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以弗所 4:1-6

 4:1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4:2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

4:3 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4:4 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

4:5 一主,一信,一洗,

4:6 一 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


"""其餘三章完全是實踐性的勸勉。相互認同是第一個主題,其中引入了關於教會治理的討論,因為教會是主為維護基督徒之間的合一而建立的。


1. 我因此,作主囚犯的。他的監禁,本來可能更會使他受人輕視,但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卻被用來證實他的權威。這是他所受使命的印記。凡屬基督的,雖然在世人眼中可能伴隨著恥辱,但我們應當以最高的敬意看待。使徒的監獄比君王的華麗隨從或凱旋戰車更為可敬。


叫你們行事為人。這是一種普遍的情緒,一種序言,所有以下的陳述都以此為基礎。他以前曾闡明他們所蒙的召,Fb33現在提醒他們,他們必須順服上帝而活,這樣他們才不至於不配得如此卓越的恩典。


2. 凡事謙虛。他現在轉向具體細節,首先提到謙虛。原因是,他即將進入合一的主題,而謙虛是合一的第一步。這又產生溫柔,使我們願意忍受我們的弟兄,從而維護那否則一天會被破壞一百次的合一。因此,讓我們記住,在培養弟兄之愛時,我們必須從謙虛開始。粗魯、驕傲和對弟兄的輕蔑言語從何而來?爭吵、侮辱和責備從何而來?難道不是因為每個人都過度地愛自己,過度地關心自己的利益嗎?放下傲慢和取悅自己的慾望,我們將變得溫柔和藹,並獲得那種能包容和原諒弟兄行為中許多事情的溫和性情。讓我們仔細觀察這些勸勉的順序和安排。在自然兇猛被制服並獲得溫和之前,我們強調忍耐是沒有用的;同樣,在我們從謙虛開始之前,談論溫柔也是徒勞的。


用愛心互相寬容。這與其他地方所教導的相符,即「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 13:4.) 愛心強大而普遍的地方,我們將會做出許多相互寬容的行為。


3. 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他有充分的理由推薦寬容,因為它有助於促進聖靈的合一。每天都會產生無數的冒犯,這可能會引起爭吵,特別是當我們考慮到人類天性極端的苦毒時。有些人認為聖靈的合一是指聖靈在我們裡面產生的屬靈合一。毫無疑問,唯有祂使我們「同心合意,一心一意,」(腓立比書 2:2,) 這樣使我們合一;但我認為更自然地理解這些詞語是指觀點的和諧。他告訴我們,這種合一是由和平的聯絡維繫的;因為爭論常常引起仇恨和怨恨。如果我們希望弟兄之愛在我們中間持久,我們就必須和平相處。


4. 只有一個身體。Fb34 他接著更充分地說明基督徒應當如何完全地合一。這種合一應當是我們形成一個身體和一個靈魂。這些詞語表示整個人。我們應當合一,不僅是部分,而且是身體和靈魂。他用一個有力的論證來支持這一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我們蒙召承受一個產業和一個生命;因此,我們若不在這個世界上和睦相處,就不能獲得永生。既然神聖的邀請是向所有人發出的,他們就應當在相同的信仰告白中合一,"""並互相提供各種幫助。哦,如果我們心中深深銘記這個思想,即我們受制於一條律法,這條律法不允許神的兒女彼此相異,就像天國不能分裂一樣,我們該多麼熱切地培養弟兄般的仁愛啊!如果我們認真思考,所有使我們與弟兄分離的人,都使我們與神的國度疏遠,我們該多麼懼怕各種敵意啊!然而,奇怪的是,當我們忘記弟兄之間應盡的職責時,我們卻繼續誇耀自己是神的兒子。讓我們從保羅那裡學習,那些不是一體一心的人,根本不適合繼承那份產業。


5. 一位主。在哥林多前書中,他使用「主」這個詞,僅僅表示神的治理。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同一位主。」


(哥林多前書 12:5)


在當前這個例子中,由於他隨後明確提到了父,他將這個稱謂嚴格地歸於基督,基督被父指定為我們的主,除非我們同心合意,否則我們無法順服祂的治理。「一」這個詞的頻繁重複是強調性的。基督不能被分割。信仰不能被撕裂。沒有各種各樣的洗禮,只有一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共同的洗禮。神不能停止為一,也不能改變。我們有責任培養神聖的合一,這合一被如此多的紐帶所束縛。信仰、洗禮、父神和基督,應該使我們合一,幾乎成為一個人。所有這些關於合一的論證都值得深思,但無法完全解釋。我認為,快速瀏覽使徒的意思就足夠了,將其充分的闡釋留給福音的傳道者。這裡提到的信仰的合一,依賴於神那獨一、永恆的真理,信仰就是建立在這真理之上的。


一個洗禮。這並不是說基督教的洗禮不能多次施行,而是說一個洗禮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共同的;因此,藉著它,我們開始形成一個身體和一個靈魂。但是,如果這個論證有任何力量,那麼一個更強大的論證將建立在真理之上,即父、子和聖靈是同一位神;因為這是一個洗禮,是奉三位一體之名施行的。亞流派或撒伯流派將如何回應這個論證呢?洗禮具有使我們合一的力量;在洗禮中,父、子和聖靈的名被呼求。他們會否認一個神性是這種神聖而奧秘的合一的基礎嗎?我們不得不承認,洗禮的儀式證明了在一個神聖本質中存在三位格。


6. 一位神,就是萬有的父。這是主要的論證,所有其他的論證都由此而來。我們如何藉著信仰、洗禮,甚至基督的治理而合一呢?這不是因為父神將祂恩典的同在延伸到我們每個人,並使用這些方式將我們聚集到祂自己那裡嗎?「ejpi< pa>ntwn kai< dia< pa>ntwn」這兩個短語,既可以表示「在萬有之上並貫穿萬有」,也可以表示「在萬人之上並貫穿萬人」。兩種意思都適用得很好,或者說,在兩種情況下,意思都是一樣的。儘管神以祂的能力維護、維持和治理萬物,但保羅現在談論的不是普遍的治理,而是屬於教會的屬靈治理。藉著成聖的靈,神將自己散佈在教會的所有成員中,在祂的治理中擁抱所有成員,並居住在所有成員中;但神與祂自己並不矛盾,因此我們不能不與祂合一,成為一個身體。


主提到了這種屬靈的合一。


「聖父啊,求你因你的名保守你所賜給我的人,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


(約翰福音 17:11)


這確實是真實的,從廣義上說,不僅適用於所有人,也適用於所有受造物。「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他。」(使徒行傳 17:28。)又說,「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耶利米書 23:24) 但我們必須注意這段經文所處的上下文。保羅現在正在闡述信徒之間的相互關係,這種關係與惡人或低等動物毫無共同之處。我們必須將關於上帝的統治和同在的說法限制在這種關係中。這也是使徒使用「父」這個詞的原因,這個詞只適用於基督的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