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6:13-19; 馬可福音 8:27-29; 路加福音 9:18-20

馬太福音 16:13-19; 馬可福音 8:27-29; 路加福音 9:18-20



馬太福音 16:13-19

13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有古卷沒有我字)─人子是誰?」 14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15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 16 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兒子。」 17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 18 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權柄:原文是門),不能勝過他。 19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馬可福音 8:27-29

 27 耶穌和門徒出去,往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村莊去;在路上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 28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 29 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


路加福音 9:18-20

18 耶穌自己禱告的時候,門徒也同他在那裡。耶穌問他們說:「眾人說我是誰?」 19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 神所立的基督。」


Matthew 16:13.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馬可說這次談話發生在旅途中。路加說這次談話發生在他禱告的時候,當時除了他的門徒,沒有其他人與他同在。馬太在提及時間時沒有那麼精確。這三卷書無疑都講述了同一個故事;基督可能在旅途中某個地方停下來禱告,然後才向門徒提出這個問題。當時有兩個城鎮叫凱撒利亞,其中一個更為著名,古時稱為士特拉托之塔;而這裡提到的另一個則位於黎巴嫩山腳下,離約旦河不遠。為了區分這兩個城鎮,才在名稱後加上腓立比;因為儘管有人推測它建在古時但城所在地,但由於它最近由分封王腓力重建,所以被稱為腓立比 


人說我是誰?這可能被認為是問,關於這位成為人子的救贖主,當時流傳著什麼謠言?但這個問題完全不同,人對馬利亞的兒子耶穌有什麼看法?他按照習俗稱自己為人子,意思是說,現在我披戴著肉身,像其他人一樣居住在地上,人們對我有什麼看法?基督的目的是要充分堅固門徒的真信心,使他們不至於在各種傳聞中搖擺不定,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14. 有人說是施洗約翰。這個問題與基督的公開敵人或不敬神的嘲諷者無關,而是與人民中較為健全和良好的一部分有關,他們可以被稱為教會的精華和花朵。門徒只提到了那些尊敬基督的人;然而,儘管他們旨在追求真理,但沒有一個人達到那個境界,所有人都迷失在他們虛妄的幻想中。因此,我們看到人類心智的軟弱是多麼巨大;因為它不僅本身無法理解什麼是正確或真實,甚至從真實的原則中也會製造錯誤。此外,"""儘管基督是和諧與和平的唯一標準,藉此上帝將全世界聚集到他自己身邊,但大多數人卻將此主題視為長期衝突的根源。在猶太人中,信仰的合一確實只與基督有關;然而,那些以前似乎彼此之間有些共識的人,現在卻分裂成各種教派。


我們也看到一個錯誤如何迅速產生另一個錯誤;因為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即靈魂從一個身體轉移到另一個身體,在普通民眾心中根深蒂固,使他們更容易接受這種毫無根據的幻想。但是,儘管在基督降臨之時,猶太人以這種方式分裂,但這種意見的多樣性不應該阻礙虔誠的人渴望獲得對他純粹的認識。因為如果任何人在這種藉口下,沉溺於懶惰,並忽視尋求基督,我們將被迫宣佈他沒有任何藉口。那麼,任何因教派多樣性而對基督產生厭惡,或因人們的錯誤觀點而感到厭惡,不屑於歸附基督的人,就更不可能逃脫上帝的審判了。


15. 但你們說我是誰?在這裡,基督將他的門徒與其他人區分開來,以更充分地表明,無論其他人之間存在何種差異,我們至少不應該偏離信仰的合一。那些誠實地順服基督,不試圖將自己頭腦中的任何發明與福音混為一談的人,永遠不會缺乏真光。但在這裡,最大的警惕是必要的,儘管全世界可能被自己的發明所迷惑,信徒們卻必須不斷地堅守基督。由於撒旦無法剝奪猶太人從律法和先知那裡得到的信念,即基督將會降臨,他將基督變成了各種形狀,並可以說將他撕裂成碎片。他的下一個計謀是,提出許多假冒的基督,使他們忘記真正的救贖主。通過類似的詭計,他此後一直撕裂基督,或以虛假的形象展示他。在世界上混亂和不和諧的聲音中,讓基督的聲音永遠在我們耳邊迴響,這聲音將我們從不穩定和動搖的人那裡召喚出來,使我們不追隨大眾,使我們的信仰不至於在爭論意見的波濤中搖擺不定。


16. 你是基督。這個告白很簡短,但它包含了我們救恩中的一切;因為基督這個稱號,或受膏者,既包括一個永恆的國度,也包括一個永恆的祭司職分,使我們與上帝和好,並通過他的犧牲贖罪我們的罪,為我們獲得完美的公義,並在將我們置於他的保護之下後,以各種祝福來扶持、供應和豐富我們。馬可只說:你是基督。路加說:你是上帝的基督。但其意義是相同的;因為上帝的基督(χριστοί)是古代對君王的稱呼,他們是奉上帝的命令受膏的。438 路加之前也曾使用過這個詞(2:26),當時他說西緬曾得到來自天堂的啟示,他不會在看到主的基督之前死去。因為上帝藉著他的兒子所顯明的救贖,顯然是神聖的;因此,那位將成為救贖主的人必須來自天堂,帶著上帝膏抹的印記。馬太表達得更清楚:你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因為,儘管彼得當時還不清楚基督是如何由上帝所生,但他對基督的尊嚴深信不疑,以至於他相信基督來自上帝,不像其他人,而是藉著真實永生的神性居住在他的肉身中。當永生這個屬性歸於上帝時,"""是為了區分祂與那些一無所有的死偶像,(哥林多前書 8:4)。


17. 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


正如認識獨一的真神,和祂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翰福音 17:3),


基督公正地宣告,凡誠實作出如此告白的人,都是有福的。這話並非單獨對彼得說的,而是我們的主旨在表明,全世界唯一的幸福在於何處。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更勇敢地接近祂,我們首先必須明白,所有人在本性上都是悲慘和被咒詛的,直到他們在基督裡找到救贖。其次,我們必須補充,凡已得著基督的人,就不缺少任何達致完全幸福所必需的東西,因為我們沒有權利渴望比神的永恆榮耀更好的事物,而基督使我們擁有這榮耀。


血肉之軀並沒有將這啟示給你。基督藉著一個人的身份提醒所有人,我們必須向父求信心,並承認這是對祂恩典的讚美;因為這裡將神的特殊啟示與血肉之軀作了對比。因此,我們推斷,人的心智缺乏感知隱藏在基督裡的屬天智慧奧秘所必需的洞察力;甚至人的所有感官在這方面都是不足的,直到神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在基督裡看見祂的榮耀。因此,任何人都不要驕傲地依賴自己的能力,試圖達到這點,而是讓我們謙卑地讓自己被眾光之父(雅各書 1:17)在內心教導,使祂的靈獨自照亮我們的黑暗。而那些已領受信心的人,承認他們天生的盲目,應當學習將應得的榮耀歸給神。


"""18. 我對你說。基督藉著這些話語,宣告他對彼得的認信是何等喜悅,因為他賜予如此豐厚的獎賞。因為,儘管他已經給他的門徒西門起了彼得這個名字(馬太福音 10:2;約翰福音 1:42),並且出於他不配得的恩典,任命他為使徒,然而這些恩賜,雖然是白白賜予的,439 卻在這裡歸因於信心,彷彿它們是獎賞,這在聖經中我們屢見不鮮。彼得獲得雙重榮譽,其中一部分關乎他個人的益處,另一部分則關乎他作為使徒的職分。


你是彼得。藉著這些話語,我們的主向他保證,他以前給他這個名字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因為作為神殿中的活石(彼得前書 2:5),他保持著他的堅定。這無疑延伸到所有信徒,他們每個人都是神的殿(哥林多前書 6:19),並且他們藉著信心彼此聯合,共同構成一個殿(以弗所書 2:21)。但這也表明彼得超越其他人的卓越之處,因為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次序,根據基督恩賜的尺度,或多或少地領受(以弗所書 4:7)。


在這磐石上。由此可見,彼得這個名字是如何同時應用於西門個人和其他信徒的。這是因為他們建立在基督的信心之上,並藉著聖潔的同意,聯合成為一個屬靈的建築,使神可以住在他們中間(以西結書 43:7)。因為基督藉著宣告這將是整個教會的共同基礎,旨在將所有將來存在於世上的敬虔之人與彼得聯繫起來。「你們現在,」他說,「人數非常少,因此你們現在所做的認信目前不被認為有多大份量;但不久之後,一個時代將會到來,那認信將會呈現崇高的特徵,並且會更廣泛地傳播。」這非常適合激勵他的門徒堅持不懈,儘管他們的信心鮮為人知且不被重視,但他們已被主選為初熟的果子,以便從這個微不足道的開始中興起一個新的教會,它將戰勝地獄的一切陰謀。


不能勝過它。代詞「它」(αὐτὢς)可以指信心或教會;但後者的意思更為恰當。面對撒旦的一切權勢,教會的堅定將證明是不可戰勝的,因為神的話語,教會的信心所依據的,將永遠堅定不移。與此聲明相符的是約翰的這句話:


這就是勝過世界的勝利,你們的信心,(約翰一書 5:4)。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應許,所有與基督聯合,並承認他是基督和中保的人,將會從一切危險中安然無恙地存到最後;因為關於教會身體所說的,也適用於其每個成員,因為他們在基督裡是一體的。然而,這段經文也教導我們,只要教會在地上繼續作客旅,她就永遠不會享受安息,而是會遭受許多攻擊;因為,當宣告撒旦不會戰勝時,這意味著他將是她不斷的敵人。因此,當我們依靠基督的這個應許時,我們感到可以自由地向撒旦誇口,並已經藉著信心戰勝他的一切勢力;另一方面,讓我們學習,這個應許,就像是號角的聲音,呼召我們時刻準備好戰鬥。藉著「門」(πύλαι)這個詞,無疑是指各種權勢和戰爭武器。


19. 我要將天國的鑰匙給你。基督現在開始談論公開的職務,也就是使徒職分,他用雙重稱號來尊崇它。首先,他說福音的傳道人是天國的看門人,因為他們掌管著鑰匙;其次,他補充說,他們被賦予了捆綁和釋放的權力,這在天上是得到認可的。440 鑰匙的比喻非常恰當地應用於教導的職務;正如基督所說(路加福音 11:52),文士和法利賽人同樣擁有天國的鑰匙,因為他們是律法的解釋者。我們知道,除了上帝的話語之外,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向我們打開生命之門;因此,鑰匙可以說是被放在了傳道人的手中。


那些認為這裡的「鑰匙」一詞使用複數形式,是因為使徒們不僅被委託打開,也被委託關閉,他們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有人選擇更簡單地理解其含義,就讓他保留自己的意見吧。 這裡出現一個問題,主為什麼應許將他似乎已經通過使他成為使徒而賜給彼得的東西賜給他呢?但這個問題已經回答過了, 當我說十二使徒起初(馬太福音 10:5)只不過是臨時的傳道人, 因此,當他們回到基督身邊時,他們已經完成了他們的使命;但基督從死裡復活之後,他們才開始被任命為教會的常規教師。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榮譽現在被賦予了未來。


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第二個比喻或比較,旨在直接指出罪的赦免;因為基督藉著他的福音,將我們從永死的定罪中解救出來,解開了我們被捆綁的咒詛之繩。因此,福音的教義被宣告為旨在解開我們的束縛,使我們在地上藉著人的聲音和見證被解開,我們在天上也能真正被解開。但是,由於有許多人不僅惡意拒絕提供給他們的救贖,而且他們的頑固為自己帶來了更重的審判,因此捆綁的權力和權柄也賜給了福音的傳道人。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這不屬於福音的本質,而是偶然的;正如保羅也告訴我們的,當他談到他有能力對所有不信者和叛逆者施行的報復時,他立即補充說,


當你們的順服已經完成時,(哥林多後書 10:6。)


因為如果不是那些被定罪的人,因自己的過錯,將生命變成死亡,福音對所有人來說都將是上帝拯救的能力(羅馬書 1:16);但是,由於許多人一聽到它,他們的不敬虔就公開爆發,並越來越多地激起上帝對他們的憤怒,對這樣的人來說,它的氣味必然是致命的(哥林多後書 2:16)。


這句話的實質是,基督旨在向他的追隨者保證福音中應許給他們的救恩,使他們能夠像他親自從天上降下來為此作證一樣堅定地期待它;另一方面,也旨在使藐視者感到恐懼,使他們不敢期望他們對傳道人的嘲弄會逍遙法外。兩者都非常必要;因為生命的無價之寶呈現在我們這些瓦器中(哥林多後書 4:7),如果教義的權威沒有以這種方式建立起來,對它的信心幾乎每時每刻都會動搖。444 不敬虔的人之所以如此大膽和自以為是,是因為他們想像他們是在與人打交道。因此,基督宣告,藉著福音的傳講,呈現在世人面前,上帝的天國審判將會如何,以及生死的確定性無法從任何其他來源獲得。


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譽,我們是上帝的使者,向世界保證其救贖。這是福音所獲得的最高榮譽,它被宣佈為上帝與人之間相互和解的使者(哥林多後書 5:20)。簡而言之,對於虔誠的心靈來說,知道貧窮的凡人帶給他們的救贖信息在上帝面前得到證實,是一種奇妙的安慰。同時,讓不敬虔的人嘲笑他們認為合適的、奉上帝命令向他們傳講的教義,他們有一天會明白上帝藉著人的口威脅他們是多麼真實和嚴肅。最後,讓虔誠的教師們,憑藉這種確信,鼓勵自己和他人大膽捍衛上帝賜予生命的恩典,但他們也應同樣大膽地抨擊那些頑固地藐視他們教義的人。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對這些詞語的本義進行了清晰的闡述,如果不是因為羅馬敵基督者為了掩蓋其暴政而邪惡而不誠實地扭曲了這整段經文,那麼就沒有什麼可再要求的了。我所闡述的真實解釋之光,人們會認為,本身就足以驅散其黑暗;但為了讓虔誠的讀者不感到不安,我將簡要駁斥其令人作嘔的誹謗。首先,他聲稱彼得被宣佈為教會的根基。但誰看不出他應用於一個人的話語,是針對彼得對基督的信心而言的呢?我承認,兩個希臘詞 Πέτρος(彼得)和 πέτρα(petra,石頭或磐石)之間沒有意義上的區別, 除了前者屬於雅典方言,後者屬於普通方言。但我們不應認為馬太沒有充分的理由使用這種表達上的多樣性。相反,名詞的性別被故意改變,以表明他現在談論的是不同的事物。 我毫不懷疑,基督用他自己的語言也指出了同樣的區別; 因此,奧古斯丁明智地提醒讀者,不是 πέτρα(petra,石頭或磐石)源自 Πέτρος(彼得),而是 Πέτρος(彼得)源自 πέτρα(petra,石頭或磐石)。


但為了不冗長,我們必須承認保羅宣告的真理和確定性,即教會除了基督之外別無根基(哥林多前書 3:11;以弗所書 2:20),因此,當教皇設計出另一個根基時,這無異於褻瀆和瀆神。當然,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我們對教皇制度暴政的憎惡,僅僅因為為了維持它,教會的根基被顛覆了,以至於地獄之口可能被打開並吞噬可憐的靈魂。此外,正如我已經暗示的,那一部分並不是指彼得的公職,而只是賦予他在聖殿聖石中一個顯赫的地位。隨後的讚揚與使徒職位有關;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這裡對彼得所說的,同樣適用於所有與他同行的其他人,因為如果使徒的職位對他們所有人都是共同的,那麼與之相關的一切也必須是共同的。


但有人會說,基督只對彼得說話:他這樣做,是因為彼得獨自一人,代表所有人,承認基督是上帝的兒子,而且這番話是單獨對他講的,但同樣適用於其他人。而塞浦路斯和其他人提出的理由不容輕視,即基督在一個人的身上對所有人說話,是為了推薦教會的合一。他們回答說, 他被授予這項特權的方式與眾不同,因此他比所有其他人更受青睞。但這等同於說他比他的同伴更像使徒;因為捆綁和釋放的權柄,就像光或熱不能與太陽分離一樣,也不能與教導和使徒職分分離。即使承認彼得比其他人獲得了更多的東西,使他可以在使徒中佔有顯赫的地位,但教皇黨人卻愚蠢地推斷,他獲得了首席地位,並成為整個教會的普世元首。等級與權力是不同的,在少數人中被提升到最高的榮譽地位,與將整個世界納入其統治之下是不同的。事實上,基督並沒有給他施加他無法承受的重擔。他被命令成為天國的看門人;他被命令藉著捆綁和釋放來分施神的恩典;也就是說,在凡人的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因此,所有賜給他的,都必須限制在他為建立教會所領受的恩典的範圍內;這樣,教皇黨人為他所聲稱的巨大統治權就站不住腳了。


然而,即使沒有關於彼得的爭執或爭論, 這段經文仍然不會支持教皇的暴政。因為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不會接受教皇黨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原則,即這裡授予彼得的權力旨在由他以世襲權利傳給後代;因為他沒有獲得將任何東西傳給其繼承人的許可。所以,教皇黨人讓他慷慨地給予不屬於他的東西。最後,即使不間斷的繼承完全確立,教皇也將一無所獲,直到他證明自己是彼得的合法繼承人。他如何證明呢?因為彼得死於羅馬;好像羅馬藉著對使徒的惡毒謀殺,為自己取得了首席地位。但他們聲稱他也是那裡的主教。這種說法多麼荒謬,450 我在我的《基督教要義》(第四卷,第六章)中已經充分證明了,我寧願將我的讀者引導到那裡,以獲得對這個論點的完整討論,而不是在這裡重複它來煩擾或使他厭倦。然而,我想補充幾句話。即使羅馬主教是彼得的合法繼承人,但由於他自己的背叛,他已經剝奪了自己如此崇高的榮譽,基督賜給彼得繼承人的一切對他都毫無益處。教皇的宮廷設在羅馬是眾所周知的,但那裡卻找不到教會的任何標誌。至於牧職,他迴避它的熱切程度,與他爭奪自己統治權的熱情不相上下。當然,如果基督確實沒有遺漏任何事情來提升彼得的繼承人,他仍然沒有奢侈到將自己的榮譽賜給叛教者。"""

馬太福音 16:13-19; 馬可福音 8:27-29; 路加福音 9:18-20 馬太福音 16:13-19; 馬可福音 8:27-29; 路加福音 9:18-20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27,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