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 11:1-19; 路加福音 7:18-35

  馬太福音 11:1-19; 路加福音 7:18-35




 馬太福音 11:1-6

1.耶穌吩咐完了十二個門徒,就離開那裡,往各城去傳道、教訓人。 2 約翰在監裡聽見基督所做的事,就打發兩個門徒去, 3 問他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4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 5 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路加福音 7:18-23

18 約翰的門徒把這些事都告訴約翰。 19 他便叫了兩個門徒來,打發他們到主那裡去,說:「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20 那兩個人來到耶穌那裡,說:「施洗的約翰打發我們來問你:『那將要來的是你嗎?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21 正當那時候,耶穌治好了許多有疾病的,受災患的,被惡鬼附著的,又開恩叫好些瞎子能看見。 22 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 23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馬太福音 11:1. 耶穌吩咐完了他的十二個門徒,就離開那裡。在這段經文中,馬太的意思不過是說,基督並沒有停止他的職責,而使徒們則在另一個方向勞動。因此,他一吩咐他們帶著必要的指示離開,去周遊猶太,他就在加利利履行了教師的職責。馬太所用的「吩咐」一詞是強調的;因為他的意思是,他們並非被授權隨心所欲地行事,而是受到限制和囑咐,關於他們應該說什麼,以及他們應該如何行事。


2. 約翰在監裡聽見。福音書作者並不是說約翰當時因神蹟而承認基督為中保;而是,他看到基督聲譽鵲起,並斷定這是檢驗他自己關於基督的宣告的合適時機,於是派他的門徒去見他。有些人認為他派他們去部分是為了他自己,這種觀點極其愚蠢;好像他沒有完全確信,或者沒有清楚地得知耶穌就是基督一樣。那些想像施洗約翰臨近死亡,因此詢問他應該從基督口中帶什麼信息給已故的先祖,這種推測同樣荒謬。顯然,基督的聖潔使者,看到自己離旅程的終點不遠,而他的門徒,儘管他費盡心血教導他們,卻仍然猶豫不決,於是採取了這最後的辦法來醫治他們的軟弱。正如我所說,他忠實地努力讓他的門徒毫不遲延地接受基督。他持續的懇求效果甚微,以至於他有充分的理由擔心,在他死後,他們會完全墮落;因此,他懇切地試圖通過派他們去見基督來喚醒他們的懶惰。此外,這裡也提醒了教會的牧師他們的職責。他們不應該努力將門徒束縛和依附於自己,而應該引導他們歸向基督,因為基督是唯一的教師。從一開始,約翰就公開承認他不是新郎(約翰福音 3:29)。作為新郎忠實的朋友,他將貞潔無瑕的新娘獻給基督,基督是教會唯一的夫婿。保羅告訴我們,他抱持著同樣的目標(哥林多後書 11:2),兩者的榜樣都為所有福音的傳道人樹立了效法的對象。


3. 那將要來的是你嗎?約翰認為門徒們從小就知道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這是宗教的第一課, 也是所有猶太人普遍的觀念, 即基督將要來臨, 帶來救贖和完美的幸福. 因此, 在這一點上, 他沒有提出疑問, 而只是詢問耶穌是否是那位應許的救贖者. 因為, 他們既然被說服了律法和先知所應許的救贖, 就有義務在基督身上看到它時接受它. 他補充說, 我們還要期待別人嗎? 藉著這句話, 他間接地暗示了他們的怠惰, 讓他們在得到明確的告知後, 仍然長期處於懷疑和猶豫之中. 同時, 他也展示了信心的本質和力量. 信心建立在神的真理之上, 它不四處張望, 不動搖, 只滿足於基督, 不會轉向他人.


4. 去告訴約翰. 正如約翰當時扮演了一個新的角色, 基督也吩咐他們把這個信息帶給他, 這個信息更恰當地說應該是傳達給他的門徒的. 他給了一個間接的答覆, 原因有二: 首先, 因為事情本身會說話會更好; 其次, 因為他這樣為他的使者提供了更廣泛的教導主題. 他不僅僅在神蹟中為他提供了赤裸而粗糙的材料, 而且還透過引用先知書來使神蹟符合他的目的. 他更特別地提到了以賽亞書第35章和第61章中的一段經文, 目的是為了告知約翰的門徒, 先知們所宣告的關於基督統治的事情已經實現和應驗了. 前一段經文描述了基督的統治, 在這個統治下, 神應許他將如此仁慈和恩惠, 以至於會為各種疾病提供緩解和幫助. 毫無疑問, 他說的是從所有疾病和補救措施中獲得屬靈的解脫; 但在外在的象徵下, 正如前面提到的, 基督表明他作為一位屬靈的醫生來醫治靈魂. 因此, 門徒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 因為他們得到了清晰而毫無歧義的答覆.


後一段經文在這方面與前一段相似. 它表明神的恩典寶藏將在基督裡向世界展示, 並宣告基督是特意為窮人和受苦者預備的. 基督特意引用這段經文, 部分是為了教導所有追隨者謙卑的第一課, 部分是為了消除肉體和感官可能對他卑微的羊群產生的冒犯. 我們天生驕傲, 如果沒有很大的外在表現, 我們幾乎不重視任何事物. 但基督的教會是由窮人組成的, 沒有什麼比這更遠離炫目或令人印象深刻的裝飾了. 因此, 許多人輕視福音, 因為它沒有被許多地位顯赫、地位崇高的人所接受. 基督從福音的本質中表明, 這種觀點是多麼的偏頗和不公正, 因為福音只為窮人和被輕視的人而設計. 因此, 如果福音被所有那些因財富而自大, 沒有空間容納神恩典的偉人所輕視, 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也不是什麼應該讓我們不安的事情. 不, 如果它被大多數人拒絕, 也沒有理由感到驚訝; 因為幾乎沒有一百個人中沒有一個是充滿邪惡自信的. 正如基督在這裡保護他的福音免受輕視一樣, 他也提醒我們, 誰有資格欣賞它所提供的救贖恩典; 並以這種方式, 親切地邀請可憐的罪人走向救贖的希望, 使他們充滿信心.


5. 窮人接受福音的信息. 窮人無疑是指那些處境悲慘、卑微, 不受重視的人.無論任何人多麼卑鄙,他的貧困非但不是絕望的理由,反而應該激勵他鼓起勇氣尋求基督。但我們必須記住,只有那些真正貧困的人,或者換句話說,那些因確信自己的貧困而謙卑並被壓倒的人,才被視為貧困。


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基督用這句結尾的話提醒他們,凡要堅定不移地持守福音信仰的人,必會遭遇阻礙信仰進展的冒犯。這話是預先說的,為要使我們能抵禦冒犯;因為我們永遠不會缺少拒絕它的理由,直到我們的心靈超越一切冒犯。因此,要學習的第一課是,如果我們想繼續持守基督的信仰,我們就必須與冒犯作鬥爭;因為基督自己被公正地稱為


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許多人因此跌倒,(彼得前書 2:8)。


這無疑是我們自己的過錯造成的,但當他宣告那些不因他跌倒的人有福時,這個過錯就得到了補救;從中我們也推斷,不信者沒有藉口,儘管他們聲稱存在無數的冒犯。因為是什麼阻礙他們歸向基督?或者是什麼驅使他們背叛基督?這是因為他帶著他的十字架出現,面目全非,受人輕視,並遭受世人的責罵;因為他呼召我們分擔他的苦難;因為他的榮耀和威嚴是屬靈的,卻被世人輕視;總之,因為他的教義與我們的感官完全不符。再者,這是因為撒旦的詭計,產生了許多騷亂,目的是誹謗並使基督和福音的名聲令人憎惡;又因為每個人,彷彿故意地,堆積了大量的冒犯,被不亞於惡意的熱情所煽動,要離開基督。




馬太福音 11:7-15

7 他們走的時候,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到曠野是要看甚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 8 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那穿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 9 你們出去究竟是為甚麼?是要看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10 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 1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然而天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12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13 因為眾先知和律法說預言,到約翰為止。 14 你們若肯領受,這人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 15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路加福音 7:24-28

24 約翰所差來的人既走了,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去到曠野,是要看甚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嗎? 25 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那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的人是在王宮裡。 26 你們出去,究竟是要看甚麼?要看先知嗎?我告訴你們,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27 經上記著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所說的就是這個人。 28 我告訴你們,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大過約翰的;然而 神國裡最小的比他還大。」


路加福音 16:16

16. 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


馬太福音 11:7. 他們離開的時候,基督在眾人面前稱讚約翰,為要使他們回憶起從約翰那裡聽到的話,並相信他的見證。因為約翰的名聲廣為流傳,人們對他評價很高;但他的教義卻較少受到重視,甚至很少有人聽從他的教導。基督提醒他們,那些到曠野去看約翰的人,如果沒有虔誠地將心思和能力投入到他的教義中,他們的努力就白費了。你們出到曠野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你們的旅程將會是一種愚蠢而荒謬的輕率行為。但你們所尋求的既不是世俗的榮華富貴,也不是任何形式的娛樂 12;你們的目的是要從先知的口中聽到神的聲音。因此,如果你們想從你們的努力中獲得益處,那麼他所說的話就必須牢記在心。」


8. 穿細軟衣服的那些認為基督在此譴責宮廷奢華的人是錯誤的。在許多其他經文中,奢侈的服飾和過度注重外表都受到譴責。但這段經文只是簡單地說明,曠野裡沒有任何東西能吸引四面八方的人;那裡的一切都是粗糙、未經修飾的,只會令人厭惡;而那種悅人眼目的華麗服飾,反倒是在王宮裡才能見到。 1


11.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話不僅維護了約翰的權威,而且將他的教義提升到古代先知之上,以便人們能夠牢記他事奉的正確目的;因為他們誤解了他使命的意圖,因此幾乎沒有從他的講道中獲得任何益處。因此,基督稱讚他,將他置於先知之上,並讓百姓明白他領受了特別而更卓越的使命。當他在別處說自己不是先知時(約翰福音 1:21),這與基督在此賦予他的稱謂並不矛盾。他無疑是一位先知,就像上帝在他教會中任命的其他解釋律法和傳達他旨意的人一樣;但他比那些先知更為卓越,因為他不像他們那樣遙遠而模糊地在陰影下宣告救贖,而是宣告救贖的時刻已經顯明且臨近。這也是瑪拉基預言(瑪拉基書 3:1)的含義,該預言緊隨其後,指出約翰的卓越之處在於他是基督的先驅和開路者;因為儘管古代先知談論他的國度,但他們不像約翰那樣被置於他面前,指出他就在眼前。至於這段經文的其他部分,讀者可以查閱路加福音第一章的相關內容。


從未興起。我們的主繼續說,福音的傳道人將遠遠優於約翰,就像約翰優於先知一樣。那些認為基督將自己與約翰進行比較的人犯了一個奇怪的錯誤;因為這裡沒有談論個人地位,而是讚揚職位的卓越。這從路加所用的詞語「沒有比他更大的先知」中看得更清楚;因為這些詞語明確地將他的卓越限制在教導的職責上。簡而言之,這項宏偉的讚美是為了約翰,讓猶太人更專心地留意他所肩負的使命。此外,後來要跟隨的教師被置於他之上,以顯示福音超越律法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傳道的卓越威嚴。現在,既然基督旨在預備猶太人接受福音,我們今天也應該被激勵,以敬畏之心聆聽基督從他天上榮耀的崇高寶座上對我們說話;以免他因我們對他的輕蔑而報復,就像他在同一段經文中藉著瑪拉基對不信者所宣告的可怕咒詛一樣。


天國和神的國度表示教會的新狀態,就像已經出現的其他經文一樣;因為應許在基督降臨時,萬物都將復興。在國度中最小的。我翻譯為「最小的」希臘詞 μικρότερος 是比較級,意思是「更小的」;但更清楚地表達了所有福音的傳道人都包括在內。他們中的許多人無疑只獲得了少量的信心,因此遠不如約翰;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的傳道優於約翰,因為它將基督呈現為藉著他一次的犧牲,作為死亡的征服者和生命的君王,完成了完全和永恆的滿足,並且它揭開了面紗,將信徒提升到天上的聖所。


"""12. 從約翰的日子以來,我毫不懷疑基督在此基礎上榮耀地談論福音的威嚴,因為許多人熱切地尋求它;因為上帝興起約翰作他兒子國度的先鋒,聖靈也將如此的功效注入他的教義中,使其深入人心並點燃了那份熱情。因此,福音以如此突然和非凡的方式出現,16並喚起強烈的情感,必然是來自上帝。但在第二句中又加上了這個限制,就是強暴的人奪取了它。大多數人並沒有受到更多的激勵,就好像先知們從未說過關於基督的話,或者約翰從未作為他的見證人出現一樣;因此基督提醒他們,他所說的強暴,只存在於特定的人群中。所以其意義是:一大群人現在聚集起來,就好像人們正猛烈地衝向前去奪取上帝的國度;因為他們被一個人的聲音所喚醒,成群結隊地前來,不僅熱切地,而且帶著猛烈的衝勁,接受所賜予他們的恩典。儘管許多人沉睡不醒,毫無反應,就好像曠野中的約翰在演一齣與他們無關的戲劇一樣,但許多人卻懷著熱切的熱情湧向他。我們主這番話的目的是要表明,那些輕蔑地,彷彿閉著眼睛,漠視上帝的能力的人,這能力在教師和聽眾身上都明顯地顯現出來,是無可推諉的。我們也從這些話中學習到,信心的真正本質和作用是什麼。它不僅使人對上帝說話時給予冷淡和漠不關心的認可,而且使他們對祂懷有熱切的感情,並彷彿以猛烈的掙扎衝向前去。


路加福音 16:16. 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我們的主曾說,人們的熱切是先知們預言教會未來更新的預兆。他現在將約翰的事奉與律法和先知作比較。「這並不奇怪,」他告訴我們,「上帝現在如此有力地作用於人心;因為他不像以前那樣,在黑暗的陰影下遙遠地被看見,而是公開地、近在眼前地顯現,以建立他的國度。」因此,那些頑固拒絕約翰教義的人,比那些藐視律法和先知的人更不可原諒。


馬太福音 11:13. 所有的先知和律法本身都預言了。預言這個詞是強調的;因為律法和先知並沒有將上帝呈現在人們眼前,而是以比喻和陰影的方式將他描繪成不在場。我們現在明白,這個比較旨在表明,當人們已經獲得上帝顯現的啟示時,卻仍然漠不關心,這是極大的罪過,因為上帝曾以預言使他的古老子民懸而未決。基督並沒有將約翰歸入福音的傳道人之中,儘管他以前曾將約翰置於他們和先知之間的中間位置。但這裡並沒有不一致之處:因為儘管約翰的傳道是福音的一部分,但它只不過是最初的教導。


14. 你們若願意領受。他現在更清楚地解釋了約翰開始傳講上帝國度的方式。他是以那將要被差遣到上帝面前的以利亞的身份出現的(瑪拉基書 4:5)。因此,我們主的意思是,瑪拉基所描述的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現在猶太人已經看到了,因為那裡所應許的以利亞正在履行他作為先鋒的職責。此外,藉著這個例外,「你們若願意領受」,他暗示了他們頑固的固執,惡意地對最清晰的光明視而不見。但是,如果他不被接受,他就會停止成為以利亞嗎?基督並不是說約翰的官方身份 取決於他們的認可;""""""但他既然宣稱自己是以利亞,如果他沒有得到他應得的尊重,他就會指責他們粗心大意和忘恩負義。


15.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我們知道,基督在處理高度重要且值得特別關注的議題時,習慣性地引入這句話。他同時提醒我們,他所談論的奧秘之所以不被所有人接受,是因為他的許多聽眾是聾子,或者至少他們的耳朵是閉塞的。但現在,由於每個人不僅受到自己不信的阻礙,也受到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阻礙,基督在此勸勉那些耳朵已被穿透的上帝選民,要仔細思考上帝這個非凡的秘密,不要與不信者一同保持聾啞。"""


馬太福音 11:16-19

 16 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呢?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說: 17 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 18 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 19 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有古卷:但智慧在行為上就顯為是)。」


路加福音 7:29-35

 29 眾百姓和稅吏既受過約翰的洗,聽見這話,就以 神為義; 30 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 神的旨意。(29-30兩節或譯:眾百姓和稅吏聽見了約翰的話,就受了他的洗,便以 神為義;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不受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 神的旨意。) 31 主又說:「這樣,我可用甚麼比這世代的人呢?他們好像甚麼呢? 32 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 33 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你們說他是被鬼附著的。 34 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 35 但智慧之子都以智慧為是。」


路加福音 7:29. 眾百姓聽見了。馬太福音省略了這部分,儘管它對這些話的聯繫有不小的啟發;因為正是這種情況引起了基督的責備,當他看到文士們如此頑固地輕視神時。這段話的實質是,平民百姓和稅吏都歸榮耀給神;而文士們卻自恃自己的知識,對基督所說的話不屑一顧。乍看之下,這只會模糊,甚至損害福音的榮耀,因為基督除了從社會底層和被棄者中,無法為自己聚集門徒;而那些在聖潔或學識上享有聲譽的人卻拒絕了他。但主從一開始就打算樹立這個榜樣,使那個時代的人,甚至後代,都不要以人的認可來判斷福音;因為我們天生都傾向於這種惡習。然而,將神的真理交由人的判斷,而人的敏銳和智慧不過是虛空,沒有什麼比這更不合理的了。因此,正如保羅所說,「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 1:27。)我們的職責是,用保羅的話說(哥林多前書 1:25),寧願選擇神的愚拙,也不願選擇人類智慧的一切顯擺。


稱頌神為義。這是一個非常顯著的表達。那些恭敬地接受神的兒子,並贊同他所帶來的教義的人,被稱為將公義歸於神。因此,如果聖靈到處以顯著的讚美來尊崇信心,將其置於敬拜神的最高地位,並宣稱它是一種非常蒙悅納的服事,我們就不必感到驚訝。因為有什麼職責能比為神的公義辯護更神聖呢?「稱頌為義」這個詞通常適用於與神的讚美相關的一切,並傳達這樣一個概念:那些接受神為其作者的教義的人,以認可的眼光看待神,並將榮耀歸於他。現在,既然信心稱頌神為義,那麼另一方面,不信就必然是對神的褻瀆,是對他名應得的讚美的一種輕蔑的拒絕。這個表達也教導我們,除非人們不顧肉體和感官,否則他們永遠無法完全順服於信仰。他們斷定凡來自上帝的都是公義和神聖的,不容許自己抱怨祂的話語或作為。


受了約翰的洗。路加的意思是,他們所受洗禮的果效那時正開始顯現;因為這對他們接受基督的教義是一個有益的準備。他們前來受洗,已經證明了他們的虔誠。我們的主現在引導他們從那微薄的教導進步到更高的程度,正如文士們輕視約翰的洗禮,因著他們的驕傲,為自己關閉了信心的門。因此,如果我們渴望達到完全的完美,我們首先要提防輕視上帝最微小的邀請,25 並謙卑地準備從微小和基本的教導開始。其次,讓我們努力,如果我們的信心開始微弱,它可能會規律地、逐漸地增長。


30. 在他們自己裡面輕視上帝的旨意。提到上帝的旨意是出於尊重,與文士們邪惡的驕傲形成對比;因為「旨意」一詞帶有尊嚴,保護上帝的教義免受人的輕蔑。從字面上看,路加說他們輕視「對他們自己」:我確實不反對某些人偏愛的意思,即文士們反叛是自取滅亡。但由於路加的敘述是簡單的,並且介詞 εἰς 經常被用作 ἐν 的意思,我寧願將其翻譯為「在他們自己裡面」;意思是,儘管他們沒有公開明確地反駁,但由於他們內心充滿了隱藏的驕傲,他們在自己裡面輕視。


31. 我將什麼比作呢?他沒有包括他那個時代的所有人,而是特別指文士和他們的追隨者。他指責他們,當主用各種方法試圖吸引他們歸向自己時,他們卻以不可救藥的頑固拒絕了祂的恩典。他使用了一個比喻,這可能取自兒童常見的遊戲;因為有推測認為,孩子們分成兩隊,以那種方式唱歌。而且,我確實認為,為了貶低文士的驕傲,基督故意從孩子那裡借用材料來責備他們:因此宣告,無論他們多麼傑出,要定他們的罪,只需要一首孩子們習慣在市集上為娛樂而唱的歌。


33. 因為施洗約翰來了。他過著嚴謹的生活,雷霆般地宣講悔改和嚴厲的責備,彷彿唱著一首悲傷的歌;而主則試圖用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更溫柔地將他們吸引到父那裡。這兩種方法都沒有成功,除了他們頑固的固執之外,還能歸咎於什麼原因呢?這段經文也向我們展示了,為什麼基督和施洗約翰在外在生活上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儘管兩者都有相同的目標。我們的主打算通過這種多樣性,並藉著扮演各種角色,更充分地定不信者的罪;因為當他順從並適應他們的習俗時,他並沒有使他們順從自己。但是,如果那個時代的人因著惡意拒絕上帝給予他們的雙重邀請而失去了一切藉口,那麼我們也因他們而有罪;因為上帝沒有不嘗試任何一種悅耳的旋律,或悲傷而刺耳的音樂,來吸引我們歸向祂,然而我們卻像石頭一樣堅硬。他們稱約翰為被鬼附的,就像心智不健全或腦部受擾的人通常被稱為瘋子一樣。


34. 人子來了。吃喝在這裡不過是過著慣常的生活方式;正如基督所說,約翰來了,不吃也不喝,因為他只吃特定的食物。甚至不吃普通食物。路加的話更充分地表達了這一點,他既不吃餅也不喝酒。那些認為最高境界在於外在生活簡樸,並宣稱一個人節制、26或禁食苦修是天使般生活的人,應該注意這段經文。按照這個原則,約翰的地位會高於神的兒子;但相反地,我們應該堅持,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 4:8)。


然而,我們絕不能以此為藉口放縱肉體,沉溺於奢華和柔弱:我們只需提防迷信,以免愚蠢的人們,想像完美在於純粹的物質層面,而忽略了對神的屬靈敬拜。此外,基督雖然適應了普通生活習慣,但他保持了真正神聖的節制,並沒有通過他的掩飾或榜樣鼓勵他人的過度行為。


35. 智慧被稱義。這段經文被解經家們有不同的解釋。有些人認為智慧被猶太人宣告無罪,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罪惡,並判斷自己的不信,被迫承認他們所拒絕的教義是美好而神聖的。他們將智慧的兒女理解為那些自誇擁有這個稱號的猶太人。另一些人認為這是諷刺的說法:「你們就是這樣認可神的智慧,你們自誇是神的兒女嗎?」但由於希臘介詞 ἀπό 27 並不真正指行為者,有些人解釋說,智慧被她的兒女宣告無罪,不再對他們負有義務,就像繼承權轉讓給他人一樣。因此保羅說,基督從罪中被稱義(δεδικαίωται)(羅馬書 6:7),因為罪的咒詛不再對他有任何權力。


有些人解釋得更為嚴厲,也更為自由,認為智慧與她的兒女疏遠了。但即使這是希臘介詞的含義,我認為另一個意思更為恰當,即智慧,無論她被自己的兒子們如何惡意誹謗,她的價值或地位絲毫未減,依然完好無損。猶太人,尤其是文士,自稱是神智慧的兒女;然而,當他們踐踏自己的母親時,他們不僅在如此嚴重的褻瀆中自欺欺人,而且希望基督會因他們的判斷而跌倒。基督則堅持認為,無論她的兒女多麼邪惡和墮落,智慧依然完整,那些惡意誹謗她的人的惡意絲毫不能削弱她的權威。


我還沒有提出在我看來最恰當和自然的解釋。首先,基督的話語中包含著真兒女與私生子之間的隱含對比,後者只有空洞的稱號而沒有實質;它們的意思是:「讓那些傲慢地自誇是智慧兒女的人繼續他們的頑固:她仍然會保留她自己兒女的讚美和支持。因此,路加加上了一個普遍性的詞語,由她所有的兒女;這意味著,文士們的抗拒不會阻止所有神的選民堅定地持守福音的信仰。至於希臘詞 ἀπό,它無疑有時與 ὑπό 具有相同的含義。除了其他例子,路加福音中有一段經文(17:25),基督說他必須受許多苦, καὶ ἀποδοκιμασθὢναι ἀπὸ τὢς γενεᾶς ταύτης,並被這一代人拒絕。每個人都會承認,表達形式與相應的子句相同。28 此外,母語是希臘語的金口約翰對此事不置一詞,彷彿沒有爭論的餘地。"""這個意思不僅更為恰當,而且與前一個子句相符,其中提到上帝被人民稱義(第29節)。儘管許多叛教者可能會背離上帝的教會,但在所有真正屬於羊群的選民中,福音的信仰將永遠保持完整。"""

馬太福音 11:1-19; 路加福音 7:18-35 馬太福音 11:1-19; 路加福音 7:18-35 Reviewed by 神的應許與盼望 on 11月 05, 2025 Ratin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