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 15

 15:1 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

15:2 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使他得益處,建立德行。

15:3 因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如經上所記:「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

15:4 從前所寫的聖經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叫我們因聖經所生的忍耐和安慰可以得著盼望。

15:5 但願賜忍耐安慰的 神叫你們彼此同心,效法基督耶穌,

15:6 一心一口榮耀 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

15:7 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 神。

15:8 我說,基督是為 神真理作了受割禮人的執事,要證實所應許列祖的話,

15:9 並叫外邦人因他的憐憫榮耀 神。如經上所記:因此,我要在外邦中稱讚你,歌頌你的名;

15:10 又說:你們外邦人當與主的百姓一同歡樂;

15:11 又說:外邦啊,你們當讚美主!萬民哪,你們都當頌讚他!

15:12 又有以賽亞說:將來有耶西的根,就是那興起來要治理外邦的;外邦人要仰望他。

15:13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 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15:14 弟兄們,我自己也深信你們是滿有良善,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

15:15 但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是要提醒你們的記性,特因 神所給我的恩典,

15:16 使我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僕役,作 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獻上的外邦人,因著聖靈成為聖潔,可蒙悅納。

 15:17 所以論到 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

15:18 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提,只提他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

15:19 甚至我從耶路撒冷,直轉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15:21 就如經上所記:未曾聞知他信息的,將要看見;未曾聽過的,將要明白。

15:22 我因多次被攔阻,總不得到你們那裡去。

15:23 但如今,在這裡再沒有可傳的地方,而且這好幾年,我切心想望到西班牙去的時候,可以到你們那裡,

15:24 盼望從你們那裡經過,得見你們,先與你們彼此交往,心裡稍微滿足,然後蒙你們送行。

15:25 但現在,我往耶路撒冷去供給聖徒。

15:26 因為馬其頓和亞該亞人樂意湊出捐項給耶路撒冷聖徒中的窮人。

15:27 這固然是他們樂意的,其實也算是所欠的債;因外邦人既然在他們屬靈的好處上有分,就當把養身之物供給他們。

15:28 等我辦完了這事,把這善果向他們交付明白,我就要路過你們那裡,往西班牙去。

15:29 我也曉得,去的時候必帶著基督豐盛的恩典而去。

15:30 弟兄們,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又藉著聖靈的愛,勸你們與我一同竭力,為我祈求 神,

15:31 叫我脫離在猶太不順從的人,也叫我為耶路撒冷所辦的捐項可蒙聖徒悅納,

15:32 並叫我順著 神的旨意,歡歡喜喜地到你們那裡,與你們同得安息。

15:33 願賜平安的 神常和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1. 我們這些強壯的人,等等。免得那些在認識神方面比別人更有進步的人,認為把更多的負擔加在他們身上是不合理的,他指出他們之所以比別人更強壯,是為了什麼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扶持軟弱的人,防止他們跌倒。因為神既然命定那些他賜予卓越知識的人去教導無知的人,他也將扶持軟弱者的責任交給那些他使之強壯的人;因此,所有的恩賜都應該在基督的所有肢體之間共享。因此,一個人在基督裡越強壯,他就越有義務去忍耐軟弱的人。f433


他說基督徒不應該取悅自己,這暗示他不應該只顧滿足自己,就像那些滿足於自己判斷、漫不經心忽略他人的人一樣:這確實是對當前主題最合適的告誡;因為沒有什麼比一個人過於沉溺於自己,以至於不關心他人,只遵循自己的意見和感受,更能阻礙和抑制善行了。


2. 讓我們每個人,等等。他在此教導我們,我們對他人負有義務,因此我們有責任取悅和服事他們,而且沒有例外,我們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根據神的道,為了他們的造就而適應我們的弟兄。


這裡有兩點:我們不應該滿足於自己的判斷,也不應該屈從於自己的慾望,而應該時刻努力取悅我們的弟兄;然後,在努力適應我們的弟兄時,我們應該顧及神,這樣我們的目標就是他們的造就;因為大多數人只有在你迎合他們的脾氣時才能被取悅;所以如果你想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就不能太顧及他們的救恩,而必須奉承他們的愚蠢;你也不必看什麼是合適的,而要看他們尋求什麼來毀滅自己。那麼,你就不必努力取悅那些除了邪惡之外什麼都不喜歡的人。


3. 因為連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等等。既然僕人拒絕主人親自承擔的責任是不對的,那麼我們若想免除承擔他人軟弱的責任,而基督,我們所誇耀的主和君王,卻親自承擔了,這將是非常奇怪的;因為他完全不顧自己,將自己完全獻給了這項服事。因為先知在《詩篇》69:10中所說的,在他身上確實得到了應驗:其中他提到,「為神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以及「辱罵你的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這些話暗示,他對神的榮耀充滿了如此大的熱情,以至於他被一種促進神國度的渴望所佔據,以至於他忘記了自己,彷彿被這一個念頭所吞噬,他如此獻身於主,以至於每當他看到神聖的名被不敬虔的人誹謗時,他的靈魂就感到悲傷。f435


第二部分,「神的辱罵」,確實可以有兩種理解方式——要麼是他對加諸於神身上的侮辱,感受到的痛苦不亞於他自己承受了這些侮辱——要麼是他看到神受到的傷害,其悲傷程度不亞於他自己是造成傷害的原因。但如果基督在我們裡面掌權,正如他必然在他的子民中掌權一樣,這種感受在我們心中也同樣強烈,以至於任何有損神榮耀的事,對我們造成的痛苦,不亞於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那麼,那些最高願望是從那些以各種方式辱罵神的名、踐踏基督、侮辱性地撕裂並用刀劍和火焰迫害他福音的人那裡獲得榮譽的人,就請離開吧。被那些不僅藐視基督,而且還侮辱基督的人如此尊敬,確實是不安全的.


4. 至於凡事,等等。這是對這個例子的應用,以免有人認為,勸我們效法基督與他的目的無關;「不,」他說,「聖經中沒有什麼是對你的教導和生活指導無用的。」f436


這是一段有趣的經文,藉此我們明白上帝的聖言中沒有虛妄和無益的內容;同時我們也學到,正是透過閱讀聖經,我們才能在虔誠和聖潔的生活中取得進步。因此,聖經中所傳達的一切,我們都應該努力學習;因為如果我們認為聖靈所教導的任何事情與我們無關,那就是對聖靈的侮辱;我們也應該知道,所教導我們的一切都有助於宗教的進步。雖然他談論的是舊約,但這也適用於使徒的著作;因為基督的靈處處都是一樣的,毫無疑問,他透過使徒,就像以前透過先知一樣,使他的教導適應於他子民的造就。此外,我們在這裡發現對那些狂熱分子的最嚴厲譴責,他們吹噓舊約已被廢除,並且與基督徒毫無關係;因為他們憑什麼臉面將基督徒從保羅所見證的、上帝為他們的救贖所命定的事物中轉離呢?


但是當他補充說,透過聖經的忍耐和安慰,我們才能有盼望,f437他並沒有包括從上帝的話語中獲得的全部益處;但他簡要地指出了主要目的;因為聖經特別有助於此目的——使那些透過忍耐預備好、透過安慰得到加強的人,對永生抱有盼望,並使他們沉浸在對永生的沉思中。f438 有些人將「安慰」一詞譯為「勸勉」;對此我並不反對,只是「安慰」更適合「忍耐」,因為忍耐由此而生;因為只有當上帝將逆境與安慰混合在一起時,我們才能準備好忍耐地承受逆境。信徒的忍耐確實不是哲學家所推薦的那種堅韌,而是那種溫順,藉此我們甘心順服上帝,同時對他的良善和父愛的一點點體驗使一切對我們來說都變得甜蜜:這滋養並維持我們內心的盼望,使它不致落空。


5. 願賜忍耐的上帝,等等。上帝之所以如此稱呼,是根據他所產生的;同樣的事情之前已經非常恰當地歸因於聖經,但意義不同:毫無疑問,只有上帝才是忍耐和安慰的作者;因為他透過他的靈將兩者傳達到我們的心中:但他使用他的話語作為工具;因為他首先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安慰,什麼是真正的忍耐;然後他將這教義灌輸並植入我們的心中。


但在勸誡和勸勉羅馬人他們應該做什麼之後,他轉而為他們禱告:因為他完全明白,談論職責是徒勞的,除非上帝透過他的靈在內部實現他透過人的口所說的。他禱告的總結是——他會使他們的心達到真正的合一,並使他們彼此團結:他同時也表明了合一的紐帶是什麼,因為他希望他們按照基督耶穌的旨意彼此同意。確實,與上帝無關的結合是悲慘的,而使我們偏離他的真理的結合是與他無關的。f439


為了向我們推薦在基督裡的合一,他教導我們這是多麼必要:因為除非所有人的心都同意讚美他,並且他們的舌頭也和諧一致,否則上帝就不會真正地被我們榮耀。因此,沒有人有理由誇耀他會以自己的方式榮耀上帝;因為上帝如此重視他僕人的合一,以至於他不願他的榮耀在不和與爭吵中傳揚。這個想法應該足以抑制當今許多人心中過度的爭吵和爭執。


7. 你們就彼此接納,等等。他回到勸勉上;為了加強這一點,他仍然保留了基督的榜樣。因為他接納了我們,不是一個或兩個,而是所有的人,因此將我們連結在一起,所以如果我們真的要留在他的懷裡,我們就應該彼此珍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認我們的呼召,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與主所連結的人分開。


「歸榮耀給神」這句話,可以只應用在我們身上,也可以應用在基督身上,或者同時應用在他和我們身上:我最贊同最後一種,根據這個意思——「正如基督在我們需要憐憫時,接納我們進入恩惠,從而彰顯了父的榮耀;同樣,我們也應該為了彰顯同一位神的榮耀,來建立和確認我們在基督裡的這種合一。」f440


8. 我說,基督耶穌,等等。他現在表明基督已經接納了我們所有人,因此他沒有在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留下任何區別,除了他首先被應許給猶太民族,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專門為他們預定的,然後才向外邦人顯現。但他表明,對於所有爭執的根源,他們之間沒有區別;因為他將他們都從悲慘的分散中聚集起來,並在聚集之後將他們帶入父的國度,使他們成為一群羊,在一個羊圈裡,在一位牧羊人之下。因此,他宣稱,他們應該繼續團結在一起,而不是彼此輕視;因為基督沒有輕視他們中的任何一個。f441


他首先談到猶太人,說基督被差遣給他們,是為了藉著履行給予列祖的應許來成就神的真理:這不是普通的榮耀,因為基督,天地的主,取了肉身,為他們帶來救恩;他為他們越是謙卑自己,他賜給他們的榮耀就越大。但他顯然將這一點視為無可置疑的事實。更奇怪的是,有些狂熱的頭腦如此厚顏無恥,他們毫不猶豫地將舊約的應許視為暫時的,並將它們限制在今世。為了不讓外邦人聲稱比猶太人有任何優越之處,保羅明確聲明,基督所帶來的救恩,是藉著聖約屬於猶太人的;因為他的降臨應驗了父先前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因此他成為了那個民族的僕役。由此可見,舊約實際上是屬靈的,儘管它附屬於地上的預表;因為保羅現在所說的應驗,必然與永恆的救恩有關。此外,為了避免有人吹毛求疵,說當聖約存放在亞伯拉罕手中時,如此大的救恩是應許給後代的,他明確聲明應許是給予列祖的。那麼,基督的益處要麼必須限制在暫時的事物上,要麼與亞伯拉罕所立的聖約必須超越今世的事物。


9. 外邦人也,f442 等等。這是第二點,他花費更多時間證明這一點,因為它不那麼明顯。他引用的第一個見證取自詩篇18篇;這篇詩篇也記載在撒母耳記下22章,其中無疑提到了關於基督國度的預言;保羅從中證明了外邦人的呼召,因為其中應許,要在外邦人中作出歸榮耀給神的認信;因為我們若不在那些聽我們歌頌神的人中間,就不能真正地認識神。因此,為了讓神的名在外邦人中被認識,他們必須蒙受認識神的恩惠,並與神的子民相交:因為你可以在聖經中隨處看到,神的讚美只能在信徒的聚會中宣揚,他們有耳朵能夠聽見他的讚美。


10. 歡欣,你們外邦人,與他的人民。這節經文通常被認為是取自摩西之歌;但我不同意這一點;因為摩西在那裡的目的是通過闡述他的偉大來恐嚇以色列的敵人,而不是邀請他們共同歡樂。因此我認為這是引自<194705>詩篇47:5,其中寫道:「你們外邦人要歡欣鼓舞,因為你以公義審判列國,引導地上的外邦人。」保羅又加上,與他的人民,他這樣做是為了解釋;因為先知在那篇詩篇中無疑將外邦人與以色列聯繫起來,並邀請他們一同歡樂;沒有對神的認識就沒有喜樂。f443


11. 讚美神,所有外邦人,等等。這段經文的應用並非不恰當;因為那些不認識神偉大的人,怎能讚美他呢?他們不能這樣做,就像他們不能呼求一個不認識的名字一樣。因此,這是一個最適合證明外邦人蒙召的預言;從那裡添加的原因來看,這一點顯得更加明顯;因為他吩咐他們為神的真理和憐憫獻上感謝。(<19B701>詩篇117:1。)


12. 以賽亞又說,等等,這個預言是所有預言中最傑出的:因為在那段經文中,先知在幾乎絕望的時候,安慰了忠信的小餘民,甚至通過這一點——大衛家族枯死和垂死的樹幹會長出嫩芽,從他被輕視的根會開出枝條,這將恢復神子民昔日的榮耀。從那裡給出的記載清楚地表明,這個嫩芽就是基督,世界的救贖主。然後,他補充說,他將被高舉作為外邦人的記號,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救恩。這些詞確實與希伯來文本略有不同;因為我們在這裡讀到,興起,而在希伯來文中是作為記號站立,這是一樣的;因為他要像記號一樣顯眼。這裡的希望,在希伯來文中是尋求;但根據聖經最常見的用法,尋求神無非就是仰望他。f444


但這個預言中兩次證實了外邦人的蒙召——通過表達,基督將被高舉作為一個記號,並且他只在信徒中掌權——以及通過宣告,他們將仰望基督,這沒有道的傳講和聖靈的光照是不可能發生的。西緬的歌與這些事相符。還可以補充的是,仰望基督是祂神性的證據。


13. 願賜盼望的神,等等。他現在像以前一樣,以禱告結束這段話;在禱告中,他祈求主賜予他們他所吩咐的一切。由此可見,主絕不根據我們的力量或自由意志的能力來衡量他的誡命;他也不是吩咐我們應該做什麼,好讓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束緊腰帶去順從;而是他吩咐那些需要他恩典幫助的事情,好讓他激勵我們專心禱告。


他說「賜盼望的神」,是著眼於上一節;好像他說:「願我們都盼望的神,使你們充滿喜樂,也就是心中歡暢,也充滿合一與和睦,這都是藉著相信。」f445 因為為了使我們的平安蒙神悅納,我們必須藉著真實純正的信心連結在一起。如果有人更喜歡將「藉著相信」理解為「為了相信」f446,那麼意思就是:他們要培養平安以達到相信的目的;因為只有當我們和睦同心,樂意接受所教導的,我們才能正確地預備好去相信。然而,更可取的是,信心應與平安和喜樂連結;因為它是聖潔合法和睦的紐帶,也是敬虔喜樂的支撐。雖然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內心與神之間的平安,但上下文更傾向於前一種解釋。f447


他進一步補充說,使你們的盼望充足;因為這樣,盼望也在我們裡面得到堅固和增長。經文「藉著聖靈的能力」暗示萬物都是神恩惠的禮物:而「能力」一詞旨在強調聖靈在我們裡面產生信心、盼望、喜樂與平安的奇妙能力。


14. 但我自己也深信,等等。這句話是為了預防異議,或者可以看作是一種讓步,目的是為了安撫羅馬人;以防他們認為自己受到了如此多而緊急的勸誡,從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然後他為自己冒昧地對他們扮演教師和勸誡者的角色進行了辯解;他說,他這樣做,不是因為他對他們的智慧、仁慈或堅韌有任何懷疑;而是因為他的職責所迫。因此,他消除了所有自以為是的嫌疑,這種嫌疑尤其表現在當一個人將自己強加於不屬於他的職責,或談論不適合他的事情時。我們從這個例子中看到了這位聖潔之人的非凡謙遜,對他來說,沒有什麼比被認為微不足道更可接受的了,只要他所傳講的教義保持其權威。


羅馬人有很大的驕傲;甚至他們城市的名字也使最底層的人民感到驕傲;以至於他們幾乎不能忍受來自另一個國家的教師,更不用說一個野蠻人和猶太人了。保羅不會以他自己的名義與這種傲慢爭鬥:然而,他卻以一種撫慰的方式制服了它;因為他證明他之所以向他們講話,是因為他的使徒職分。


你們滿有良善,充滿知識,等等。對於勸誡者來說,有兩種特質是特別必要的:第一是良善,這使他的心傾向於用他的建議幫助他的弟兄,也使他的容貌和言語充滿禮貌,——第二是建議的技巧或審慎,這使他獲得權威,因為他能夠使他所講話的聽眾受益。確實,沒有什麼比惡意和傲慢更與弟兄般的勸誡相悖的了,這使我們輕蔑地鄙視犯錯的人,並嘲笑他們,而不是糾正他們。嚴厲,無論是表現在言語還是容貌上,都會使我們的勸誡失去果效。但是,無論你在良善的感覺以及禮貌方面多麼出色,你仍然不適合提出建議,除非你擁有智慧和經驗。因此,他將這兩種資格都歸因於羅馬人,為他們作證,——他們自己足夠勝任,無需他人幫助,即可進行相互勸誡:因為他承認,他們在仁慈和智慧方面都非常豐富。由此可見,他們能夠勸誡。


15. 然而,我更大膽地寫信給你們,等等。藉口隨之而來,在提出這個藉口時,為了更充分地展現他的謙遜,他以讓步的方式說,他大膽地介入了一件他們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但他補充說,他之所以如此大膽,是因為他的職責,因為他是外邦人的福音使者,因此不能忽略那些也是外邦人的人。然而,他如此謙卑自己,是為了提升他職位的卓越性;因為他提到上帝的恩惠,使他被提升到那個崇高的榮譽,他表明他不能容忍他按照使徒職責所做的事情被輕視。此外,他否認自己扮演的是教師的角色,而是勸誡者的角色,f448


16. 獻上福音,等等。我更喜歡這種翻譯,而不是伊拉斯謨首先採用的「管理」;因為沒有什麼比保羅在這裡暗示祭司所執行的神聖奧秘更確定的了。然後他使自己成為福音事奉中的大祭司或祭司,將他為上帝贏得的人民獻為祭物,並以這種方式在福音的神聖奧秘中勞動。毫無疑問,這就是基督徒牧師的祭司職分,也就是說,將人獻給上帝,藉著使他們順服福音,而不是像天主教徒迄今為止傲慢地吹噓的那樣,獻上基督來使人與上帝和好。然而,他這裡並不是簡單地將祭司的名稱賦予教會的牧師作為一個永久的稱號,而是為了讚美事奉的榮譽和權柄,保羅藉此機會使用了這個比喻。那麼,福音的傳道者在履行職責時,就應該以此為目標,甚至將被信心潔淨的靈魂獻給上帝。


伊拉斯謨後來認為更正確的「獻祭福音」,不僅不恰當,而且也模糊了意義;因為福音反而是像一把劍,傳道者用它將人獻為祭物給上帝。f449


他補充說,這樣的祭物是蒙上帝悅納的;這不僅是對事奉的讚美,也是對那些獻身於此的人的獨特安慰。正如古代的祭物被獻給上帝,經過外在的聖化和洗滌,這些祭物也藉著聖潔的靈獻給主,藉著聖靈在他們裡面內在的工作,他們與這個世界分離。因為雖然靈魂的純潔來自於對話語的信心,但由於人的聲音本身是無效和無生命的,潔淨的工作真正和恰當地屬於聖靈。


17. 我有,等等。在普遍稱讚了自己的職責之後,為了讓羅馬人知道他是一位真實無疑的基督使徒,他現在補充了證據,證明他不僅承擔了上帝所賦予的使徒職責,而且還卓越地裝飾了它。他同時記錄了他在履行職責時所表現出的忠誠。我們被任命是沒有多大用處的,除非我們按照我們的呼召行事並履行我們的職責。他這樣宣稱並非出於對榮耀的渴望,而是因為任何可能為他的教義在羅馬人中贏得好感和權威的東西都不應被省略。因此,他在上帝中榮耀,而不是在他自己中;因為他沒有別的目標,只是讓所有的讚美都歸於上帝。

他只是否定地說,這確實是他謙遜的證據,但這也有助於為他即將宣布的內容贏得信任,就好像他說:「真理本身給我提供了如此多的榮耀理由,我不需要尋求虛假的讚美,或他人的讚美,我滿足於真實的讚美。」他也可能是為了預防他知道惡意者到處散佈的不利報導,因此他事先提到他只會說眾所周知的事情。


18. 為了使外邦人順服,等等。這些話證明了他的目標,即讓他的事工得到羅馬人的認可,使他的教義不致於沒有果效。他然後用證據證明上帝以他的能力在場證明了他的傳道,並以一種方式印證了他的使徒職分,因此沒有人應該懷疑,他是由主任命和差遣的。證據是言語、工作和奇蹟。由此可見,「工作」一詞包含的內容比奇蹟更多。他最後以「藉著聖靈的能力」這句話作結;他藉此暗示這些事情若沒有聖靈作為作者,就不可能完成。簡而言之,他宣稱,無論是他的教導還是他的行為,他在傳講基督方面都具有如此的力量和活力,這顯然是上帝奇妙的能力,而且還增加了奇蹟,這些奇蹟是使證據更確鑿的印證。


他首先提到言語和工作,然後他陳述了一種工作,即行神蹟的能力。路加也遵循相同的順序,他說基督在言語和工作上都大有能力(路加福音 24:19);約翰說基督將猶太人引向他自己的工作,作為他神性的見證(約翰福音 5:36)。他不僅僅提到神蹟,還給它們兩個稱謂。但是,彼得在使徒行傳 2:22 中說的是「神蹟、奇事、異能」,而不是他這裡說的「神蹟奇事的能力」。毫無疑問,它們是神聖能力的見證,旨在喚醒人們,使他們因上帝的能力而驚訝,同時敬拜他;它們並非沒有特殊意義,而是旨在激勵我們,使我們明白上帝是誰。


這是一段關於神蹟益處的引人注目的經文:它們旨在使人準備好敬畏和順服上帝。因此,你在馬可福音中讀到,主藉著隨後的神蹟證實了真理(馬可福音 16:20)。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宣稱,主藉著神蹟為他恩典的話語作見證(使徒行傳 14:3)。因此,顯然那些將榮耀歸於受造物而非上帝,將信任歸於謊言而非上帝話語的神蹟,是來自魔鬼的。他第三次提到的聖靈的能力,我將其應用於前兩個子句。f450

19. 以致從耶路撒冷,等等。他也加上了從果效而來的見證;因為他的傳道所帶來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因為誰能為基督聚集這麼多教會呢?沒有上帝的力量幫助嗎?「從耶路撒冷,」他說,「我已將福音傳播到伊利里亞,並非以直線方式匆忙到達終點,而是繞道而行,穿越中間的國家。」但動詞peplhrwke>nai,我與其他人一樣,將其翻譯為「充滿」或「完成」,它既指「完善」也指「補充不足」。因此,希臘語中的plh>rwma既指「完美」也指「補充」。我傾向於這樣解釋——他透過「充滿」的方式傳播福音的宣講;因為其他人之前已經開始,但他將其傳播得更廣。f451

20. 如此努力傳福音,等等。由於保羅不僅需要證明自己是基督的僕人,是基督教會的牧者,還需要證明自己作為使徒的資格和職責,以便引起羅馬人的注意,他在此提到了使徒職分的恰當和獨特之處;因為使徒的工作是在福音尚未傳播的地方傳播福音,正如那條命令所說:


「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之物傳福音。」(<411615>馬可福音 16:15。)


這是我們應該仔細注意的,以免我們將專屬於使徒職分的事物視為普遍規則:我們也不應認為,由繼任者來建立教會是一種錯誤。因此,使徒們可以說是教會的創始人;繼承他們的牧者,則必須鞏固和擴大他們所建立的建築。f452 他將「另一個人的根基」稱為由他人之手所奠定的;否則,基督是教會唯一建立在其上的磐石。參見<460311>哥林多前書 3:11;以及<490220>以弗所書 2:20。

21. 但正如所寫的,等等。他用以賽亞的見證證實了他關於使徒職分證據的說法;因為在<235215>以賽亞書 52:15 中,在談到彌賽亞的國度時,他預言,基督的知識將在全世界的列國中傳播,他的名將向那些以前從未聽過的人宣揚。這理應由使徒們來完成,因為命令是特別賜給他們的。因此,保羅的使徒職分從這一情況中顯明出來——這個預言在他身上得到了應驗。f53

任何人試圖將這裡所說的應用於牧職都是荒謬的;因為我們知道,在正確建立的教會中,福音的真理已經被接受,基督的名必須不斷地被傳講。因此,保羅是基督的傳道者,儘管對外國人來說是陌生的,其目的是——在他離開後,同樣的教義應每天由牧者們在各地宣講;因為先知所說的顯然是基督國度的開始。

22. 關於這一點,等等。他將他所說的關於他的使徒職分,應用到另一個點上,甚至為了替自己辯解,說明他為何沒有去他們那裡,儘管他註定要為他們以及其他人服務。他順便暗示,從猶太到伊利里亞傳播福音,他彷彿完成了一項主所吩咐的任務;這項任務完成後,他就不打算忽略他們。為了避免他們認為自己被忽略了,他通過證明自己長期以來一直有這個願望來消除這種懷疑。因此,他沒有早點這樣做是因為一個正當的障礙:他現在給了他們一個希望,只要他的呼召允許。

從這段話中,關於他去西班牙的論點是站不住腳的。他打算去,並不意味著他立刻就去了:因為他只談論希望,而他,像其他忠實的人一樣,有時可能會感到沮喪。f455

24. 因為我希望,等等。他提到了他長期以來希望去他們那裡,現在也打算這樣做的原因——就是他可以看到他們,享受與他們的會面和交流,並以他的官方身份讓他們認識他;因為隨著使徒的到來,福音也隨之而來。

他說,由你們送我到那裡,他暗示了他對他們善意的期望有多大;正如我們已經觀察到的,這是贏得好感的最佳方式;因為一個人聽說別人對他寄予的信任越多,他感受到的義務就越強烈;因為我們認為辜負別人對我們的良好評價是卑鄙和不禮貌的。他補充說,當我先得到一些滿足時,等等,他證明了他對他們的仁慈之心;而讓他們相信這一點對於福音的利益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25. 但我現在要去,等等。為了避免他們期望他立即到來,並認為自己被欺騙了,如果他沒有按照他們的期望到來,他向他們說明了他當時正在處理的業務,這阻止了他立即去他們那裡,那就是——他要去耶路撒冷,帶去在馬其頓和亞該亞收集的施捨。他同時利用這個機會,繼續讚揚這項捐助;通過這種方式,他以一種暗示的方式,激勵他們效仿這個榜樣:因為儘管他沒有公開要求他們,但他通過說馬其頓和亞該亞已經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情,暗示羅馬人也有義務這樣做,因為他們有相同的義務;他有這個看法,他公開向哥林多人承認——

他說:「我向所有的教會誇耀你們的敏捷,好讓他們被你們的榜樣所激勵。」

(<470902>哥林多後書 9:2.)

這確實是一個罕見的善舉,希臘人聽說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弟兄們正在遭受貧困,他們沒有考慮他們之間的距離;而是認為那些通過信仰的紐帶與他們聯合的人足夠近,他們從自己的豐盛中幫助了他們的需要。這裡使用的「交通」一詞值得注意;因為它很好地表達了我們應該幫助弟兄們需要的感受,因為身體的合一應該有共同和相互的關懷。我沒有翻譯代詞tina<,因為它在希臘語中經常是多餘的,並且似乎削弱了這段話的強調。f457 我們翻譯為「服事」的詞,在希臘語中是分詞「服事著」;但前者似乎更符合保羅的意思:因為他為自己辯解,說他被合法的職業阻止了立即去羅馬。

27. 他們是他們的債務人,等等。每個人都明白,這裡所說的義務,是說這話不是為了哥林多人,而是為了羅馬人自己;因為哥林多人或馬其頓人對猶太人的虧欠,不比羅馬人更多。他還補充了這份義務的理由——他們從猶太人那裡領受了福音:他從以小喻大的比較中得出他的論點。他在另一個地方也用了同樣的論點,那就是,他們不應該認為用屬肉體的事物,這些價值極低的事物,來交換屬靈的事物,是一種不公或沉重的補償。(哥林多後書9:11)這也顯示了福音的價值,當他宣稱,他們不僅虧欠福音的傳道人,也虧欠整個民族,因為福音是從他們那裡傳出來的。

請注意動詞leitourgh~sai,意為服事;它指的是在國家中履行職責,並承擔其職責的重擔:它有時也適用於神聖的事物。我毫不懷疑保羅的意思是,當信徒將自己的財物施捨以減輕弟兄的需要時,這是一種獻祭;因為他們這樣做,就履行了他們所欠的愛心義務,並向上帝獻上馨香的祭物。但在這裡,他特別關注的是相互補償的權利。

28. 並將這果子蓋印給他們,等等。我並不反對一些人的看法,他們認為這裡暗示了古人的一種習俗,他們用印章封存他們打算安全存放的東西。因此,保羅稱讚自己的忠誠和正直;好像他說,他是他手中所存錢財的誠實保管人,就像他將其密封起來一樣。f458——「果子」這個詞似乎指的是產物,他之前說過,福音的傳播給猶太人帶來了回報,就像土地結出果實供養耕種者一樣。

29. 我知道,我來的時候,等等。這些話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意思是——他會在羅馬找到福音豐盛的果實;因為福音的祝福,就是它藉著善行結出果實:但像有些人那樣將其局限於施捨,我並不贊同。第二種意思是,為了讓他們更渴望他的到來,他說,他希望這不會是徒勞的,而是會大大增加福音的影響力;他稱之為「豐盛的祝福」,意為完全的祝福;他藉此表達巨大的成功和增長。但這種祝福部分取決於他的事工,部分取決於他們的信心。因此他應許,他到他們那裡去不會是徒勞的,因為他不會讓他們失望於賜給他的恩典,而是會以他們樂意接受福音的同樣熱情來施予。

前一種解釋最為普遍接受,在我看來也是最好的;也就是說,他希望他來的時候能找到他特別希望的,即使福音在他們中間興盛並取得明顯的成功——他們在聖潔和所有其他美德上都出類拔萃。因為他渴望的理由是,他希望見到他們時能有非凡的喜樂,因為他期望看到他們充滿福音的所有屬靈財富。f459

30. 我現在懇求你們,等等。從許多經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保羅在自己的民族中因虛假報導而受到多大的惡意,好像他教導人背離摩西一樣。他知道誹謗對壓迫無辜者有多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那些被不加思索的熱情沖昏頭腦的人中間。此外,還有聖靈的見證,記載在使徒行傳20:23;他因此被預先警告,在耶路撒冷有捆鎖和患難等著他。因此,他察覺到的危險越大,他就越受感動:這就是他如此焦慮地將自己的安全託付給眾教會的原因;我們也不要感到奇怪,他對自己的生命感到焦慮,因為他知道教會面臨著如此多的危險。

他接著表明他敬虔的心是多麼悲傷,他鄭重地聲明,在主的聖名之外,又加上了聖靈的愛,聖徒們應當藉此彼此相愛。然而,儘管身處如此巨大的恐懼之中,他仍然繼續前行;他並沒有如此懼怕危險,以至於不願欣然面對。同時,他求助於上帝賜予他的補救措施;因為他懇求教會的幫助,以便藉著教會的禱告,他可以得到安慰,正如主所應許的——

「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 18:20)

以及,

「凡你們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麼,在天上,我的天父也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 18:19)

為了不讓任何人認為這是一種無意義的讚美,他藉著基督和聖靈的愛懇求他們。聖靈的愛是基督將我們聯合在一起的愛;因為它不是屬肉體的,也不是屬世界的,而是來自他的靈,他是我們合一的紐帶。

既然藉著信徒的禱告得到幫助是上帝如此大的恩典,甚至連保羅,上帝最精選的器皿,都不認為忽視這項特權是正確的,那麼如果我們這些卑微無用的人卻輕視它,我們的愚蠢該有多大呢?然而,從這些經文中尋找藉口來維護已故聖徒的代禱,則是一種極度厚顏無恥的行為。f461

你們要與我一同竭力,f462等等。伊拉斯謨的翻譯「你們要幫助我勞苦」並非不合適:但是,由於保羅所用的希臘詞語更有力量,我寧願直譯:因為藉著「竭力」或「爭戰」這個詞,他暗示了他所受的困難,並且藉著要求他們在這場爭戰中協助,他表明敬虔的人應當如何為他們的弟兄禱告,他們要承擔他們的身份,彷彿他們也處於同樣的困難之中;他也暗示了他們所產生的影響;因為那將他的弟兄交託給主的人,藉著分擔他的一部分痛苦,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他的負擔。的確,如果我們的力量來自於向神的禱告,那麼我們沒有比為我們的弟兄向神禱告更好的方式來堅固他們了。

31. 叫我的供給,等等。誹謗者藉著他們的控告如此得勢,以至於他甚至擔心這份禮物從他手中送出,會難以被接受,儘管在這種困境下,這份禮物本來會非常及時。由此可見他驚人的溫順,因為他沒有停止為那些他懷疑自己是否會被接受的人勞苦。我們應當效法這種心態,這樣我們就不會停止向那些我們完全不確定他們是否會感恩的人行善。我們還必須注意到,他甚至用聖徒之名來稱呼那些他擔心會被懷疑和不歡迎的人。他也知道,聖徒有時可能會被虛假的誹謗引入不利的意見,儘管他知道他們冤枉了他,他卻沒有停止尊敬地談論他們。

他補充說「我好到你們那裡去」,暗示這個禱告對他們也有益處,而且他不在猶太被殺對他們很重要。同樣,「歡歡喜喜」這個詞也是這個意思;因為他以愉快的心情,擺脫一切悲傷地來到羅馬人那裡,對他們是有利的,這樣他就能更活潑、更有力地在他們中間勞苦。而「安舒」或「滿足」這個詞,他再次表明他對他們的弟兄之愛是多麼確信。 「照著神的旨意」這些話提醒我們,禱告是多麼必要,因為只有神藉著他的旨意引導我們所有的道路。

願賜平安的神,等等。從普遍的詞「一切」中,我認為他不僅僅是祈求上帝以普遍的方式與羅馬人同在並眷顧他們,而是祈求上帝統治和引導他們每一個人。但我認為「平安」這個詞指的是他們當時的處境,即上帝,和平的締造者,會使他們團結一致。

羅馬書 15 羅馬書 15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9月 12,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