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詩篇 11

 11:1 (大衛的詩,交與伶長。)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11:2 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

11:3 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甚麼呢?

11:4 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11:5 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

11:6 他要向惡人密布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分。

11:7 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

----------------------------------------------------------------------

"""這篇詩篇由兩部分組成。在第一部分中,大衛講述了他所遭遇的嚴峻誘惑,以及在掃羅迫害他期間他所陷入的痛苦焦慮狀態。在第二部分中,他為上帝賜予他的拯救而慶祝,並頌揚上帝在治理世界中的公義。


交給詩班長。大衛的詩。


詩篇 11:1-3


1. 我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2. 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 3. 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什麼呢?


1. 我投靠耶和華。幾乎所有解經家都認為這是大衛對他的同胞提出的抱怨,因為他在各處尋找藏身之處,卻找不到任何一點人情味。確實,在他逃避掃羅的殘酷迫害而流亡的整個過程中,他找不到一個安全的藏身之處,至少沒有一個他可以長時間不被打擾的地方。因此,他可以公正地抱怨他的同胞,因為沒有人願意在他流亡時收留他。但我認為他有更高的考量。當所有人都似乎在互相競爭,要把他逼入絕望時,他根據肉體的軟弱,必然會遭受巨大且幾乎無法承受的心靈痛苦;但因著信心而堅固,他自信而堅定地依靠上帝的應許,因此得以免於屈服於他所面臨的誘惑。他在此講述了上帝在極度危險中磨練他的這些屬靈爭戰。因此,正如我剛才所說,這篇詩篇應該分為兩部分。在頌揚上帝在保守敬虔之人方面所顯現的公義之前,詩人展示了他如何面對死亡本身,然而,藉著信心和正直的良心,他取得了勝利。由於所有人都建議他離開自己的國家,退到某個流亡之地,在那裡他可以隱藏起來,因為他已經沒有生存的希望,除非他放棄已經應許給他的王國;在詩篇的開頭,他用他對上帝的信靠之盾來反駁這個悖逆的建議。


但在進一步探討這個主題之前,讓我們解釋一下這些詞。我們翻譯為「飛」的詞dwn,nud,是複數形式,但卻讀作單數;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錯誤的讀法。由於大衛告訴我們這話只對他自己說,猶太學者認為複數不合適,於是擅自將這個詞讀作單數。他們中的一些人,為了保留所謂的字面意義,困惑於為什麼說「你們飛」,而不是「你飛」;最終,他們訴諸於一個非常貧乏的詭辯,好像那些勸他逃跑的人同時對他的靈魂和身體說話。但在一件沒有困難的事情上,他們卻不必要地費了這麼大的力氣;因為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勸大衛的人並不是說他一個人應該逃跑,而是說他應該和所有與他處於同樣危險中的隨從一起逃跑。因此,儘管他們特別對大衛說話,但他們也包括了他的同伴,他們與他有共同的事業,並面臨同樣的危險。解經家對接下來的解釋也存在分歧。許多人將其翻譯為「從你的山」,好像是µkrhm,meharkem;根據他們的說法,這裡有人稱的變化,因為那些對他說話的人一定說過,"""""" 你逃離我們的山。但這說法嚴苛且牽強。當他們說猶太在此被稱為山時,我也不認為他們有更多理由支持他們的說法。其他人認為我們應該讀作 rwpx wmk rh, har kemo tsippor, fa224 也就是,像鳥一樣進入山中,沒有代詞。fa225 但如果我們遵循我所說的,那麼這樣讀將與這段經文的範圍非常吻合:逃到你們的山中,因為你們不被允許住在自己的國家。然而,我不認為這裡指的是任何特定的山,而是大衛被送到沙漠岩石中,無論機會將他引向何處。他譴責那些給他這個建議的人,宣稱他依賴上帝的應許,並且完全不願意這樣流亡。因此,大衛的處境是,在他極度需要時,所有人都排斥並將他遠遠地追趕到荒涼之地。


但他似乎暗示,如果他將自己的安全寄託於逃跑,那將是缺乏信任的表現,因此可以問,他逃跑是否合法;是的,我們知道他經常被迫流亡,從一個地方被驅趕到另一個地方,甚至有時躲藏在洞穴中。我回答說,他確實像一隻可憐的、害怕的鳥一樣不安,從一根樹枝跳到另一根樹枝,fa226 被迫尋找不同的偏僻小徑,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以躲避敵人的陷阱;然而他的信心仍然如此堅定,他從未與上帝的子民疏遠。其他人認為他是一個失落的人,一個事業無望的人,對他的評價不比一根腐爛的肢體高,fa227 但他從未與教會的身體分離。當然,這些話,「你們逃跑吧」,只會讓他陷入徹底的絕望。但他如果屈服於這些恐懼,並開始逃跑,好像不確定結果會如何,那將是錯誤的。因此他明確地說,這話是對他的靈魂說的,意思是他的心被這種恥辱的拒絕深深刺痛,因為他看到(正如我所說)這只會動搖和削弱他的信心。簡而言之,儘管他一直過著無辜的生活,正如上帝的真正僕人所應有的那樣,但這些惡毒的人卻會判他永遠流亡異鄉。這節經文教導我們,無論世界多麼憎恨和迫害我們,fa228 我們仍然應該堅守崗位,這樣我們才不會剝奪自己聲稱上帝應許的權利,或者讓這些應許從我們身邊溜走;而且,無論我們受到多麼多和多麼久的騷擾,我們都應該始終堅定不移地相信我們有上帝的呼召。


2. 確實,看哪!不敬虔的人。有些人認為這是那些希望大衛通過逃跑來拯救自己的人所作的藉口。根據其他人,大衛與他的同胞爭辯,他們看到死亡從四面八方威脅著他,卻拒絕給他庇護。但是,在我看來,他這裡繼續講述他所處的艱難環境。他的目的不僅是向我們展示他所面臨的危險,而且是向我們展示他甚至面臨死亡本身。因此他說,無論他躲藏在哪裡,他都不可能逃脫敵人的手。現在,對如此悲慘境況的描述,更為顯著地說明了上帝後來賜予他的拯救恩典。關於「他們將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擊」這句話,有些人將其比喻為大衛的敵人試圖通過詭計和陷阱來突襲他。然而,我更喜歡這種解釋,因為它更為簡單,"""- 他的敵人所射出的飛鏢無孔不入,因此,無論他躲藏到哪個洞穴尋求隱蔽和庇護,死亡都會如影隨形,成為他形影不離的伴侶.


3. 確實,根基被毀壞了. 有些人將 twtçh, hashathoth 這個詞翻譯為網羅,聖經在其他地方也常用這個詞來表達這個意思. 他們對這些話的解釋是,不敬虔的人對大衛所施行的邪惡和詭詐的伎倆被挫敗了. 如果我們接受這種解釋,那麼他緊接著所說的「義人做了什麼?」的意思將是,他得以安全脫險既不是靠他自己的努力,也不是靠他自己的技巧,而是在沒有付出任何努力,彷彿睡著的時候,他被上帝的能力從敵人的網羅和陷阱中解救出來. 但是「根基」這個詞更符合這段經文的宗旨,因為他顯然接著要敘述他所陷入的困境和被困住的境地,以至於他的保全現在看來毫無希望. 然而,那些認為「根基」是這個詞的正確翻譯的解釋者,對其含義並不一致. 有些人解釋說,他沒有一寸立足之地;另一些人則說,掃羅經常可恥地違反了那些本應通過忠實遵守而具有穩定性的盟約. 有些人也將其理解為寓言,意思是上帝的義人祭司,他們是這片土地的支柱,已經被殺害了. 但我毫不懷疑這是一個從建築物中借用的比喻,當它們的根基被破壞時,它們就會倒塌並成為一堆廢墟;因此大衛抱怨說,在世人眼中,他徹底被推翻了,因為他所擁有的一切都被徹底摧毀了. 在最後一句話中,他再次重複說,如此殘酷地被逼迫是他不應得的:「義人做了什麼?」他聲明自己的清白,一部分是為了從良心的見證中安慰自己在苦難中,一部分是為了鼓勵自己抱有獲得解脫的希望. 鼓勵他信靠上帝的是他所持有的信念,即由於他事業的正義性,上帝站在他這邊,並且會對他有利.


詩篇 11:4-5


4. 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眼睛察看世人。他的眼目試驗世人。5. 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


4. 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接下來,詩人以我所說的對上帝恩惠的確信為榮。他缺乏人的幫助,便求助於上帝的旨意。正如我在別處所說,這是一個信心的顯著證明,當我們被世上的黑暗四面環繞時,可以說,從天上借來光,引導我們走向救贖的希望。所有人都承認世界是由上帝的旨意所治理的;但是當事情發生一些令人悲傷的混亂,擾亂了他們的安逸,使他們陷入困境時,很少有人能堅定地相信這個真理。但是從大衛的例子中,我們應該如此看待上帝的旨意,即使在最絕望的情況下,也要從他的判斷中尋求補救。話語中隱含著天堂與地球的對比;因為如果大衛的注意力集中在世事上,正如它們在感官和理性的眼中所呈現的那樣,他將看不到從他目前危險的境況中解脫出來的前景。但這不是大衛的操練;相反,當世上所有的公義都被踐踏,忠誠都已消失時,他反思到上帝在天上完美而未變地坐著,他應該從那裡期待從這種悲慘的混亂狀態中恢復秩序。他不僅僅說上帝住在天上;而是說他在那裡統治,就像在一個皇家宮殿裡一樣,並在那裡設有他的審判寶座。除非我們完全相信他的審判寶座是所有受苦和不義受壓迫者的聖所,否則我們確實沒有給予他應有的榮譽。因此,當欺騙、狡詐、背叛、殘酷、暴力和勒索在世上盛行時;簡而言之,當所有事物都被不公和邪惡攪亂和黑暗時,讓信心作為一盞燈,使我們能夠看到上帝的天上寶座,讓那景象足以使我們耐心等待事物恢復到更好的狀態。他的聖殿,或他的聖殿,通常被認為是錫安,無疑在這裡指天堂;而下一句的重複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因為大衛兩次表達同一件事是肯定的。


他的眼睛察看。在這裡,他從前一句推斷,沒有什麼能瞞過上帝,因此,人們將不得不向上帝交代他們所做的一切。如果上帝在天上統治,如果他的寶座在那裡設立,那麼他必然會關注人類事務,以便有一天審判他們。伊壁鳩魯和那些像他一樣說服自己上帝是閒散的,在天上享受安逸的人,可以說是在為他鋪一張睡覺的床,而不是為他設立一個審判的寶座。但這是我們信心的榮耀,上帝,世界的創造者,並沒有忽視或放棄他自己最初建立的秩序。當他暫時擱置他的判斷時,我們應該依靠這個真理,即他從天上察看;正如我們現在看到大衛僅僅滿足於這個安慰性的想法,即上帝統治人類,並觀察世上發生的一切,儘管他的知識和管轄權的行使乍一看並不顯眼。這個真理在第五節中立即補充的內容中得到了更清楚的解釋,即上帝區分義人與不義之人。並以一種表明他不是一個閒散的旁觀者的方式,因為據說他贊成義人,並憎恨惡人。我們翻譯為「贊成」的希伯來詞ˆjb, bachan,通常表示檢查或試驗。但在這段經文中,我將其解釋為簡單地意味著,上帝如此審查每個人的原因,以區分義人與惡人。進一步聲明,上帝憎恨那些一心一意施加傷害和作惡的人。由於他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所以他希望我們保持這種交往不可侵犯。因此,為了維護他自己神聖而既定的秩序,他必須成為那些傷害和困擾他人的惡人的敵人。這裡也將上帝對惡人的憎恨與惡人對不義的愛進行了對比,以教導我們,那些在他們的惡行中自滿自足、自欺欺人的人,通過這種奉承一無所獲,只會欺騙自己。


詩篇 11:6-7


6. 他要向惡人降下網羅、火與硫磺、並烈風,這就是他們杯中的分。 7. 因為耶和華是公義的,他喜愛公義;他的臉光照正直人。


6. 他要向惡人降下。大衛現在,最後,將其視為一個確定的真理,即儘管上帝可能暫時保持靜默並延遲他的審判,但報復的時刻必將到來。因此,我們看到他如何逐漸升起對他目前苦難的幸福結局的希望,他努力實現這一點,以便他周圍盛行的社會和道德混亂不會削弱他的信心。由於上帝的審判台堅定不移,他首先從上帝從高處看到下面所做的一切的考慮中支撐和安慰自己。其次,他考慮法官的職責要求什麼,從中他得出結論,人的行為無法逃脫上帝全知之眼的審查,儘管他沒有立即懲罰他們的惡行,但他憎恨所有惡人。最後,他補充說,既然上帝擁有權能,這種憎恨就不會是徒勞或無效的。因此,當上帝延遲施加懲罰時,對他公義的認識將對維持我們的信心產生強大的影響,直到他實際表明他從未離開他的瞭望台,從那裡他看到人的行為。他恰當地將上帝施加的懲罰比作雨。正如雨不是持續不斷的,而是主隨心所欲地降下;當天氣最平靜、最晴朗時,突然降下冰雹或暴雨;同樣,這裡暗示將施加在惡人身上的報復將突然降臨,因此,當他們沉溺於歡樂,陶醉於他們的享樂時,「當他們說,平安穩妥的時候,毀滅將突然降臨在他們身上。」同時,大衛在這裡顯然暗示了所多瑪和蛾摩拉的毀滅。正如先知們,當他們向選民應許上帝的恩典時,提醒他們上帝為他古老的人民所行的埃及的拯救,所以當他們要驚嚇惡人時,他們威脅他們將遭受像所多瑪和蛾摩拉那樣的毀滅,他們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猶大在他的書信中告訴我們,這些城市「被立為榜樣,遭受永火的刑罰,」(猶大書 1:7)詩篇作者以極大的美感和恰當性,將網羅置於火和硫磺之前。我們看到惡人,當上帝寬恕他們時,什麼都不怕,而是在他們任性的道路上給自己充分的空間,就像在開闊的田野中放鬆的馬匹;然後,如果他們看到任何逆境即將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會為自己設計逃脫的方法;簡而言之,他們不斷嘲笑上帝,好像他們無法被抓住,除非他先用羅網纏住並牢牢抓住他們。因此,上帝以羅網開始他的報復,堵住惡人的一切逃生之路;當他將他們纏住並捆綁後,他便像用天火焚燒所多瑪和鄰近城市一樣,可怕而恐怖地向他們發出雷霆。我們翻譯為「旋風」的詞 twp[lz, zilaphoth,有些人翻譯為「燃燒」或「焚燒」;另一些人翻譯為「騷動」或「恐怖」。fa237 但上下文要求我提出的解釋;因為暴風雨是由狂風引起的,然後伴隨著雷電。


他們杯中的份。藉著這句話,他證明上帝的審判必將生效,儘管不敬虔的人可能會用欺騙性的奉承來欺騙自己。這種比喻在聖經中經常出現。由於肉體的心靈最難相信的是,那些看似偶然的災難和不幸是按照上帝的公正分配發生的,他便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家主,將每個成員的份額或津貼分配給他們。因此,大衛在這裡暗示,惡人確實有報應等待著他們;當主將他的憤怒之杯遞給他們飲用時,他們的反抗將是徒勞的;為他們預備的杯不是他們可以一滴一滴地啜飲的,而是一個他們將被迫全部飲盡的杯,正如先知所威脅的,


(<262334>以西結書 23:34) 「你必喝盡,連渣滓也喝盡。」


7. 因為公義的耶和華喜愛公義。詩人剛才從上帝的職責推斷他將懲罰惡人,現在,他從上帝的本性推斷,他將是善良和正直之人的捍衛者。由於他是公義的,大衛表明,因此他必須喜愛公義,否則他就是否認自己。此外,如果我們只將公義視為上帝固有的屬性,而不同時得出上帝仁慈地承認一切屬於他自己的事物,並在世界的治理中提供證據的確定結論,那將是一種冷漠的推測。有些人認為抽象名詞「公義」代表公義的人。但在我看來,這裡的字面意義更為合適,即公義是上帝所喜悅的,因此他偏愛美好的事業。由此詩人得出結論,正直的人是他的關心對象:他的面容悅納正直的人。他之前在不同的意義上說過,上帝看顧世人,意思是說他將審判每個人的生命;但這裡他指的是上帝仁慈地特別關心正直和真誠的人,將他們置於他的保護之下,並使他們完全安全。詩篇的這一結論充分表明,整篇詩篇的宗旨是表明所有那些依靠上帝的恩典,真誠追求公義的人,都將在他的保護下安全。詩人自己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確實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這最後一句話,「他的面容悅納正直的人」,確實有各種解釋;但我確信,真正的意思是,上帝始終關心正直的人,從不將目光從他們身上移開。將這些話解釋為正直的人將看到上帝的面容,這是一種牽強的解釋。但我不會停下來反駁其他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