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願耶和華在你遭難的日子應允你;願名為雅各 神的高舉你。
20:2 願他從聖所救助你,從錫安堅固你,
20:3 記念你的一切供獻,悅納你的燔祭,(細拉)
20:4 將你心所願的賜給你,成就你的一切籌算。
20:5 我們要因你的救恩誇勝,要奉我們 神的名豎立旌旗。願耶和華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20:6 現在我知道耶和華救護他的受膏者,必從他的聖天上應允他,用右手的能力救護他。
20:7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
20:8 他們都屈身仆倒,我們卻起來,立得正直。
20:9 求耶和華施行拯救;我們呼求的時候,願王應允我們!
------------------------------------
這篇詩篇包含教會為以色列王所作的共同禱告,祈求上帝在危難中幫助他;也為他的國度禱告,祈求上帝保守其安全,使其昌盛:因為在大衛身上,整個社群的安全和福祉都集中於此。此外,還有一個應許,就是上帝將掌管他所建立的國度,並有效地看顧它,以確保其持續的保存。
交給詩班長。大衛的詩。
詩篇 20:1-2
1. 願耶和華在你遭難的日子應允你!願雅各上帝的名保護你! 2. 願他從聖所打發幫助你,從錫安扶持你!
題記顯示這篇詩篇是大衛所作;雖然他是作者,但他以他人的身份談論自己並無不妥。先知的職分已託付給他,他非常恰當地將此作為信徒禱告的形式。他這樣做的目的,與其說是藉著頒布一道要求人民使用此禱告的皇家諭令來推崇自己,不如說是在履行他作為教師的職責時,表明整個教會都應關心並努力使上帝所建立的國度得以安全和昌盛。許多解經家認為這個禱告只適用於某個特定場合;但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它最初的創作場合可能源於即將發生的一場特定戰役,無論是對抗亞捫人,還是對抗以色列的其他敵人。但在我看來,聖靈的目的是要向教會傳達一種共同的禱告形式,正如我們從經文中所能推斷的,每當教會面臨任何危險時,都應使用這種禱告。上帝普遍命令他的子民為君王禱告,但為這個國度禱告有其特殊原因,這是其他任何國度所沒有的;因為上帝已決定只藉著大衛和他的後裔來治理和維護他的子民。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屬世國度的形象下,描繪了一個更為卓越的政府,教會的一切喜樂和幸福都依賴於它。因此,大衛明確的目的是要勸勉上帝所有的兒女,對基督的國度懷有如此神聖的關切,以致激勵他們為其持續禱告。
1. 願耶和華應允你,等等。聖靈藉著引入人民禱告,祈求上帝應允君王的禱告,同時也告誡君王,在他們的一切事務中,祈求上帝的保護是他們的職責。當他說「在你遭難的日子」時,他表明他們不會免於患難,他這樣做是為了讓他們在任何時候遇到危險時,都不會灰心喪志。簡而言之,信徒為了使身體不與頭分離,藉著他們共同和一致的懇求來促進君王的禱告。上帝的名在這裡代表上帝本身,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上帝的本質對我們來說是不可理解的,我們應當信靠他,只要他的恩典和能力向我們顯明。因此,從他的名而來的是呼求他的信心。信徒希望君王能得到上帝的保護和幫助,上帝的名在雅各的子孫中被呼求。我不同意那些認為這裡提到這位先祖,是因為上帝用各種苦難磨練他,這與他試煉他的僕人大衛的苦難並無不同。我更傾向於認為,正如聖經中常見的,雅各這個詞代表了選民。而從這個名字,「雅各的上帝」,忠實的信徒們互相鼓勵為他們的國王祈禱,因為在上帝親自設立的國王領導和保護下生活是他們被收養的特權之一。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如我之前所說,在世俗王國的形象下,向我們描述的是一個更為卓越的政府。fa434 既然我們的君王基督是一位永恆的祭司,他從不停止為我們向上帝代求,那麼整個教會都應該與他一同禱告;fa435 此外,除非他走在我們前面,引導我們到上帝那裡,否則我們就沒有被垂聽的希望。fa436 當我們受苦時,耶穌基督將我們的苦難視為他自己的苦難,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悲傷,前提是我們同時要鼓起勇氣,在苦難中保持堅定和寬宏大量;我們應該準備好這樣做,因為聖靈在這裡預先警告我們,基督的國度將會面臨危險和困境。
2. 願他從聖所幫助你。也就是說,願他從錫安山幫助你,他在那裡命令放置約櫃,並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居所。肉體的軟弱不允許人們飛升到天堂,因此,上帝降臨來迎接他們,並通過恩典的外在方式表明他與他們同在。因此,約櫃對他的古老子民來說是他同在的保證,聖所則是天堂的形象。但是,正如上帝通過指定錫安山作為信徒不斷敬拜他的地方,將王權和祭司職位結合在一起一樣,大衛在讓百姓口中說出從錫安求助的禱告時,無疑是著眼於這種神聖的聯合紐帶。因此,我推測這篇詩篇是大衛晚年,在他生命接近尾聲時所作。有些人認為他在約櫃被放置在那裡之前,就藉著預言之靈談到了錫安;但這種觀點似乎牽強,可能性不大。
詩篇 20:3-5
3. 願他記念你的一切供物,悅納你的燔祭!fa437 細拉。4. 願他照你心所願的賜給你,成就你的一切籌算!5. 我們要因你的救恩歡呼,要因我們上帝的名豎立旌旗;願耶和華成就你一切所求的。
3. 願他記念。我理解「記念」這個詞的意思是「顧念」,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正如「忘記」常常意味著「忽視」,或者「不屑於顧念」,甚至「不看」它所指的對象。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禱告,祈求上帝實際表明國王的祭物蒙他悅納。這裡提到了兩種祭物;首先是本節第一句中提到的 hjnm,mincha,這是所有祭物的指定伴隨物,有時也單獨獻上;其次是燔祭,或全燒祭。但大衛在這兩種祭物之下,通過提喻法,旨在涵蓋所有祭物;而在祭物之下,他涵蓋了請求和禱告。我們知道,每當先祖在律法之下禱告時,他們獲得所求的希望都建立在他們的祭物之上;同樣,今天我們的禱告之所以蒙上帝悅納,僅僅是因為基督用他自己祭物的香氣灑淨並聖化了它們。因此,信徒們在這裡希望國王莊嚴的禱告,伴隨著祭物和供物,能夠在他的事務順利進行中發揮作用。從下一節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他們在其中將國王的願望和籌算交託給上帝。但是,如果請求上帝應允愚蠢和邪惡的願望,那將是荒謬的,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這裡描述的是一位不沉迷於野心的國王,不被貪婪所激怒,也不被放縱的慾望所驅使,而是全心全意地履行所託付的職責,並完全致力於促進公共利益;因此,他所求的無非是聖靈所指示他的,以及上帝親口命令他所求的。
5. 願我們因你的救恩而歡欣。除了我所給出的譯文所表達的意義之外,這節經文還可以從另外兩種方式來解釋。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祈禱,彷彿是說,主啊,使我們歡欣。另一些人則認為,信徒在結束祈禱後,鼓勵自己抱持美好的希望;fa438 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已經被成功的確切希望所激勵,他們開始可以說是在歌唱勝利,就像大衛習慣於將這種歡樂與他的祈禱交織在一起,從而激勵自己更積極地繼續祈禱。但更仔細地考慮整體後,我的意見是,這裡想要表達的是上帝恩典和恩惠的賜予所產生的效果或果實,這是人們所祈求的;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在節的開頭加上「願」這個詞。信徒們,作為獲得上帝對他們君王恩惠的論據,闡述了他們在看到恩惠施予君王時,將共同體驗到的喜悅,以及他們將一致為此獻上的感恩。他們話語的含義是,我們所關心的不是一個人的保存和福祉;而是整個教會的安全和福祉。「在你的救恩中」這個表達,既可以指上帝,也可以指君王;因為上帝所賜的救恩常被稱為上帝的救恩;但上下文要求它更應理解為指君王。人們「在君王的蔭庇下」生活,用耶利米的話來說(<250420>耶利米哀歌 4:20);因此,信徒們現在證明,只要他安全和昌盛,他們都會歡樂和幸福。同時,為了將他們的喜悅與異教徒的舞蹈和歡樂區分開來,他們聲明他們將奉上帝的名豎立他們的旗幟;因為這裡使用的希伯來詞 lgd, dagal,意思是豎立或舉起旗幟。其含義是,信徒們將以感恩的心承認上帝的恩典,讚美他並奉他的名得勝。
詩篇 20:6-9
6. 現在我知道耶和華拯救了他的受膏者。他必從他的聖所,就是從天上垂聽他,用他右手拯救的大能。fa439 7. 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耶和華我們神的名。8. 他們都屈身仆倒,我們卻起來,挺身而立。9. 耶和華啊,求你拯救!我們呼求的時候,願王垂聽我們。
6. 現在我知道。這裡接著是感恩的歡慶,忠信的人宣告他們在保守君王的事上經歷了神的良善。同時,這裡也加上了一條信心的教義,即神藉著果效表明他為維護大衛的國度而施展了他的能力,因為這國度是建立在他的呼召之上的。其意義是:從確鑿的經驗來看,神是他自己所建立、所創始的國度的守護者。因為大衛被稱為彌賽亞,或受膏者,為要使忠信的人確信他是一位合法而神聖的君王,神藉著外在的膏抹證明他是自己所揀選的。因此,忠信的人將大衛從最大危險中蒙拯救歸因於神的恩典,同時特別提到其原因是神已決定保護和捍衛這位奉他命令被膏為他百姓之王的。他們在接下來的句子中更清楚地確認了他們對未來的希望:神必從天上垂聽他。我沒有將這裡使用的動詞翻譯成過去式,而是保留了將來式:因為我毫不懷疑,從神已經賜給他們的良善經驗中,他們推斷這良善將來會持續地保守國度。這裡詩人提到了另一個聖所,fa441 即天上的聖所。正如神當時恩慈地藉著約櫃降臨在以色列人中間,為要使他們更熟悉地認識他;同樣,他意圖將他百姓的心引向上他自己,從而防止他們對他的品格形成肉體和屬世的觀念,並教導他們他比整個世界都大。因此,在可見的、人手所造的聖所之下,彰顯了神的父性良善和他與他百姓的親密;而在天上的聖所之下,則顯示了他無限的能力、統治和威嚴。詞語「拯救的大能」意指他大能的拯救,或他拯救的能力。因此,在表達中存在詞語的顛倒。其意義是:願神藉著他奇妙的能力,保守這位奉他命令受膏的君王!默示這禱告的聖靈深知撒旦不會讓大衛安享太平,而是會竭盡全力反對他,這將使他需要超乎人力的支持。然而,我並不反對我在邊緣標註的另一種解釋,根據這種解釋,忠信的人為了更大的鼓勵,將這個真理擺在自己面前,即神右手的拯救是在大能之中;換句話說,它足夠強大,足以克服一切障礙。
7. 有人靠車。我並不將此限制於以色列的敵人,如同其他解經家所為。我更傾向於認為這裡是在比較神的百姓和世上所有其他人。我們看到,幾乎所有人都很自然地,擁有的財富、權力和軍事力量越多,就越勇敢和自信。因此,神的百姓在這裡聲明,他們不像世人通常那樣將希望寄託在他們的軍事力量和戰爭裝備上,而只寄託在神的幫助上。"""聖靈在此將神的幫助與人的力量對立起來,因此應特別注意,每當我們的思想被肉體的自信所佔據時,它們同時也會陷入對神的遺忘。一個信賴自己力量而期望勝利的人,不可能將目光轉向神。因此,受啟示的作者使用「記念」一詞,是為了表明,當聖徒歸向神時,他們必須拋棄一切會阻礙他們專心信賴神的事物。這種對神的記念對信徒有兩個重要作用。首先,無論他們擁有多少力量和資源,它都能使他們擺脫一切虛妄的自信,使他們除了神的純粹恩典之外,不期望任何成功。其次,如果他們被剝奪並完全缺乏一切幫助,它仍然能如此堅固和鼓勵他們,使他們既有信心又有恆心地呼求神。另一方面,當不敬虔的人感到自己強大有力時,他們被驕傲蒙蔽,毫不猶豫地大膽藐視神;但當他們陷入困境時,他們卻驚恐萬分,不知所措。簡而言之,聖靈在此向我們推薦對神的記念,這種記念在缺乏和豐盛的力量中都保持其效力,制服了肉體慣常膨脹的虛妄希望。動詞 rykzn, nazkir,我翻譯為「我們將記念」,是 hiphil 語態,有些人將其翻譯為及物動詞,「我們將使人記念」。但在希伯來語中,動詞用作不及物動詞而其本質是及物動詞並非新鮮事;因此,我採用了在我看來最適合這段經文的解釋。
8. 他們被壓低。這裡很可能像用手指指出一樣,指出了以色列的敵人,神曾推翻了他們,而他們認為沒有什麼事件比這更不可能發生。這些話語中包含著一種無聲的對比,一方面是他們曾一度被抬高的殘酷驕傲,當時他們傲慢地衝上前去破壞一切;另一方面是神的子民所受的壓迫。「興起」一詞僅適用於那些先前沉淪或跌倒的人;另一方面,「被壓低和跌倒」一詞則恰當地適用於那些因驕傲和自負而高傲的人。因此,先知藉著事件教導我們,將我們所有的信心寄託於神比依賴我們自己的力量更有益處。
9. 耶和華啊,求你拯救!等等。有些人將其讀作一句話:「耶和華啊,求你拯救君王!」fa442 也許是因為他們認為將只屬於神的權柄——被呼求和垂聽禱告——歸於地上的君王是錯誤的。但如果我們將目光轉向基督,正如我們應當做的,我們就不會再奇怪,為什麼屬於基督的權柄在某種意義上歸於大衛和他的繼承人,因為他們是基督的預表。正如神藉著基督的手管理和拯救我們一樣,我們不應從任何其他地方尋求救恩。同樣,舊約時代的信徒習慣於將自己交託給他們的君王,作為神拯救恩典的僕人。因此,耶利米說:
「我們鼻孔的氣,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們曾說:在他的蔭下,我們必在列國中存活。」(<250420>耶利米哀歌 4:20)
因此,每當神應許復興他的教會時,他都會在國度中設立一個救恩的象徵或保證。我們現在看到,信徒向他們的君王尋求幫助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他們是在君王的監護和保護之下,君王作為神的代表,管理著他們;正如先知彌迦所說的(<330213>彌迦書 2:13,""""""他們的王必在他們面前經過,耶和華在他們頭上領路;”他藉這些話暗示,他們的王將如同鏡子,他們可在其中看到上帝的形象。回到目前的經文:— “拯救,耶和華啊”這句話是省略的,但它比提及所求救贖的對象更有強調性;因為藉此大衛表明這種救贖共同屬於教會的整個身體。在詩篇118:25中,有同樣詞語的禱告,並且確定是同一個禱告。簡而言之,這是一個禱告,祈求上帝藉著賜福君王,顯示自己是全體人民的救主。在詩歌的最後一句中表達了這種救贖的方式。人民祈求君王能從上帝那裡獲得能力,在他們困苦並向他呼求幫助時拯救他們。願君王在我們呼求他的日子聽我們。上帝並沒有應許他的子民會以其他方式得救,除非藉著他所賜給他們的君王的手和引導。現今,當基督已向我們顯現時,讓我們學會將這榮耀歸給他——放棄從任何其他地方獲得救贖的所有希望,並只信賴他將從父上帝那裡帶給我們的救贖。我們只有在所有人都聚集在同一個元首之下,成為一個身體,彼此關懷,並且我們當中沒有人會因自己的利益和個人好處而全神貫注,以至於對他人的福祉和幸福漠不關心時,才能成為這救贖的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