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羅馬書 3:1-8

 3:1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甚麼長處?割禮有甚麼益處呢?

3:2 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 神的聖言交託他們。

3:3 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 神的信嗎?

3:4 斷乎不能!不如說, 神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如經上所記:你責備人的時候,顯為公義;被人議論的時候,可以得勝。

3:5 我且照著人的常話說,我們的不義若顯出 神的義來,我們可以怎麼說呢?神降怒,是他不義嗎?

3:6 斷乎不是!若是這樣, 神怎能審判世界呢?

3:7 若 神的真實,因我的虛謊越發顯出他的榮耀,為甚麼我還受審判,好像罪人呢?

3:8 為甚麼不說,我們可以作惡以成善呢?這是毀謗我們的人說我們有這話。這等人定罪是該當的。


--------------------------------------------------

1. 保羅雖然清楚證明了單單的割禮對猶太人毫無益處,但他不能否認外邦人與猶太人之間確實存在一些差異,而這種差異是主藉著割禮這個記號印證給他們的。既然上帝所設立的區別不能被視為無效或無關緊要,那麼保羅就必須消除這個異議。的確,猶太人因此而自誇是愚蠢的;然而,關於割禮的意義仍然存在疑問;因為如果沒有預期的益處,主就不會設立它。因此,他以反駁的方式問,是什麼讓猶太人優於外邦人;他通過另一個問題為此補充了一個理由:割禮有什麼益處?因為這將猶太人與普通人區分開來;它是一道隔斷的牆,正如保羅稱儀式為隔斷的牆,將各方分開。


2. 在各方面都很多,等等;也就是說,非常多。他在此開始讚美聖禮;但他不認為猶太人因此就應該驕傲;因為當他教導說他們被割禮的記號印證,藉此被算為上帝的兒女時,他並不認為他們是憑藉自己的功勞或價值而優於他人,而是憑藉上帝的白白憐憫。因此,如果從人的角度來看,他表明他們與其他人是平等的;但如果考慮到上帝的恩惠,他承認他們擁有使他們比其他人更傑出的東西。


首先,確實,因為,對他們感興趣,等等。有些人認為這裡有一個未完成的句子,因為他提出了一些他後來沒有完成的東西。但在我看來,“首先”這個詞似乎不是一個數字的標記,而是指“主要地”或“特別地”,f88 並且應該這樣理解——“即使只有這一點,即他們被託付了上帝的聖言 f89,也足以證明他們的優越性。”值得注意的是,割禮的益處並不在於赤裸的記號,而是其價值源於聖言;因為保羅在這裡問聖禮給猶太人帶來了什麼益處,他回答說,上帝將天上的智慧寶藏託付給了他們。由此可見,如果沒有聖言,就沒有卓越可言。他所說的聖言是指上帝首先向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啟示的約,然後通過律法和先知印證和展開的約。


現在,聖言被託付給他們,目的是在主樂意將他的榮耀留在他們中間的時候保存它們,然後在他們作為管家的時期將它們傳播到全世界:他們首先是保管者,其次是傳播者。但是,如果當主只將他的聖言啟示給一個民族時,這種益處就如此受到高度重視,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充分譴責我們的忘恩負義,我們如此疏忽或如此漫不經心地接受他的聖言,更不用說輕蔑了。


3. 究竟如何,如果有些人,等等。如同之前,他認為猶太人只顧及赤裸的記號,不給予他們絲毫榮耀;現在,當他考慮記號的本質時,他證明它的功效(virtutem, efficacy)並未被破壞,甚至沒有被他們的不忠所破壞。因此,他之前似乎暗示,割禮記號中可能存在的任何恩典,都因猶太人的忘恩負義而完全消失了,他現在預料到一個反對意見,再次詢問對此應形成何種看法。這裡確實有一種含蓄,因為他表達的比他想讓人理解的要少;因為他本可以真實地說,這個民族的很大一部分已經背棄了上帝的約;但由於這對猶太人的耳朵來說會非常刺耳,他緩和了其嚴厲性,只提到了“一些”。


他們的非信,等等。Katargei~n 恰當地說,是使之無效和無用;這個意思最適合這段經文。因為保羅的詢問並非是人的非信是否使上帝的真理失效,以至於它本身不能保持堅定和恆常,而是它是否阻礙了其對人的影響和實現。那麼,其意思就是:“既然大多數猶太人都是違約者,上帝的約是否因他們的背信而如此廢除,以至於在他們中間沒有結出果實?對此他回答說,上帝的真理不可能因人的邪惡而失去其穩定性。因此,儘管大部分人已經使上帝的約無效並踐踏了它,但它仍然保留其功效並顯現其力量,當然不是對所有人,而是對那個民族中的少數人:當主的恩典或祝福能帶來永恆的救贖時,它就是有效的。但這不可能,除非應許被信心接受;因為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一個相互的約在雙方都得到確認。他因此意味著,那個民族中總有一些人,通過繼續相信應許,沒有從約的特權中墮落。


4. 但願上帝是真實的,等等。無論其他人有何看法,我認為這是一個從與之相反的必然結果中得出的論證,保羅藉此使先前的反對意見失效。因為既然這兩件事並存,是的,必然一致,即上帝是真實的而人是虛假的,那麼人的虛假就不會使上帝的真理失效;因為如果他現在不將這兩件事對立起來,他以後就會徒勞地努力駁斥荒謬之處,並展示上帝如何是公義的,儘管他通過我們的不義來彰顯他的公義。因此,其含義絕非模棱兩可——上帝的信實非但沒有因人的背信和背道而失效,反而因此變得更加明顯。“上帝,”他說,“是真實的,不僅因為他準備忠實地遵守他的應許,而且因為他確實實現了他所宣告的一切;因為他如此說話,以至於他的命令成為現實。另一方面,人是虛假的,不僅因為他經常違背他所承諾的信仰,而且因為他天生尋求虛假並迴避真理。”


第一條包含了所有基督教哲學的基本公理;後者取自《詩篇》114:11,大衛在那裡承認人或人裡面沒有什麼是確定的。


現在這是一個顯著的段落,包含著非常需要的安慰;因為人們拒絕和輕視上帝話語的乖僻程度如此之深,如果我們不想到這一點,即上帝的真實性不依賴於人的真實性,那麼它的真實性就會經常受到懷疑。但是,這與之前所說的——為了使神的應許有效,人方面必須有接受它的信心——如何一致呢?因為信心與虛假相對立。這似乎確實是一個難題;但這不難回答,而且是這樣——主,儘管人們說謊,儘管這些謊言阻礙了他的真理,但他仍然為真理找到了一條無路可循的道路,使他能得勝,那就是藉著糾正他選民內在的不信,並使那些看似不可戰勝的人服從他的旨意。必須補充的是,這裡的論述是關於人性的敗壞,而不是上帝的恩典,恩典是敗壞的補救之道。


使你得稱為義,等等。意思是,上帝的真理並非因我們的虛假和不忠而被毀滅,反而因此更加彰顯和明顯,正如大衛的見證所說,他作為一個罪人,上帝在他身上所作的一切判斷都是公義正直的,他將戰勝所有對他的公義發出抱怨的不敬虔者的誹謗。大衛所說的上帝的話語,是指上帝對我們所作的判斷;因為將這些話語普遍應用於應許,則過於牽強:因此,那個「使」字,與其說是目的,不如說是引申出這樣一個意思:「我得罪了你;那麼你懲罰我是公義的。」保羅引用這段經文是根據大衛的正確和真實含義,這一點從緊接著的異議中可以清楚看出:「如果我們的罪惡彰顯了上帝的公義,那麼上帝的公義如何能保持完美呢?」因為,正如我已經指出的,保羅讓讀者關注這個難題是徒勞和不合時宜的,除非大衛的意思是,上帝以他奇妙的旨意,從人的罪惡中引發出對他自己公義的讚美。希伯來文的第二句話是:「使你在判斷中顯為清白;」這句話的意思無非是說,上帝在他所有的判斷中都值得稱讚,無論不敬虔的人如何喧囂,如何試圖用他們的抱怨可恥地抹去他的榮耀。但保羅遵循了希臘譯本,這在這裡更符合他的目的。我們確實知道,使徒們在引用聖經時,常常使用比原文更自由的語言;因為他們認為引用與他們主題相關的內容就足夠了:因此他們不太在意字詞。


那麼這段經文的應用如下:既然所有凡人的罪惡都必須用來彰顯主的榮耀,而且他特別因他的真理而得榮耀,那麼,即使人的虛假也更能證實而非顛覆他的真理。儘管kri>nesqai這個詞既可以作主動語態也可以作被動語態,但我毫不懷疑希臘譯者將其譯為被動語態,這與先知的原意相悖。


5. 但如果我們的不義,等等。雖然這偏離了主要主題,但使徒有必要引入它,以免他似乎給那些心懷惡意的人提供說壞話的機會,他知道他們會輕易抓住這個機會。因為他們正在尋找一切機會誹謗福音,他們在大衛的見證中找到了他們可能用來建立誹謗的內容——「如果上帝除了被世人榮耀之外別無所求,那麼當他們犯罪時,他為什麼要懲罰他們呢,因為他們犯罪反而榮耀了他?那麼,如果他從他被榮耀的事物中獲得不悅的原因,他無緣無故地感到不悅。」的確,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普遍且到處都常見的誹謗,正如它將很快顯現的那樣。因此,保羅不可能暗中將其略過;但為了不讓任何人認為他表達的是自己的想法,他預先聲明他扮演的是不敬虔者的角色;同時,他用一個詞語尖銳地觸及了人類的理性;正如他所暗示的,人類理性的工作總是吠叫反對上帝的智慧;因為他沒有說「根據不敬虔者」,而是說「根據人」,或者說「像人一樣」。事實確實如此,因為上帝的所有奧秘對肉體來說都是悖論:同時它又如此大膽,以至於它不怕反對它們,並傲慢地攻擊它無法理解的事物。因此,我們被提醒,如果我們渴望能夠理解它們,我們就必須特別努力擺脫我們自己的理性(proprio sensu),並將自己完全交託,毫無保留地順服他的話語。——這裡的「憤怒」一詞,意為審判,指的是懲罰;好像他說:「上帝不義嗎,他懲罰那些彰顯他公義的罪惡?」


6. 絕不,等等。在制止這種褻瀆時,他沒有直接回答反對意見,而是首先表達了他對它的厭惡,以免基督教信仰甚至顯得包含如此巨大的荒謬。這比他簡單地否認更有分量;因為他暗示,這種不敬虔的言論應該被視為恐怖,而不應被聽到。他隨後附上了一種可以稱為間接駁斥的內容;因為他沒有明確駁斥誹謗,而只是給出了這個回答——這個反對意見是荒謬的。此外,他從屬於上帝的職責中引出一個論點,他藉此證明這是可能的——上帝將審判世界;那麼他就不可能不義。


這個論點並非來自上帝的純粹能力,而是來自他所運用的能力,這種能力在他的所有工作的安排和秩序中閃耀;好像他說——「審判世界是上帝的工作,也就是說,用他自己的公義來糾正它,並將其中所有不合秩序的事物歸於最佳秩序:那麼他就不能不義地決定任何事情。」他似乎暗示了摩西在《創世記》18:25中記載的一段話,其中說,當亞伯拉罕祈求上帝不要將所多瑪完全毀滅時,他這樣說——


「你這位將要審判全地的主,不應當將義人與惡人一同毀滅:因為這不是你的工作,也不能由你來做。」


在《約伯記》34:17中也有類似的聲明——


「恨惡審判的人豈能掌權?」


因為儘管在人類中存在不義的法官,但這發生是因為他們違反法律和權利篡奪權力,或者因為他們被輕率地提升到那個高位,或者因為他們背離了自己。但對於上帝來說,沒有這樣的事情。既然他本性就是審判者,那麼他必然是公義的,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因此,保羅從不可能的事情中證明,指責上帝不義是荒謬的;因為公正地治理世界的工作獨特而自然地屬於他。保羅所教導的雖然延伸到上帝持續的治理,但我承認它特別指的是最後的審判;因為只有那時,正義的秩序才會真正恢復。但如果你想要直接駁斥,以制止這種褻瀆之事,請接受這一點,並說:「上帝的公義並非因不義而變得更為彰顯,而是我們的邪惡被上帝的良善所超越,以至於它被轉化為服務於與其本意不同的目的。」


7. 如果上帝的真理確實如此,等等。我毫不懷疑,這個反對意見是以不敬虔之人的身份提出的;因為它是對前一節的一種解釋,如果使徒沒有因憤怒而中斷句子,它本應與前一節相連。這個反對意見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的背信使上帝的真理更加顯著,並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證實,從而使他獲得更多的榮耀,那麼,為彰顯上帝榮耀的人,就不應被視為罪人而受到懲罰。」


8. 而不是,等等。這是一個省略句,其中省略了一個詞。如果你這樣讀,它就會完整:「為什麼不說(正如我們被指責的那樣,等等)我們要做惡事,以便好事降臨呢?」但使徒不屑於回答這種誹謗;然而我們可以以最堅實的理由來制止它。這種藉口確實是:「如果上帝因我們的罪孽而得到榮耀,如果人在今生沒有比促進上帝榮耀更合適的事,那麼讓我們犯罪來增進他的榮耀吧!」現在對此的回答是顯而易見的:「邪惡本身只能產生邪惡;而上帝的榮耀因我們的罪而得到彰顯,這不是人的作為,而是上帝的作為;他作為一位奇妙的工匠,知道如何克服我們的邪惡,並將其轉化為另一個目的,使其與我們的意圖相反,以促進他自己的榮耀。」上帝已經為我們規定了道路,他希望我們藉此榮耀他,即通過真正的虔誠,這在於順從他的話語。越過這個界限的人,不是努力榮耀上帝,而是羞辱他。結果與此不同,這應歸因於上帝的旨意,而不是人的邪惡;因此,上帝的威嚴並未受損,甚至完全被推翻。


(正如我們被指責的那樣,)等等。既然保羅如此恭敬地談論上帝隱秘的判斷,那麼他的敵人竟然如此放肆地誹謗他,真是令人驚訝:但上帝的僕人從未表現出足夠的敬畏和嚴肅來制止不潔和惡毒的舌頭。因此,今天敵人用如此多的虛假指控來攻擊我們的教義,並使其變得可憎,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自己知道這是基督的純粹福音,所有的天使以及信徒都是我們的見證。沒有什麼比我們在這裡讀到的對保羅的指控更為荒謬的了,目的是為了讓他的傳道對不熟悉的人來說是可憎的。因此,當不敬虔的人用他們的誹謗來濫用我們所傳講的真理時,讓我們忍受這種邪惡:也不要因此而停止不斷地捍衛其真正的告白,因為它有足夠的力量來粉碎和消除他們的謊言。同時,讓我們效法使徒的榜樣,盡可能地反對所有惡意的詭計(technis——詭計、陰謀),以免卑鄙和墮落的人毫無約束地說我們創造主的壞話。


他的判斷是公正的。有些人將此理解為積極的意義,認為保羅如此同意他們,即他們所反對的是荒謬的,以便福音的教義不被認為與這種悖論相關聯:但我更贊同被動的意義;因為如果只是簡單地表示贊同這種邪惡,那是不合適的,相反,這種邪惡應該受到嚴厲譴責;在我看來,這正是保羅所做的。他們的悖逆應受譴責,原因有二:首先,這種不虔誠已經得到了他們思想的認可;其次,他們在誹謗福音時,竟敢從中捏造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