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因此,我在父面前屈膝,
3:15 (天上地上的各(或譯:全)家,都是從他得名。)
3:16 求他按著他豐盛的榮耀,藉著他的靈,叫你們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
3:17 使基督因你們的信,住在你們心裡,叫你們的愛心有根有基,
3:18 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3:19 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 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
14. 為此。他為他們所作的禱告被提及,不僅是為了證明他對他們的關懷,也是為了激勵他們以同樣的方式禱告;因為除非主以他的祝福使道的種子結實,否則撒種是徒勞的。牧師們應從保羅的榜樣中學習,不僅要勸誡和鼓勵他們的會眾,還要懇求主祝福他們的工作,使他們不致徒勞無功。他們的勤奮和勞苦將一無所獲,他們所有的學習和應用都將毫無意義,除非主賜予他的祝福。這不應被他們視為鼓勵懶惰。相反,他們的職責是努力播種和澆灌,同時向上帝祈求並期待增長。
我們因此能夠駁斥伯拉糾主義者和天主教徒的誹謗,他們爭辯說,如果聖靈的恩典完成了啟迪我們的心靈並使我們的心順服的全部工作,那麼所有的教導都將是多餘的。聖靈的啟迪和更新作用的唯一效果是,賦予教導其應有的份量和效力,使我們不致對天上的光盲目,或對真理的聲音充耳不聞。雖然唯獨主在我們身上動工,但他藉著自己的工具動工。因此,牧師的職責是勤奮教導,會眾的職責是認真接受教導,兩者的職責都是不要在無益的努力中疲憊自己,而是仰望神的幫助。
我屈膝。這裡的身體姿態代表了宗教行為本身。並非所有禱告都要求屈膝,而是因為這種表達敬意的姿勢通常被採用,特別是當它不是偶然的祈求,而是持續的禱告時。
15. 萬族都從他得名。Fb30 關係代詞「ejx ou=」(從他)可以同樣適用於父和子。伊拉斯謨將其完全限制於父。我不贊同這一點;因為讀者應該被允許自由選擇;不,另一種解釋似乎更為可能。使徒暗示了猶太人之間通過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所建立的關係,他們追溯他們的血統。相反,他提議消除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區別;並告訴他們,不僅所有人都通過基督被帶入一個家庭和一個種族,而且他們甚至能夠與天使建立親屬關係。
將其應用於父神並非同樣站得住腳,因為它容易受到這個明顯的例外,即神以前越過外邦人,並收養猶太人作為他獨特的子民。但是當我們將其應用於基督時,保羅的全部陳述都與事實相符;因為所有人都像一個家庭一樣聚集和融合在一起,並與一位父神相關聯,彼此都是弟兄。因此,讓我們明白,通過基督的調解,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建立了一種關係,因為通過使我們與父和好,他使我們都合而為一。猶太人不再有理由誇耀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或者他們屬於這個或那個支派,——輕視他人為不潔,並聲稱獨享聖潔民族的榮譽。在天上和地上,在天使和人類之間,只有一種關係應該被計算——與基督身體的聯合。離開他,所有人都將被發現分散。唯獨他是我們聯合的紐帶。
16. 願他賜給你們。保羅希望以弗所人得到加強;然而他已經對他們的虔誠給予了不小的讚揚。但是信徒們從未進步到不需要進一步成長的地步。敬虔之人在今生最高的完美是渴望進步。他告訴我們,這種加強是聖靈的工作;因此它不是來自人自己的能力。這種增長,"""我們裡面一切美好的事物的開始和成就,都來自聖靈。這是神聖恩典的禮物,從「他會賜給你們」這句話中可以明顯看出。天主教徒完全否認這一點。他們認為第二種恩典是根據我們個人對第一種恩典的適當使用而應得的。但讓我們與保羅一同承認,這不僅是我們開始跑得好,而且是我們進步的「恩典」;不僅是我們重生,而且是我們日復一日成長的「恩典」。
照著他榮耀的豐盛。這些話旨在更強烈地表達神聖恩典的教義。它們可以用兩種方式解釋:要麼是照著他榮耀的豐盛,使所有格,根據希伯來語的習慣,取代形容詞的位置,——要麼是照著他豐富而豐盛的榮耀。榮耀這個詞將因此代表憐憫,與他以前使用的一個表達方式一致,「為要頌讚他恩典的榮耀。」(以弗所書 1:6) 我更喜歡後一種觀點。
在內心的人。保羅所說的內心的人,是指靈魂,以及與靈魂屬靈生命相關的一切;正如外在的人是指身體,以及屬於它的一切,——健康、榮譽、財富、活力、美麗,以及所有這類事物。「雖然我們外在的人日漸衰敗,但我們內在的人卻日日更新;」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世俗事務上衰敗,我們的屬靈生命卻變得越來越有活力。(哥林多後書 4:16) 保羅祈求聖徒得以堅固,並不是指他們在世上會顯赫和興盛,而是指,就神的國度而言,他們的心靈會因神聖的力量而變得堅強。
17. 基督可以居住。他解釋了「內在人的力量」的含義。正如「父喜歡叫一切的豐盛在他裡面居住」(歌羅西書1:19),所以基督居住在他裡面的人,就不會缺少什麼。如果認為可以不獲得基督而獲得聖靈,那是錯誤的;同樣愚蠢和荒謬的是,夢想我們可以不藉著聖靈而接受基督。這兩種教義都必須相信。我們與基督保持的交通越多,我們就越能分享聖靈;因為聖靈只在基督裡才能找到,聖靈被說成因此而安息在他身上;因為他自己藉著先知以賽亞說:「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以賽亞書61:1;路加福音4:18)。但基督也不能與他的靈分開;因為那樣他就會被說成是死的,並且失去了他所有的能力。
因此,保羅公正地斷言,那些被神賦予屬靈活力的人,是基督居住在他們裡面的人。他指出基督特別居住的部分,在你們心裡,——表明如果基督的知識只停留在舌頭上或腦海中,那是不夠的。
藉著信心居住。獲得如此巨大益處的方法也表達出來了。這裡對信心給予了多麼顯著的讚揚,藉著信心,神的兒子成為我們自己的,並且「與我們同住!」(約翰福音14:23)。藉著信心,我們不僅承認基督為我們受苦並從死裡復活,而且接受他對自己的供應,我們擁有並享受他作為我們的救主。這值得我們仔細注意。大多數人認為與基督相交和相信基督是同一回事;但我們與基督的相交是信心的結果。簡而言之,信心不是遙遠的觀看,而是對基督的熱情擁抱,藉此他居住在我們裡面,我們被神的靈充滿。
使你們在愛中生根立基。在基督居住在我們裡面的果子中,使徒列舉了對神在基督裡向我們顯明的恩典和仁慈的愛和感恩。因此,這才是真實而堅實的卓越;所以,每當他論及聖徒的完全時,他都將其視為由這兩部分組成。我們的愛應當擁有的堅固和恆久,藉著兩個比喻指出。有許多人並非完全沒有愛;但它很容易被移除或動搖,因為它的根不深。保羅希望它能生根立基,——徹底固定在我們的心中,就像一個基礎穩固的建築或根深蒂固的樹。真正的意思是,我們的根應當如此深地扎根,我們的基礎應當如此牢固地建立在愛中,以至於沒有什麼能動搖我們。從這些話推斷愛是我們救恩的基礎和根源是徒勞的。保羅在這裡並沒有探究,正如任何人都可以察覺到的,我們的救恩建立在什麼之上,而是我們應當以何種堅固和恆久來持續實踐愛。
18. 或許能夠理解。第二個成果是,以弗所人應該領悟基督對人類之愛的偉大。這種領悟或知識源於信心。他希望他們能與所有聖徒一同領悟,這表明這是他們在今生所能獲得的最卓越的祝福;這是最高的智慧,所有神的兒女都渴望達到。接下來的內容本身就足夠清楚,但迄今為止已被各種解釋所模糊。奧古斯丁對自己的敏銳感到非常高興,但這並沒有為主題帶來任何啟示。他試圖在十字架的形狀中發現某種神秘的暗示,將寬度解釋為愛,高度解釋為希望,長度解釋為忍耐,深度解釋為謙卑。這非常巧妙且有趣:但這與保羅的意思有何關係呢?當然,這與安布羅斯認為暗示球體形狀的觀點沒有更多關係。拋開他人的觀點,我將闡述普遍認可的簡單而真實的意義。
19. 並認識基督的愛。保羅所說的這些維度,無非是指基督的愛,他隨後也談到了這一點。其意義是,完全而完美地認識基督之愛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彷彿他是在說:「無論人們往哪個方向看,他們都會發現救贖的教義中,沒有什麼不與這個主題相關。」基督的愛本身就包含了所有的智慧,所以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你們能夠領悟基督的愛,這愛就是長、寬、深、高,也就是說,是所有智慧的完全完美。這個比喻是從數學家那裡借來的,將部分視為表達整體。幾乎所有人都感染了渴望獲得無用知識的疾病。對我們來說,知道什麼是我們必須知道的,以及主希望我們從上、下、左、右、前、後思考什麼,這非常重要。基督的愛被呈現給我們,作為我們日夜冥想的主題,我們應該完全沉浸其中。單單擁有這一點的人就足夠了。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是實質的,沒有什麼是有用的,簡而言之,沒有什麼是恰當或健全的。即使你考察天地海,你若不超越此,就永遠不會超越智慧的合法界限。
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在另一封書信中也有類似的表達: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 4:7)
沒有人能夠不超越自己和世界而親近神。基於此,詭辯家拒絕承認我們能夠確切地知道我們享有神的恩典;因為他們用肉體感官的感知來衡量信心。但保羅公正地爭辯說,這種智慧超越了所有的知識;因為,如果人的能力能夠達到它,那麼保羅祈求神賜予它的禱告就沒有必要了。因此,讓我們記住,信心的確據是知識,但它是藉著聖靈的教導獲得的,而不是藉著我們自己智力的敏銳。如果讀者希望更全面地討論這個主題,他可以查閱《基督教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