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羅馬書 15:1-16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5:6 一心一口榮耀 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 神。

15:8 我說,基督是為 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 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5: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15: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15: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 神所給我的恩典,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 我們這些強壯的人,等等。免得那些在認識神方面比別人更有進步的人,認為把更多的負擔加在他們身上是不合理的,他指出他們之所以比別人更強壯,是為了什麼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扶持軟弱的人,防止他們跌倒。因為神既然命定那些他賜予卓越知識的人去教導無知的人,他也將扶持軟弱者的責任交給那些他使之強壯的人;因此,所有的恩賜都應該在基督的所有肢體之間共享。因此,一個人在基督裡越強壯,他就越有義務去忍耐軟弱的人。f433


他說基督徒不應該取悅自己,這暗示他不應該只顧滿足自己,就像那些滿足於自己判斷、漫不經心忽略他人的人一樣:這確實是對當前主題最合適的告誡;因為沒有什麼比一個人過於沉溺於自己,以至於不關心他人,只遵循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更能阻礙和抑制善行了。


2. 讓我們每個人,等等。他在此教導我們,我們對他人負有義務,因此我們有責任取悅和服事他們,而且沒有例外,我們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神的道,為了他們的造就而適應我們的弟兄。


這裡有兩點:我們不應該滿足於自己的判斷,也不應該屈從於自己的慾望,而應該時刻努力取悅我們的弟兄;然後,在努力適應我們的弟兄時,我們應該顧及神,這樣我們的目標就是他們的造就;因為大多數人只有在你迎合他們的脾氣時才能被取悅;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就不能太顧及他們的救恩,而必須奉承他們的愚蠢;你也不必看什麼是合適的,而要看他們尋求什麼來毀滅自己。那麼,你就不必努力取悅那些除了邪惡之外什麼都不喜歡的人。


3. 因為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等等。既然僕人拒絕主人親自承擔的責任是不對的,那麼我們若想免除承擔他人軟弱的責任,而基督,我們所誇耀的主和君王,卻親自承擔了,這將是非常奇怪的;因為他完全不顧自己,將自己完全獻給了這項服事。因為先知在《詩篇》69:10中所說的,在他身上確實得到了應驗:其中他提到,「為神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以及「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這些話暗示,他對神的榮耀充滿了如此大的熱情,以至於他被一種促進神國度的渴望所佔據,以至於他忘記了自己,彷彿被這一個念頭所吞噬,他如此獻身於主,以至於每當他看到神聖的名被不敬虔的人誹謗時,他的靈魂就感到悲傷。f435


第二部分,「神的辱罵」,確實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要麼是他對加諸於神身上的侮辱,感受到的痛苦不亞於他自己承受了這些侮辱——要麼是他看到神受到的傷害,其悲傷程度不亞於他自己是造成傷害的原因。但如果基督在我們裡面掌權,正如他必然在他的子民中掌權一樣,這種感受在我們心中也同樣強烈,以至於任何有損神榮耀的事,對我們造成的痛苦,不亞於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那麼,那些最高願望是從那些以各種方式辱罵神的名、踐踏基督、侮辱性地撕裂並用刀劍和火焰迫害他福音的人那裡獲得榮譽的人,就請離開吧。被那些不僅藐視基督,而且還侮辱基督的人如此尊敬,確實是不安全的.


4. 至於凡事,等等。這是對這個例子的應用,以免有人認為,勸我們效法基督與他的目的無關;「不,」他說,「聖經中沒有什麼是對你的教導和生活指導無用的。」f436


這是一段有趣的經文,藉此我們明白上帝的聖言中沒有虛妄和無益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學到,正是透過閱讀聖經,我們才能在虔誠和聖潔的生活中取得進步。因此,聖經中所傳達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努力學習;因為如果我們認為聖靈所教導的任何事情與我們無關,那就是對聖靈的侮辱;我們也應該知道,所教導我們的一切都有助於宗教的進步。雖然他談論的是舊約,但這也適用於使徒的著作;因為基督的靈處處都是一樣的,毫無疑問,他透過使徒,就像以前透過先知一樣,使他的教導適應於他子民的造就。此外,我們在這裡發現對那些狂熱分子的最嚴厲譴責,他們吹噓舊約已被廢除,並且與基督徒毫無關係;因為他們憑什麼臉面將基督徒從保羅所見證的、上帝為他們的救贖所命定的事物中轉離呢?


但是當他補充說,透過聖經的忍耐和安慰,我們才能有盼望,f437他並沒有包括從上帝的話語中獲得的全部益處;但他簡要地指出了主要目的;因為聖經特別有助於此目的——使那些透過忍耐預備好、透過安慰得到加強的人,對永生抱有盼望,並使他們沉浸在對永生的沉思中。f438 有些人將「安慰」一詞譯為「勸勉」;對此我並不反對,只是「安慰」更適合「忍耐」,因為忍耐由此而生;因為只有當上帝將逆境與安慰混合在一起時,我們才能準備好忍耐地承受逆境。信徒的忍耐確實不是哲學家所推薦的那種堅韌,而是那種溫順,藉此我們甘心順服上帝,同時對他的良善和父愛的一點點體驗使一切對我們來說都變得甜蜜:這滋養並維持我們內心的盼望,使它不致落空。


5. 願賜忍耐的上帝,等等。上帝之所以如此稱呼,是根據他所產生的;同樣的事情之前已經非常恰當地歸因於聖經,但意義不同:毫無疑問,只有上帝才是忍耐和安慰的作者;因為他透過他的靈將兩者傳達到我們的心中:但他使用他的話語作為工具;因為他首先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安慰,什麼是真正的忍耐;然後他將這教義灌輸並植入我們的心中。


但在勸誡和勸勉羅馬人他們應該做什麼之後,他轉而為他們禱告:因為他完全明白,談論職責是徒勞的,除非上帝透過他的靈在內部實現他透過人的口所說的。他禱告的總結是——他會使他們的心達到真正的合一,並使他們彼此團結:他同時也表明了合一的紐帶是什麼,因為他希望他們按照基督耶穌的旨意彼此同意。確實,與上帝無關的結合是悲慘的,而使我們偏離他的真理的結合是與他無關的。f439


為了向我們推薦在基督裡的合一,他教導我們這是多麼必要:因為除非所有人的心都同意讚美他,並且他們的舌頭也和諧一致,否則上帝就不會真正地被我們榮耀。因此,沒有人有理由誇耀他會以自己的方式榮耀上帝;因為上帝如此重視他僕人的合一,以至於他不願他的榮耀在不和與爭吵中傳揚。這個想法應該足以抑制當今許多人心中過度的爭吵和爭執。


7. 你們就彼此接納,等等。他回到勸勉上;為了加強這一點,他仍然保留了基督的榜樣。因為他接納了我們,不是一個或兩個,而是所有的人,因此將我們連結在一起,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留在他的懷裡,我們就應該彼此珍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認我們的呼召,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與主所連結的人分開。


「歸榮耀給神」這句話,可以只應用在我們身上,也可以應用在基督身上,或者同時應用在他和我們身上:我最贊同最後一種,根據這個意思——「正如基督在我們需要憐憫時,接納我們進入恩惠,從而彰顯了父的榮耀;同樣,我們也應該為了彰顯同一位神的榮耀,來建立和確認我們在基督裡的這種合一。」f440


8. 我說,基督耶穌,等等。他現在表明基督已經接納了我們所有人,因此他沒有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留下任何區別,除了他首先被應許給猶太民族,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專門為他們預定的,然後才向外邦人顯現。但他表明,對於所有爭執的根源,他們之間沒有區別;因為他將他們都從悲慘的分散中聚集起來,並在聚集之後將他們帶入父的國度,使他們成為一群羊,在一個羊圈裡,在一位牧羊人之下。因此,他宣稱,他們應該繼續團結在一起,而不是彼此輕視;因為基督沒有輕視他們中的任何一個。f441


他首先談到猶太人,說基督被差遣給他們,是為了藉著履行給予列祖的應許來成就神的真理:這不是普通的榮耀,因為基督,天地的主,取了肉身,為他們帶來救恩;他為他們越是謙卑自己,他賜給他們的榮耀就越大。但他顯然將這一點視為無可置疑的事實。更奇怪的是,有些狂熱的頭腦如此厚顏無恥,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舊約的應許視為暫時的,並將它們限制在今世。為了不讓外邦人聲稱比猶太人有任何優越之處,保羅明確聲明,基督所帶來的救恩,是藉著聖約屬於猶太人的;因為他的降臨應驗了父先前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因此他成為了那個民族的僕役。由此可見,舊約實際上是屬靈的,儘管它附屬於地上的預表;因為保羅現在所說的應驗,必然與永恆的救恩有關。此外,為了避免有人吹毛求疵,說當聖約存放在亞伯拉罕手中時,如此大的救恩是應許給後代的,他明確聲明應許是給予列祖的。那麼,基督的益處要麼必須限制在暫時的事物上,要麼與亞伯拉罕所立的聖約必須超越今世的事物。


9. 外邦人也,f442 等等。這是第二點,他花費更多時間證明這一點,因為它不那麼明顯。他引用的第一個見證取自詩篇18篇;這篇詩篇也記載在撒母耳記下22章,其中無疑提到了關於基督國度的預言;保羅從中證明了外邦人的呼召,因為其中應許,要在外邦人中作出歸榮耀給神的認信;因為我們若不在那些聽我們歌頌神的人中間,就不能真正地認識神。因此,為了讓神的名在外邦人中被認識,他們必須蒙受認識神的恩惠,並與神的子民相交:因為你可以在聖經中隨處看到,神的讚美只能在信徒的聚會中宣揚,他們有耳朵能夠聽見他的讚美。


10. 歡欣,你們外邦人,與他的人民。這節經文通常被認為是取自摩西之歌;但我不同意這一點;因為摩西在那裡的目的是通過闡述他的偉大來恐嚇以色列的敵人,而不是邀請他們共同歡樂。因此我認為這是引自<194705>詩篇47:5,其中寫道:「你們外邦人要歡欣鼓舞,因為你以公義審判列國,引導地上的外邦人。」保羅又加上,與他的人民,他這樣做是為了解釋;因為先知在那篇詩篇中無疑將外邦人與以色列聯繫起來,並邀請他們一同歡樂;沒有對神的認識就沒有喜樂。f443


11. 讚美神,所有外邦人,等等。這段經文的應用並非不恰當;因為那些不認識神偉大的人,怎能讚美他呢?他們不能這樣做,就像他們不能呼求一個不認識的名字一樣。因此,這是一個最適合證明外邦人蒙召的預言;從那裡添加的原因來看,這一點顯得更加明顯;因為他吩咐他們為神的真理和憐憫獻上感謝。(<19B701>詩篇117:1。)


12. 以賽亞又說,等等,這個預言是所有預言中最傑出的:因為在那段經文中,先知在幾乎絕望的時候,安慰了忠信的小餘民,甚至通過這一點——大衛家族枯死和垂死的樹幹會長出嫩芽,從他被輕視的根會開出枝條,這將恢復神子民昔日的榮耀。從那裡給出的記載清楚地表明,這個嫩芽就是基督,世界的救贖主。然後,他補充說,他將被高舉作為外邦人的記號,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救恩。這些詞確實與希伯來文本略有不同;因為我們在這裡讀到,興起,而在希伯來文中是作為記號站立,這是一樣的;因為他要像記號一樣顯眼。這裡的希望,在希伯來文中是尋求;但根據聖經最常見的用法,尋求神無非就是仰望他。f444


但這個預言中兩次證實了外邦人的蒙召——通過表達,基督將被高舉作為一個記號,並且他只在信徒中掌權——以及通過宣告,他們將仰望基督,這沒有道的傳講和聖靈的光照是不可能發生的。西緬的歌與這些事相符。還可以補充的是,仰望基督是祂神性的證據。


13. 願賜盼望的神,等等。他現在像以前一樣,以禱告結束這段話;在禱告中,他祈求主賜予他們他所吩咐的一切。由此可見,主絕不根據我們的力量或自由意志的能力來衡量他的誡命;他也不是吩咐我們應該做什麼,好讓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束緊腰帶去順從;而是他吩咐那些需要他恩典幫助的事情,好讓他激勵我們專心禱告。


他說「賜盼望的神」,是著眼於上一節;好像他說:「願我們都盼望的神,使你們充滿喜樂,也就是心中歡暢,也充滿合一與和睦,這都是藉著相信。」f445 因為為了使我們的平安蒙神悅納,我們必須藉著真實純正的信心連結在一起。如果有人更喜歡將「藉著相信」理解為「為了相信」f446,那麼意思就是:他們要培養平安以達到相信的目的;因為只有當我們和睦同心,樂意接受所教導的,我們才能正確地預備好去相信。然而,更可取的是,信心應與平安和喜樂連結;因為它是聖潔合法和睦的紐帶,也是敬虔喜樂的支撐。雖然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內心與神之間的平安,但上下文更傾向於前一種解釋。f447


他進一步補充說,使你們的盼望充足;因為這樣,盼望也在我們裡面得到堅固和增長。經文「藉著聖靈的能力」暗示萬物都是神恩惠的禮物:而「能力」一詞旨在強調聖靈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盼望、喜樂與平安的奇妙能力。


14. 但我自己也深信,等等。這句話是為了預防異議,或者可以看作是一種讓步,目的是為了安撫羅馬人;以防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如此多而緊急的勸誡,從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然後他為自己冒昧地對他們扮演教師和勸誡者的角色進行了辯解;他說,他這樣做,不是因為他對他們的智慧、仁慈或堅韌有任何懷疑;而是因為他的職責所迫。因此,他消除了所有自以為是的嫌疑,這種嫌疑尤其表現在當一個人將自己強加於不屬於他的職責,或談論不適合他的事情時。我們從這個例子中看到了這位聖潔之人的非凡謙遜,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被認為微不足道更可接受的了,只要他所傳講的教義保持其權威。


羅馬人有很大的驕傲;甚至他們城市的名字也使最底層的人民感到驕傲;以至於他們幾乎不能忍受來自另一個國家的教師,更不用說一個野蠻人和猶太人了。保羅不會以他自己的名義與這種傲慢爭鬥:然而,他卻以一種撫慰的方式制服了它;因為他證明他之所以向他們講話,是因為他的使徒職分。


你們滿有良善,充滿知識,等等。對於勸誡者來說,有兩種特質是特別必要的:第一是良善,這使他的心傾向於用他的建議幫助他的弟兄,也使他的容貌和言語充滿禮貌,——第二是建議的技巧或審慎,這使他獲得權威,因為他能夠使他所講話的聽眾受益。確實,沒有什麼比惡意和傲慢更與弟兄般的勸誡相悖的了,這使我們輕蔑地鄙視犯錯的人,並嘲笑他們,而不是糾正他們。嚴厲,無論是表現在言語還是容貌上,都會使我們的勸誡失去果效。但是,無論你在良善的感覺以及禮貌方面多麼出色,你仍然不適合提出建議,除非你擁有智慧和經驗。因此,他將這兩種資格都歸因於羅馬人,為他們作證,——他們自己足夠勝任,無需他人幫助,即可進行相互勸誡:因為他承認,他們在仁慈和智慧方面都非常豐富。由此可見,他們能夠勸誡。


15. 然而,我更大膽地寫信給你們,等等。藉口隨之而來,在提出這個藉口時,為了更充分地展現他的謙遜,他以讓步的方式說,他大膽地介入了一件他們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但他補充說,他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他的職責,因為他是外邦人的福音使者,因此不能忽略那些也是外邦人的人。然而,他如此謙卑自己,是為了提升他職位的卓越性;因為他提到上帝的恩惠,使他被提升到那個崇高的榮譽,他表明他不能容忍他按照使徒職責所做的事情被輕視。此外,他否認自己扮演的是教師的角色,而是勸誡者的角色,f448


16. 獻上福音,等等。我更喜歡這種翻譯,而不是伊拉斯謨首先採用的「管理」;因為沒有什麼比保羅在這裡暗示祭司所執行的神聖奧秘更確定的了。然後他使自己成為福音事奉中的大祭司或祭司,將他為上帝贏得的人民獻為祭物,並以這種方式在福音的神聖奧秘中勞動。毫無疑問,這就是基督徒牧師的祭司職分,也就是說,將人獻給上帝,藉著使他們順服福音,而不是像天主教徒迄今為止傲慢地吹噓的那樣,獻上基督來使人與上帝和好。然而,他這裡並不是簡單地將祭司的名稱賦予教會的牧師作為一個永久的稱號,而是為了讚美事奉的榮譽和權柄,保羅藉此機會使用了這個比喻。那麼,福音的傳道者在履行職責時,就應該以此為目標,甚至將被信心潔淨的靈魂獻給上帝。


伊拉斯謨後來認為更正確的「獻祭福音」,不僅不恰當,而且也模糊了意義;因為福音反而是像一把劍,傳道者用它將人獻為祭物給上帝。f449


他補充說,這樣的祭物是蒙上帝悅納的;這不僅是對事奉的讚美,也是對那些獻身於此的人的獨特安慰。正如古代的祭物被獻給上帝,經過外在的聖化和洗滌,這些祭物也藉著聖潔的靈獻給主,藉著聖靈在他們裡面內在的工作,他們與這個世界分離。因為雖然靈魂的純潔來自於對話語的信心,但由於人的聲音本身是無效和無生命的,潔淨的工作真正和恰當地屬於聖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