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羅馬書 1:8-12

 1:8 第一,我靠著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 神,因你們的信德傳遍了天下。

1:9 我在他兒子福音上,用心靈所事奉的 神可以見證,我怎樣不住地提到你們;

1:10 在禱告之間常常懇求,或者照 神的旨意,終能得平坦的道路往你們那裡去。

1:11 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可以堅固;

1:12 這樣,我在你們中間,因你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可以同得安慰。

-----------------------------------------------------------------------------

8. 我起初f28確實如此,等等。在這裡一開始就完全符合時機地展開,因為他適時地以與自己以及他們有關的理由,為他們接受教導作好準備。他所陳述關於他們的事,是他們信仰的知名度;因為他暗示,他們既被教會公然稱讚,就不能拒絕主的使徒,否則就會辜負眾人對他們的美好印象,而這樣做將極不禮貌,甚至近乎不忠。正因這樣的見證正當地讓使徒憑藉他們服從的肯定,按著他的職分,承擔起教導和教誨羅馬人的責任;同時也使他們有義務不藐視他的權柄。至於他自己,他藉由表明對他們的愛,引發他們有可受教的心;而且,最能讓建議者贏得信任的,就是讓人感受到他真心誠意地關心我們的幸福。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他如此稱讚他們的信仰,f29其實是暗示他們的信仰是從神那裡領受的。這裡教導我們,信仰是神的恩賜;因為感恩就是對恩惠的承認。感謝神的信仰的人,就是承認信仰來自他。而既然我們看見使徒總是以感恩作為祝賀的開始,讓我們知道我們是被提醒,所有的福分都是神免費的禮物。我們也需要習慣這樣的說法,好使我們更能激勵自己承認神是賜給我們一切福分的主,也激發他人一起做同樣的承認。如果連在小事上都該如此,更何況是關於信仰呢;信仰絕不是神微不足道或隨意分給人的禮物。此外,這裡也給我們一個例子,我們應該藉著基督感恩,根據使徒在<580801>希伯來書8:15裡的吩咐;因為我們是在祂的名下向天父尋求並獲得憐憫。——最後我觀察到,他稱祂為“我的神”。這是忠信之人特有的特權,神只將這份榮耀賜給他們。這其中確實蘊含著一種彼此的關係,就是在這個應許裡所表達的,


“我要作他們的神,


他們要作我的子民。”(<243022>耶利米書30:22.)


我也同時傾向將這限定在保羅本人所持的身分上,作為他在福音宣講事工上盡忠到底的明證。所以希西家稱神為以賽亞的神,就是當他請求以賽亞給他作真先知和忠信先知的證明時(<233704>以賽亞書37:4.)。同樣,祂也被特別稱為但以理的神(<270620>但以理書6:20.)。


遍及全世界。對保羅而言,忠信之人的讚譽等同於全世界對羅馬人信仰的稱頌;因為不信的人視其為可憎,根本不可能對其作出公正或正確的見證。因此我們明白,是藉著忠信之人的口,羅馬人的信仰才得以傳揚全世界,只有他們才能正確地判斷並作出公正的評價。至於這些人雖為人數稀少、受人輕視,甚至在羅馬也不被惡人認識,這一點保羅根本毫不在意,因他根本不把他們的判斷當一回事。


9. 因為神是我的見證人,等等。他藉由行動證明自己的愛;若不是非常愛他們,他就不會這麼殷切地把他們託付給主,更不會那麼熱切地想用自己的辛勞促進他們的福祉。因此,他的焦慮和渴望都是他愛的確證;因為若非從愛而來,這些都不可能存在。既然他知道在堅立聽眾對他講道的信心時這是必要的,為了讓羅馬人完全相信他的真誠,他加上了一個誓言——這是一個必要的補救辦法,每當一個本應被視為真實且無可置疑的聲明,因猶豫不決而動搖的時候。因為誓言不過是向神訴諸我們所宣告之事的真實性,所以否認使徒在這裡用了誓言,是極其愚蠢的。然而,他並未違背基督的禁止。


由此可見,基督的本意並非(像迷信的再洗禮派所幻想的那樣)徹底廢除誓言,反而是要人們注意嚴格遵守律法;而律法允許宣誓,只是譴責偽證和無謂的發誓。如果我們要正確使用誓言,便應效法使徒所展現的嚴肅與敬虔;你要明白的是,當我們稱神作見證人時,其實也召喚祂作為復仇者,如果我們欺騙的話;保羅在別處用以下話語表達這層意思,


“神可以見證我的心。”(2 Corinthians 1:23.) f30


我以心靈事奉的那一位等等。對於亵神者而言,輕視神的人,妄用祂的名是一件極為大膽又放肆的事;但使徒這裡提到自己的虔誠,是為了獲得信任;那些在內心敬畏神、尊重祂名的人,會害怕偽誓。同時,他將自己的內心與外在的宗教偽裝做對比,因為許多人假裝自己敬拜神,外表看來是如此,他則見證自己是真心從心裡事奉神。f31 他也可能暗指古時猶太人認為只有宗教儀式才算對神的敬拜。他因此暗示,儘管他不再遵守這些儀式,但他仍是真誠敬拜神的人,正如他在 Philippians 3:3 所說:


“我們才是真正的割禮,是憑心靈事奉神,


而不在肉身誇口。”


因此,他以自己以內心誠敬事奉神自豪,這才是真正的宗教與蒙神悅納的敬拜。


但我剛才所說,為了讓他的誓言更具說服力,保羅必須表明他對神的虔誠;因為偽誓對於邪惡之人只是玩笑,而敬虔的人卻比千百次死亡還要害怕這事;只要真有對神的敬畏,也必有對祂名字的敬重。正如保羅所說,他很清楚誓言有多神聖、真誠,並不像那些亵神者那樣隨便以神為見證。借著自己的榜樣,他也教導我們,無論何時發誓,都必須展現出這樣的虔誠,使我們在聲明中所使用神的名字能夠保持神聖。進一步來說,他甚至以自己的事奉為證明,顯明他不是假意敬拜神;因為當他否定自己,且為推進神國毫不遲疑地承受羞辱、貧困、仇恨,甚至死亡的威脅時,這就是他為神的榮耀而獻身的最有力證明。f32


9. 因为上帝是我的见证,等等。他通过其效果证明他的爱;因为如果他不是非常爱他们,他就不会如此焦急地将他们托付给主,特别是他不会如此热切地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他们的福祉。因此,他的焦虑和热切的渴望是他爱的确凿证据;因为如果它们不是源于爱,它们就永远不会存在。而且他知道,为了建立对他传道的信心,这是必要的,為了讓羅馬人完全相信他的真誠,他還發了誓——這是一種必要的補救措施,每當一個本應被視為真實無疑的聲明因不確定性而動搖時。因為誓言不過是向上帝訴說我們所聲明的真實性,所以否認使徒在此使用了誓言是極其愚蠢的。儘管如此,他並沒有違背基督的禁令。


由此可見,基督的目的(正如迷信的再洗禮派所夢想的)並不是要完全廢除誓言,而是要提醒人們遵守律法;律法允許發誓,只譴責偽證和不必要的發誓。如果我們想正確地使用誓言,就讓我們效法使徒們所表現出的嚴肅和虔誠的態度;為了讓你們明白這是什麼,要知道上帝被稱為見證人,如果我們欺騙,他也會被呼求為報復者;保羅在別處用這些話表達了這一點,


「我呼籲上帝為我的靈魂作證。」(<470123>哥林多後書1:23。)f30


我以我的靈事奉他,等等。褻瀆上帝的人,玩弄上帝的人,習慣於大膽而傲慢地假借上帝的名義;但使徒在此談論他自己的虔誠,以贏得信任;那些心中敬畏上帝和尊重他名的人,會害怕發假誓。同時,他將自己的靈魂與宗教的外在表象對立起來;因為許多人虛假地聲稱自己是上帝的敬拜者,並且外表看起來是這樣,他證明他從心裡事奉上帝。f31 也許他暗示了古代的儀式,猶太人認為上帝的敬拜只存在於這些儀式中。他接著暗示,儘管他沒有保留這些儀式,但他仍然是上帝真誠的敬拜者,正如他在<500303>腓立比書3:3中所說的,


「我們才是真受割禮的,我們以神的靈敬拜,


不靠肉體誇口。」


他因此誇口說,他以真誠的奉獻之心事奉上帝,這才是真正的宗教和蒙悅納的敬拜。


但是,正如我所說,為了讓他的誓言獲得更多信任,保羅有必要宣告他對上帝的虔誠;因為偽證對不敬虔的人來說是一種玩樂,而虔誠的人則比千次死亡更害怕它;因為不可能,只要真正敬畏上帝,就必然會尊重他的名。這就好像保羅說,他知道誓言有多麼神聖和真誠,他沒有像不敬虔的人那樣輕率地呼求上帝作證。因此,他以自己的榜樣教導我們,每當我們發誓時,我們都應該表現出這樣的虔誠,使我們在聲明中使用的上帝之名能夠保持其神聖性。此外,他甚至通過自己的事奉證明,他並非虛偽地敬拜上帝;因為當他捨己,毫不猶豫地忍受羞辱、貧困、仇恨的一切艱辛,甚至死亡的危險,以推進上帝的國度時,這就是他獻身於上帝榮耀的最充分證據。f32


有些人認為這條款,好像保羅打算推薦他所說的獻給神的敬拜,因為這敬拜與福音所規定的相符。確實,福音中吩咐我們要屬靈的敬拜;但前一種解釋最為合適,即他將自己的事奉獻給神,傳揚福音。然而,他同時也將自己與偽君子區分開來,偽君子另有目的,而不是為了事奉神;因為野心或類似的東西影響著大多數人;而且並非所有人都真誠而忠實地從事這項職務。其意義是,保羅真誠地履行了教導的職責;因為他所說的自己的奉獻,都應用於這個主題。


但我們由此可以得出一個有益的教義;因為當福音的傳道人聽到,他們在傳揚福音時,是向神獻上可蒙悅納和寶貴的事奉時,這應當給他們不小的鼓勵。確實,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勞動蒙神喜悅並蒙他認可時,有什麼能阻止他們將其視為卓越的事奉呢?此外,他稱之為神兒子的福音;因為基督在其中被顯明,他被父指定為此目的,即他被榮耀,也應榮耀父。


不斷地,等等。他藉著為他們禱告的恆心,進一步表明了他愛的熱忱。確實,當他向主傾訴禱告時,沒有一次不提到他們,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據。為了使意義更清晰,我將pantote譯為「總是」;好像是說:「在我所有的禱告中」,或者「每當我向神禱告時,我都提到你們。」f33 現在他所說的不是指任何一種呼求神的方式,而是指那些聖徒在自由中,放下一切憂慮,全心投入工作的禱告;因為他可能經常突然表達這個或那個願望,而羅馬人並沒有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但每當他事先打算並準備好向神獻上禱告時,他都會在其中記住他們。因此,他特別談到那些聖徒刻意準備的禱告;正如我們發現我們的主自己也是如此,他為此尋求獨處。他同時暗示了他從事這種禱告的頻率,或者說,他如何不間斷地從事這種禱告,因為他說他不斷地禱告。


10. 請求,如果無論如何,等等。由於我們不從心裡研究他的益處,而我們不願意用我們的勞動來幫助他,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現在補充說,在說他關心他們的福祉之後,他用另一個證據表明他對他們的愛,就像在神面前一樣,甚至請求他能夠促進他們的利益。因此,為了讓你們完全理解其意義,請將這些詞語讀作好像插入了「也」字,也請求,如果無論如何,等等。他說,藉著神的旨意,一路順利,他不僅表明他指望主的恩惠使他的旅程成功,而且他認為他的旅程是順利的,如果它蒙主認可。我們所有的願望都應按照這個模式形成。


11. 因為我非常渴望見你們。他確實可以在不在場的情況下,用他的教義堅固他們的信心;但由於當面聽取建議更好,他渴望與他們同在。但他解釋了他的目的,並表明他希望承擔旅途的辛勞,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他們的益處。——他稱他所擁有的為屬靈恩賜f34,這些恩賜要麼是教義的,要麼是勸勉的,要麼是預言的,他知道這些恩賜是藉著神的恩惠臨到他的。他在此用「分給」這個詞,巧妙地指出了恩賜的用途:因為不同的恩賜分給每個人,以便所有人都能仁慈地互相幫助,並將各人所擁有的轉讓給他人。參見<450703>羅馬書 7:3;以及<460711>哥林多前書 7:11.


為了堅固你們,等等。他修改了他之前關於傳授的說法,以免他似乎認為他們是那些尚需學習宗教基本要素的人,彷彿他們迄今尚未在基督裡得到正確的教導。然後他說,他希望這樣幫助他們,使那些大部分已經有所進步的人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幫助:因為我們所有人都需要堅固,直到基督完全在我們裡面成形。(<490413>以弗所書 4:13.)


12. 他不滿足於這種謙遜的陳述,他加以限定,並表明他並非只擔任教師的角色,他也希望向他們學習;彷彿他說:「我渴望按照賜予我的恩典來堅固你們,使你們的榜樣也能為我的信心增添勇氣(alacritatem — 活力),這樣我們就可以互相受益。」


看看他虔誠的心謙遜到何種程度,以至於他不屑於向沒有經驗的初學者尋求堅固:他也不是虛偽地說話,因為在基督的教會中,沒有人是如此缺乏恩賜,以至於不能為我們的益處做出貢獻:但我們的嫉妒和驕傲阻礙了我們從彼此身上獲得這樣的果實。我們的自高自大,以及虛榮聲譽所產生的陶醉,使我們輕視和無視他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擁有的足以自給自足。我更喜歡與布塞爾(Bucer)一起閱讀「勸勉」(exhortationem — 鼓勵)而不是「安慰」(consolation);因為它與前半部分更為吻合。f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