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羅馬書 14:1-13

 14:1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

14:2 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那軟弱的,只吃蔬菜。

14:3 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 神已經收納他了。

14:4 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

14:5 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

14:6 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 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 神。

14:7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

14:8 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

14:9 因此,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

14:10 你這個人,為甚麼論斷弟兄呢?又為甚麼輕看弟兄呢?因我們都要站在 神的臺前。

14:11 經上寫著:主說:我憑著我的永生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必向我承認。

14:12 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在 神面前說明。

14:13 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論斷,寧可定意誰也不給弟兄放下絆腳跌人之物。




1. 祂確實如此,等等。祂現在繼續提出一條對教會教導特別必要的訓誡——那些在基督教教義上進步最大的人,應該遷就那些比較無知的人,並運用自己的力量來支持他們的軟弱;因為在上帝的子民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軟弱,如果他們沒有得到極大的溫柔和仁慈對待,他們就會氣餒,最終會疏遠宗教。而且,這很可能在當時特別發生;因為教會是由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的;其中一些人,長期習慣了摩西律法的儀式,從小就在其中長大,不容易被引開;還有一些人,從未學過這些東西,拒絕了他們不習慣的軛。f410


現在,由於人的性情是從意見分歧滑向爭吵和爭執,使徒展示了那些意見如此不同的人如何能夠和睦相處而沒有任何不和;他將此規定為最好的方式——那些強壯的人應該努力幫助軟弱的人,那些進步最大的人應該忍受那些比較無知的人。因為上帝使我們比其他人更強壯,並不是為了讓我們壓迫弱者;也不是基督徒智慧的一部分,以至於過度傲慢,輕視他人。因此,他對那些更聰明和已經堅定的人所說的,其含義是——他們從主那裡得到的恩典越多,他們就越有義務幫助他們的鄰居。


不是為了爭論問題。f411 這是一個不完整的句子,因為缺少了完成意義所必需的詞。然而,顯然,他無非是想說,不應該讓軟弱的人被無益的爭論所困擾。但我們必須記住他現在處理的主題:因為許多猶太人仍然依附於律法的影子,他確實承認這是他們的錯誤;但他仍然要求他們暫時得到原諒;因為過於緊急地向他們施壓可能會動搖他們的信仰。f412


他於是將那些擾亂尚未充分建立的心靈,或使其陷入疑慮的爭論性問題稱為爭論性問題。同時,將此擴展到任何棘手和困難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軟弱的良心可能會在沒有任何造就的情況下感到不安和困擾,也是恰當的。因此,我們應該考慮任何人能夠承受什麼問題,並根據個人的能力調整我們的教導。


2. 讓相信的人,等等。我不知道伊拉斯謨在各種讀法中遵循了什麼;但他截斷了這個句子,而這個句子在保羅的話語中是完整的;他錯誤地引入了 alius——一個,而不是關係代詞,“一個人確實相信,”等等。我將不定式視為祈使句,不應該顯得不自然或牽強,因為這是保羅非常常用的說話方式。f413 他於是稱那些擁有完全滿足的良心的人為信徒;他允許他們毫無區別地使用所有東西。同時,軟弱的人吃蔬菜,並禁戒那些他認為不合法使用的東西。如果普遍的版本更受認可,那麼意思將是——那些自由吃所有東西的人,因為他們相信這些是合法的,不應該要求那些在信仰上仍然柔弱的人遵循相同的規則。但是,像有些人那樣將這個詞翻譯成“生病”,是荒謬的。


3. 讓不吃的人,等等。他明智而恰當地應對了雙方的錯誤。那些強壯的人有這個錯誤——他們輕視那些對微不足道的事情謹慎的人為迷信,並嘲笑他們:而這些人,另一方面,幾乎無法避免輕率的判斷,"""以免譴責他們所不遵從的;因為凡是他們認為與自己情感相悖的,他們都認為是邪惡的。因此,他勸告前者不要輕視,後者不要過於嚴厲。他所加的理由,既然屬於雙方,就應該應用於這兩句話——他說:「當你看到一個人被神的知識所啟迪時,你就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已被主接納;如果你輕視或譴責他,你就是拒絕了神所接納的人。」f414


4. 你是誰,竟敢論斷,等等。「就像你若將別人的僕人置於自己的規矩之下,並以自己的意願來衡量他的一切行為,那樣做既不禮貌,也過於自負;同樣,如果你因為神僕人的行為不合你意而譴責他,你就是過於自負了;因為你無權規定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他也不必按照你的律法生活。」


現在,雖然判斷人的權力,以及判斷行為的權力都從我們這裡被奪走了,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區別;因為我們應該將人,無論他是誰,交給神的判斷;但對於他的行為,我們確實可以形成一個決定性的意見,儘管不是根據我們自己的觀點,而是根據神的話語;而從神的話語中得出的判斷,既不是人的判斷,也不是別人的判斷。保羅在這裡的意圖是約束我們不要在判斷上自作主張;那些敢於在沒有神話語授權的情況下對人的行為妄下斷言的人,就是犯了這種錯誤。


他或站或跌,都與他自己的主有關,等等。好像他說:「僕人所做的,是該被主不悅納,還是被主接納,這權利正當地屬於主:因此,凡試圖將這權柄據為己有的人,就是搶奪了主。」他又補充說,他必站立得住:這樣說,他不僅吩咐我們不要譴責,而且勸告我們要仁慈和友善,以便對我們在其中看到任何神性的人,永遠抱有美好的希望;因為主已經給了我們一個希望,他將完全堅固並引導那些他已在其中開始恩典工作的人達到完全。


然而,他提到神的能力,並非僅僅指神若願意就能做到;而是按照聖經慣常的方式,將神的旨意與他的能力聯繫起來:但他這裡並非談論永恆性,好像那些被神一次興起的人就必須站立到底;他只是提醒我們,要抱持美好的希望,我們的判斷應該傾向於此;正如他在另一處也教導我們:


「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500106>腓立比書 1:6。)


簡而言之,保羅指出,愛心充足的人,他們的判斷會傾向於哪一方。


5. 確實如此,等等。他之前談到在選擇肉類時的顧慮;他現在又補充了一個不同的例子,即關於日子;這兩者都源於猶太教。因為主在他的律法中區分了肉類,並宣佈某些肉類是不潔淨的,禁止食用;他也指定了節日和莊嚴的日子,並命令人們遵守。猶太人從小在律法的教導下長大,他們不會放棄從一開始就懷有的對日子的敬畏,以及他們一生中習慣的敬畏;他們也不敢觸碰那些他們長期以來一直禁食的肉類。他們被這些觀念所浸染,證明了他們的軟弱;如果他們對基督徒的自由有著確定而清晰的認識,他們就會有不同的想法。但是,他們禁食他們認為不合法的事物,證明了他們的虔誠,因為如果他們做了任何違背良心的事情,那將是傲慢和輕蔑的證明。


因此,使徒在這裡應用了最好的規則,他命令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思想完全確信;他藉此暗示,基督徒應該如此關心順服,以至於他們除了他們認為,或者更確切地說,確信是上帝所喜悅的事情之外,什麼也不做。f415 這應該牢記在心,這是正確行為的首要原則,即人應該依賴上帝的旨意,絕不允許自己在思想猶豫不決時動一根手指;因為不可能不這樣,當我們敢於超越我們確信對我們來說是合法的事情時,魯莽很快就會變成固執。如果有人反對說,軟弱總是令人困惑的,因此保羅所要求的這種確定性在軟弱的人身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對此的明確回答是——如果他們將自己限制在自己的範圍內,他們是應該被原諒的。因為保羅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限制過度的自由,因為這種自由,許多人似乎隨意地將自己投入到可疑和不確定的事情中。因此,保羅要求採納這一點——上帝的旨意應該主宰我們所有的行動。


6. 守日的人,等等。既然保羅深知對日子的尊重源於對基督的無知,那麼他不可能完全為這種腐敗辯護;然而他的話似乎暗示,守日的人沒有犯罪;因為只有好的才能被上帝接受。因此,為了理解他的目的,有必要區分任何人對守日所持有的觀念,以及他認為自己有義務遵守的守日本身。這種觀念確實是迷信的,保羅也沒有否認這一點;因為他已經稱之為軟弱而譴責了它,他將再次更清楚地譴責它。現在,被這種迷信束縛的人,不敢違反特定日子的莊嚴;這得到了上帝的認可,因為他不敢在良心有疑慮的情況下做任何事情。對於一個尚未進步到擺脫對日子的顧慮的猶太人來說,他能做什麼呢?他有上帝的話語,其中讚揚了守日;律法對他施加了必要性;而律法的廢除對他來說並不清楚。因此,剩下的就是,他等待更充分的啟示,將自己限制在自己的知識範圍內,並且在憑信心接受自由之前,不要利用自由的好處。f416


對於禁食不潔淨食物的人,也必須這樣想:因為如果他在心存疑慮的情況下進食,那將不是從上帝手中領受任何益處,而是將自己的手放在被禁止的事物上。那麼,讓他使用他認為被允許的其他東西吧。並衡量他的知識:他將因此感謝上帝;他若不確信自己是靠上帝的恩慈而活,他就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他不應被輕視,彷彿他因這種節制和虔誠的膽怯而冒犯了主:如果我們說,弱者的謙遜蒙上帝悅納,不是因為功德,而是因為寬容,這也並非不合理.


但正如他之前要求心靈的確信,以致無人應當輕率地憑自己的意願做這或那,我們應當考慮他這裡是在勸勉還是肯定;因為經文若如此流暢,會更好——「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所做之事的原因;因為必須在天上的審判台前交帳;因為無論是吃肉還是禁食,他都應當在這兩種情況下顧及上帝.」毫無疑問,沒有什麼比被召到上帝的審判台前更能約束判斷上的放縱和糾正迷信了:因此保羅明智地將審判者置於所有人之前,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應當歸於他的旨意.這句話是肯定句並無異議;因為他隨即補充說,沒有人是為自己生或為自己死的;他在此聲明,不是人所做的,而是命令他們應當做的.


還要留意他說的話——我們只有在感恩時,才是為主吃或禁食.因此,沒有感恩的吃是不潔淨的,禁食也是不潔淨的.只有上帝的名,當被呼求時,才能使我們和我們所有的一切成聖.


7. 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著,等等。他現在用從整體到部分的論證來證實前一節經文——我們生命中的特定行為被歸於主的旨意,這不足為奇,因為生命本身就應該完全用於榮耀他;因為只有當基督徒的生命以神的旨意為目標時,它才被正確地塑造。但是,如果你應該把你所做的一切都歸於他的美意,那麼,如果你做任何你認為會令他不悅的事情,甚至是你沒有確信會令他喜悅的事情,那就是一種不敬虔的行為。


8. 我們活著是為主,等等。這與羅馬書6:11所說的我們藉著他的靈向神活著的意思不同,而是指我們順從他的旨意和美意,並將一切都歸於他的榮耀。我們不僅要為主而活,也要為主而死;也就是說,我們的死和我們的生都應歸於他的旨意。他補充了最好的理由,因為無論我們是生是死,我們都是屬他的:因此,他對我們的生和死擁有完全的權柄。


這教義的應用開啟了一個廣闊的領域。神如此宣稱對生死的權柄,是為了讓每個人都將自己的境況視為加在自己身上的軛;因為他為每個人分配其地位和生活道路是公正的。因此,我們不僅被禁止在沒有神命令的情況下輕率地嘗試這或那,而且我們也被命令在一切煩惱和損失中保持耐心。如果肉體在逆境中退縮,讓我們想到,一個不自由、對自己沒有權柄的人,如果他不依賴他主人的旨意,就是顛倒是非。因此,這也教導了我們生死的法則,所以如果他讓我們在持續的悲傷和痛苦中延長生命,我們也不應在我們的時候未到之前尋求離開;但如果他突然在我們年華盛開之時召喚我們離開,我們就應該時刻準備好我們的離去。


9. 因為基督為此死了,等等。這是對最後提到的理由的證實;因為為了證明我們應該為主而生為主而死,他說,無論我們是生是死,我們都在基督的權柄之下。他現在展示了基督如何正當地宣稱對我們擁有這種權柄,因為他以如此大的代價獲得了它;因為他為我們的救贖而經歷死亡,獲得了死亡無法摧毀的對我們的權柄,並且藉著復活,他將我們的整個生命視為他的特殊財產。因此,他藉著他的死和復活,配得我們在死和生中都增進他名的榮耀。詞語「復活並活著」的意思是,藉著復活他達到了一種新的生命狀態;並且由於他現在擁有的生命不受任何改變,他對我們的統治將是永恆的。


10. 但你,你為什麼,等等。他既然使我們所有人的生與死都服從基督,他現在接著提到父所賜予他的審判權,以及對天地的主權。他由此得出結論,任何人擅自審判他的弟兄,都是不合理的放肆,因為這種自由剝奪了基督主從父那裡獨自領受的權柄。


但首先,他用“弟兄”一詞來抑制這種審判的欲望;因為主在我們中間建立了弟兄般的盟約權利,所以應該保持平等;因此,任何自居為審判官的人都是不合理的。其次,他把我們帶到唯一真正的審判官面前,沒有人能奪走他的權柄,也沒有人能逃脫他的審判。因此,就像罪犯在法庭上應該謙卑地站著,卻荒謬地爬上審判官的審判台一樣;基督徒擅自審判他弟兄的良心也是荒謬的。雅各也提到了類似的論點,他說:“審判弟兄的,就是審判律法,”又說:“審判律法的,不是律法的遵行者,而是主席”;另一方面,他說:“只有一位立法者,他能拯救也能毀滅。” (雅各書 4:12。) 他把審判台歸於基督,這意味著他的審判權,就像天使長的聲音,我們將被召喚,在另一個地方被稱為號角;因為它將以其聲音,仿佛刺入所有人的思想和耳朵。f419


11. 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等等。在我看來,他引用先知的這段話,與其說是為了證明他所說的基督的審判台(這在基督徒中是毋庸置疑的),不如說是為了表明所有人都應該以最大的謙卑和謙遜的心來期待審判;這就是這些話的含義。他首先用自己的話證明,審判所有人的權柄只屬於基督;他現在用先知的話證明,所有肉體在期待那審判時都應該謙卑;這通過屈膝來表達。但是,儘管在這段先知的話中,主普遍預示他的榮耀將為萬國所知,他的威嚴將普照各地,而當時他的榮耀只隱藏在極少數人中,仿佛在世界的某個偏僻角落;然而,如果我們更仔細地審視它,就會清楚地看到,它的完全實現現在並沒有發生,也從未發生過,將來也無法指望。上帝現在在世界上統治的方式,除了通過他的福音,別無他法;他的威嚴也只有當它被尊崇為從他的話語中得知時,才能得到正確的尊崇。但是上帝的話語一直有它的敵人,他們一直頑固地抵制它,也有它的蔑視者,他們一直嘲笑它,仿佛它是荒謬和虛構的。即使在今天,這樣的人也很多,而且永遠都會有。因此,這預言確實開始在今生實現,但遠未完成,直到最後復活的日子來臨,基督的敵人將被擊倒,成為他的腳凳,它才會完成。但這只有當主登上他的審判台時才能實現:因此,他恰當地將這段話應用於基督的審判台。


這也是一段重要的經文,旨在堅定我們對基督永恆神性的信心:因為說話的是上帝,這位上帝曾一勞永逸地宣告,他不會將他的榮耀歸給別人。(以賽亞書 42:8。) 現在,如果他在這裡聲稱只屬於他自己的事情在基督身上實現了,那麼毫無疑問,他在基督身上顯明了自己。毫無疑問,這預言的真實性在基督從全世界召集子民時就公開顯現了,並使他們恢復對他陛下的崇拜和對他福音的順從。保羅的話語正是為此目的,他說上帝賜予他的基督一個名,萬膝都應向他跪拜(腓立比書 2:10),當他升上他的審判台,審判活人死人時,這將更加充分地顯現出來;因為天上地下的一切審判都已由父賜給了他。


先知的話語是:「萬口都必向我起誓。」但由於起誓是一種神聖的崇拜,保羅所用的詞「承認」在意義上並無差異:f420 因為主只是簡單地宣告,所有人都應當不僅承認他的威嚴,而且要用口和身體的外在姿態來承認順從,他用屈膝來指代這一點。


12. 我們每個人,等等。這個結論邀請我們謙卑和虛心:因此他立即得出這個推論——我們不應當彼此論斷;因為我們自己必須接受審判並交帳,所以我們僭越審判的職責是不合法的。


從「判斷」一詞的各種含義中,他巧妙地引申出兩種不同的意義。首先,他禁止我們判斷,即譴責;其次,他命令我們判斷,即行使判斷,以免冒犯。他確實間接地責備那些惡意的批評者,他們將所有的敏銳都用於在弟兄的生活中找出錯誤:因此他命令他們自己要謹慎;因為他們的疏忽常常會使他們的弟兄倉促行事,或將他們推向一個又一個的絆腳石。f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