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 神所賜的;
2:9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2:10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
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這是從前面的陳述中推斷出來的。在論述了揀選和有效的呼召之後,他得出這個普遍的結論,就是他們單單藉著信心獲得了救恩。首先,他斷言,以弗所人的救恩完全是神的工作,是神恩典的工作。但他們是藉著信心獲得了這恩典。一方面,我們必須仰望神;另一方面,我們必須仰望人。神宣告,他對我們一無所欠;所以救恩不是獎賞或報酬,而是純粹的恩典。下一個問題是,人如何接受神藉著他的手賜給他們的救恩?答案是,藉著信心;因此他得出結論,與此相關的一切都不是我們自己的。如果,就神而言,這單單是恩典,如果我們除了信心之外一無所有,這信心使我們一無可誇,那麼救恩就不是來自我們。
我們豈不應該對自由意志、善意、虛假的預備、功德和補贖保持沉默嗎?這些東西沒有一樣不聲稱在人的救恩中佔有一份讚美;這樣,恩典的讚美就不會像保羅所表明的那樣,保持不減。當就人而言,接受救恩的行為被認為單單在於信心時,所有其他人們習慣依賴的手段都被拋棄了。因此,信心使人空手來到神面前,使他可以被基督的祝福充滿。所以他補充說,不是出於你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為自己要求任何東西,而單單承認神是他們救恩的作者。
9. 不是出於行為。他現在肯定「這是神的恩賜」,而不是他所說的,他們的救恩是本乎恩。Fb19 他現在說「不是出於行為」,而不是他所說的「不是出於你們自己」。因此我們看到,使徒在獲得救恩方面沒有給人留下任何東西。在這三個短語中——不是出於你們自己——這是神的恩賜——不是出於行為——他概括了他在羅馬書和加拉太書中冗長論證的實質,即義是單單從神的憐憫臨到我們,——藉著福音在基督裡賜給我們,——並且單單藉著信心接受,沒有行為的功德。
這段經文很容易駁斥教皇派試圖規避我們不靠行為稱義的論點的無聊詭辯。他們告訴我們,保羅是在談論儀式。但目前的問題不限於一類行為。沒有什麼比這更清楚的了。人的全部義,即由行為組成的義,——不,整個人,以及他所能稱之為自己的一切,都被排除了。我們必須注意神與人之間,——恩典與行為之間的對比。如果爭論只涉及儀式,為什麼神要與人對比呢?
教皇派自己也被迫承認保羅將我們救恩的全部榮耀歸於神的恩典,但他們試圖用另一種詭計來消除這種承認。他們告訴我們,這種表達方式之所以被採用,是因為神賜予了最初的恩典。想像他們能以這種方式成功,實在是愚蠢的,因為保羅將人及其最大的能力——不僅從開始,而且貫穿始終——從獲得救恩的全部工作中排除。
但更荒謬的是忽略使徒的推論,免得有人自誇。只要功德獨立於恩典而有任何價值,就總會給人的自誇留下一些空間。除非將全部讚美單單歸於神和他的憐憫,否則保羅的教義就會被推翻。在這裡我們必須注意解釋這段經文的一個非常普遍的錯誤。許多人將「恩賜」一詞僅限於信心。但保羅只是用其他詞重複了前面的意思。他的意思是,不是信心是神的恩賜,而是救恩是神賜給我們的,或者說,我們是藉著神的恩賜獲得的。
10. 因為我們是他的工作。"""他藉著排除相反的假設,證明了他的論點:我們是因恩典得救,—我們沒有任何剩餘的行為可以賺取救恩;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善行都是重生的果實。因此,善行本身也是恩典的一部分。
當他說「我們是上帝的工作」時,這並不是指普通的創造,即我們被造為人。我們被宣告為新造的人,因為我們不是憑自己的能力,而是藉著基督的靈,被塑造成為義。這只適用於信徒。作為亞當的後裔,他們是邪惡和墮落的;但藉著基督的恩典,他們在靈性上得到更新,成為新造的人。因此,我們裡面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帝超自然的恩賜。上下文解釋了他的意思。我們是他的工作,因為我們被創造,—不是在亞當裡,而是在基督耶穌裡,—不是為了任何一種生活,而是為了善行。
如果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都被承認為是上帝聖靈的恩賜,那麼自由意志還剩下什麼呢?虔誠的讀者應仔細權衡使徒的話。他沒有說我們得到上帝的幫助。他沒有說意志被預備好,然後憑自己的力量去運行。他沒有說我們被賦予正確選擇的能力,然後我們被留下自己做出選擇。那些竭力貶低上帝恩典的人,習慣於沉溺於這種空談。但使徒肯定我們是上帝的工作,我們裡面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他的創造;他的意思是,整個人都是由他的手塑造成為美好的。這不僅僅是正確選擇的能力,或某種難以形容的預備,甚至是幫助,而是正確的意志本身,這是他的傑作;否則保羅的論證就沒有力量了。他意圖證明人絕不能為自己賺取救恩,而是從上帝那裡得到一份白白的恩賜。證明就是,人若非藉著神的恩典,就什麼也不是。因此,凡是脫離上帝恩典,為人爭取哪怕是最小的權利的人,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人有能力賺取救恩。
被創造是為了善行。那些扭曲這段經文以損害因信稱義的人,大大偏離了保羅的意圖。他們羞於明確肯定,並且意識到肯定我們不是因信稱義是徒勞的,於是他們藉著這種詭辯來掩飾。「我們因信稱義,因為信,藉著信我們領受上帝的恩典,是稱義的開端;但我們因重生而稱義,因為我們藉著上帝的靈得到更新,行在善行中。」他們這樣做,使信成為我們進入稱義的門,但卻想像我們是藉著我們的行為獲得稱義,或者,至少,他們將稱義定義為一種正直,藉著這種正直,人被重新塑造成為聖潔的生活。我不在乎這個錯誤有多古老;但那些試圖用這段經文來支持它的人,犯了嚴重的錯誤。
我們必須看保羅的設計。他意圖表明我們沒有為上帝帶來任何東西,以致於上帝必須對我們承擔義務;他表明即使我們所行的善工也來自上帝。因此,我們除了藉著他純粹的恩慈之外,什麼也不是。另一方面,那些人推斷我們稱義的一半來自於行為。但這與保羅的意圖或他所處理的主題有何關係?探究公義由何組成是一回事,而藉著這個論點來追溯「公義不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教義,即我們無權將善工視為自己的,而是藉著基督的恩典,由上帝的靈塑造我們行一切善事,則是另一回事。當保羅闡述稱義的原因時,他主要強調這一點:我們的良心除非依靠罪的贖罪祭,否則永遠不會享有平安。在當前情況下,甚至沒有提及任何類似的事情。他的全部目的是證明,
「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才成為我們現在的樣子。」
(<461510>哥林多前書 15:10)
上帝所預備的。小心不要像伯拉糾主義者那樣,將此應用於律法的教導;好像保羅的意思是,上帝命令什麼是公義的,並制定了正確的生活準則。相反,他追溯了他開始闡明的教義,即救恩不是來自我們自己。他說,在我們出生之前,善工就已經由上帝預備好了;意思是,我們憑自己的力量無法過聖潔的生活,除非我們被上帝的手塑造和適應。現在,如果上帝的恩典先於我們的行為,那麼所有誇耀的理由都已被消除。讓我們仔細觀察「預備」這個詞。保羅僅僅根據事件的順序,就證明了關於善工,上帝不欠我們任何東西。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是從他的寶庫中取出的,在那裡它們早已被存放;因為他所召喚的,他就使他們稱義並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