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6:1-12; 馬可福音 8:11-21; 路加福音 12:1,54-57

 馬太福音 16:1-12; 馬可福音 8:11-21; 路加福音 12:1,54-57




馬太福音 16:1-4

1. 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試探耶穌,請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 2 耶穌回答說:「晚上天發紅,你們就說:『天必要晴。』 3 早晨天發紅,又發黑,你們就說:『今日必有風雨。』你們知道分辨天上的氣色,倒不能分辨這時候的神蹟。 4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耶穌就離開他們去了。


馬可福音 8:11-13

11 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他。 12 耶穌心裡深深地歎息,說:「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 13 他就離開他們,又上船往海那邊去了。


路加福音 12:54-57

 54 耶穌又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果然就有。 55 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也就有了。 56 假冒為善的人哪,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 57 「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 


馬太福音 16:1. 法利賽人來了。馬可福音說他們開始爭辯,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當他們在辯論中被擊敗時,這是他們最後的手段;正如頑固的人,每當他們走投無路時,為了避免被迫屈服於真理,他們習慣於引入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東西。雖然爭論的性質沒有說明,但我認為他們很可能爭論的是基督的呼召,他為何敢於進行任何創新,以及他為何如此自命不凡,彷彿他的到來已經完全恢復了神的國度。他們對他的教義再無可反駁之處,便要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百個神蹟也不會比聖經的見證產生更大的效果。此外,許多已經行過的神蹟已經將基督的能力擺在他們眼前,幾乎使他們能夠親手觸摸到它。基督藉以使自己為人所熟知的神蹟被他們輕視;那麼,一個遙遠而模糊的神蹟又能給他們帶來多大的益處呢?因此,我們這個時代的天主教徒,彷彿福音的教義尚未被證明一樣,要求藉由新的神蹟來證實它。


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一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儘管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彼此視為仇敵,不僅懷有深仇大恨,而且不斷地進行敵對,但他們卻聯合起來對抗基督。同樣地,儘管不敬虔的人彼此爭吵,但他們內部的爭鬥從未阻止他們密謀反對上帝,並訂立契約聯手迫害真理。


試探。福音書作者用這個詞的意思是,他們要求他們認為基督會拒絕,或者至少他們認為不在他能力範圍內的事情,並非出於誠實的意圖,也非出於求教的願望,而是出於狡猾和欺騙。他們認為他完全卑微和可鄙,除了暴露他的弱點,並摧毀他迄今在民眾中獲得的所有讚譽之外,別無他圖。不信者就是這樣被說成試探上帝的,當他們因被拒絕他們憑空想像所要求的事物而抱怨,並指責上帝缺乏能力時。


2. 到了晚上。基督用這些話提醒他們,他的能力已經充分顯明了。"""以致他們必須認出他們受眷顧的時刻(路加福音 19:44),如果他們不是自願閉上眼睛,拒絕接受最清晰的光。他所用的比喻優美而極為恰當;因為,儘管天空的景象是多變的,有時暴風雨意外來臨,有時晴朗的天氣在不經意間出現,但大自然的指示足以使人們從跡象中預測白天是晴朗還是多雲。因此,基督問他們為什麼不認識上帝的國度,當它以同樣明顯的跡象顯明時;因為這清楚地證明他們過度沉迷於世俗和短暫的利益,對與天上和屬靈生命有關的任何事物都漠不關心,他們被蒙蔽不是因為錯誤,而是因為故意的惡意。


3. 偽君子,你們能判斷。他稱他們為偽君子,因為他們假裝要求那些如果向他們展示,他們卻決心不遵守的東西。同樣的責備幾乎適用於全世界;因為人們將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感官用於眼前的利益;因此,幾乎沒有人在這方面不夠格,或者至少對達到目的的方法不夠熟悉。那麼,我們為什麼對上帝邀請我們的跡象毫不關心呢?難道不是因為每個人都沉溺於自願的冷漠,熄滅了向他提供的光嗎?基督的呼召和永恆救恩的即時展示,透過律法和先知,以及他自己的教義,並輔以神蹟,都向文士們展示了。


現今有許多人也是如此,他們辯稱在複雜的問題上,他們有權暫停判斷,因為他們必須等到事情完全確定。他們更進一步,認為故意避免探究真相是謹慎的標誌;彷彿這不是一種可恥的懶惰,因為他們如此熱切地關心肉體和世俗的事物,卻忽視了他們靈魂的永恆救恩,同時為粗魯和愚蠢的無知編造了徒勞的藉口。


一些無知的人從這段經文中得出一個非常荒謬的推論,認為我們不能從天空的景象預測天氣是晴朗還是暴風雨。這反而是基督基於自然的規律所建立的一個論點,即那些對今生事務足夠敏銳,卻故意且蓄意地以他們的愚蠢熄滅天光的人,應當因他們的不感恩而滅亡。


馬可福音 8:12。他心裡深深嘆息。馬可藉這些話告訴我們,當他看到那些忘恩負義的人頑固地抵擋上帝時,這給我們的主帶來了悲傷和極大的煩惱。的確,所有渴望促進上帝榮耀並關心人類救恩的人,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即沒有什麼比看到不信者故意阻礙自己相信的道路,並竭盡全力以他們的烏雲遮蔽上帝話語和作為的光輝,更能深深傷害他們的心了。在我看來,「心裡」這些詞是強調性地加上去的,以告知我們這種嘆息是源於他內心最深處的情感,沒有任何詭辯者可以聲稱基督訴諸於外在姿態來表達他內心沒有感受到的悲傷;因為那個被聖靈的熱情引導的聖潔靈魂,在看到如此邪惡的頑固時,必然會被深深的悲傷所感動。


路加福音 12:57。你們為什麼不自己判斷呢?在這裡,基督揭示了邪惡的根源,並彷彿用柳葉刀切開了潰瘍。"""他告訴他們,他們沒有深入自己的良心,也沒有像在上帝面前那樣審視自己,看看什麼是正確的。偽君子之所以如此傾向於提出異議,是因為他們毫無顧忌地將誇大的言辭拋向空中,從不進行冷靜的思考,也不將自己置於上帝的審判台前,以便一旦確定真相,就能完全接受。當路加說這話是對眾人說的時候,他並沒有與馬太和馬可的敘述相矛盾;因為基督很可能將他的風格普遍適用於文士的追隨者和門徒,以及其他類似的藐視上帝的人,他認為這樣的人太多了;因為目前的抱怨或責備適用於所有那些烏合之眾。


馬太福音 16:4. 邪惡淫亂的世代。這段經文在馬太福音 12:38 中解釋過。總體意思是,猶太人從不滿足於任何神蹟,而是不斷被一種邪惡的慾望所困擾,想要試探上帝。他稱他們為淫亂的世代,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要求某種神蹟(因為主有時允許他的子民這樣做),而是因為他們故意激怒上帝;因此他威脅說,在他從死裡復活之後,他將成為一個像約拿一樣的先知。至少馬太是這樣說的——因為馬可沒有提到約拿——但意思是一樣的;因為,嚴格來說,這是為了給他們一個神蹟,即基督從死裡復活後,將在每個地方清晰地傳播他福音的聲音。


 馬太福音 16:5-12

 5 門徒渡到那邊去,忘了帶餅。 6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 7 門徒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8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這小信的人,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彼此議論呢? 9 你們還不明白嗎?不記得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籃子的零碎嗎? 10 也不記得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又收拾了多少筐子的零碎嗎? 11 我對你們說:『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


馬可福音 8:14-21

14 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 15 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16 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 17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省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 18 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 19 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他們說:「十二個。」 20 「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他們說:「七個。」 21 耶穌說:「你們還是不明白嗎?」


路加福音 12:1

1. 那時,有成千上萬的人聚集,甚至彼此踐踏,耶穌就開口對門徒說,你們要首先防備 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


Matthew 16:5. 門徒到了對岸。基督藉著剛才發生的事 勸勉門徒,要防備一切會侵蝕真誠敬虔的弊端。法利賽人剛才來過;撒都該人也加入了他們;此外還有希律,一個非常邪惡的人,是純正教義的敵人與敗壞者。在這些危險之中,警告門徒要警惕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既然人心天生傾向於虛榮和錯誤,當我們被邪惡的發明、虛假的教義和諸如此類的瘟疫包圍時,偏離上帝話語的真實和純粹的純潔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如果我們一旦被這些事纏住,真正的宗教就永遠不可能完全掌控我們。但為了使事情更清楚,讓我們仔細審視基督的話。


防備法利賽人的酵。馬太將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並列。馬可則以希律取代撒都該人。路加只提到法利賽人(儘管路加所記載的基督的這段話是否與其他福音書相同,並非絕對確定),並解釋酵就是假冒為善。簡而言之,他簡要地提到了這句話,彷彿這些詞語沒有任何歧義。現在,這裡將酵比喻為錯誤的教義,在其他時候也可能用來表示生活和行為上的假冒為善,或者同樣的話語甚至可能被重複第二次。但說其他兩位福音書作者更詳細地按照事件發生的順序記載的那些情況,路加以一種略有不同的方式,並且不在其適當的位置或順序上,但沒有任何真正的矛盾,簡略地提及,這並沒有什麼荒謬之處。"""如果我們選擇接受這個猜測,偽善在這裡將表示與虛偽和假裝的智慧外表不同的東西。它將表示空洞炫耀的根源和起因,儘管它在世人眼中呈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但在上帝眼中卻毫無價值。因為,正如耶利米書(5:3)告訴我們,耶和華的眼目察看真理,所以那些相信他話語的人被教導要以這樣的方式保持真正的虔誠,即以誠實和完全的心堅守公義;正如這些話所說:


現在,以色列啊,耶和華你的上帝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不是要你盡心盡性事奉他嗎?(申命記 10:12)


另一方面,人的傳統,在他們摒棄屬靈敬拜的同時,戴著暫時的偽裝,彷彿上帝會被這些欺騙所蒙蔽;因為無論外在儀式進行到何種程度,在上帝眼中,它們都不過是幼稚的瑣事,除非它們有助於我們實踐真正的虔誠。


我們現在明白了路加為何將偽善視為等同於人所發明的教義,以及他為何將人的酵母(只會使人膨脹,在上帝眼中毫無實質,甚至將人的心靈從對虔誠的正確研究引向空洞而無意義的儀式)歸入此名。但最好還是遵循馬太的敘述,它更為詳盡。門徒們在受到我們主的責備後,最終明白他吩咐他們要提防某些教義。因此,基督的意圖顯然是為了鞏固他們,使他們能夠抵禦當時盛行的弊端,這些弊端從四面八方攻擊他們。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被明確點名,因為這兩個教派當時在教會中擁有暴虐的統治權,並且他們的觀點徹底顛覆了律法和先知的教義,以至於幾乎沒有什麼是純潔和完整的了。


但希律王並沒有以任何方式聲稱要教導;於是產生了一個問題,馬可為何將他與假教師歸為一類?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我回答說:他半信猶太教,卑鄙而奸詐,利用一切可及的手段將人民拉攏到他那邊;因為所有叛教者都習慣於製造一些混合物,目的是建立一種新的宗教,以廢除舊的宗教。正是因為他狡猾地努力顛覆真正和古老虔誠的原則,從而推行一種極其適合他暴政的宗教,或者說,是因為他試圖引入某種新形式的猶太教,我們的主才最恰當地吩咐他們要提防他的酵。文士們從上帝的殿中散佈他們的錯誤,而希律王的宮廷則是撒旦的另一個作坊,在那裡製造了不同種類的錯誤。


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發現敵基督不僅從教皇的殿堂,以及詭辯家和僧侶的巢穴中吐出她的欺騙,而且還存在一種宮廷神學,它幫助支撐敵基督的寶座,以至於沒有任何計謀不被嘗試。但正如基督反對當時盛行的邪惡,並激勵他的追隨者警惕那些最危險的邪惡一樣,讓我們從他的榜樣中學習,謹慎地探究現在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的弊端是什麼。水與火相融,比任何人成功地調和教皇的發明與福音還要快。任何誠實地渴望成為基督門徒的人,都必須小心保持自己的心靈不受那些酵的污染;如果他已經吸收了它們,他必須努力潔淨自己,直到它們的污染影響蕩然無存。另一方面,還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他們曾以各種方式腐蝕純正的教義,信徒們在防範這些欺騙時,必須嚴加警惕,以便能常守逾越節


以真誠和真理的無酵餅,(哥林多前書 5:8.)


正如現在到處盛行的不敬虔,如同路西安的邪惡,433一種極其有害的酵,或者說比致命毒藥更糟,讓他們運用這種極其必要的謹慎,並將其所有感官都投入其中。


8. 你們心裡為什麼這樣議論呢?門徒再次顯示他們從師傅的教導和他的奇妙作為中獲益甚少。他們輕率地將他關於提防酵的言論解釋為基督只是想讓他們避免外在的交往。由於猶太人習慣不與不敬虔的人一同進食,門徒們想像法利賽人被歸為這類人。這種無知或許可以忍受;但他們忘記了最近所受的恩惠,也沒有考慮到基督有能力阻止他們被迫用飲食玷污自己,因此他嚴厲地責備他們,正如他們所應得的。確實,這是一種可恥的忘恩負義,在他們兩次看到無中生有地創造出足夠數千人飽足的餅之後,他們現在卻為餅而焦慮,彷彿他們的師傅不總是擁有同樣的能力。從這些話中我們推斷,所有曾經一兩次經歷過上帝大能,卻對未來不信任的人,都被定為不信;因為信心是在我們心中珍藏上帝恩賜的記憶,如果我們任由它們被遺忘,信心就必然沉睡了。


12. 他們才明白。基督顯然將「酵」這個詞與純潔無瑕的上帝之道對比使用。在前面的一段經文中(馬太福音 13:33),基督曾以好的意義使用這個詞,當時他說福音像酵;434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詞在聖經中用來指代某種外來物質,它會損害任何事物的固有純潔性。在這段經文中,上帝的赤裸真理與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發明,無疑是兩者對比的對象。詭辯者不能指望通過說這不應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教義來逃避;因為除了來自上帝的教義之外,不可能找到任何配得上純潔無酵之名的教義。因此,酵是指任何外來的混合物;正如保羅也告訴我們,一旦我們偏離了基督的純樸,(哥林多後書 11:3.)


信心就會變得不真實。現在應該很清楚,我們的主吩咐我們要提防的是哪些人的教義。當時教會的日常管理權掌握在文士和祭司手中,其中法利賽人地位最高。既然基督明確吩咐他的追隨者要提防他們的教義,那麼所有將自己的發明與上帝之道混雜,或提出任何不屬於上帝之道的人,無論他們的地位多麼尊貴,或他們佩戴著什麼樣的驕傲頭銜,都必須被拒絕。因此,那些自願服從教皇的發明和法律的人,他們的順從是可咒詛和叛逆的。"""

馬太福音 16:1-12; 馬可福音 8:11-21; 路加福音 12:1,54-57  馬太福音 16:1-12; 馬可福音 8:11-21; 路加福音 12:1,54-57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23,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