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保羅、西拉、提摩太寫信給帖撒羅尼迦、在 神─我們的父與主耶穌基督裡的教會。
1:2 願恩惠、平安從父 神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1:3 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 神,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
1:4 甚至我們在 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
1:5 這正是 神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 神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
1:6 神既是公義的,就必將患難報應那加患難給你們的人,
1 致在神裡的帖撒羅尼迦教會。至於問候的形式,多說無益。只需注意這一點——在神和基督裡的教會,不僅是指在信仰的旗幟下聚集,為要敬拜獨一的父神,並信靠基督的教會,更是父和基督的工作與建造,因為當神收納我們歸祂自己,並重生我們時,我們就從祂開始在基督裡。(哥林多前書 1:30)
3 感謝。他以稱讚開頭,以便有機會轉入勸勉,因為這樣,我們在那些已經開始奔跑的人中間會更有成效,當我們不默不語地略過他們先前的進步時,我們提醒他們離目標還有多遠,並激勵他們繼續前進。然而,正如他在前一封書信中稱讚他們的信心和愛心一樣,他現在宣告兩者都有增長。毫無疑問,所有虔誠的人都應該遵循這條道路——每天省察自己,看看自己進步了多少。因此,這才是信徒真正的稱讚——他們在信心和愛心上日益增長。當他說「常常」時,他指的是他不斷有新的機會。他之前已經為他們感謝神。他說他現在又有機會這樣做,因為他們每天都在進步。然而,當他為此感謝神時,他宣告信心和愛心的增長,以及其開端,都來自於祂,因為如果它們是來自人的力量,感恩就會是虛假的,或者至少是毫無價值的。此外,他表明他們的進步並非微不足道,甚至不是普通,而是非常豐盛。我們的遲緩就更顯得可恥了,因為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前進一步。
這是合宜的。保羅這些話表明,我們不僅在神施恩於我們時有義務感謝祂,而且當我們考慮祂賜予我們弟兄的恩惠時,也有義務感謝祂。因為無論神的良善在哪裡彰顯,我們都應當頌揚它。此外,我們弟兄的福祉應當如此寶貴,以至於我們應當將賜予他們的每一件事都視為我們自己的益處。不僅如此,如果我們考慮基督身體合一的本質和神聖性,我們之間就會有這樣的相互團契,我們將把賜予個別肢體的益處視為整個教會的收穫。因此,在頌揚神的恩惠時,我們必須始終著眼於教會的整體。
4 以致我們自己也在你們身上誇口。他不可能給予他們更高的稱讚,比說他將他們呈現在其他教會面前作為榜樣更高,因為這些話的意思是:——我們在其他教會面前在你們身上誇口。因為保羅誇耀帖撒羅尼迦人的信心並非出於野心,而是因為他對他們的稱讚可以激勵他們努力效法他們。然而,他沒有說他誇耀他們的信心和愛心,而是誇耀他們的忍耐和信心。由此可見,忍耐是信心的果實和證據。因此,這些話應當這樣解釋:——「我們誇耀那源於信心的忍耐,我們見證它在你們身上卓越地彰顯出來」;否則上下文就不會相符。而且,毫無疑問,在患難中沒有什麼能像信心那樣支持我們;這從我們一旦離開神的應許就完全沉淪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因此,一個人在信心上越有進步,他就會越有忍耐力,能夠堅忍地承受一切,反之,在逆境中的軟弱和不耐煩則表明我們缺乏信心;但尤其是在為福音忍受逼迫時,更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信仰的影響力就顯現出來了。
5 上帝公義審判的證明。我不提別人所作的解釋,我認為真正的意思就是——無辜和虔誠的人所遭受的來自邪惡和墮落之人的傷害和迫害,清楚地像一面鏡子一樣表明,上帝有一天將成為世界的審判者。這種說法與我們習慣持有的那種世俗觀念完全相反,每當好人順利而惡人遭遇不幸時,我們就會產生這種觀念。因為我們認為世界是由純粹的偶然性所支配的,我們不讓上帝有任何控制權。因此,不虔誠和輕蔑佔據了人們的心,正如所羅門所說(傳道書 9:3),因為那些無辜受苦的人要麼歸咎於上帝,要麼不認為上帝關心人類的事務。我們聽聽奧維德怎麼說:「我忍不住認為沒有神。」 不僅如此,大衛承認(詩篇 73:1-12),因為他看到世事如此混亂,他幾乎站立不穩,如同身處滑坡。另一方面,惡人因一時的順遂而變得更加傲慢,彷彿他們的罪行不會受到任何懲罰;就像狄奧尼修斯在一次順利的航行中, 誇耀眾神偏愛褻瀆者。 總之,當我們看到惡人對無辜者的殘酷行為逍遙法外時,肉體的感官會得出結論,沒有上帝的審判,沒有對惡人的懲罰,也沒有對義人的獎賞。
然而,保羅卻聲明,上帝暫時寬恕惡人,並對祂子民所受的傷害視而不見,這正像一面鏡子,向我們展示了祂將來的審判。因為他認為,上帝既然是公義的審判者,就必然有一天會使現在遭受不公義困擾的苦難者恢復平安,並將他們應得的報應加諸於壓迫虔誠者的人身上。因此,如果我們堅守這個信仰原則,即上帝是世界的公義審判者,祂的職責是按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那麼第二個原則將無可辯駁地隨之而來——即目前混亂的局面(ἀταξίαν)是尚未顯現的審判的證明。因為如果上帝是世界的公義審判者,那麼現在混亂的事物,必然會恢復秩序。現在,沒有什麼比惡人逍遙法外地騷擾善人,並以肆無忌憚的暴力橫行,而善人卻無辜地遭受殘酷的困擾更混亂的了。由此可以很容易地推斷出,上帝有一天將登上審判寶座,以糾正世界上的事物,使它們進入更好的狀態。
因此,他接著說的——上帝定意降下苦難等等是這教義的基礎——上帝在暫時不執行審判官職責時,提供了即將到來的審判的徵兆。毫無疑問,如果事情現在安排得井然有序,以至於上帝的審判可以被認為已經完全執行,那麼這種性質的調整將使我們留在地上。因此,上帝為了激發我們對即將到來的審判的希望,目前只在某種程度上審判世界。的確,他提供了許多審判的徵兆,但其方式是迫使我們將希望延伸得更遠。這確實是一段非凡的經文,教導我們當我們遭受任何逆境時,我們的心靈應該如何超越世間的一切障礙——上帝的公義審判會呈現在我們心中,這將使我們超越這個世界。因此,死亡將是生命的形象。
可能被認為是值得的。沒有任何迫害的價值足以使我們配得上神的國度,保羅在此也並非爭論配得的基礎,而只是採納了聖經的普遍教義——神在我們裡面毀滅屬世的事物,以便在我們裡面恢復更好的生命;此外,藉著苦難,他向我們展示了永恆生命的價值。簡而言之,他只是指出信徒如何被預備,並在神的錘砧下被磨練,因為藉著苦難,他們被教導要棄絕世界,並以神的屬天國度為目標。此外,當他們為永恆生命而戰時,他們對永恆生命的盼望也因此得到堅固。因為這就是基督對門徒所說的入口。(馬太福音 7:13; 路加福音 13:24)
6 命定苦難。我們已經說明了他為何提及神對惡人的報復——以便我們學會安息於對未來審判的期待中,因為神尚未報復惡人,然而,他們必須為自己的罪行受罰。然而,信徒同時也因此明白,他們沒有理由嫉妒惡人短暫而轉瞬即逝的幸福,因為那幸福很快就會被可怕的毀滅所取代。他所補充的關於義人安息的內容,與保羅的陳述相符,(使徒行傳 3:20) 他在那裡稱末日審判為安息之日。
然而,在這關於善惡的宣告中,他旨在更清楚地表明,如果神不將懲罰和獎賞推遲到另一個審判,世界的治理將是多麼不公和混亂,因為這樣一來,神的名將是死的。 因此,所有不專注於保羅所說的公義的人,都剝奪了他的職責和權力。
他補充說「與我們同在」,以便藉著他自己內心對信仰的體驗,使他的教義獲得信任;因為他表明他並非對未知事物進行哲學思考,而是將自己置於與他們相同的境地和地位。然而,我們知道,那些藉著長期實踐,在他們所教導的事物上受過訓練,並且不要求別人做任何他們自己不準備做的事情的人,擁有多麼大的權威。因此,保羅並非自己躲在陰涼處,卻指示帖撒羅尼迦人如何在烈日下戰鬥,而是奮力戰鬥,並勸勉他們參與同樣的戰爭。
1:7 也必使你們這受患難的人與我們同得平安。那時,主耶穌同他有能力的天使從天上在火焰中顯現,
1:8 要報應那不認識 神和那不聽從我主耶穌福音的人。
1:9 他們要受刑罰,就是永遠沉淪,離開主的面和他權能的榮光。
1:10 這正是主降臨、要在他聖徒的身上得榮耀、又在一切信的人身上顯為希奇的那日子。我們對你們作的見證,你們也信了。
7 當主顯現的時候。這裡我們再次確認了前面的陳述。因為基督將從天上降臨,且不會徒勞無功,這是我們信仰的其中一條,所以信仰應當尋求祂降臨的目的。這個目的就是——祂將作為救贖主來到祂的子民中間;不僅如此,祂還要審判全世界。接下來的描述正是為了讓虔誠的人明白——上帝對他們的苦難越是關切,就越是與等待祂敵人的可怕審判成正比。因為悲傷和痛苦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上帝對我們的災難漠不關心。我們看到大衛在被敵人的驕傲和傲慢所吞噬時,不時地發出抱怨。因此,他將這一切都提出來,以安慰信徒,同時他將基督的審判台描繪得充滿恐怖, 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目前受壓迫的處境而灰心喪志,儘管他們看到自己被惡人傲慢輕蔑地踐踏。
那火的性質和材料是什麼,我留給那些愚蠢好奇的人去爭論。我滿足於保羅想要教導的——基督將是惡人對我們所施加傷害的最嚴厲的報復者。然而,當談到上帝的憤怒時,火焰和火的比喻在聖經中是相當常見的。
藉著祂大能的天使,他指的是那些祂將在其身上施展大能的天使;因為祂將帶著天使一同降臨,以彰顯祂國度的榮耀。因此,在其他地方,他們也被稱為祂威嚴的天使。
8 誰將施加報復。為了更好地說服信徒,他們所遭受的迫害不會不受懲罰,他教導說,這也涉及上帝自身的利益,因為那些迫害虔誠之人的人,也同樣犯了反抗上帝的罪。因此,上帝必須對他們施加報復,這不僅是為了我們的救贖,也是為了祂自己的榮耀。此外,「誰將施加報復」這句話指的是基督,因為保羅暗示這個職責是由父上帝指派給祂的。然而,可能會有人問,我們是否可以渴望報復,因為保羅應許了它,好像這是可以合法渴望的。我回答說,渴望對任何人施加報復是不合法的,因為我們被命令要善待所有人。此外,儘管我們可能普遍地渴望對惡人施加報復,但由於我們尚未區分他們,我們應該渴望所有人的福祉。同時,只要我們心中對上帝懷有純潔和適度的熱情,並且沒有過度的慾望,那麼合法地期待惡人的毀滅是可以的。
不認識的。他用這兩個標誌來區分不信者——他們不認識上帝,也不順從基督的福音。因為如果福音不藉著信心而順從,正如他在羅馬書第一章和最後一章所教導的,[羅馬書 1:18ff, 16:17-19],不信是抵制福音的原因。他同時指責他們對上帝的無知,因為對上帝的活潑認識本身就會產生對祂的敬畏。因此,不信總是盲目的,並非不信者完全缺乏光明和智慧,而是因為他們的悟性被蒙蔽,以至於他們看見卻看不見。(馬太福音 13:13。) 基督宣稱認識獨一的真神就是永生,等等,這並非沒有充分的理由。(約翰福音 17:3。) 因此,由於缺乏這種有益的知識,隨之而來的是對上帝的蔑視,最終是死亡。關於這一點,我在註釋哥林多前書第一章時已經更詳細地討論過了。
9.永遠的毀滅。他藉著並列,闡明了他所提及的懲罰的性質——無盡的毀滅,以及不死的死亡。死亡的永恆性從以下情況得到證明:它與基督的榮耀相對立。現在,這是永恆的,沒有盡頭。因此,那死亡的影響將永不停止。從這一點也可以推斷出懲罰的可怕嚴厲性,因為它將與基督的榮耀和威嚴成正比。
10 當他來受聖化時。他迄今為止一直在論述惡人的懲罰,現在他回到虔誠的人身上,說基督將來,以便在他們身上得榮耀;也就是說,他將用他的榮耀照耀他們,使他們成為他的榮耀的分享者。「基督不會獨自擁有這榮耀;它將是所有聖徒所共有的。」這是虔誠之人的最高和最佳安慰,當神的兒子在他的國度榮耀中顯現時,他將把他們聚集到與他自己相同的團契中。633 然而,在信徒勞苦呻吟的現狀與最終的復興之間,存在著一種隱含的對比。因為他們現在遭受世界的責備,被視為卑賤無用;但那時他們將是寶貴的,充滿尊嚴,當基督將他的榮耀傾注在他們身上時。這樣做的目的是,虔誠的人可以閉著眼睛,走完這短暫的塵世旅程,他們的心靈始終專注於基督國度未來的顯現。因為他提及他帶著能力降臨的目的何在,不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希望中跳躍到那尚未顯現的蒙福復活嗎?
還應當注意的是,在使用「聖徒」一詞之後,他補充說,作為解釋——那些相信的人,藉此他暗示,沒有信心,人就沒有聖潔,而是所有人都褻瀆。最後,他再次重複了「在那日」這個詞,因為這個表達與這句話相關聯。現在,他重複它是為了抑制信徒的慾望,以免他們超越應有的界限。
因為得到了信任 他對聖徒所說的一般性話語,現在他應用到帖撒羅尼迦人身上,使他們不懷疑自己是其中之一。
「因為,」他說,「我的傳道在你們中間得到了信任,基督已經將你們列入他自己的人民之中,他將使你們分享他的榮耀。」
他稱他的教義為見證,因為使徒是基督的見證人。(使徒行傳 1:8。)因此,讓我們學習,當神的應許在我們這裡得到信任時,它們就在我們裡面得到證實。
1:11 因此,我們常為你們禱告,願我們的 神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
1:12 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你們也在他身上得榮耀,都照著我們的 神並主耶穌基督的恩。
11 我們為此常常禱告。為了讓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上帝持續的幫助,他聲明他為他們禱告。當他說「為此」時,他的意思是,為了讓他們達到他們道路的最終目標,正如接下來的上下文所顯示的,他會成就一切美意等等。然而,這似乎他首先提到的內容是不必要的,因為上帝已經認為他們配得上他的呼召。然而,他談到的是結局或完成,這取決於堅忍。因為我們容易放棄,如果上帝不堅固我們的呼召,我們的呼召遲早會歸於徒然。因此,當他引導我們達到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時,他被稱為認為我們配得上。
並成就。保羅在頌揚上帝的恩典方面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因為他不滿足於「美意」這個詞,他說這源於他的良善,除非有人可能更喜歡將恩惠視為源於這種美意,這兩者是相同的。然而,當我們被教導上帝的恩典旨意是我們救贖的原因,並且這恩典旨意以同一位上帝的良善為基礎時,如果我們膽敢將任何事物,無論多麼微小,歸因於我們自己的功勞,我們豈不是比瘋子還不如嗎?因為這些話在強調程度上不小。他本可以用一句話說:「願你們的信心得以成就」,但他稱之為美意。此外,他通過說上帝的動機不是別的,而是他自己的良善,因為他在我們裡面除了苦難什麼也找不到,從而更清楚地表達了這個意思。
保羅不僅將我們救贖的開始歸因於上帝的恩典,也將其所有部分歸因於上帝的恩典。因此,詭辯家的那種說法被駁斥了,即我們確實被上帝的恩典所預先引導,但它卻被隨後的功勞所幫助。保羅則在我們救贖的整個過程中只承認上帝純粹的恩典。然而,由於上帝的美意已經在他裡面成就,他隨後使用的詞語指的是在我們身上顯現的效果,他解釋了他的意思,當他說——信心的工作。他稱之為工作,就上帝而言,上帝在我們裡面工作或產生信心,就好像他說——「願他完成他所開始的信心建造。」
他這樣說「帶著能力」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暗示信心的完善是一件艱鉅的事情,而且是極其困難的。這一點,我們從經驗中也深知;而且原因也不難尋找,如果我們考慮到我們的軟弱有多大,阻礙我們四面八方的障礙有多麼多樣,以及撒旦的攻擊有多麼猛烈。因此,除非上帝的能力給予我們非凡的幫助,否則信心永遠不會達到其完全的高度。因為在一個人身上使信心達到完美,並不比在水上建造一座能夠以其堅固抵禦所有風暴和狂風的塔樓,並且能夠高聳入雲更容易,因為我們並不比水更流動,而且信心的深度必須達到天那麼高。
12 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得榮耀。他將我們召回到我們整個生命的主要目的——願我們促進主的榮耀。然而,他所補充的內容更值得注意,那就是那些增進基督榮耀的人,也將反過來在他裡面得榮耀。因為首先,上帝奇妙的良善在此顯明——他要讓他的榮耀在我們這些被羞辱所遮蓋的人身上顯著。然而,這是一個雙重的奇蹟,他隨後用他的榮耀照耀我們,就好像他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我們一樣。因此,他補充說,根據上帝和基督的恩典。因為在這裡,無論是在行動本身,或在效果或果實中,因為唯有藉著聖靈的引導,我們的生命才能歸榮耀於上帝。而由此產生如此多的果實,應歸因於上帝的莫大憐憫。同時,如果我們不比愚蠢更糟,我們就必須竭盡全力促進基督的榮耀,這與我們的榮耀息息相關。我認為目前沒有必要解釋他以何種意義將榮耀歸於上帝和基督共有,因為我已在其他地方解釋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