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4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在他就不潔淨了。
14:15 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基督已經替他死,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
14:16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14:17 因為 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
14:18 在這幾樣上服事基督的,就為 神所喜悅,又為人所稱許。
14:19 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14:20 不可因食物毀壞 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潔淨,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14:21 無論是吃肉是喝酒,是甚麼別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
14:22 你有信心,就當在 神面前守著。人在自己以為可行的事上能不自責,就有福了。
14:23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
14. 我知道,等等。為了預防那些在基督福音上取得如此進步,以至於對食物不作區分的人提出異議,他首先闡明了當食物本身被看待時應如何思考;然後他補充說明了在使用食物時如何犯罪。他接著宣稱,對於正直和純潔的良心來說,沒有任何食物是不潔淨的,除了無知和軟弱之外,純潔地使用食物沒有任何障礙;因為當一個人想像食物中存在不潔時,他就不能自由地使用它們。但他隨後補充說,我們不僅要考慮食物本身,還要考慮我們在他們面前吃飯的弟兄:因為我們不應該如此漠不關心地看待上帝恩惠的使用,以至於忽視愛。他的話語因此具有與他所說的相同的意思——「我知道所有的食物都是潔淨的,因此我讓你自由使用它們;我允許你的良心擺脫一切顧慮:簡而言之,我不是簡單地限制你吃食物;而是放下對它們的一切考慮,我仍然希望你不要忽視你的鄰居。」
在這裡,common這個詞,他指的是不潔淨的,以及不敬虔的人不加區分地拿取的事物;它與那些特別為信徒使用而分別出來的事物相對。他說他知道,並且完全確信,所有的食物都是純潔的,以便消除一切疑慮。他補充說,在主耶穌裡;因為藉著他的恩惠和恩典,所有在亞當裡被咒詛的受造物,都藉著主為我們蒙福。f423 然而,他同時也打算將基督所賜的自由與律法的束縛對立起來,以免他們認為自己受約束遵守那些基督已使他們脫離的儀式。藉著他所設定的例外,我們得知沒有什麼是如此純潔,以至於不會被腐敗的良心所污染:因為唯有信心和敬虔才能使萬物為我們成聖。不信的人,內心污穢,他們一觸摸就玷污萬物。(提多書1:15。)
15. 但若因食物使你的弟兄憂愁,等等。他現在解釋了冒犯我們的弟兄如何會敗壞對美好事物的享用。第一點是——當我們的弟兄因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憂愁時,愛就被破壞了;因為使任何人憂愁是與愛相悖的。第二點是——當軟弱的良心受傷時,基督寶血的代價就被浪費了;因為最卑微的弟兄也是用基督的寶血贖回的:那麼,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毀滅他,就是一種滔天大罪;如果我們寧願選擇食物這種毫無價值的東西,而不選擇基督,我們就必然會卑鄙地沉溺於自己的私慾。f424 第三個原因是——既然基督為我們贏得的自由是一種祝福,我們就應該小心,以免它被世人惡言相向並受到公正的責備,當我們不合時宜地使用上帝的恩賜時,情況就是如此。這些原因因此應該影響我們,以免我們在使用自由時,不經意地造成冒犯。f425
17. 因為神的國,等等。他現在,另一方面,教導我們,我們可以毫無損失地放棄使用我們的自由,因為神的國不包含這些事物。那些對於建立或維護神的國所必需的事物,無論會因此產生什麼冒犯,都絕不能忽視:但是,如果為了愛的緣故,在不損害神的榮耀、不損害基督的國、不阻礙宗教的情況下,可以放棄食物,那麼那些為了食物而擾亂教會的人,就不能容忍。他在哥林多前書中使用了類似的論點:
「食物,」他說,「是為肚腹,肚腹是為食物;但神要將這兩樣都廢掉,」(哥林多前書6:13)
又說,
「我們若吃,也不會增多,」(哥林多前書8:8。)
他這些話的簡要意思是,飲食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不應為此阻礙福音的進程。
但公義與和平等。他順帶將這些與飲食對立起來;這並非為了列舉構成基督國度的所有事物,而是為了表明,基督的國度是由屬靈事物組成的。他同時也無疑用簡短的話語概括了它的本質;即我們確信無疑,與上帝和好,並藉著內住的聖靈擁有真實的內心喜樂。但正如我所說,他將這幾件事與他當前的主題相適應。確實,凡成為真正公義的分享者,就享有極大且無價的益處,甚至是一種平靜的良心喜樂;凡與上帝和好的人,他還能奢求什麼呢?f426
他將和平與喜樂聯繫在一起,在我看來,他表達了這種喜樂的特徵;因為無論被棄絕的人多麼遲鈍,或者他們如何抬高自己,良心都不會平靜和喜樂,除非它感覺到上帝對它平息和施恩;而且沒有堅實的喜樂不是源於這種和平的。儘管當提到這些事時,必須宣告聖靈是其作者;但他在此處間接地將聖靈與外在事物對立起來,以便我們知道,屬於上帝國度的事物在沒有飲食的情況下對我們來說是完全的。
18. 因為凡在這些事上,等等。這是從結果中得出的論證:因為當一個人蒙上帝悅納並為人所稱許時,上帝的國度不可能不在他裡面完全盛行和興旺:凡以平靜安穩的良心在公義中事奉基督的人,他不僅蒙上帝悅納,也為人所稱許。因此,凡有公義、和平和屬靈喜樂的地方,上帝的國度就在各方面都是完全的:它因此不包含物質事物。但他稱,那人蒙上帝悅納,因為他順從上帝的旨意;他證明他為人所稱許,因為人們不能不為他們親眼所見的卓越作證:這並非說不敬虔的人總是偏愛上帝的兒女;不,當沒有理由時,他們常常對他們發出許多責罵,並用捏造的誹謗中傷無辜者,總之,他們惡意曲解,將正當的事變成惡行。但保羅在此處談論的是誠實的判斷,不帶任何乖戾、仇恨或迷信。
19. 讓我們跟隨,等等。他盡可能地將我們從僅僅考慮食物,轉向考慮那些在我們所有行動中應居首位,並因此應優先考慮的更重要的事情。我們確實必須吃,才能活;我們應該活,才能事奉主;而事奉主的人,是藉著仁愛和善良來造就鄰舍的人;因為為了促進這兩件事,和睦與造就,所有愛的職責都應該被實踐。為了不讓這件事被認為微不足道,他重複了他之前宣布的句子——那會朽壞的食物並不那麼重要,以至於為了它而毀壞主的建築。因為無論何處,即使有一絲敬虔的火花,那裡就能看到神的工作;那些因其無情的行為而擾亂軟弱者良心的人,就是在拆毀這工作。
但必須注意的是,造就與和平是結合在一起的;因為有些人,常常過於自由地放縱彼此,以至於他們的順從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因此,在努力彼此服事時,應當運用判斷力,並考慮實用性,以便我們樂意給予我們的弟兄任何有助於促進他救恩的事物。保羅在另一個地方提醒我們:「凡事我都可行,」他說,「但並非凡事都有益處;」他立即補充了原因,「因為凡事都不能造就人。」(哥林多前書 10:23)
他再次重複「為食物不毀壞」等等,也不是徒然的,這暗示他沒有要求任何禁食,因為那樣會像他之前所說的,對虔誠造成任何損失:儘管我們不吃任何我們喜歡的東西,而是為了我們的弟兄而禁食;然而神的國度仍然完整無缺。
20. 凡物固然潔淨,等等。他說凡物潔淨,是作一個普遍的宣告;而他補充說,人若帶著冒犯吃,就是惡的,這是作一個例外;好像他說:「食物固然是好的,但冒犯人是壞的。」現在食物是賜給我們的,我們可以吃,只要遵守愛心:那麼,凡藉著食物而違反愛心的人,就是玷污了潔淨食物的使用。因此他得出結論,凡是會冒犯我們弟兄的事物,都最好禁戒。
他按順序提到了三件事:跌倒、絆倒、軟弱:其意思似乎是:「不要給弟兄任何跌倒、絆倒、或軟弱的原因。」因為軟弱比絆倒輕,絆倒比跌倒輕。可以說,良心動搖不定的人是軟弱的,良心因更大的困惑而不安時是絆倒的,而當個人在某種程度上脫離對宗教的關注時,就是跌倒了。
22. 你有信心嗎?為了總結,他展示了基督徒自由的優勢所在:由此可見,那些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自由的人,是虛假地誇耀自由。他接著說,真正理解的自由,作為信心的自由,是真正關乎神的;因此,凡具有這種信念的人,在神面前良心平安就當知足;他也不需要向人展示他擁有這種自由。由此可見,如果我們因吃肉而冒犯了我們軟弱的弟兄,那是出於一種悖逆的觀念;因為沒有必要強迫我們。
有些人對這段經文的理解是多麼的奇怪和扭曲,他們由此得出結論,一個人對愚蠢和迷信的儀式有多麼的投入並不重要,只要良心在神面前保持純潔。保羅確實沒有這個意思,上下文清楚地表明瞭這一點;因為儀式是為敬拜神而設立的,它們也是我們信仰告白的一部分:那些將信心與信仰告白撕裂的人,就是奪走了太陽的熱量。但保羅在這裡沒有處理任何這類事情,他只是談論我們在飲食方面的自由。
不自責的人有福了,等等。他在這裡首先教導我們如何合法地使用神的恩賜;其次,無知是多麼大的障礙;他因此教導我們,以免我們強迫那些未受教導的人超越他們軟弱的限度。但他提出了一個普遍的真理,適用于所有的行為——他說,“不自責的人有福了,當他正確地審視自己的行為時。”因為許多人犯下最嚴重的罪行,卻沒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但這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他們魯莽地、閉著眼睛,任由肉體盲目而暴力的放縱引導他們走向任何道路;因為麻木不仁和正確的判斷之間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審視事物的人是幸福的,只要他在誠實地考慮和權衡事情之後,不被指責的良心所困擾;因為只有這種確信才能使我們的工作蒙神喜悅。這樣就消除了許多人以無知為由提出的空洞藉口;因為他們的錯誤與麻木不仁和懶惰有關:因為如果他們所謂的良好意圖就足夠了,那麼他們的審視,根據神的靈對人的行為的評估,就是多餘的。f430
23. 但那猶豫不決的人,等等。他用一個詞非常恰當地表達了那種猶豫不決、不確定該做什麼的心態;因為猶豫不決的人會經歷交替的變化,在各種考慮中被不確定性所困擾。因此,既然一項善行的主要內容是內心確信在神面前是正確的,並且可以說是一種平靜的保證,那麼沒有什麼比猶豫不決更與我們工作的蒙悅納相悖了。f431 噢!如果這個真理能牢固地紮根在人們的心中,即除了內心確信蒙神悅納的事情之外,不應該嘗試任何事情,那麼人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經常喧囂,也不會動搖,也不會盲目地沖向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可能引導他們的任何地方。因為如果我們的生活方式要局限於這種節制,即沒有人可以用懷疑的良心吃一口肉,那麼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需要多麼大的謹慎呢?
凡不出於信心的,等等。這種譴責的原因是,每一項工作,無論外表多麼輝煌和出色,如果不是建立在正確的良心之上,都被算為罪;因為神不看外在的展示,而看內心對祂的順服,只有這樣才能評估我們的工作。此外,當一個人承擔他沒有確信蒙神認可的事情時,那怎麼能算是順服呢?那麼,當存在這種懷疑時,"""那個人被公正地指控為說謊,因為他違背自己良心的見證行事。
「信心」一詞在此應理解為心靈的堅定信念,或者說是一種堅定的確信,但不是任何一種確信,而是源於上帝真理的確信。因此,懷疑或不確定性會敗壞我們所有的行為,無論它們表面上看起來多麼華麗。既然虔誠的心靈除了上帝的話語之外,絕不能確切地安於任何事物,那麼所有虛構的崇拜方式在此情況下都將消失,以及任何源於人類思想的行為;因為凡不是出於信心的都被定罪,凡未經上帝話語支持和認可的都被拒絕。同時,我們所做的事僅僅得到上帝話語的認可絕不足夠,除非心靈依賴這種確信,樂意地準備好去行事。因此,正確行為的第一件事,為了使我們的心靈永不動搖,就是我們依賴上帝的話語,自信地前往它所召喚我們的任何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