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 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4:30 不要叫 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
4:31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譯: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
4:32 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29. 不說污穢的言語。他首先禁止信徒使用任何污穢的言語,包括所有那些習慣用於煽動情慾的表達方式。他不滿足於消除惡習,還吩咐他們要用造就人的話語。在另一封書信中他說:「你們的言語要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歌羅西書 4:6。)這裡用了不同的詞語,如果(言語)對造就人有益,這僅僅意味著它有用。所有格「的用處」無疑可以根據希伯來語的習慣,被視為形容詞,因此「為著有用的造就」 (πρὸς οἰκοδομὴν τὢς χρείας) 可能意味著為著有益的造就;但當我考慮到保羅書信中「造就」這個比喻的頻繁和廣泛的意義時,我更喜歡前一種解釋。「有用的造就」因此將意味著我們造就的進步,因為造就是向前推進。為了解釋這是如何做到的,他補充說,這可以將恩典賜給聽者,這裡「恩典」一詞的意思是安慰、建議以及一切有助於靈魂得救的事物。
30. 不要叫聖靈擔憂。既然聖靈住在我們裡面,我們靈魂和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應該獻給他。但如果我們沉溺於任何不潔的事物,我們就可以說是在把他從我們這裡趕走;為了更熟悉地表達這一點,人類的情感,如喜樂和悲傷,都被歸於聖靈。Fb46 努力讓聖靈愉快地與你同住,如同住在一個愉快和喜樂的居所中,不要給他任何擔憂的機會。有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認為當我們用污穢的言語,或以任何其他方式冒犯那些被神的靈引導的敬虔弟兄時,我們就叫聖靈擔憂。(羅馬書 8:14。)任何與敬虔相悖的事物不僅令敬虔的耳朵不悅,而且一聽到就會在他們心中產生深深的悲傷和痛苦。但保羅的意思不同,這從接下來的內容中可以看出。
你們受了印記。既然神用他的靈給我們蓋了印記,當我們不順從他的引導,卻被邪惡的情慾玷污時,我們就叫他擔憂。沒有任何語言能充分表達這個莊嚴的真理,那就是當我們在一切事上順從聖靈,並且只思想和說純潔和聖潔的事時,聖靈就為我們歡喜快樂;反之,當我們心中容納任何不配我們呼召的事物時,聖靈就擔憂。現在,讓任何人反思,叫聖靈擔憂到如此地步,以至於迫使他離開我們,這該是多麼令人震驚的邪惡。先知以賽亞也使用了相同的說法,但意義不同;因為他只是說他們「使他的聖靈擔憂」(以賽亞書 63:10),這與我們習慣說使人心煩意亂的意義相同。你們受了印記。神的靈是印記,藉此我們與惡人區分開來,它印在我們的心上,作為被收養的確鑿證據。
直到得贖的日子,——也就是說,直到神引導我們進入所應許的產業。那一天通常被稱為得贖的日子,因為那時我們最終將從所有的苦難中解脫出來。除了在解釋羅馬書 8:23 和哥林多前書 1:30 時已經提出的觀察之外,沒有必要對這個短語做任何補充。在這段經文中,「受了印記」這個詞可能與它通常的含義不同,——即神將他的靈作為他的標記印在我們身上,以便他能認出那些帶有這個標記的人是他的兒女。
31. 一切苦毒。他再次譴責憤怒;但在這次,他將憤怒與通常伴隨它的冒犯行為聯繫起來,例如喧鬧的爭吵和責罵。在「憤怒」和「怒氣」 (Θυμὸν καὶ ὀργὴν) 之間,差別很小,除了前者表示力量,後者表示行為;但這裡唯一的區別是,憤怒是一種更突然的攻擊。消除惡意將極大地有助於糾正其餘的一切。他用這個詞來表達與人道和正義相對立的墮落心靈,通常稱為惡毒。
32. 並且你們要彼此相待。他用仁慈或溫和的容貌、語言和舉止來對比苦毒。由於這種美德除非伴隨著憐憫 (ουμπάθεια,),否則永遠不會在我們心中佔據主導地位,他建議我們要心存憐憫。這將使我們不僅同情我們弟兄的苦難,如同自己的苦難一樣,而且培養真正的人性,這種人性會被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所感動,如同我們身處他們的境地一樣。與此相反的是那些鐵石心腸、野蠻的人的殘酷,他們對他人的痛苦毫無關心。
彼此饒恕。這裡翻譯為饒恕的希臘詞, (χαριζόμενοι ἑαυτοῖς,),被認為是指仁慈。因此,伊拉斯謨將其翻譯為(largientes)慷慨。儘管這個詞允許這種含義,但上下文促使我更傾向於另一種觀點,即我們應該樂於饒恕。有時可能會發生,人們善良且心存憐憫,但當他們受到不當對待時,卻不容易饒恕傷害。為了讓那些在其他方面心存仁慈、樂於行善的人,不因人的忘恩負義而失職,他勸告他們要表現出樂於放下怨恨。為了使他的勸告更有分量,他提出了上帝的榜樣,上帝藉著基督饒恕了我們,遠遠超過任何凡人能饒恕他的弟兄的。F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