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羅馬書 11:1-10

 11:1 我且說, 神棄絕了他的百姓嗎?斷乎沒有!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亞伯拉罕的後裔,屬便雅憫支派的。

11:2  神並沒有棄絕他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你們豈不曉得經上論到以利亞是怎麼說的呢?他在 神面前怎樣控告以色列人說:

11:3 「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

11:4  神的回話是怎麼說的呢?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11:5 如今也是這樣,照著揀選的恩典,還有所留的餘數。

11:6 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了。

11:7 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

11:8 如經上所記: 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11:9 大衛也說:願他們的筵席變為網羅,變為機檻,變為絆腳石,作他們的報應。

11:10 願他們的眼睛昏矇,不得看見;願你時常彎下他們的腰。

-----------------------------------------------------

1. 我說,等等。他迄今為止所說的猶太人的盲目和頑固,似乎暗示基督的降臨已將神的應許轉移到別處,並剝奪了猶太人所有的救贖希望。他在此處預料到這個反對意見,並修改了他先前關於猶太人被棄絕的說法,以免有人認為先前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現在已被廢除,或者神已將其遺忘,以至於猶太人現在完全與他的國度疏遠,就像基督降臨前的外邦人一樣。所有這些他都否認,他將很快證明這完全是錯誤的。但問題不在於神是否公正或不公正地拒絕了這個民族;因為在上一章中已經證明,當這個民族因虛假的熱心而拒絕神的義時,他們為自己的傲慢受到了公正的懲罰,理所當然地被蒙蔽,最終被從約中剪除。


因此,他們被拒絕的原因現在不在考慮之列;但爭論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儘管他們理應受到神這樣的懲罰,但神先前與列祖所立的約是否因此被廢除。它因任何人的不忠而失效,是完全不合理的;因為保羅認為這是一個既定的原則,既然收養是白白的,並且單單基於神而不是人,那麼它就堅定不移,不可侵犯,無論人的不忠有多大,都可能傾向於廢除它。這個結必須解開,以免神的真理和揀選被認為依賴於人的價值。


因為我也是以色列人,等等。在他繼續這個主題之前,他順便用自己的例子證明,認為這個民族完全被神拋棄是多麼不合理;因為他自己從出身來看就是一個以色列人,而不是一個歸信者,也不是一個最近才被引入以色列國的人。既然他被公正地認為是神特別的僕人之一,這就證明神的恩惠臨到以色列。然後他假設這個結論已經被證明,儘管他將來會以令人滿意的方式解釋它。


除了以色列人的稱號之外,他還稱自己為亞伯拉罕的後裔,並提到了自己的支派;他這樣做是為了被認為是一個真正的以色列人,他在腓立比書中也這樣做了,<500304>腓立比書 3:4。但有些人認為,這樣做是為了讚美神的憐憫,因為保羅來自那個幾乎被毀滅的支派,這似乎是牽強附會的。


2. 神並沒有棄絕,等等。這是一個否定的回答,並附帶一個限定條款;因為如果使徒毫無保留地否認這個民族被拒絕,他就會自相矛盾;但通過添加一個修改,他表明這是一種拒絕,以至於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失效。因此,這個回答可以分為兩部分——神絕沒有棄絕亞伯拉罕的整個後裔,這與他自己的約的宗旨不符——然而,收養的果實並不存在於所有肉身的兒女中,因為秘密的揀選是先行的。因此,普遍的拒絕不可能導致沒有後裔得救;因為這個民族可見的身體被拒絕的方式是,基督屬靈身體的任何成員都沒有被剪除。


如果有人問:「割禮不是神對所有猶太人恩惠的共同標誌嗎,以至於他們都應該被算作他的人民嗎?」對此的明顯回答是——既然外在的呼召本身若沒有信心是無效的,那麼不信者在被提供時拒絕的榮譽,理所當然地從他們那裡被奪走。因此,一個特殊的民族仍然存在,神在他們身上展示了他信實的證據;保羅從秘密的揀選中推導出堅定不移的起源。因為這裡沒有說神看重信心,但他堅持自己的目的,不拒絕他預先認識的人。


這裡必須再次注意我之前提醒過你的事——「預知」這個詞,並不是指一種我不知道的預見,即上帝預見某人將會是怎樣的人,而是指那種恩惠,根據這種恩惠,他選擇了那些尚未出生、無法為自己贏得他恩惠的人作為自己的兒子。f336 因此他對加拉太人說,他們已被上帝認識(加拉太書 4:9);因為他以他的恩惠預先對待他們,呼召他們認識基督。我們現在明白,儘管普遍的呼召可能不會結果子,但上帝的信實不會落空,因為只要有選民存在,他就會一直保守教會;因為儘管上帝不加區別地邀請所有人歸向他,但他只在內心吸引那些他知道是屬他的人,那些他已賜給他兒子的人,以及那些他將忠實保守到底的人。


你們不知道嗎,等等。由於相信基督的猶太人如此之少,從這個小數目幾乎只能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亞伯拉罕的整個後裔都被拒絕了;而且這種想法可能會悄悄地進入——在如此巨大的毀滅中,沒有上帝恩惠的跡象出現:因為既然收養是神聖的紐帶,藉此亞伯拉罕的子孫在上帝的保護下聚集在一起,那麼除非這種紐帶終止,否則人民就不可能悲慘地分散。為了消除這種冒犯,保羅採用了一個最合適的例子;因為他敘述說,在以利亞時代,存在著一種荒涼,以至於教會沒有任何外觀,然而,當上帝恩惠的任何痕跡都沒有出現時,上帝的教會卻彷彿藏在墳墓裡,並因此奇妙地得以保存。


因此,那些根據自己的感知來形成對教會看法的,就大錯特錯了。而且,如果那位著名的先知,他擁有如此開明的思想,卻在試圖憑藉自己的判斷來估計上帝的子民時,如此被欺騙,那麼我們又將如何呢?我們最高的清晰度,與他相比,簡直是遲鈍。因此,我們不要在這個問題上草率地決定任何事情;而是讓這個真理牢牢地固定在我們心中——教會,儘管它可能不會出現在我們眼前,卻是由上帝的秘密護理所維持的。我們也應記住,那些根據自己感知的範圍來計算選民人數的人是愚蠢和自大的:因為上帝有一種對他自己來說很容易、對我們來說卻是隱藏的方式,他藉此奇妙地保守他的選民,即使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已無可挽回的時候。


讀者們應當注意這一點——保羅在這裡和其他地方,明確地將他那個時代的事態與教會的古老狀況進行比較,這在很大程度上堅固了我們的信心,當我們記住,今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任何事情,聖父們以前都沒有經歷過:因為我們知道,新奇是一種折磨軟弱心靈的嚴重工具。


至於「在以利亞」這句話,我保留了保羅的表達;因為它可能意味著在以利亞的歷史中或在以利亞的事務中;儘管在我看來,保羅更可能遵循了希伯來語的說法;因為希臘語中譯為「在」的beth,在希伯來語中常常表示「的」。


他如何向神呼求,等等。f337 這確實證明了以利亞是多麼尊榮主,為了他名的榮耀,他不惜與自己的民族為敵,並為他們的徹底毀滅禱告,因為他認為宗教和對神的敬拜在他們中間已經滅絕了:但他錯在指責整個民族,除了他自己,都犯了那種不敬虔,他希望他們因此受到嚴厲的懲罰。然而,保羅引用的這段經文,並沒有詛咒,只有抱怨:但他抱怨的方式是如此絕望,以至於他對整個民族都絕望了,毫無疑問,他把他們交給了毀滅。那麼,讓我們特別注意關於以利亞所說的,那就是——當不虔誠普遍盛行,幾乎蔓延到整個大地時,他認為自己是唯一剩下的人。


我為自己保留了七千人,等等。雖然你可以把這個有限的數字看作一個不確定的數字,但這仍然是主的目的,要指定一個龐大的群體。既然上帝的恩典在極端情況下如此盛行,我們就不要輕易地把那些我們看不出虔誠的人都交給魔鬼。這也應該完全銘刻在我們的心中——無論不虔誠如何普遍盛行,可怕的混亂如何四處蔓延,許多人的救恩仍然在上帝的印記下得到保障。f338 但為了不讓任何人在這個錯誤下放縱自己的懶惰,因為許多人在上帝隱藏的旨意中為自己的惡行尋找藏身之處,所以再次指出——只有那些在上帝的信仰中保持健全和未受污染的人才被稱為得救。這種情況也應該注意到——只有那些沒有玷污自己身體的人,甚至沒有通過外在的偽裝行為來崇拜偶像的人,才得以倖存;因為他不僅將心靈的純潔歸因於他們,而且他們也使自己的身體免受任何迷信的污穢。f339


所以,現在也是如此,等等。他將這個例子應用到他自己的時代;為了使一切都相似,他稱上帝的子民為餘民,也就是說,與不虔誠盛行的龐大數量相比:同時暗示他從以賽亞書中引用的預言,他表明,在悲慘和混亂的荒涼之中,上帝的信實仍然閃耀,因為仍然有一些餘民:為了更充分地證實這一點,他明確稱他們為因上帝的恩典而倖存的餘民:因此他證明上帝的揀選是不變的,正如主對以利亞所說的——當整個民族都墮落到偶像崇拜時,他為自己保留了七千人: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通過他的仁慈,他們從毀滅中被拯救出來。他不僅僅是簡單地談論恩典;他現在也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揀選,以便我們學會恭敬地依靠上帝隱藏的旨意。


那麼,一個既定的事實是——與那些自稱是上帝子民的龐大數量相比,得救的人很少;另一個事實是——那些被上帝的能力拯救的人,是上帝在不考慮任何功德的情況下揀選的。恩典的揀選是希伯來語中無償揀選的習語。


6. 如果是出於恩典,就不是出於行為,等等。這種擴展是從對立事物的比較中得出的;因為上帝的恩典與行為的功德之間就是如此,建立一個就推翻另一個。


但是,如果在揀選中不考慮行為,而又不模糊上帝的無償良善,這是他希望藉此如此受到我們的讚揚的,那麼那些瘋狂的人(phrenetici——瘋狂的)如何回答保羅呢?他們將揀選的原因歸結為上帝預見的我們內在的價值。因為無論你引入未來或過去的行為,保羅的這句話都反對你;因為他說,恩典不給行為留下任何餘地。保羅在這裡不是談論我們與上帝的和解,也不是談論我們得救的手段,也不是談論我們得救的直接原因;他上升到更高的層次,甚至到這個層次——為什麼上帝在創世之前只揀選了一些人而忽略了其他人:他宣稱,上帝之所以做出這種區別,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他自己的美意;因為如果給行為任何地位,那麼,他堅持說,恩典就被奪走了.


因此, 將預知行為與揀選混為一談是荒謬的. 因為如果上帝揀選一些人而拒絕另一些人, 正如他預見他們配得或不配得救恩一樣, 那麼上帝的恩典, 既然確立了行為的報酬, 就不能單獨掌權, 而只能是我們揀選的部分原因. 因為正如保羅之前就亞伯拉罕的稱義所論證的, 在有報酬的地方, 恩典就不是白白賜予的; 所以現在他從同一個源頭引出他的論點, — 如果行為被納入考量, 當上帝揀選一定數量的人得救時, 報酬就是一種債務, 因此它不是一份免費的禮物. f340


現在, 雖然他這裡談論的是揀選, 但由於這是保羅所採用的普遍推理, 它應該適用於我們整個救恩; 這樣我們就可以明白, 每當宣告沒有行為的功勞時, 我們的救恩就被歸因於上帝的恩典, 或者更確切地說, 我們可以相信, 每當提到恩典時, 行為的義就被廢除了.


7. 那又怎樣呢?以色列所尋求的,等等。由於他在此處理一個困難的主題,他提出一個問題,彷彿他心存疑慮。然而,他意圖透過表達這種疑慮,使緊隨其後的答案更加明顯;因為他暗示,沒有其他答案可以給出;而答案是——以色列徒勞地尋求救贖,因為他的嘗試是荒謬的。儘管他在此沒有提及原因,但由於他之前已經表達過,他當然意圖在此處被理解。因為他的話語與他所說的相同——不應覺得以色列在追求公義方面一無所獲是奇怪的。因此證明了他隨後關於揀選的說法——因為如果以色列沒有憑藉功勞獲得任何東西,那麼那些情況或條件沒有更好的人又獲得了什麼呢?為什麼在平等者之間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誰在此看不到正是揀選獨自造成了這種差異呢?


現在,這裡「揀選」一詞的含義是可疑的;因為對某些人來說,它似乎應該被理解為集體意義上的,指被揀選者本身,以便兩個子句之間能夠對應。我並不反對這種觀點,前提是允許這個詞比他如果說「被揀選者」時有更多的含義,即他暗示獲得他們的揀選沒有其他原因,彷彿他說——「他們不是那些依靠功勞而努力的人,而是那些救贖依賴於上帝白白揀選的人。」因為他明確地將整個以色列,或人民的整體,與將藉由上帝恩典得救的餘民進行比較。因此,救贖的原因不在於人,而僅僅取決於上帝的美意。


其餘的人都被蒙蔽了。f342 正如只有被揀選者藉由上帝的恩典從毀滅中被拯救出來一樣,所有未被揀選的人必然會繼續被蒙蔽。因為保羅對被棄絕者所說的意思是——他們毀滅和定罪的開始是從他們被上帝遺棄開始的。


他引用的引文,從聖經各處收集而來,並非取自一處,當你根據其上下文仔細審查時,它們似乎都與他的目的無關;因為你會發現,在每一處經文中,蒙蔽和剛硬都被提及為鞭子,上帝藉此懲罰不敬虔者已經犯下的罪行;但保羅在此努力證明,被蒙蔽的不是那些因其邪惡而應得的人,而是那些在創世之前就被上帝棄絕的人。


你可以這樣簡要地解開這個結——激怒上帝不悅的不敬虔的根源,是被上帝遺棄時本性的乖僻。因此,保羅在談論永恆的棄絕時,並非沒有理由地提及那些從中產生之事,如同果實來自樹木,河流來自泉源。不敬虔者確實因其罪惡而受到上帝審判的蒙蔽;但如果我們尋求他們毀滅的根源,我們必須得出這個結論——他們被上帝咒詛,他們的一切行為、言語和意圖都無法獲得任何東西,除了咒詛。然而,永恆棄絕的原因對我們來說是如此隱藏,以至於我們除了驚嘆上帝不可測度的旨意之外,別無他法,正如我們最終將從結論中看到的那樣。但是,那些每當提到近因時,就試圖通過提出這些近因來掩蓋對我們隱藏的首因的人,他們的推理是荒謬的;彷彿上帝在亞當墮落之前,沒有自由地決定對全人類做他認為好的事情,原因在於——他譴責他腐敗墮落的後裔,並且,他償還給個人他們罪惡應得的報應。f343


8. 上帝賜給他們,等等。我想,毫無疑問,但這裡引用的以賽亞書中的那段話,正是路加在使徒行傳中引用的,只是措辭略有改動。他這裡也沒有記錄我們在先知書中發現的內容,而只是從中收集了這種情感——他們從上面被惡意之靈所浸染,以至於他們在看和聽方面仍然遲鈍。先知確實被命令要使百姓的心剛硬:但保羅深入到源頭——當人們被這種瘋狂所支配後,野蠻的愚鈍會抓住他們所有的感官,以至於他們會用惡毒的刺激來對抗真理。因為他沒有稱之為眩暈之靈,而是稱之為悔恨之靈,當膽汁的苦澀顯現出來時;是的,當拒絕真理時也存在一種狂怒。他宣稱,藉著上帝的秘密審判,被棄絕的人如此瘋狂,以至於他們變得愚鈍,無法形成判斷;因為當說他們看見卻什麼也看不見時,這就暗示了他們感官的遲鈍。f344


然後保羅自己補充說,直到今日,以免有人反對說,這個預言以前已經應驗了,因此將其應用於福音時代是荒謬的:他通過補充說,這不僅僅是描述了一天的盲目,而是這種盲目與百姓無法治癒的頑固一起持續到基督的降臨,從而預防了這種反對。f345


9. 大衛說,等等。在大衛的這段見證中,措辭也有一些改變,但這並沒有改變意思。因為他這樣說:「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願他們的平安之物變為陷阱」;這裡沒有提到報應。至於主要內容,則有足夠的一致性。先知祈禱,願生命中所有可取和幸福的事物都變成惡人的毀滅和破壞;這就是他所說的筵席和平安之物的意思。f346 然後他讓他們陷入靈魂的盲目和力量的削弱;其中一種他用眼睛的昏暗來表達,另一種用背部的彎曲來表達。但這應該擴展到幾乎整個民族,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知道,不僅是首領們對大衛感到憤怒,而且普通百姓也反對他。顯然,那段經文中所讀到的內容並非適用於少數人,而是適用於大量的人;是的,當我們考慮大衛是誰的預表時,相反的條款似乎具有屬靈的意義。f347


既然這種咒詛仍然存在於基督的所有敵人身上——他們的食物將變成毒藥(正如我們看到福音將成為死亡的氣味,導致死亡),讓我們謙卑和戰兢地接受上帝的恩典。我們可以補充說,既然大衛談論的是以色列人,他們是亞伯拉罕肉身的後裔,保羅將他的見證恰當地應用於手頭的主題,這樣大多數人的盲目就不會顯得新奇或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