恩惠上。他們隨後又補充說,他們信靠他的聖名。然而,如果有人選擇將助詞yk, ki理解為「因為」,表示原因或理由,那麼意思也會以這種方式表達得同樣恰當和優雅:因為我們的希望寄託在神身上,他也會同樣樂意不斷地賜予我們喜樂的源泉。經驗無疑證明,當人們被悲傷淹沒,因憂慮、痛苦和焦慮而消瘦時,那是因為他們將得到他們愚蠢的報應;因為沒有什麼比讓他們單單將希望寄託在神身上,而不是為他們自欺欺人的想像而歡欣鼓舞更難的了,他們對此感到滿意。


22. 願你的慈愛臨到我們,耶和華啊!詩篇最終以一個禱告結束,聖經作者以所有敬虔之人的名義獻上,願神讓他們從果效中感受到,他們對神的良善的信靠並非徒然。同時,聖靈藉著先知的口向我們指示這禱告的法則,教導我們,當救恩不從任何其他地方尋求或盼望時,神的恩典之門就為我們敞開了。這段經文給了我們另一個非常甜蜜的安慰,那就是,如果我們的希望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不致消退,我們就沒有理由擔心神會停止不斷地將他的慈愛賜給我們,直到旅程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