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大衛的詩。)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23:2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23: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23: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23: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23: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這篇詩篇既沒有夾雜禱告,也沒有抱怨苦難以求得解脫;它只是一篇感恩詩,由此可見,它是在大衛平安地佔有王國,生活富裕,享受他所能渴望的一切時寫成的。因此,為了不讓他在極度繁榮的時候,像世俗之人一樣,當他們自以為幸運時,fa492 便將上帝遺忘,沉溺於享樂之中,他便以上帝為樂,上帝是他所享受的一切福氣的源頭。他不僅承認他現在所處的寧靜狀態,以及他免於一切不便和煩惱,都歸因於上帝的恩惠;他還相信,藉著上帝的眷顧,他將幸福地度過餘生,並為此目的而專心敬拜上帝。
大衛的詩。
詩篇 23:1-4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fa493 2.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可安歇的水邊。fa494 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儘管上帝藉著他的恩惠,溫柔地吸引我們歸向他,彷彿藉著他父愛的甘甜來引誘我們,然而,當我們享受平安和舒適時,我們最容易陷入的莫過於對他的遺忘。是的,繁榮不僅使許多人陶醉,以至於他們在歡樂中超越了所有的界限,而且它還滋生了傲慢,使他們驕傲地站起來,反抗上帝。因此,在那些豐盛地享受上帝恩惠的人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能保持對他的敬畏,並在謙卑和節制中生活,這本是如此合宜的。fa495 因此,我們更應當仔細留意大衛在這裡為我們樹立的榜樣,他被提升到君王的尊貴地位,周圍環繞著財富和榮譽的光輝,擁有最豐盛的世俗美物,身處王室的享樂之中,他不僅證明他沒有忘記上帝,而且回憶起上帝賜予他的恩惠,fa496 將它們作為他更接近上帝的階梯。藉著這種方式,他不僅抑制了肉體的放縱,而且更熱切地激勵自己感恩,以及其他敬虔的操練,正如詩篇結尾的句子所顯示的,他說:「我必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同樣,在第18篇詩篇中,這篇詩篇是在他生命中備受讚譽的時期寫成的,他稱自己為上帝的僕人,表明了他所達到的謙卑和單純的心,同時,藉著讚美上帝,公開表達了他的感恩。
他藉著牧者的比喻,讚美上帝在他的眷顧中對他所施行的關懷。他的話語暗示,上帝對他的關懷不亞於牧者對他所託付的羊群的關懷。上帝在聖經中經常稱自己為牧者,並扮演牧者的角色,這不是他對我們溫柔之愛的微不足道的標誌。由於這是一種謙卑而樸實的說法,他為了我們不惜屈尊降貴,這表明他對我們懷有異常強烈的感情。因此,令人驚訝的是,當他以如此溫柔和親切的方式邀請我們歸向他時,我們卻沒有被吸引或誘惑到他那裡,以便在他的庇護下安然和平地休息。但應當注意的是,""""""上帝只對那些意識到自己軟弱和貧乏、感到需要祂保護、並樂意留在祂羊圈中、順服祂管治的人,才是牧者。大衛,雖然權勢和財富都超越常人,卻坦率地承認自己是一隻貧窮的羊,這樣他才能以上帝為他的牧者。那麼,我們中間有誰會免除這種必要性呢?因為我們自身的軟弱充分表明,如果我們不生活在這位牧者的保護之下,我們將會是多麼悲慘。我們應該牢記,我們的幸福在於祂的手伸出來引導我們,我們生活在祂的蔭蔽之下,祂的眷顧時刻守護著我們的福祉。因此,即使我們擁有豐富的世間萬物,我們也應確信,除非上帝願意將我們納入祂的羊群之中,否則我們不可能真正幸福。此外,只有當我們確信祂的眷顧足以供應我們所有的需要時,我們才算以應有的尊榮將牧者的職責歸於上帝。fa497 正如那些擁有最豐富外在美好事物的人,如果上帝不是他們的牧者,他們仍是空虛和飢餓的;同樣,毫無疑問,那些被祂納入照管之下的人,將不會缺乏一切美好事物的豐盛。因此,大衛宣稱他不怕缺乏任何東西,因為上帝是他的牧者。
2.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就字面而言,希伯來文是「牧場」或「草地」,指長滿青草的肥沃土地。有些人沒有將我們翻譯為「牧場」的詞 נאות, neoth翻譯為牧場,而是翻譯為牧羊人的小屋或棚屋。如果這種翻譯被認為更佳,那麼詩篇作者的意思將是,在肥沃的牧場上準備了羊圈,他可以在其中免受烈日之苦。即使在寒冷的國家,有時出現的過度高溫也會給羊群帶來麻煩,那麼在炎熱的猶大地區,沒有羊圈,它們如何忍受夏季的高溫呢?動詞 רבף, rabats,意為躺臥或休息,似乎也指同一件事。大衛使用了「安靜的水」這個短語來表達緩緩流動的水;因為湍急的溪流不方便羊飲用,而且大多有害。在這節和接下來的幾節中,他解釋了第一節的最後一句話:「我必不致缺乏。」他講述了上帝如何豐盛地供應了他所有的需要,而且他沒有偏離他一開始使用的比喻。所陳述的總結是,天上的牧者沒有遺漏任何有助於他在祂照管下幸福生活的事物。因此,他將他所享有的、為現世生活所需的一切事物的豐盛,比作長滿青草的肥沃草地和緩緩流動的水流;或者他將這些事物的好處或益處比作羊圈;因為如果沒有提供飲用水和羊圈的蔭蔽來使他涼爽和恢復精神,那麼在肥沃的牧場上得到餵養和滿足是不夠的。
3.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正如一個好牧人有責任愛護他的羊,當牠們生病或虛弱時,要照料和扶持牠們,大衛宣稱這就是上帝對待他的方式。靈魂的甦醒,正如我們所翻譯的,或者靈魂的歸正,按字面翻譯,其意義與重新創造或恢復相同,正如詩篇第19篇第7節已經指出的。藉著公義的道路,他指的是平坦易行的道路。 由於他仍然延續著他的比喻,將此理解為指聖靈的引導是不合時宜的。他之前曾說過,上帝慷慨地供應他今生所需的一切,現在他補充說,他受到上帝的保護,免受一切困擾。這段話的總結是,上帝對他的子民絕不缺乏,因為他以他的能力扶持他們,使他們充滿活力和生機,並使一切有害的事物遠離他們,使他們可以在平坦正直的道路上安然行走。然而,為了不將任何事情歸因於自己的價值或功勞,大衛將上帝的良善視為如此慷慨的原因,宣稱上帝為自己的名將這一切賜給他。當然,他選擇我們作他的羊,並對我們履行牧人的一切職責,這完全是出於他自由和至高無上的良善,正如我們將在詩篇第65篇中看到的那樣。
4. 我雖然行過。真正的信徒,雖然在上帝的保護下安然居住,卻仍然面臨許多危險,或者說,他們容易遭受人類普遍遭遇的一切苦難,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他們多麼需要上帝的保護。因此,大衛在這裡明確宣稱,如果任何逆境臨到他,他都會倚靠上帝的眷顧。因此,他並沒有承諾自己會持續享受快樂;但他藉著上帝的幫助,勇敢地堅固自己,以忍受可能降臨在他身上的各種災難。他延續著他的比喻,將上帝在管理真信徒方面的關懷比作牧人的杖和竿,宣稱他對此感到滿足,因為這足以保護他的生命。正如一隻羊,當它在黑暗的山谷中四處遊蕩時,僅憑牧人的存在就能安全地免受野獸的攻擊和來自其他方面的傷害,大衛現在宣稱,每當他面臨任何危險時,他都會在上帝的牧養下獲得足夠的防禦和保護。
我們因此看到,在他繁榮的時候,他從未忘記自己是人,即使在那時,他也適時地默想了後來可能降臨在他身上的逆境。的確,當上帝樂意用十字架來磨練我們時,我們之所以如此恐懼,是因為每個人為了安穩無擾地睡覺,都將自己包裹在肉體的安全感中。但是,這種愚昧的睡眠與信心所產生的安息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既然上帝藉著逆境考驗信心,那麼,沒有人真正信靠上帝,除非他以不屈不撓的堅定來抵抗可能襲擊他的一切恐懼。 然而,大衛並不是說他毫無恐懼,而只是說他會克服恐懼,以便無論他的牧人引導他到哪裡,他都能無所畏懼地前行。這從上下文看得更清楚。他首先說,我必不怕遭害;但隨即補充了這樣做的原因,他公開承認,他藉著默想並定睛於牧人的杖,尋求對抗恐懼的補救措施:因為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如果他沒有被恐懼所困擾和攪動,他何須那樣的安慰呢?因此,應當記住,當大衛反思可能降臨在他身上的逆境時,他之所以能戰勝恐懼和誘惑,別無他法,唯有將自己交託給上帝的保護。他之前也曾這樣說過,儘管有些含糊,他說:「因為你與我同在。」這暗示他曾被恐懼所困擾。如果不是這樣,他為何會渴望上帝的同在呢?此外,他不僅僅是針對生活中常見的普通災難來尋求上帝的保護,更是針對那些以死亡的黑暗擾亂和混淆人心靈的災難。因為猶太語法學家認為,צלמות (tsalmaveth),我們翻譯為「死蔭」,是一個複合詞,就像有人會說「致命的陰影」一樣。大衛在這裡暗指野獸的黑暗巢穴或洞穴,當一個人靠近時,他一進入就會突然被死亡的恐懼和不安所攫住。現在,既然上帝藉著他獨生子的位格,向我們顯明自己是我們的牧者,比他古時向律法下的先祖顯明得更清楚,如果我們不抬頭仰望他的保護,並將目光固定在其上,將一切恐懼和驚駭踩在腳下,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尊崇他的保護。
詩篇 23:5-6
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5. 你為我擺設。這些詞語使用將來時態,在此表示持續的行動。因此,大衛現在重複他迄今為止所宣告的,關於上帝的恩惠,不再使用牧羊人的比喻,而是直接陳述。他告訴我們,上帝的慷慨供應了他維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當他說「你為我擺設筵席」時,他指的是上帝毫不費力地供應他食物,就像父親伸出手給孩子食物一樣。他從另一個角度提升了這份恩惠:儘管許多惡意的人嫉妒他的幸福,渴望他的毀滅,甚至試圖剝奪他上帝的祝福;然而上帝並沒有停止向他施恩,並對他行善。他隨後提到的油,與當時盛行的習俗有關。我們知道,在古代,盛大的宴席上會使用香膏,如果沒有用香膏為客人塗抹,就沒有人認為自己是體面地接待了客人。現在,這豐盛的油,以及這滿溢的杯,都應該解釋為表示超越生活必需品供應的豐盛;因為這是為了讚美大衛所擁有的王室財富,正如聖經歷史學家所記載的,大衛曾被豐厚地供應。的確,並非所有人都像大衛一樣受到同樣的慷慨對待;但沒有一個人不因上帝所賜予的恩惠而對上帝負有義務,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承認祂對祂所有子民都是一位仁慈慷慨的父親。同時,讓我們每個人都為上帝的恩惠而激發感恩之心,這些恩惠賜予我們越多,我們的感恩就應該越大。如果一個人只有粗糙的麵包,卻不承認其中有上帝的父愛供應,那麼他就是忘恩負義的,那些擁有上帝豐盛美物卻對祂的良善毫無感覺或品味的人,他們的愚蠢就更不能容忍了。因此,大衛以自己的榜樣告誡富人他們的職責,他們越是得到上帝精心的餵養,就越應該熱切地表達對上帝的感恩。此外,讓我們記住,那些比別人擁有更多的人,也必須像他們只擁有足夠維持有限和節制享受的生活必需品一樣,遵守節制。我們天生就過於傾向於放縱;因此,當上帝在世俗事物上對祂的子民慷慨時,這並不是為了激發和滋養他們這種疾病。所有人都應該遵守保羅在腓立比書 4:12 中提出的規則,即他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為了不讓匱乏使我們陷入絕望,我們需要忍耐來支持;另一方面,為了不讓過度的豐盛使我們過度自大,我們需要節制的韁繩來約束。因此,當主使祂的子民富足時,祂同時也藉著信心的靈來約束肉體的放縱慾望,使他們自願為自己制定節制規則。這並不是說富人比上帝給予他們較少份額時,更自由地享受他們所擁有的豐盛是不合法的;但所有人都應該警惕(尤其是君王),以免他們沉溺於放縱的享樂中。大衛無疑,正如完全合法的那樣,他給自己留下了比他只是普通人,或者比他仍然住在父親的小屋裡更大的空間,但他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卻能很好地約束自己,絲毫不以填飽和養肥身體為樂。他深知上帝為他預備的餐桌與豬槽之間的區別。同樣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儘管大衛靠自己的土地、貢金和王國的其他收入生活,但他仍然感謝上帝,就好像上帝每天親手賜予他食物一樣。由此我們得出結論,他並沒有被財富蒙蔽,而是始終將上帝視為他的主人,上帝從自己的倉庫中取出食物和飲料,並在適當的時候分發給他。
6. 恩惠和慈愛。在敘述了上帝賜予他的祝福之後,他現在表達了他對這些祝福將持續到生命盡頭的確信。但是,這種自信從何而來呢?他確信上帝的恩惠和慈愛將永遠伴隨他,如果不是來自上帝通常用來調味他賜予真正信徒的祝福的應許,使他們不至於不加思索地吞噬它們,而沒有任何品味或享受呢?當他之前對自己說,即使在死亡的黑暗中,他也會將目光固定在注視上帝的旨意上時,他充分證明他並不依賴外在事物,也不根據肉體的判斷來衡量上帝的恩典,而是即使當所有來自世俗的幫助都離棄他時,他的信心仍然封閉在上帝的話語中。因此,儘管經驗使他抱有希望,但主要還是依賴上帝用來堅固他子民對未來的應許。如果有人反駁說,在這樣一個不確定和變化的世界中,一個人承諾自己會持續繁榮是自負的行為,我回答說,大衛這樣說並不是為了給上帝設定法律;但他希望上帝對他的恩惠能夠在世界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得到實踐,他會對此感到滿足。他沒有說,我的杯子將永遠滿溢,或者,我的頭將永遠塗抹香油;但他總體上抱有希望,即由於上帝的良善永不失敗,他將永遠對他施恩。
我將住在耶和華的殿中。通過這句結尾的話,他清楚地表明他並沒有將思想局限於世俗的享樂或安慰;而是他所追求的目標是天國,達到這個目標是他一切事物的偉大目的。就好像他說,我活著不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是為了在敬畏和事奉上帝中鍛煉自己,並在真正的虔誠的各個方面每天進步。他清楚地將自己與不敬虔的人區分開來,後者只喜歡用豐盛的食物填飽肚子。不僅如此,他還暗示,在他看來,為上帝而活是如此重要,以至於他只在肉體的安慰有助於他為上帝而活的程度上才重視它們。他明確肯定,上帝賜予他所有恩惠的最終目的是,他可以住在主的殿中。由此可見,當他被剝奪了享受這種祝福的機會時,他就不再重視所有其他事物;就好像他說,如果我不同時屬於上帝的羊群,我就不會從世俗的安慰中得到任何樂趣,正如他在另一個地方寫道,
「處於這種情況的人民是有福的:是的,以耶和華為他們上帝的人民是有福的」(<19E415>詩篇 144:15)。
他為什麼如此渴望經常去聖殿,而不是與他的同伴一起在那裡獻祭呢?並藉著其他宗教操練,在默想天國生活上有所進步嗎?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大衛的心藉著他所享有的世俗繁榮的幫助,被提升到對永恆產業的希望。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那些為自己設定了除了親近上帝而來的幸福之外的任何其他幸福的人,都是愚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