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詩篇 19

 19: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諸天述說 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

19:2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

19:3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

19:4 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 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

19:5 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

19:6 它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它的熱氣。

19: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19: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19: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19:10 都比金子可羨慕,且比極多的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19:11 況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守著這些便有大賞。

19: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

19:13 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

19:14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

"""大衛為了鼓勵信徒默想神的榮耀,首先將天體的構造及其精妙的秩序呈現在他們面前,作為神的榮耀的一面鏡子;其次,他將我們的思緒引向律法,神在律法中更親密地向他所揀選的子民顯明自己。藉此機會,他繼續詳細論述了這份獨特的天賜之禮,讚揚並高舉律法的作用。最後,他以禱告結束了這篇詩篇。


詩篇 19:1-6


1.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2. 這日到那日發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fa407 3. 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4. 他的量帶通遍天下,他的言語傳到地極。神在其間為太陽安設帳幕。5. 太陽如同新郎出洞房,又如勇士歡然奔路。6. 他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沒有一物被隱藏不得他的熱氣。


1.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fa408 我已經說過,這篇詩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大衛頌揚神在他作為中顯明的榮耀;第二部分則高舉並讚美神在他話語中更清晰地閃耀的知識。他只提到了諸天;但在這部分創造中,它是最高貴的,其卓越性更為顯著,他無疑以提喻法包含了整個世界的構造。確實,即使在地球最微小的角落,也沒有什麼是如此晦澀或微不足道的,以至於看不到神的能力和智慧的某些痕跡;但由於神更清晰的形象銘刻在諸天之上,大衛特別選擇它們來默想,以便它們的光輝能引導我們默想世界的各個部分。當一個人從觀看和默想諸天而被引導承認神時,他也會學會反思和讚美神在地球表面所顯明的智慧和能力,不僅是總體上,甚至在最微小的植物中也是如此。在第一節中,詩人按照他慣常的方式,將一件事重複了兩次。他將諸天引入作為神榮耀的見證者和傳道者,將一種嚴格來說不屬於啞巴受造物的特質歸於它,以便更嚴厲地斥責那些如果對如此清晰的見證充耳不聞的人的忘恩負義。這種說話方式比他說「諸天顯示或顯明神的榮耀」更能有力地感動和影響我們。確實,在諸天的光輝中,我們眼前呈現出神生動的形象是一件大事;但是,由於活生生的聲音在激發我們的注意力方面具有更大的效果,或者至少比沒有口頭教導的簡單觀看更能確切地、更有益地教導我們,我們應該注意詩人所使用的比喻的力量,當他說諸天藉著它們的傳道述說神的榮耀時。


他在第二句中的重複僅僅是對第一句的解釋。大衛展示了諸天如何向我們宣告神的榮耀,即通過公開作證,它們不是偶然組合在一起的,而是由至高無上的建築師奇妙地創造的。當我們觀看諸天時,我們不能不被它們的默想提升到它們的偉大創造者那裡;而天體運行和位置的美麗安排和奇妙多樣性,以及其中顯現的美麗和光輝,不能不為我們提供他神聖旨意的一個明顯證據。確實,聖經"""向我們揭示了創造的時間和方式;但諸天本身,即使上帝對此隻字不提,也已響亮而清晰地宣告它們是由祂的手所造:這本身就足以向世人充分證明祂的榮耀。一旦我們承認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建築師,祂建造了宇宙這座美麗的殿堂,我們的心靈必然會因祂無限的良善、智慧和能力而充滿驚奇。


2. 日復一日地傳達言語。哲學家比其他人對這些事情有更深入的洞察力,他們明白星星是如何以如此美麗的秩序排列的,儘管數量龐大卻沒有混亂;但對於無知和不識字的人來說,日子的不斷更替是上帝旨意更確鑿的證明。因此,大衛在談到諸天之後,並沒有從諸天轉向世界的其他部分;而是從一個更明顯、更接近我們理解的效應,證實了他剛才所說的,即上帝的榮耀不僅在諸天中閃耀,而且在諸天中迴響。這些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但對它們的不同解釋在意義上沒有太大區別。有些人這樣解釋,沒有一天上帝不顯示祂能力的某些顯著證據。另一些人認為它們表示教導和知識的增長——每一天都為證明上帝的存在和完美貢獻新的東西。另一些人認為它們的意思是晝夜相互交談,並論述其創造者的榮耀,但這是一種有些牽強的解釋。我毫不懷疑,大衛在這裡教導,從晝夜既定的交替中,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運行和迴轉是由上帝奇妙的智慧所調節的。無論我們將這些詞翻譯為「日復一日」還是「一天接一天」,都無關緊要;因為大衛所指的只是晝夜更替所實現的時間的美麗安排。如果我們真的像我們應該的那樣專心,即使一天也足以向我們證明上帝的榮耀,即使一夜也足以為我們執行同樣的職責。但是當我們看到太陽和月亮每天運行——太陽白天出現在我們頭頂,月亮輪流接替——太陽逐漸升高,同時也更接近我們——然後彎曲其軌道,一點一點地離開我們;當我們看到通過這種方式調節了晝夜的長度,並且其長度的變化按照如此統一的規律安排,每年在同一時間點不變地重複出現時,我們就有了對上帝榮耀更為光明的見證。因此,大衛以最高的理由宣告,即使上帝不對人類說一句話,晝夜有序而有益的更替也雄辯地宣告了上帝的榮耀,現在人類沒有藉口無知了;因為既然晝夜如此出色而細心地為我們履行教師的職責,如果我們足夠專心,我們就可以在它們的教導下獲得足夠的知識。


3. 沒有言語,也沒有話語,它們的聲音聽不見。這節經文有兩種幾乎相反的解釋,但每種解釋似乎都有其可能性。由於這些詞按字面翻譯是這樣讀的——沒有言語,也沒有話語,它們的聲音聽不見——有些人將第三節和第四節連接起來,好像這句話如果沒有第四節開頭的子句「它們的文字已傳遍全地」就不完整。根據他們的說法,其意義是:諸天,它確實是啞巴,沒有說話的能力;但它們仍然以足夠響亮和清晰的聲音宣告上帝的榮耀。但如果這是大衛的意思,為什麼需要重複三次說它們沒有清晰的言語呢?如此堅持一個眾所周知的事情,肯定會顯得乏味和多餘。因此,另一種解釋,由於它更普遍地被接受,似乎也更為合適。在簡潔的希伯來語中,常常需要補充一些詞;特別是,在該語言中,省略關係代詞,即“which”、“in which”等詞,是很常見的,就像這裡說的:“沒有語言,沒有言語,[fa409]它們的聲音沒有被聽到。” fa410 此外,第三個否定詞“ylb”、“beli”fa411 更表示對句子前面部分所陳述內容的例外,好像是說:“語言的差異和多樣性並不能阻止天堂的傳道和它們的語言在世界各地被聽到和理解。”語言的差異是阻礙不同國家相互交流的障礙,它使一個在自己國家以口才聞名的人,來到異國他鄉時,要麼啞口無言,要麼如果他試圖說話,就會顯得粗俗。即使一個人能說所有語言,他也不能同時對希臘人和羅馬人說話;因為一旦他開始對其中一個說話,另一個就會停止理解他。因此,大衛通過進行一種默契的比較,增強了天堂對其創造者所作見證的效力。他的話語的意思是:不同的國家在語言上彼此不同;但天堂有一種共同的語言,可以無差別地教導所有人,除了他們自己的粗心大意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止那些彼此最陌生、生活在世界最遙遠地區的人,彷彿從同一個老師那裡受益。


4. 它們的文字已經傳開,等等。這裡,受啟示的作者宣稱天堂是如何不加區別地向所有國家傳道的,即因為在所有國家和地球的所有地方,人們都可以理解天堂被擺在他們眼前,作為見證,為上帝的榮耀作證。由於希伯來詞“wq”、“kav”有時表示一條線,有時表示一座建築,有些人從中推斷出這個意思,即天堂的結構以規律的方式建造,彷彿用線條勾勒,在世界各地宣告上帝的榮耀。但是,由於大衛在這裡比喻性地引入了天體的光輝和壯麗,如同學習學院中的老師一樣宣講上帝的榮耀,如果說天堂的線條延伸到地球的盡頭,那將是一種貧乏而不合適的說法。此外,他立即在下一句中補充說,它們的話語無處不在地被聽到;但是話語和建築的美之間有什麼關係呢?然而,如果我們將“wq”、“kav”翻譯為“文字”,這兩件事將非常吻合:首先,上帝的榮耀被書寫並印在天堂上,就像一本所有人都可閱讀的公開書籍;其次,同時,它們發出響亮而清晰的聲音,傳到所有人的耳中,並在所有地方被聽到。fa412 因此,我們被教導,前面提到的語言,如果我可以這樣稱呼它,是一種可見的語言,換句話說,是一種訴諸視覺的語言;因為天堂是對著人的眼睛說話,而不是對著他們的耳朵;因此,大衛將天體所特有的美麗秩序和排列,恰當地比作一種文字。希伯來詞“wq”、“kav”表示書寫中的一條線,fa413 從 <232810> 以賽亞書 28:10 可以充分證明,上帝將猶太人比作尚未達到足夠年齡以取得巨大進步的兒童,祂如此說道:


「因為誡命上加誡命,誡命上加誡命;律例上加律例,律例上加律例;這裡一點,那裡一點。」


因此,在我看來,其意義是,上帝的榮耀並非以微小模糊的文字書寫,而是以宏大明亮的字體豐富地雕刻,所有人都可閱讀,並能輕而易舉地閱讀。迄今為止,我已解釋了受啟示作者的真實和恰當意義。有些人通過賦予其寓言式的解釋來扭曲詩篇的這一部分;但我的讀者將很容易察覺到這是毫無理由的。我在開頭已指出,並且從整個論述的範圍來看也很明顯,大衛在談到律法之前,先向我們展示了世界的構造,以便我們能在其中看到上帝的榮耀。現在,如果我們將諸天理解為使徒,將太陽理解為基督,那麼我們所說的劃分就不再有立足之地;此外,將福音置於律法之前也是不恰當的安排。顯然,受啟示的詩人在此論述的是上帝的知識,這種知識自然地呈現在世上所有人的面前,如同在鏡子中一樣;因此,我不再就此點多加論述。然而,由於這些寓言式的解釋者從保羅的話語中支持他們的觀點,這個難題必須解決。保羅在論述外邦人的呼召時,將此確立為一個既定原則:「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後他補充說,除非他們通過福音的教導認識祂,否則任何人都無法求告祂。但由於在猶太人看來,保羅向外邦人宣揚救恩的應許是一種褻瀆,他問外邦人自己是否沒有聽見?他引用這段經文回答說,有一個向他們開放且可及的學校,他們可以在其中學習敬畏上帝並事奉祂,因為「fa414 諸天的文字已傳遍全地,他們的言語傳到世界的盡頭」(<451018> 羅馬書 10:18)。但保羅當時不可能真實地說,福音的聲音已從使徒的口中傳遍全世界,因為它當時甚至還未傳到幾個國家。其他使徒的傳道當時肯定還未擴展到遙遠的世界各地,而是局限於猶太的邊界之內。使徒的意圖不難理解。他意圖說,上帝自古以來就向外邦人顯明祂的榮耀,這是日後將向他們宣揚的更豐富教導的序曲。儘管上帝的選民曾一度與外邦人處於截然不同的狀態,但上帝最終不加區別地向兩者顯明自己,這不應被視為奇怪,因為祂迄今為止已通過某些共同的方式將他們與自己聯合起來;正如保羅在另一段經文中說,當上帝,


「在過去的時代,任憑萬國各行其道,然而祂卻沒有讓自己沒有見證,」


(<441416> 使徒行傳 14:16, 17)。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那些認為保羅偏離了大衛話語的真實和恰當意義的人大錯特錯。讀者閱讀我對聖保羅上述經文的註釋時,將會更清楚地理解這一點。


祂在其中為太陽設立帳幕 [或亭子]。正如大衛從整個世界的構造中特別選擇了諸天,以便在其中向我們展示上帝的形象,因為在那裡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正如一個人站在高處更容易被看見一樣,現在他向我們展示了太陽被置於最高等級,因為在它奇妙的光輝中,上帝的威嚴比在所有其他事物中都更宏偉地展現出來。其他行星,確實也有它們的運動,並且可以說有它們運行軌道的指定位置,fa415 而天穹,通過它自身的旋轉,帶著所有恆星,但如果大衛試圖向粗魯無知的人傳授天文學的秘密,那將是浪費時間;因此他認為用樸實的風格說話就足夠了,這樣他就可以責備全世界的忘恩負義,如果他們在看到太陽時,沒有學會敬畏和認識上帝。這就是為什麼他說太陽有一個帳篷或亭子,也是為什麼他說,它從天的一端出來,迅速地到達另一端。他這裡沒有科學地論述(如果他在哲學家中說話,他可能會這樣做)太陽所完成的整個旋轉,而是為了適應最粗魯和最遲鈍的人,他將自己限制在眼睛所呈現的普通現象上,因此,他沒有談論太陽軌道的另一半,這在我們的半球是看不見的。他向我們提出了三件事,要在太陽中考慮——它形式的輝煌和卓越——它運行速度的迅捷——以及它熱量的驚人力量。為了更有力地表達和放大它超凡的美麗,以及可以說的華麗服裝,他使用了新郎的比喻。然後他添加了另一個比喻,一個勇敢的人作為賽跑者進入賽場,以贏得比賽的獎品。古代在體育場上,無論是駕車還是步行,那些競爭者的速度都令人驚嘆;儘管與太陽在其軌道上移動的速度相比,這算不了什麼,但大衛在他所看到的一切普通人所能注意到的事物中,找不到任何比這更接近的。有些人認為第三句話,當他談到太陽的熱量時,應該理解為它的植物熱,正如它所說的;換句話說,就是地球上的植物體賴以獲得活力、支持和生長的力量。fa416 但我不認為這種解釋適合這段話。確實,太陽強大的影響力穿透地球使其肥沃,這是上帝的一項奇妙工作,也是他良善的顯著證據。但正如詩篇作者所說,沒有人或沒有什麼能躲過它的熱量,我更傾向於將其理解為灼傷人類和其他生物以及植物和樹木的劇烈熱量。至於太陽的生命熱量,我們通過它感到自己充滿活力,沒有人希望避免它。


詩篇 19:7-9


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7. 耶和華的律法。詩篇的第二部分從這裡開始。詩人先是指出,受造物雖然不會說話,卻能教導全人類,並清楚地向所有人啟示上帝的存在,使他們無可推諉。現在,詩人轉向猶太人,上帝藉著他的話語,將更豐盛的知識傳達給他們。雖然諸天為上帝作證,但它們的見證並不能使人真正敬畏上帝,獲得對他穩固的認識;它只不過是使人無可推諉。無疑,如果我們不是如此遲鈍和愚蠢,在世界舞台上所能找到的上帝的印記和證據,足以激勵我們承認並敬畏上帝;但是,儘管我們被如此清晰的光芒環繞,我們卻仍然盲目,如果沒有話語的幫助,這輝煌的上帝榮耀的展現,對我們將毫無益處,即使它對我們來說就像響亮而清晰的宣告在我們耳邊迴響。因此,上帝將特殊的恩典賜給那些他決定呼召得救的人,就像古時一樣,雖然他無一例外地在自己的作為中向所有人顯明他的存在,但他只將他的律法傳給亞伯拉罕的子孫,藉此使他們對他的威嚴有更確定和親密的認識。由此可知,猶太人有雙重義務事奉上帝。既然外邦人,上帝只藉著無言的受造物向他們說話,他們對自己的無知沒有藉口,那麼那些忽略聆聽從他自己神聖口中發出的聲音的人,他們的愚蠢豈不更難以忍受嗎?因此,大衛在此的目的,是激勵猶太人,上帝藉著更神聖的約將他們與自己連結,以更迅速和愉悅的熱情順服他。此外,在「律法」一詞下,他不僅指正直生活的準則,或十誡,他也包括上帝將該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區分開來的約,以及摩西的全部教義,他隨後在「法度」、「訓詞」和其他名稱下逐一列舉了這些部分。他用這些稱號和讚美來提升律法的尊嚴和卓越,如果沒有同時加入自由的收養和依賴於它的應許,以及簡而言之,構成真正宗教和虔誠的全部教義,這些稱號和讚美將不適用於單單的十誡。至於這裡使用的希伯來詞語,我不會花太多時間試圖非常精確地給出它們各自的含義,因為從其他段落很容易看出,它們有時會混淆或互換使用。Twd[, eduth,我們翻譯為「法度」,通常指約,其中上帝一方面應許亞伯拉罕的子孫他將是他們的上帝,另一方面要求他們有信心和順服。因此,它表示上帝與他的古老民族之間訂立的相互之約。µydwqp, pikkudim,我跟隨他人翻譯為「訓詞」,有些人將其限制為儀式,但在我看來是不恰當的:因為我發現它到處都被普遍地理解為條例和法令。緊隨其後的hxw, mitsvah,我們翻譯為「命令」,其含義幾乎相同。至於其他詞語,我們將在各自的位置上考慮它們。


上帝律法的第一個讚揚是,它是完美的。大衛用這個詞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充分地學習了上帝的律法,他就不會缺少達到完美智慧所必需的任何東西。在異教徒作家的著作中,無疑可以找到散佈各處的真實而有用的句子;而且,上帝確實將一些關於正義和正直的知識放入了人類的心中;但是,由於我們本性的敗壞,在沒有啟示的地方,人類中找不到真理的真正光芒,而只有一些殘缺不全的原則,這些原則被許多模糊和疑問所籠罩。因此,大衛公正地為上帝的律法聲稱了這一讚揚,即它包含著完美而絕對的智慧。由於他緊接著談到的靈魂的歸正,無疑應理解為其恢復,所以我毫不費力地如此翻譯。有些人對這個表達方式過於細緻地推敲,將其解釋為指人的悔改和重生。我承認,靈魂若不同時更新以歸於公義,就不能藉著上帝的律法得到恢復;但我們必須考慮大衛的真正意思是什麼,那就是,正如靈魂賦予身體活力和力量一樣,律法同樣是靈魂的生命。他說靈魂得到恢復,是暗示我們所有人出生時所處的悲慘狀態。無疑,我們身上仍然殘留著最初創造的一些微小痕跡;但是,由於我們身體的任何部分都不能免於污穢和不潔,因此,如此敗壞和墮落的靈魂的狀況與死亡相差無幾,並且完全趨向於死亡。因此,上帝必須使用律法作為恢復我們純潔的補救措施;這並不是說律法的字面本身就能做到這一點,正如稍後將更詳細地說明的那樣,而是因為上帝使用他的話語作為恢復我們靈魂的工具。


當詩篇作者宣稱「耶和華的法度是可靠的」時,這是對前一句話的重複,因此律法的完整性或完美性與他法度的忠實性或真實性意味著同一件事;也就是說,當我們讓自己被上帝的話語引導和管理時,我們就不會有迷失的危險,因為這是他安全地引導他自己的人民走向救恩的道路。這裡似乎將智慧的教導作為靈魂恢復的開始。理解力是靈魂最卓越的稟賦;大衛教導我們,它必須來自律法,因為我們天生就缺乏它。他所說的「嬰孩」不應理解為指任何特定類別的人,好像其他人本身就足夠聰明;而是他首先教導我們,除非他們在學習律法方面取得進步,否則沒有人能擁有正確的理解力。其次,他藉此表明上帝需要什麼樣的學生,即那些自以為愚拙的人(哥林多前書 3:18),以及那些降到孩童地位的人,這樣他們自己的理解力的高傲就不會妨礙他們以完全順從的精神,將自己完全交給上帝話語的教導。


8. 耶和華的訓詞是正直的。詩篇作者乍看之下似乎只是說了一句老生常談的話,當他稱耶和華的訓詞是正直的。然而,如果我們更仔細地考慮他無疑在律法的正直與人們追隨自己的理解時所陷入的彎曲道路之間所做的對比,我們就會確信這種讚揚所蘊含的意義比乍看之下要多。我們知道每個人是多麼地自戀,以及從我們心中根除對自己智慧的虛妄自信是多麼困難。因此,我們必須確信這個真理:除非一個人的生命是按照上帝的律法塑造的,否則就無法正確地安排;沒有這個,他只能在迷宮和彎曲的小徑中徘徊。大衛其次補充說,上帝的律例使人心歡喜。這意味著除了來自良心的喜樂之外,沒有其他真實而堅實的喜樂;當我們確信我們的生命蒙上帝喜悅和悅納時,我們就分享了這種喜樂。毫無疑問,真正良心平安的源泉是信心,信心使我們與上帝自由和好。但是對於那些真心事奉上帝的聖徒來說,從他們知道自己事奉上帝並非徒勞,也並非沒有報酬的希望中,也產生了無法言喻的喜樂,因為他們有上帝作為他們生命的審判者和認可者。簡而言之,這種喜樂與世上所有腐敗的誘惑和享樂形成對比,這些誘惑和享樂是致命的誘餌,引誘可憐的靈魂走向永遠的毀滅。詩篇作者話語的含義是:那些樂於犯罪的人為自己招致了大量的悲傷;但遵守上帝的律法,反而給人帶來真正的喜樂。在詩篇的結尾,詩篇作者教導說,上帝的誡命是純潔的,能光照人的眼睛。藉此,他默示我們明白,只有在上帝的誡命中,我們才能找到善惡之間的區別,而在其他地方尋找是徒勞的,因為人自己所設計的一切都只是污穢和垃圾,腐蝕了生命的純潔。他進一步暗示,人儘管聰明,卻是盲目的,並且總是在黑暗中徘徊,直到他們將眼睛轉向天道的光。由此可見,只有那些以上帝為引導者和嚮導,遵循他所指引的道路,並努力尋求他藉著他的話語所提供和呈現的平安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但是這裡出現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因為保羅似乎完全推翻了大衛在這裡所引述的對律法的讚美。這些事情如何能協調一致:律法能恢復人的靈魂,然而它卻是一封死而致命的信?它使人心歡喜,然而,藉著帶來奴役的靈,卻使他們感到恐懼?它能光照人的眼睛,然而,藉著在我們心靈前蒙上一層面紗,卻排除了本應穿透其中的光?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記住我一開始就向你們展示的,大衛並非單純地談論道德律的誡命,而是包含了上帝藉以收養亞伯拉罕的後裔為他特選子民的整個約;因此,除了道德律——良好生活的準則——他還加入了救恩的自由應許,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基督自己,這收養是建立在基督身上並藉著基督而成的。但是保羅,他必須處理那些歪曲和濫用律法,並將其與基督的恩典和聖靈分開的人,他指的是摩西的職事,僅僅從其本身和字面上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基督的靈不使律法活過來,律法不僅無益,而且對其門徒來說是致命的。沒有基督,律法中除了不屈不撓的嚴厲之外,別無他物,它將全人類判處上帝的憤怒和咒詛。而且,沒有基督,我們裡面仍然存在肉體的叛逆,這在我們心中點燃了對上帝和他的律法的仇恨,由此產生了使徒所說的令人痛苦的奴役和可怕的恐懼。律法可以從這些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很容易向我們展示如何調和保羅和大衛的這些段落,這些段落乍看之下似乎是矛盾的。保羅的目的是要表明律法本身能為我們做什麼;也就是說,當它在沒有恩典應許的情況下,嚴格而嚴厲地要求我們履行對上帝的義務時,它能為我們做什麼;但大衛在此讚美它時,談論的是律法的全部教義,其中也包括福音,因此,在律法之下,他包含了基督。


9. 耶和華的訓詞潔淨。這裡我們應當理解,敬畏上帝是指事奉上帝的方式;因此,它被主動地理解為教導我們應當如何敬畏上帝的教義。人們通常表現出敬畏上帝的方式,是通過發明虛假的宗教和敗壞的崇拜;這樣做只會更激怒祂的憤怒。因此,大衛在此間接譴責這些腐敗的發明,人們為此白白地折磨自己,fa420 這些發明常常縱容不潔;與之相反,他公正地斷言,遵守律法可以免除一切污穢。他補充說,它永遠長存;彷彿在說,這是永恆幸福的寶藏。我們看到人類在沒有仔細思考他們在做什麼的情況下,以衝動和熱切的情感追求這個世界上轉瞬即逝的事物;但是,這樣抓住幸福生活的空虛影子,他們卻失去了真正的幸福本身。在第二句中,大衛稱上帝的誡命為真理,表明凡是人僅憑自己的思想,而不以神的律法為準則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和虛假的。的確,他不可能更有效地激勵我們去愛,並熱切地按照律法生活,除非他給我們這個警告,即所有那些不顧神的律法而安排自己生活的人,都是在欺騙自己,並追隨純粹的妄想。那些將「判斷」一詞解釋為僅指第二誡命的人,在我看來是錯誤的:因為大衛的目的是用各種表達方式來讚美信徒從神的律法中獲得的好處。當他說,它們一同稱義時,意思是,它們從最大到最小,無一例外,都是公義的。通過這種讚美,他將神的律法與所有人的教義區分開來,因為在其中找不到任何瑕疵或過失,它在所有方面都是絕對完美的。


詩篇 19:10-11


10. 都比金子可羨慕,比許多精金可羨慕;比蜜甘甜,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fa421 11. 而且,你的僕人因此受警戒;遵守這些,便有大賞賜。


10. 都比金子可羨慕。詩人現在從其價值和甘甜兩方面來讚美上帝的律法。這種讚美取決於前幾節經文中的讚美;因為他剛才列舉的許多巨大好處,理應使我們將天上的真理視為最高尚、最卓越的寶藏,並與之相比,輕視世上所有的金銀。對於「精金」一詞,拉丁語稱之為 Aurum obryzum,fa422 有些人將希伯來詞譯為珠寶或寶石,fa423 但另一種譯法更為普遍接受,即精金,也就是在爐中純淨精煉的金子;有許多經文證實了這種譯法。fa424 希伯來詞 zp, paz,源自 hzp, pazah,意為加強;fa425 從中我們可以推測,詩人並非指某個特定國家的金子,如同有人會說俄斐的金子,而是指經過人工完全精煉和淨化的金子。zp, paz 遠非源自某個國家的名稱,相反,從 <241009>耶利米書 10:9 可以看出,烏法斯地名是從這個希伯來詞而來,因為那裡有最上等的金礦。至於拉丁人使用的obrizum一詞的起源,我們無法確定地說些什麼,除非根據傑羅姆的猜測,它表示來自俄斐之地,就好像它被說成是aurum Ophrizum。簡而言之,其意義是,如果我們不將律法置於世上所有財富之上,我們就不會像它應得的那樣尊重它。如果我們一旦被引導如此高度地珍視律法,它將有效地幫助我們的心擺脫對金銀的過度渴望。對律法的這種尊重必須加上對它的愛和喜悅,這樣它不僅能以約束使我們順服,還能以其甘甜吸引我們;這是不可能的,除非同時我們已經制服了我們對肉體享樂的愛,只要我們因敗壞的品味而拒絕上帝的公義,我們被其誘惑和纏繞就不足為奇了。從中我們可以再次推斷出另一個證據,即大衛的論述不應僅僅理解為誡命和死板的文字,而是他同時包含了上帝恩典所提供的應許。如果律法除了命令我們之外別無他用,它又怎能被愛呢,因為在命令中它使我們恐懼,因為我們都未能遵守它?fa426 當然,如果我們將律法與赦免的希望和基督的靈分開,我們非但不會覺得它像蜂蜜一樣甜美,反而會在其中找到一種足以殺死我們可憐靈魂的苦澀。


11. 此外,藉著它們,你的僕人得以謹慎。這些話語可以廣泛地應用於所有神的子民;但它們更恰當地應理解為大衛自己,藉著它們,他證明他從自己的經驗中清楚地知道他在前幾節經文中關於律法所說的一切。沒有人會真正且認真地談論天上的真理,除非他將其深深地銘刻在自己的心中。因此,大衛承認,他所有用於正確規範和塑造生活的智慧,都歸功於神的律法。然而,儘管他主要是在談論自己,但他以自己的例子闡明了一條普遍的規則,即如果人們希望有一種正確的方法來好好管理生活,神的律法本身就足以達到這個目的;但相反地,一旦人們偏離它,他們就容易陷入無數的錯誤和罪惡。值得注意的是,大衛突然將他的話語轉向神,呼籲神作為他所說的見證,以便更有效地使人相信他所說的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由於希伯來詞rhz,zahar,我翻譯為「得以謹慎」,既有教導的意思,也有警惕的意思,所以在這個地方,有些人將其翻譯為「你的僕人因律法的誡命而受教」或「受警告」。但當它被視為意味著那些將自己交給神來管理的人變得謹慎和小心時,這句話的含義就更深了,因此,這種翻譯在我看來更為可取。在第二句中,詩人宣稱,凡將自己交給神,遵守他所規定的公義法則的人,都不會白費力氣,因為他為他們預備了豐厚而豐富的獎賞:「遵守它們,必得大賞賜。」當說律法中神與我們立約,可以說,他使自己有義務報答我們的順服時,這對律法來說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讚美。在要求我們遵守律法中所包含的一切時,他所要求的無非是他有權利要求的;然而,他的恩典和不配得的慷慨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他應許他的僕人一份獎賞,而這份獎賞,從公義的角度來看,他並不虧欠他們。律法的應許,確實是無效的;但這是由於我們的過錯:因為即使是我們中最完美的人,也遠遠達不到完全和徹底的公義;而且人們不能指望他們的行為得到任何獎賞,直到他們完全和徹底地滿足了律法的要求。因此,這兩種教義完全協調:首先,永生將作為行為的獎賞賜給那些在所有方面都遵守律法的人;其次,儘管如此,律法卻對所有人都宣告了咒詛,因為全人類都缺乏行為的公義。這將很快從下一節經文中顯現出來。大衛在讚美了律法的這一益處——它為那些事奉神的人提供了豐厚的獎賞——之後,立即改變了他的話語,並呼喊:「誰能明白自己的過失呢?」藉此他宣告所有人都應受永死,從而徹底推翻了人們可能傾向於寄託在他們行為功勞上的所有信心。有人可能會反對說,這種讚美,「遵守你的誡命,必得大賞賜」,是徒然歸於律法的,因為它是無效的。答案很簡單,即在收養之約中包含了罪的自由赦免,公義的歸算也依賴於此,神對他子民的行為給予報償,儘管從公義的角度來看,這並不是他們應得的。神在律法中應許那些完全順服他的人,真信徒藉著他的恩典和父性的良善而獲得。因他悅納他們聖潔的願望和順服的熱切努力為完全的義。


詩篇 19:12-14


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過失呢?求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罪。13. 又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fa428不容這罪轄制我;我便完全,免犯大罪。fa429 14. 耶和華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12. 誰能知道自己的過失呢?這句感嘆詞向我們表明,我們應如何使用附帶條件的律法應許。即:一旦這些應許出現,每個人都應檢視自己的生活,不僅將自己的行為,而且將自己的思想,與律法中規定的完美公義準則進行比較。如此一來,所有的人,無論大小,都會發現自己被剝奪了從律法中獲得獎賞的一切希望,從而被迫尋求神的憐憫。僅僅考慮律法教義的內容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審視自己,以便看到我們在遵守律法方面有多麼不足。每當天主教徒聽到這個應許,


「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著,」


(<031805>利未記 18:5,)


他們毫不猶豫地立即將永生與他們工作的功勞聯繫起來,彷彿他們有能力遵守律法,而我們所有人都是違背律法的,不僅在一點上,而且在所有方面。因此,大衛彷彿陷入了四面八方的迷宮,驚訝地承認自己被眾多的罪惡所淹沒。我們首先應該記住,由於我們個人缺乏律法所要求的公義,因此我們被排除在律法所應許的獎賞希望之外;其次,我們在神面前有罪,不是一兩個過錯,而是無數的罪,因此我們應該以最痛苦的悲傷來哀悼我們的墮落,這不僅剝奪了我們神的祝福,而且將生命變成了死亡。大衛就是這樣做的。毫無疑問,當他說神慷慨地向所有遵守他律法的人提供獎賞之後,他喊道:「誰能知道自己的過失呢?」這是因為他想到自己的罪時所受到的驚嚇。希伯來詞twaygç,shegioth,我們翻譯為過失,有些人認為大衛指的是較小的過錯;但在我看來,他只是想說,撒旦有如此多的詭計來迷惑和蒙蔽我們的心靈,以至於沒有人知道自己罪惡的百分之一。聖徒確實常常因無知和疏忽而在較小的事情上犯錯;但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他們被撒旦的陷阱所困,甚至沒有察覺到他們所犯的更嚴重的過錯。因此,所有那些人們放任自己去犯的罪,沒有適當地意識到其中的邪惡,並被肉體的誘惑所欺騙,都理所當然地包含在大衛在此使用的希伯來詞中,該詞意為過失或無知。fa430 在將自己和他人召到神的審判台前時,他警告自己和他們,儘管他們的良心沒有定他們的罪,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被赦免;因為神比人的良心看得更清楚,因為即使那些最專心審視自己的人,也沒有察覺到他們所犯的大部分罪。


在大衛作出這番認罪之後,他接著祈求赦免:「求你赦免我隱而未現的罪。」「赦免」這個詞不是指重生的祝福,而是指無條件的赦免;因為這裡使用的希伯來動詞hqn,nakah,來自一個意為無辜的詞。詩人更清楚地解釋了他所說的「過失」是什麼意思,現在他稱之為「隱而未現的罪」;也就是說,那些人自欺欺人地認為它們不是罪的罪,他們這樣自欺欺人不僅是故意的,而且是明確地旨在這樣做,而是因為他們沒有適當地考慮上帝審判的威嚴。試圖以無知為藉口和理由來為自己辯護是徒勞的。對自己的過錯視而不見也無濟於事,因為沒有人能成為自己案件的稱職法官。因此,我們絕不能認為自己是純潔無辜的,直到我們被上帝的赦免或宣告無罪的判決所宣告。我們沒有察覺到的過錯必然會受到上帝的審判,並給我們帶來定罪,除非他將它們塗抹並赦免;如果這樣,那麼除了這些之外,那些知道自己有罪,並且良心迫使自己判斷和定罪自己的人,又怎能逃脫並不受懲罰呢?此外,我們應該記住,我們不僅犯了一種罪,而且被大量的污穢所淹沒。一個人越是勤奮地審查自己,就越容易像大衛一樣承認,如果上帝發現我們隱而未現的過錯,我們裡面就會發現一個深不見底、無邊無際的罪惡深淵,正如我們所說的;fa431 因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在上帝面前有多少種方式是有罪的。從這點也可以看出,當天主教徒聲稱他們每年可以輕易而迅速地將所有罪惡捆成一捆時,他們是受了迷惑,並且犯了最嚴重的偽善。拉特朗會議的法令命令每個人每年至少告解一次所有的罪,同時聲明除了遵守該法令之外,沒有赦免的希望。因此,盲目的天主教徒,通過去告解室,向神父耳語他們的罪,認為他已經做了所有要求的事情,好像他可以數著手指頭數出他在一整年中所犯的所有罪;然而,即使是聖徒,通過嚴格審查自己,也幾乎無法知道他們罪惡的百分之一,因此,他們異口同聲地與大衛一同說:「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也不能聲稱只要每個人盡其所能地列舉自己的罪就足夠了。這絲毫沒有減少這項著名法令的荒謬性。fa432 由於我們無法做到律法所要求的,所有那些心中真正而深刻地充滿敬畏上帝原則的人,只要他們認為自己有義務列舉所有罪惡以獲得赦免,就必然會被絕望所淹沒;而那些想像自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擺脫罪惡的人,必然是完全愚蠢的人。我知道有些人以不同的方式解釋這些話,將它們視為一種禱告,其中大衛懇求上帝,藉著他聖靈的引導,使他從所有的錯誤中恢復過來。但在我看來,它們更應該被視為一種求赦免的禱告,而下一節經文所說的則是求聖靈幫助和成功克服試探的禱告。


13. 也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任意妄為的罪,他指的是已知且明顯的過犯,fa433 伴隨著驕傲的輕蔑和頑固。藉著「攔阻」這個詞,他暗示肉體對罪的自然傾向是如此,即使是聖徒本身,若非上帝親自看守和保護,也會立即爆發或一頭栽進罪中。值得注意的是,他稱自己為上帝的僕人,卻承認自己需要勒住,以免傲慢和叛逆地違犯上帝的律法。他雖然因上帝的靈而重生,卻確實為自己的罪孽嘆息;但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肉體的叛逆有多大,以及我們多麼容易忘記上帝,而這正是輕蔑上帝的威嚴和一切不敬虔的根源。現在,如果大衛,一個在敬畏上帝方面取得如此大進步的人,都無法擺脫犯罪的危險,那麼肉體和未重生的人,心中有無數的私慾作主,又怎能憑自己的自由意志來約束和管理自己呢?因此,即使我們任性的肉體的不羈已經藉著自我否定而被制服,我們也要學會存著敬畏和戰兢的心行事;因為除非上帝約束我們,否則我們的心將會因對上帝的驕傲和傲慢的輕蔑而劇烈沸騰。這種理解得到了緊隨其後的原因的證實,即「不容這罪轄制我」。藉著這些話,他明確表示,除非上帝幫助他,否則他不僅無法抵抗,而且將完全被最惡劣的惡習所轄制。因此,這段經文不僅教導我們所有人類天生都是罪的奴隸,而且如果上帝不持續看顧他們,引導他們走上聖潔的道路,並加強他們堅持下去,信徒本身也會成為罪的奴僕。這裡還有另一個有益的教訓,我們必須注意,那就是我們絕不應該只祈求赦免,而不同時祈求上帝的力量在未來加強和鞏固我們,使誘惑在未來無法勝過我們。儘管我們心中可能會感受到情慾的刺激,使我們痛苦和煩惱,但我們不應該因此而氣餒。我們應該採取的補救措施是祈求上帝約束我們。毫無疑問,大衛可能希望心中沒有腐敗的攪動;但他知道,除非他在死亡時脫去這敗壞的本性,否則他永遠不會完全擺脫罪的殘餘,因此他祈求聖靈的恩典武裝他去戰鬥,使罪惡無法在他身上得勝。在經文的結尾有兩點需要注意。大衛斷言他那時將是正直的,並且脫離了許多邪惡,首先,他將保守他無罪的榮耀歸因於上帝屬靈的幫助;並且依靠它,他自信地確信自己將戰勝撒旦的所有軍隊。其次,他承認,除非上帝幫助他,否則他將被巨大的重擔所壓倒,彷彿被投入無限的邪惡深淵:因為他說,在上帝的幫助下,他將不僅擺脫一個或兩個過錯,而是許多過錯。由此可見,一旦我們被上帝的恩典所拋棄,撒旦就沒有任何一種罪不能使我們陷入其中。因此,讓大衛的這番告白激勵我們熱切禱告;因為在如此眾多和各種各樣的陷阱中,我們不應該睡著或懶惰。再次,讓詩人操練的另一部分在我們心中佔主導地位——讓我們與他一同誇耀,儘管撒旦可能以許多強大的軍隊攻擊我們,但只要我們有神的幫助,我們就仍然是不可戰勝的,並且將不顧一切敵意的企圖,堅守我們的正直。


14. 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裡的意念。大衛更明確地祈求神的恩典來堅固他,使他能夠過正直聖潔的生活。這節經文的實質是:我懇求你,神啊,不僅要保守我免於犯下外在的過犯,還要使我的舌頭和我的心順服你的律法。我們知道,即使是最完美的人,也很難約束他們的言語和思想,以至於沒有任何與神旨意相悖的念頭或話語從他們的心中或口中發出;然而,這種內在的純潔正是律法主要要求我們的。現在,這種美德——這種對心和舌頭的嚴格控制——越是稀有,我們就越要明白,我們需要被聖靈引導,才能正直誠實地規範我們的生活。詩人藉著「蒙悅納」一詞表明,良好生活的唯一準則是人們努力取悅神,並得到他的認可。他最後的話,稱神為他的力量和他的救贖主,是為了堅定他對獲得所求的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