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加拉太 2:6-10

2:6 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 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並沒有加增我甚麼,

2:7 反倒看見了主託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託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

2:8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

2:9 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

2:10 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

----------------------------------------------------------------------------------------------------------------------

6. 那些似乎有些。法42 保羅還不滿足,沒有讓加拉太人明白他沒有從彼得和使徒那裡學到任何東西。因此,波菲利和朱利安法43 指責這位聖人驕傲,因為他為自己聲稱如此之多,以至於他無法忍受從他人那裡學習任何東西;因為他誇耀自己沒有任何指導或幫助就成為了教師;並且因為他如此努力地不顯得低人一等。但是,任何考慮到這種誇耀是多麼必要的人,都會承認這是神聖的誇耀,值得最高的讚揚;因為,如果他向他的對手讓步,承認他從使徒那裡受益,他就會給他們提供兩項針對他的指控。他們會立刻說:「所以你取得了一些進步;你糾正了過去的錯誤,沒有重複以前的魯莽。」因此,首先,他迄今為止所教導的全部教義都會受到懷疑;其次,他以後的權威會減弱,因為他會被認為只是一個普通的門徒。因此,我們發現,他之所以被引導到這種神聖的誇耀,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因為他有必要確立教義。這場爭論與個人無關,因此不可能是野心的鬥爭;但保羅的決心是,無論多麼傑出的人,都不應掩蓋他的使徒職分,因為他的教義的權威取決於此。如果這不足以讓那些狗閉嘴,那麼它們的吠叫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回應。


無論他們是什麼。這些詞必須作為一個獨立的子句來閱讀;因為括號的目的是向他的對手保證他不關心人的意見。這段話有各種解釋。安布羅斯認為這是一個順帶提及試圖通過抬高使徒來貶低保羅的愚蠢;並將他描繪成說:「好像我沒有同樣的自由來反對他們是貧窮、沒有文化的人,而我從小就在迦瑪列的照顧下接受了自由教育。但我忽略了所有這些,因為我知道上帝不偏待人。」金口約翰和耶羅姆對這些詞採取了更嚴厲的看法,認為這是對最傑出使徒的間接威脅。「無論他們是什麼,如果他們偏離職責,他們都逃不過上帝的審判;無論是他們職位的尊嚴,還是人們的評價,都不能保護他們。」但另一種解釋在我看來更簡單,也更符合保羅的意圖。他承認他們在時間順序上是第一位的,但堅持認為這並沒有阻止他在地位上與他們平等。他沒有說他們現在是什麼對他來說無關緊要;但他談論的是一個已經過去的時期,當時他們已經是使徒,而他反對基督的信仰。簡而言之,他不想讓過去的事情來決定這件事;並且拒絕承認「先到者有最好的權利」這句諺語。


不偏待人。除了我提到的解釋之外,第三種解釋也值得注意——在世界的治理中,等級差異是允許的,但在基督的屬靈國度中,它們沒有立足之地。這種說法有其合理性,但它是針對世俗政府而言的,正如經上所說,


「你們審判,不可偏待人。」


(申命記 1:17.)


但我沒有深入探討這個論點,因為它不影響這段經文。保羅只是簡單地說,使徒們所獲得的尊貴地位並沒有阻止他被上帝呼召,並一下子從最低的地位提升到與他們平等。他們之間的差異,儘管很大,但在上帝眼中卻毫無價值,因為上帝不偏待人,他的呼召不受任何偏見的影響。但這種觀點同樣可能招致反對;因為,即使承認這是事實,而且是必須小心維護的事實,即在我們與上帝的交往中,上帝不偏待人,這又如何適用於彼得和他的同伴使徒呢?他們不僅因其職位,更因其真正的聖潔和屬靈恩賜而受人尊敬。


「人」這個詞與敬畏上帝和良心相對;這也是它在聖經中的通常含義。(<441034>使徒行傳 10:34,35 <600117>彼得前書 1:17。)但是,虔誠、熱心、聖潔以及其他類似的恩典,是使徒們受人尊敬和敬重的主要原因;而保羅卻輕蔑地談論他們,彷彿他們除了外在形式之外一無所有。


我回答說:保羅並不是在討論使徒們的真正價值,而是在討論他的對手們的無謂吹噓。為了支持他們自己毫無根據的主張,他們高談闊論彼得、雅各和約翰,並利用教會對他們的尊敬,來實現他們貶低保羅的迫切願望。他的目的不是要探究使徒們是什麼,或者當爭議平息後對他們應形成何種看法,而是要撕下假使徒們所戴的偽裝。正如他在書信的後續部分中,不是從割禮的真實性質,而是從那些騙子們賦予它的虛假和不敬虔的觀念來論述割禮一樣,他現在宣稱使徒們在上帝眼中是偽裝,那些人試圖藉此在世上發光;這一點從這些話中顯而易見。他們為什麼要偏愛他們而不是保羅呢?因為他們在職位上是他的前輩。這只是一種偽裝。從任何其他角度來看,他們都會受到高度尊敬,上帝在他們身上所顯現的恩賜也會受到像使徒保羅這樣異常謙遜的人的熱烈讚賞,保羅在其他地方承認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擔任如此崇高的職位。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曾逼迫上帝的教會。」


(<461509>哥林多前書 15:9。)


他們沒有給我任何東西。也可以翻譯為「他們沒有與我分享任何東西」;因為這是他以前兩次使用的同一個詞。fa44 但意思是一樣的。當使徒們聽了保羅的福音後,他們並沒有從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福音(就像通常在需要更好、更完美的東西時所做的那樣),而是滿足於他的解釋,並簡單而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他的教義,以至於即使在最可疑的問題上,他們之間也沒有發生過一次爭論。我們也不應認為保羅憑藉其優越性,在討論中佔據主導地位,並對他的弟兄們發號施令。相反,他的信仰,儘管有不利的謠言傳播,卻得到了他的充分解釋,並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7. 但,相反地。他們立刻與他行了右手相交之禮。(<480209>加拉太書 2:9。)因此,他們為他的教義作了見證,而且毫無例外;因為他們沒有從另一方面提出任何東西,就像在爭論點上通常所做的那樣,而是承認他與他們共同持有相同的福音,因此有權享有同伴的榮譽和地位。現在,這種團契的一個條件是,他們在自己之間分配了各省。因此他們是平等的,保羅沒有從屬關係。「行右手相交之禮」在這裡的意思是,通過相互協議建立夥伴關係。


當他們看見那未受割禮之人的福音是託付給我時。他聲稱他成為使徒並非因使徒們的同意和認可而蒙恩,而是在他們承認他使徒職分時,他們只是拒絕奪走上帝所賜予的。他不斷地強調,他是藉著神的恩賜和任命成為使徒的,但這裡又補充說,他被使徒們自己承認是使徒。因此,那些沒有原則的人試圖做使徒們不敢做的事情,就是反對神的揀選。


在這裡,他開始聲稱自己比其他人更優先,就是作未受割禮之人的使徒。因為保羅和巴拿巴在這方面與其他人不同,他們被任命為外邦人的使徒。(使徒行傳 13:2.) 那是藉著神聖的啟示完成的,使徒們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決定批准,因為不順從就是不敬虔。這向我們表明,他們如何按照神聖的啟示安排各自的職責,即保羅和巴拿巴應作外邦人的使徒,而其他人應作猶太人的使徒。


但這似乎與基督的命令相矛盾,基督命令十二使徒


「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之物傳福音。」(馬可福音 16:15.)


我回答說,那個命令並不是要特別應用於每個人,而是籠統地描述了使徒職分的宗旨,那就是必須藉著福音的教義向萬民宣揚救恩。因為使徒們顯然沒有走遍全世界;不,很可能十二使徒中沒有一個人曾到過歐洲。他們關於彼得的說法,據我所知,可能是虛構的,而且無論如何,都是完全不確定的。


有人會反駁說,他們所有人都仍然有向外邦人和猶太人傳道的使命。我承認他們有,只要有機會。我承認,每位使徒都被委託在外邦人和猶太人中傳揚福音;因為這種分配並不是那種將他們劃定固定界限的性質,就像王國、公國和省份的界限一樣,不能合法地逾越。我們看到保羅無論走到哪裡,總是首先向猶太人提供他的勞動和服務。正如他在外邦人中生活時有權利向猶太人提供自己作為使徒和教師一樣;其他人也有自由,只要他們有能力,就可以將外邦人帶到基督面前;我們發現彼得對哥尼流和其他人行使了這項特權。(使徒行傳 10:1.) 但由於那個地區還有其他使徒,那個地區幾乎完全由猶太人居住,保羅便遊歷了亞洲、希臘和其他遙遠的地方,這次他被特別任命為外邦人的使徒。不,當主第一次命令他被分別出來時,他指示他離開安提阿和敘利亞,並為了外邦人的緣故航行到遙遠的國家。因此,在一般情況下,他是外邦人的使徒,在特殊情況下,他是猶太人的使徒。而其他使徒則將猶太人作為自己的職責範圍,但他們明白,當有機會時,他們可以自由地將他們的服事指向外邦人;然而,這最後一項在他們的情況下是一種特殊的服事。


但是,如果彼得的使徒職分特別與猶太人有關,那麼羅馬天主教徒就應該看看他們從他那裡繼承首席權的依據是什麼。如果羅馬教皇聲稱首席權是因為他是彼得的繼承人,那麼他應該對猶太人行使這項權利。保羅在這裡被宣佈為外邦人的主要使徒,然而他們聲稱他不是羅馬的主教;因此,如果教皇要確立他對首席權的任何主張,就讓他從猶太人中聚集教會吧。他藉著聖靈的諭旨,並經由整個使徒團的同意,被莊嚴地宣佈為使徒之一,我們不能不承認他具有這種身份。那些將這權利轉讓給彼得的人,廢棄了所有的人為和神聖的任命。這裡無需解釋割禮和未受割禮這兩個詞語中眾所周知的比喻,它們分別指猶太人和外邦人。


8. 那有效力運行在。他所被指派的省份確實是他自己的,這由他在傳道期間神聖力量的運行所證明。現在,這種神聖能量的顯現,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他的教義得到證實,以及他作為教師的職位得到認可的印記。保羅是指上帝的有效運行是指他傳道的成功,還是指當時賜給信徒的聖靈恩典,這是有疑問的。我不認為它僅僅表示成功,而是指他曾在別處提到的屬靈能力和功效。(<460204>哥林多前書 2:4。)總而言之,使徒們彼此之間所達成的協議並非閒置的交易,而是上帝所印證的決定。


9. 當他們看出那恩典。那些輕蔑上帝恩典的人,這恩典曾使最傑出的使徒們欽佩並尊敬保羅,他們被指控懷有可憎和驕傲的輕蔑。如果他們聲稱對使徒們從一開始就知道的事情一無所知,這種虛偽的藉口是不能容忍的。這提醒我們,無論何處察覺到上帝的恩典,我們都應順服,除非我們選擇與聖靈爭鬥,因為聖靈的旨意是讓他的恩賜不致閒置。使徒們察覺到保羅和巴拿巴所領受的恩典,促使他們接納他們為同工,從而認可他們的職事。


雅各和磯法。我已經說過,雅各是亞勒腓的兒子。他不可能是在希律手下最近被處死的「約翰的兄弟」(<441202>使徒行傳 12:2),而且假設一個門徒被置於使徒之上是荒謬的。路加清楚表明他在使徒中居於最高地位,他將在議會中總結和裁決案件歸功於他(<441513>使徒行傳 15:13),後來又提到他召集了耶路撒冷教會的「所有長老」(<442118>使徒行傳 21:18)。當他說他們似乎是柱石時,他並非輕蔑地說,而是引用普遍的看法,從中論證,這樣的人所做的事不應輕易被擱置。在涉及等級差異的問題上,雅各被提及在彼得之前令人驚訝;但原因或許是,他主持耶路撒冷的教會。至於柱石一詞,我們知道,從事物的本質來看,那些在能力、審慎或其他恩賜方面出類拔萃的人,擁有更大的權威。即使在上帝的教會中,領受更多恩典的人,也應因此獲得更高的榮譽。不敬拜上帝的靈,無論他在何處以其恩賜顯現,都是忘恩負義,甚至是褻瀆。正如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牧者,牧者的大會也需要一位主持人。但在所有情況下,都應遵循這條規則,


「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402311>馬太福音 23:11。)


10. 叫我們記念窮人。顯然,在猶太的弟兄們極度貧困:否則他們不會加重其他教會的負擔。這可能源於整個民族所遭受的各種災難,以及他們本國同胞的殘酷憤怒,他們每天都被剝奪財產。他們理應從外邦人那裡獲得幫助,因為外邦人欠他們福音的無價之益。保羅說,他樂意去做,他忠實地履行了使徒們對他的要求,因此他消除了他的對手們渴望抓住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