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因此,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此句是照對十四節所加)。
3:2 諒必你們曾聽見 神賜恩給我,將關切你們的職分託付我,
3:3 用啟示使我知道福音的奧祕,正如我以前略略寫過的。
3:4 你們念了,就能曉得我深知基督的奧祕。
3:5 這奧祕在以前的世代沒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著聖靈啟示他的聖使徒和先知一樣。
3:6 這奧祕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
1. 為此。保羅的監禁,本應被視為他使徒職分的確認,卻無疑被他的對手以相反的方式呈現。因此,他向以弗所人指出,他的鎖鏈證明並宣告了他的呼召;他被監禁的唯一原因,是他向外邦人傳講了福音。他堅定不移的毅力,是他妥善履行職責的又一重要證明。
耶穌基督的囚犯。Fb26 為了進一步鞏固他的權威,他以崇高的言辭談論他的監獄。在世人和惡人面前,這可能顯得是愚蠢的吹噓;但對敬虔的人說話時,這是一種莊重而忠實的方式。基督的榮耀不僅戰勝了鎖鏈的恥辱,而且將本身是恥辱的東西轉化為最高的榮譽。如果他只是說:「我是一個囚犯」,這並不能傳達他是一個使者的概念。單單監禁本身並無此榮譽可言,因為它通常是邪惡和犯罪的標誌。但國王的王冠和權杖,更不用說使者令人印象深刻的輝煌,都比不上耶穌基督囚犯的鎖鏈更為榮耀。人們可能會另有想法,但判斷原因卻是我們的職責。基督的名應當受到我們如此高度的敬畏,以至於人們認為是最大恥辱的,應當被我們視為最大的榮譽。
為你們外邦人。另一個極其適合引起以弗所人興趣的情況是,保羅所遭受的迫害是為了外邦人,——他的苦難和危險是為了他們。
2. 如果你們聽說過。有理由相信,保羅在以弗所時,沒有談論過這些事情,因為沒有必要這樣做;因為他們之間沒有發生關於外邦人蒙召的爭論。如果他在講道中提到過這些,他會提醒以弗所人他以前的陳述,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籠統地提及普遍的傳聞和他自己的書信。他沒有主動挑起不必要的爭端。只有當他的對手的邪惡使之成為必要時,他才不情願地為自己的事工辯護。管家職分(oikonomia)在這裡的意思是神聖的命令或吩咐,或者,通常的說法是,一項使命。
3. 藉著啟示。有些人可能認為,他試圖履行使徒的職責,是魯莽行事,現在正在為他的魯莽付出代價。正是這一點使他如此熱切地為他所有行為的神聖權威辯護。目前的例子,由於其新穎性,支持者很少;因此他稱之為奧秘。他藉著這個名稱,試圖消除普遍對此事件的不滿所引起的偏見。他個人在此事中的利益,不如以弗所人的利益受到重視,因為他們深切關心這一信息,即藉著上帝既定的旨意,他們藉著保羅的事工蒙召。為了避免鮮為人知的事物立即成為懷疑的對象,奧秘這個詞將其與當時世界上盛行的錯誤判斷和意見對立起來。
藉著啟示他使我認識這奧秘。保羅將自己與那些將自己的空想歸於上帝和聖靈的狂熱分子區分開來。假使徒吹噓啟示,但那是虛假的吹噓。保羅確信他的啟示是真的,能夠向他人證明,並將其視為一個無可置疑的事實。
正如我之前寫的。這指的是在第二章中對同一主題的快速瀏覽,或者——這似乎是普遍的看法——指的是另一封書信。如果採用前一種解釋,那麼翻譯時應當是,正如我之前簡要寫過的;因為這個主題只得到了短暫的關注;但後者,正如我所說,是普遍的觀點,我寧願翻譯,就像我之前寫過的那樣。短語(ejn ojli>gw|),伊拉斯謨翻譯為「簡而言之」,似乎更指時間。如果這樣假設,則意味著當前著作與先前著作之間存在隱含的比較。但沒有什麼比在簡潔性方面將它們對比更不像事實了;因為比這種匆匆一瞥更簡潔的表達方式幾乎無法想像。短語「不久前」似乎是故意用來喚起他們對最近發生的事情的記憶,儘管我並不堅持這一點。下一節經文有更多困難。
4. 藉著留意這些,你們就可以明白,pro<v o{ du>nasqe ajnaginw>skontev noh~sai。伊拉斯謨將其翻譯為「從這些事情中,當你們閱讀時,你們就可以明白」。但我認為,將 ajnaginw>skein ti 翻譯為「閱讀」與希臘語語法不符。我將其留作一個思考的問題,它是否更意味著「留意」。那麼分詞將與經文開頭的介詞 pro<v 連接,子句將是這樣:「當你們留意這些時,你們就可以明白」。然而,如果將動詞 ajnaginw>skontev 視為與介詞分離,並使其表示「閱讀」,那麼意思仍然是「藉著閱讀,你們可以根據我所寫的來理解」;將短語 pro<v o{,即「對此」,視為等同於 kaq j o{,即「根據此」;但我提出這點僅僅是一個可疑的猜想。
如果我們採納幾乎普遍認可的觀點,即使徒以前曾寫信給以弗所人,那麼這並不是我們唯一失落的書信。然而,這並沒有給不敬虔的人嘲笑的餘地,好像聖經被篡改了,或者在任何部分變得不完整。如果我們適當地考慮保羅的熱切——他的警醒和關懷——他的熱心和熱情——他的仁慈和樂於幫助弟兄——我們將會認為他很可能寫了許多公開和私人的書信到各地。那些主認為對他的教會是必要的書信,已被他的旨意選定為永遠的紀念。讓我們確信,所留下的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而其餘數量的稀少並非偶然;而是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正典,是藉著上帝奇妙的旨意所調整的。
我的知識。頻繁提及這一點表明,傳道人的呼召必須得到他們自己和他們的人民的堅定相信。但保羅更多地關注他人而不是自己。他確實到處因不加區別地向猶太人和外邦人傳福音而引起了很大的冒犯,但他的憂慮主要不是為了自己。有不少人被惡人的誹謗所淹沒,開始懷疑他的使徒職分,因此他們的信心動搖了。正是這一點促使他如此頻繁地提醒以弗所人,他知道呼召他擔任此職的上帝的旨意和命令。——在基督的奧秘中,
5. 這在其他時代是沒有被顯明的。他曾簡單地稱之為奧秘,但現在稱之為基督的奧秘,因為它必須保持隱藏,直到藉著他的降臨才被啟示;就像「基督的預言」這個稱謂可以賦予那些與他的國度有關的預言一樣。我們必須首先解釋「奧秘」這個詞,然後探討為什麼說它在所有時代都未被知曉。這個奧秘是,
「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第6節)
當這個名稱賦予福音時,它還有其他含義,不適用於本段。那麼,對外邦人的呼召就是「基督的奧秘」;也就是說,這要在基督的統治下實現。
但是,為什麼他聲稱這是不為人知的,儘管它已經是如此多預言的主題?先知們到處宣稱,萬國萬民都將來敬拜上帝;在亞述和埃及都將建立祭壇,所有人都將說迦南的語言。(以賽亞書 19:18。)這些話暗示,對真神的敬拜和相同的信仰告白將遍及各地。關於彌賽亞,預言說他將從東到西掌權,萬國都將事奉他。(詩篇 72:8,11。)我們也看到,使徒們引用了許多這樣的經文,不僅來自後來的先知,也來自摩西。那被如此多傳令官宣揚的事情怎麼會被隱藏呢?為什麼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被宣佈為無知?難道我們要說,先知們說了他們不明白的話,發出了沒有意義的聲音嗎?
我回答說,保羅的話不應被理解為這些事情完全沒有被知曉。總有一些猶太人承認,在彌賽亞降臨之時,上帝的恩典將在全世界宣揚,他們也期待著人類的更新。先知們自己,雖然他們以啟示的確定性說話,但卻沒有確定時間和方式。他們知道上帝的恩典會以某種方式傳達給外邦人,但何時、以何種方式、通過何種手段實現,他們一無所知。這種無知在使徒們身上得到了顯著的體現。他們不僅受過先知預言的教導,而且聽過他們夫子的明確聲明(約翰福音 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把牠們也領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
然而,這件事的新奇性使他們無法完全理解。不,在他們接到命令之後,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馬可福音 16:15),
以及,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使徒行傳 1:8),
他們對呼召外邦人感到恐懼和退縮,認為這是一個絕對荒謬的提議,因為其實現方式仍然未知。在實際事件發生之前,他們對我們救主的話語有著模糊和混亂的理解;因為儀式是
「帕子蒙在他們臉上,使他們不能定睛看那廢掉的結局。」(哥林多後書 3:13。)
因此,保羅稱這為奧秘,並說它一直被隱藏,這是無可爭議的恰當;因為廢除禮儀律法,使他們得以進入幔內,這是不被理解的。
正如現在所啟示的。聲稱擁有列祖、先知或聖潔君王都未曾擁有的信息,可能顯得傲慢。為了避免這種指責,保羅首先提醒他們,在這方面他並非獨自一人,而是與教會中最傑出的教師分享了啟示;其次,這是聖靈的恩賜,聖靈有權隨意賜予;因為我們的知識沒有其他限制,只有聖靈為我們指定的限制。
這幾個字,「正如現在所啟示的」,為外邦人被接納為上帝的子民提供了額外的亮光。其條件是他們將與猶太人處於同一水平,並形成一個身體。為了使這種新奇性不致引起冒犯,他指出這必須通過福音來實現。(以弗所書 3:6。)現在,福音本身就是一種新奇事物;因為它以前從未被聽說過,但卻被所有虔誠的人承認為來自天堂。那麼,如果上帝在更新世界時,採取一種不尋常的方法,又有什麼好奇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