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
11:12 若他們的過失為天下的富足,他們的缺乏為外邦人的富足,何況他們的豐滿呢?
11:13 我對你們外邦人說這話;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原文是榮耀)我的職分,
11:14 或者可以激動我骨肉之親發憤,好救他們一些人。
11:15 若他們被丟棄,天下就得與 神和好,他們被收納,豈不是死而復生嗎?
11:16 所獻的新麵若是聖潔,全團也就聖潔了;樹根若是聖潔,樹枝也就聖潔了。
11:17 若有幾根枝子被折下來,你這野橄欖得接在其中,一同得著橄欖根的肥汁,
11:18 你就不可向舊枝子誇口;若是誇口,當知道不是你托著根,乃是根托著你。
11:19 你若說,那枝子被折下來是特為叫我接上。
11:20 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11:21 神既不愛惜原來的枝子,也必不愛惜你。
-------------------------------------------------
11. 他們是否跌倒了,等等。除非你注意到使徒有時談論整個猶太民族,有時談論單個個體,否則你將很難理解這個論點;因為由此產生了多樣性,他有時說猶太人被逐出神的國度,從樹上被砍下,被神的審判推入毀滅,而另一個時候他否認他們從恩典中跌落,反而他們繼續擁有聖約,並在神的教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因此,他現在的說法符合這種差異;因為既然猶太人大多拒絕基督,以至於幾乎整個民族都被悖逆所佔據,其中很少有人似乎心智健全,他問道,猶太民族是否如此絆倒在基督身上,以至於他們普遍都完了,並且沒有悔改的希望了。在這裡,他公正地否認猶太人的救恩是無望的,或者他們被神如此拒絕,以至於將來不會有恢復,或者他曾經與他們立的恩典之約完全廢除了,因為那個民族中一直存在著蒙福的種子。我們如此理解他的意思,從這一點可以明顯看出——他之前將確定的毀滅與盲目聯繫起來,他現在給予了重新站起來的希望;這兩件事完全不同。那麼,那些悖逆地絆倒在基督身上的人,跌倒了並跌入毀滅;然而民族本身並沒有跌倒,以至於猶太人必然滅亡或與神疏遠。
但因他們的過犯,救恩臨到外邦人,等等。使徒在這裡斷言兩件事——猶太人的過犯已轉化為外邦人的救恩;但其目的是——使他們被一種嫉妒所激發,從而引導他們悔改。他無疑是著眼於摩西的見證,他已經引用過,其中主威脅以色列——正如他曾被他們藉著他們的假神激發出競爭;所以他也將根據報復的法則,藉著一個愚昧的民族來激發他們。
這裡使用的詞表示當我們看到別人被優先於我們時所激發的競爭或嫉妒感。既然主的目的就是要激發以色列的競爭,他們就沒有跌倒到被推入永恆的毀滅;而是神的祝福,被他們輕視的,可能會臨到外邦人,以便他們最終也能被激發去尋求主,他們曾從主那裡墮落。
但讀者沒有理由為這個見證的應用而過於勞累:因為保羅並沒有拘泥於這個詞的嚴格含義,而只是暗示了一種普遍且眾所周知的做法。因為正如競爭刺激了一個因自己的過錯而被丈夫拋棄的妻子,使她努力再次和好;所以現在也可能,他說,猶太人看到外邦人被引入他們的位置,會因他們的離婚而感到悲傷,並尋求和解。
12. 如果他們的過犯,等等。正如他教導我們,在猶太人被棄絕之後,外邦人被引入他們的位置,為了不讓外邦人厭惡猶太人的救恩,好像他們的救恩取決於猶太人的毀滅,他預料到這種錯誤的觀念,並提出了一種相反的觀點,即沒有什麼比神的恩典在猶太人中興盛和豐盛更能促進外邦人的救恩了。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從較小的方面推導出一個論點——「如果他們的過犯使外邦人興起,他們的減少使他們富足,那麼他們的豐盛又將如何呢?」因為前者是反自然的,而後者將按照事物的自然秩序發生。"""而這推論並非沒有異議,因為在猶太人拒絕並拋棄上帝的話語之後,上帝的話語才流向外邦人;因為如果他們接受了,他們的信心所結的果子將遠比他們的不信所造成的更多;因為上帝的真理將藉著在他們身上實現而得到證實,他們自己也會藉著他們的教導引導許多人,而他們卻因他們的悖逆而使許多人偏離正道。
現在,如果他將「墮落」與「興起」相對立,他的說法會更為嚴謹:f348 我提醒你們這一點,是為了讓任何人都不要在這裡期待華麗的語言,也不要對這種簡單的說話方式感到冒犯;因為這些東西是為了塑造人心而不是舌頭而寫的。
13. 因為我對你們外邦人說,等等。他以一個強有力的理由證實,即使猶太人再次蒙上帝恩寵,外邦人也不會失去任何東西;因為他表明,兩者的救恩是如此緊密相連,以至於可以通過相同的手段來促進。因為他這樣對外邦人說:「雖然我被特別指定為你們的使徒,因此應該特別關心尋求你們的救恩,這是我的職責,並且應該放棄所有其他事情,只為此而努力,但我仍然會忠實地履行我的職責,將我本國的任何人帶到基督面前;這將是我的事奉的榮耀,因此也是為了你們的好處。」f349 因為任何能使保羅的事奉顯赫的事物,都對外邦人有利,因為他們的救恩是其目的。
在這裡,他也使用了動詞parazhlw~sai,意為激發效法,其目的是讓外邦人尋求摩西預言的實現,正如他所描述的,當他們明白這對他們有利時。
14. 並拯救,等等。這裡請注意,傳道人被說成在某種程度上拯救那些他引導他們順服信仰的人。我們的救恩事工確實應該這樣進行,以至於我們能感覺到它的全部能力和功效都取決於上帝,並且我們能將應得的讚美歸給他:我們同時也應該明白,傳道是實現信徒救恩的工具,雖然沒有上帝的靈,它什麼也做不了,但通過他內在的運行,它產生了最強大的效果。
15. 因為如果他們的拒絕,等等。這段經文,許多人認為晦澀難懂,有些人則嚴重曲解,在我看來,應該理解為另一個論點,是從較小與較大的比較中得出的,其含義是:「既然猶太人的拒絕已經產生了如此大的作用,以至於促成了外邦人的和解,那麼他們的恢復將會多麼有效呢?難道不會將他們從死裡復活嗎?」因為保羅一直堅持這一點,即外邦人沒有理由嫉妒,好像猶太人恢復恩寵會使他們的情況變得更糟。既然上帝已經奇妙地從死亡中引出生命,從黑暗中引出光明,那麼我們就更應該希望,他推論說,一個幾乎完全死亡的民族的復活,將會給外邦人帶來生命。f350 有些人聲稱和解與復活沒有區別,這並非沒有異議,因為我們確實理解這裡的復活,也就是說,是我們從死亡的國度轉移到生命的國度,雖然事物是相同的,但表達方式更有力量,這是一個足夠的答案。"""
16. 因為初熟的果子,等等。藉著比較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價值,他現在盡其所能地消除了前者的驕傲,並安撫了後者;因為他表明,外邦人如果聲稱自己擁有任何榮譽特權,他們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猶太人優越,甚至如果他們進行競爭,他們將遠遠落後。我們必須記住,在這個比較中,人與人之間沒有比較,而是民族與民族之間。如果他們之間進行比較,他們將在這一點上被發現是平等的,即他們都是亞當的子孫;唯一的區別是猶太人已經與外邦人分離,以便他們可以成為主的特殊子民。f351
他們當時被神聖的盟約所聖化,並被特殊的榮譽所裝飾,這是上帝當時沒有賜予外邦人的;但是由於盟約的效力當時看起來很小,他命令我們回顧亞伯拉罕和列祖,在他們身上,上帝的祝福確實不是空虛或無效的。他因此得出結論,從他們那裡,一種遺傳的聖潔已經傳給了他們所有的後裔。但是,如果他談論的是個人,或者如果他沒有考慮到應許,這個結論就不會是正確的;因為當父親是義人時,他仍然不能將自己的正直傳給他的兒子:但是由於主為了這個目的將亞伯拉罕聖化歸自己,以便他的後裔也可以是聖潔的,並且他因此不僅將聖潔賜予他個人,也賜予他整個家族,使徒得出這個結論並不不合適,即所有猶太人都在他們的父親亞伯拉罕身上被聖化。f352
然後為了證實這個觀點,他提出了兩個比喻:一個取自律法的儀式,另一個借鑒於自然。所獻的初熟果子聖化了整個麵團,同樣地,汁液的良善從根部擴散到枝條;後代與他們的父母之間的聯繫,就像麵團與初熟果子,枝條與樹木之間的聯繫一樣。因此,猶太人在他們的父親身上被聖化,這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如果你將聖潔理解為民族的精神高貴,並且這確實不屬於自然,而是來自盟約,那麼這裡就沒有困難。我可以承認,猶太人天生就是聖潔的,因為他們的收養是世襲的;但我現在說的是我們的原始本性,根據這種本性,我們都知道,我們都在亞當裡被咒詛。因此,選民的尊嚴,正確地說,是一種超自然的特權。
17. 如果有些枝子,等等。他現在指的是外邦人目前的尊嚴,這無非是作為枝子;這些枝子從別處取來,被嫁接到一些高貴的樹上:因為外邦人的起源就像是來自一些野生的、不結果子的橄欖樹,因為在他們整個家族中,除了咒詛之外,什麼也找不到。因此,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榮耀都來自他們的新嫁接,而不是來自他們的舊根。因此,外邦人沒有理由與猶太人比較而誇耀自己的尊嚴。我們還可以補充一點,保羅巧妙地減輕了情況的嚴重性,他沒有說整棵樹的頂部都被砍掉了,而是說有些枝子被折斷了,而且上帝從外邦人中這裡那裡取了一些人,將他們嫁接到聖潔蒙福的樹幹上。f353
18. 但你若自誇,你就不承擔根,等等。外邦人不能在種族的優越性上與猶太人爭論,而不與亞伯拉罕本人爭論;這將是非常不合適的,因為他就像一棵根,他們藉此得以承擔和滋養。正如枝子向根誇口是不合理的,同樣,外邦人向猶太人誇口,即在種族的優越性上誇口,也是不合理的;因為保羅希望他們永遠記住他們救恩的起源。我們知道,基督藉著他的降臨拆毀了隔斷的牆後,全世界都分享了上帝先前賜予選民的恩惠。因此,外邦人的蒙召就像嫁接一樣,他們若不嫁接到亞伯拉罕的根上,就不能成為上帝的子民。
19. 你就會說,等等。他以外邦人的身份提出他們可能為自己辯護的理由;但那種理由不應使他們驕傲,反而應使他們謙卑。因為如果猶太人的被剪除是因不信,如果外邦人的被嫁接是因信,那麼他們應當做什麼呢?除了承認上帝的恩惠,並培養謙遜和謙卑的心態之外,還能做什麼呢?因為信心本質上,以及它固有的特徵,就是產生謙卑和敬畏。f354 但敬畏是指與信心的確據絕不矛盾的敬畏;因為保羅不希望我們的信心動搖或與懷疑交替,更不希望我們被嚇倒或因恐懼而顫抖。f355
那麼這種敬畏是哪一種呢?正如主吩咐我們考慮兩件事,因此必須產生兩種感覺。因為他希望我們永遠記住我們本性的悲慘狀況;這只能產生恐懼、疲憊、焦慮和絕望;我們確實需要這樣徹底地被擊倒和破碎,以便我們最終向他呻吟;但這種源於認識自己的恐懼,在我們信賴他的良善時,並不能阻止我們的心保持平靜;這種疲憊並不能阻止我們在他裡面享受充分的安慰;這種焦慮、這種絕望,並不能阻止我們在他裡面獲得真正的喜樂和希望。因此,他所說的敬畏,是作為驕傲輕蔑的解藥;因為每個人都為自己要求過多,變得過於自信,最終對他人傲慢,我們就應當如此敬畏,使我們的心不致因驕傲而膨脹,不致自高自大。
但他似乎對救恩產生了懷疑,因為他提醒他們要小心,免得他們也不被寬恕。對此我回答說,——由於這種勸誡是指制服肉體,而肉體即使在上帝的兒女中也總是傲慢的,所以他絲毫沒有減損信心的確定性。我們必須特別注意並記住我之前說過的,——保羅的講話與其說是針對個人,不如說是針對整個外邦人團體,其中可能有許多人是徒然自負的,他們只是口頭上承認信仰,而不是真正擁有信仰。因此,保羅威脅外邦人被剪除,並非沒有道理,我們以後還會再次發現。
21. 因為如果上帝沒有放過天然的枝子,等等。這是一個最有力的理由來打擊所有的自信:因為猶太人的被棄絕,每當我們想到時,都應該讓我們感到恐懼和震撼。因為是什麼毀了他們,不就是他們過於依賴他們所獲得的尊嚴,而輕視了上帝所命定的嗎?他們沒有被放過,儘管他們是天然的枝子;那麼,如果我們這些野橄欖和外邦人變得過於傲慢,我們將會怎樣呢?但是這個想法,正如它引導我們不信任自己一樣,它也傾向於使我們更堅定地依附於上帝的良善。
這裡再次更清楚地表明,這段話是普遍地針對外邦人的整體,因為他所說的「切除」不能適用於個人,他們的揀選是不可改變的,基於上帝永恆的旨意。因此,保羅向外邦人宣告,如果他們對猶太人感到得意,那麼他們的驕傲將會得到報應;因為上帝將再次使他所休棄的第一個民族與自己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