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詩篇 2

 2:1 外邦為甚麼爭鬧?萬民為甚麼謀算虛妄的事?

2:2 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

2:3 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2:4 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

2:5 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2:6 說: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上了。

2:7 受膏者說:我要傳聖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2:8 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

2:9 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你必將他們如同窯匠的瓦器摔碎。

2:10 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

2:11 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

2:12 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道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


大衛誇耀說,他的國度雖然受到眾多強大敵人的攻擊,但仍將永存,因為它得到上帝之手和能力的扶持。他補充說,儘管有敵人,他的國度仍將擴展到地極。因此,他勸告君王和其他統治者放下驕傲,以順服的心接受上帝加諸於他們的軛;因為他們企圖擺脫它是徒勞的。所有這一切都是預表性的,包含著關於基督未來國度的預言。


詩篇 2:1-3


1. 列國為何騷動,萬民為何圖謀虛妄的事? 2. 地上的君王一同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 3. 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


我們知道有多少人密謀反對大衛,並試圖阻止他登上王位,如果他憑著感官和理性的眼光判斷,他可能會因他們的敵意而充滿恐懼,以至於立刻放棄成為國王的所有希望。而且,毫無疑問,他常常痛苦地與非常嚴峻的誘惑作鬥爭。但是,由於他有良心的見證,證明他沒有輕率行事,也沒有像野心和墮落的慾望驅使許多人尋求改變王國政府那樣行事;相反,他完全相信他是蒙神任命為王的,當時他並沒有貪圖這樣的事,甚至沒有想到;fa24 他憑著對上帝的堅定信心,對抗全世界,正如他在這些話語中,高傲地蔑視君王和他們的軍隊。他確實承認他有一場艱苦的戰鬥要打,因為密謀反對他的不是一小撮人,而是整個國家和他們的君王;但他勇敢地誇耀他們的企圖是徒勞的,因為他們不是與凡人作戰,而是與上帝自己作戰。從這些話語中無法確定他是否只談論自己王國的敵人,或者將他的抱怨擴展到外國入侵者。但是,既然事實是敵人從四面八方起來攻擊他,而且他一平息自己人民的騷亂,鄰近的國家就反過來對他懷有敵意,我傾向於認為這兩種敵人都在其中,包括外邦人和猶太人。如果只指一個國家卻說許多國家和人民,只指掃羅卻說許多君王,那將是一種奇怪的表達方式。此外,假設不同種類的敵人結合在一起,更符合預表的完整性;因為我們知道基督不僅要對付自己國家的敵人,還要對付其他國家的敵人;全世界都共同密謀要毀滅他。猶太人確實首先開始像以前對待大衛一樣對基督發怒;但後來同樣的瘋狂也蔓延到其他國家。總之,儘管那些試圖推翻他的人可能得到強大軍隊的加強,但他們的騷亂和計謀將證明是徒勞和無效的。


他將騷動和喧囂歸因於人民,將集會和商議歸因於君王和統治者,他使用了非常恰當的語言。然而他暗示,當君王們長時間地商議,人民傾盡全力發洩憤怒時,他們所有人的聯合都將一無所成。但我們應該仔細注意這種信心的基礎,那就是他不是輕率地或自願地推舉自己為王,而只是順從了上帝的呼召。由此他得出結論,在他身上,上帝受到了攻擊;上帝不能不顯示自己是那個由他建立的王國的捍衛者。他以彌賽亞的稱號榮耀自己,或受膏者,他宣稱自己僅憑上帝的權柄和命令統治,因為撒母耳親手帶來的膏油使他成為國王,而他之前只是一個普通人。大衛的敵人確實不認為他們正在對上帝發動暴力襲擊,是的,他們會堅決否認他們有任何此類意圖;然而,大衛將上帝置於他們的對立面,並說他們似乎直接攻擊上帝,這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他們試圖破壞他所建立的王國,他們盲目而兇猛地與他作戰。如果所有那些抵制上帝所命定的權力的人都是上帝的反叛者,那麼這更適用於那個憑藉特殊特權建立的神聖王國。


但現在是時候談談這個預表的實質了。大衛預言基督,這清楚地表明,他知道自己的王國只是一個影子。為了學習將大衛過去所唱的關於他自己的一切應用於基督,我們必須堅持這個原則,這個原則在所有先知書中隨處可見,那就是他與他的後裔被立為王,不僅是為了他自己,更是為了成為救贖主的預表。我們以後會經常有機會回到這一點,但目前我只想簡要地告訴我的讀者,正如大衛的暫時王國是上帝古老子民對永恆王國的一種保證,這個永恆王國最終在基督身上真正建立起來,大衛所宣稱的關於他自己的事情並非暴力地,甚至不是寓言式地應用於基督,而是真正預言了他。如果我們仔細考慮王國的性質,我們會發現忽視目的或範圍而停留在單純的影子上是荒謬的。基督的王國在這裡被預言之靈所描述,使徒們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他們看到不敬虔的人密謀反對基督,便在禱告中以這教義武裝自己(使徒行傳 4:24)。但為了使我們的信仰超越所有詭辯,所有先知都清楚地表明,大衛所見證的關於他自己王國的事情,都恰當地適用於基督。因此,這應被視為一個既定點,所有不服從基督權柄的人都在與上帝作戰。既然上帝認為由他自己的兒子之手來統治我們是好的,那些拒絕服從基督的人就是否認上帝的權柄,他們聲稱別的都是徒勞的。因為有一句真理說:


「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來的父」(約翰福音 5:22)。


堅持這種不可分割的聯繫非常重要,因為上帝的威嚴已經在他獨生子身上顯現出來,所以父不會被敬畏和崇拜,除非在他的位格中。


從這段經文中可以得出雙重安慰:— 首先,每當世界狂暴,為了擾亂和終止基督王國的繁榮時,我們只需要記住,這一切都只是應驗了很久以前的預言,任何可能發生的變化都不會讓我們感到極度不安。是的,將使徒們所經歷的事情與我們現在所見證的進行比較,對我們來說將會非常有益。基督的王國本身是和平的,從中向世界發出真正的和平;但由於人類的邪惡和惡意,它從未在沒有引起騷亂的情況下從默默無聞中顯現出來。如果世界在基督的寶座建立後立即開始狂暴,這也一點都不奇怪或不尋常。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安慰是,當不敬虔的人集結他們的軍隊,當他們依賴他們龐大的數量、他們的財富和他們的防禦手段時,他們不僅發出他們驕傲的褻瀆,而且猛烈攻擊天堂本身。我們大可嘲笑他們,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所攻擊的是天上的上帝。當我們看到基督幾乎被敵人的數量和力量所壓倒時,讓我們記住他們正在與上帝作戰,他們不會得勝,因此他們的企圖,無論是什麼,無論如何增加,都將歸於虛無,完全無效。讓我們進一步學習,這個教義貫穿整個福音;因為我剛才引用的使徒的禱告,清楚地證明它不應該僅限於基督的個人。


3. 讓我們打破,等等。這是一個擬人法,fa25 在其中先知引入他的敵人說話;他運用這個比喻更好地表達他們不敬虔和叛逆的意圖。這不是說他們公開承認自己反抗上帝,(因為他們寧願在一切可能的藉口下掩蓋他們的叛逆,並傲慢地吹噓上帝站在他們一邊;)而是因為他們完全決心,不擇手段,將大衛趕下王位,無論他們口頭上聲稱什麼,他們所有的商議都歸結為如何推翻上帝親自建立的王國。當他用束縛和軛的比喻來描述他的政府在敵人身上時,他間接地譴責了他們的驕傲。因為他描繪他們輕蔑地談論他的政府,好像順從它是一種奴役和可恥的屈服,就像我們看到所有基督的敵人一樣,當被迫服從他的權威時,他們認為這不亞於受到最大的恥辱。


"""詩篇 2:4-6


4. 坐在天上的必嗤笑,主fa26必MOCK他們。 5. 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使他們驚惶。 6. 我已經立我的君在錫安我的聖山了。


在大衛告訴我們他的敵人的騷動和混亂,他們的計謀和驕傲,他們的準備和資源,他們的力量和努力之後,他將上帝獨有的力量置於所有這些的對立面,他斷定這力量將會對付他們,因為他們試圖挫敗他的旨意。正如他稍早稱他們為地上的君王,表達了他們脆弱和易逝的狀態;現在,他以「坐在天上的」這個崇高稱謂,頌揚了上帝的力量,彷彿在說,無論人如何企圖,那力量依然完整無損。任憑他們如何高舉自己,他們永遠無法達到天堂;是的,當他們以為能將天地混為一談時,他們就像許多蚱蜢,而主,同時,從高處平靜地看著他們愚蠢的演變。大衛將笑歸於上帝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為了教導我們,上帝不需要龐大的軍隊來鎮壓惡人的叛亂,彷彿這是一件艱鉅而困難的事情,相反,他可以隨心所欲地以最完美的輕鬆做到這一點。其次,他要我們明白,當上帝允許他兒子的統治受到困擾時,他並非因為忙於他事,或無法提供幫助,或忽視他兒子的榮耀而停止干預;而是他故意將他的憤怒延遲到適當的時候,即直到他將他們愚蠢的狂怒暴露於普遍的嘲笑之中。因此,讓我們確信,如果上帝沒有立即伸出他的手對付不敬虔的人,那現在就是他笑的時候;儘管在此期間我們應該哭泣,但讓我們用這個想法來減輕我們悲傷的痛苦,是的,擦去我們的眼淚,那就是上帝並非因為懶惰或軟弱而縱容他敵人的邪惡,而是因為暫時他要以平靜的輕蔑來對抗他們的傲慢。通過副詞「那時」,他指出了執行審判的適當時機,彷彿在說,在主暫時對那些反對他兒子統治的人的惡行視而不見之後,他將突然改變他的做法,並表明他最厭惡的莫過於這種傲慢。


此外,他將言語歸於上帝,並非為了教導他的敵人,而只是為了證明他們的瘋狂;事實上,通過「說話」這個詞,他指的無非是上帝憤怒的顯現,這是不敬虔的人直到感受到才察覺到的。大衛的敵人認為,對於他們來說,摧毀一個從卑微牧羊人小屋出來的人將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個人fa27傲慢地奪取了主權。撒母耳的預言和膏立,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可笑的藉口。但是當上帝最終推翻他們,並讓大衛登上王位時,他通過這個行動,不是用舌頭,而是用手說話,表明自己是大衛王國的建立者。詩篇作者在這裡的「那時」,指的是通過行動說話,主無需說一句話,就能顯明他的旨意。同樣,每當他通過他憤怒的標誌和懲罰來捍衛他兒子的王國對抗不敬虔的人時,儘管他沒有說一句話,但實際上他已經說得足夠清楚,讓人明白他的意思。fa28大衛隨後以上帝的名義說話,更清楚地表明,他的敵人在對上帝所立的君王所懷的仇恨中,是如何邪惡地與上帝自己作戰的。總之是這樣:"""惡人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地作惡,但他們終將感受到與天爭戰的滋味。代詞「我」也帶有強調意味,藉此上帝表明他遠超世人,世人全體也絲毫不能遮蔽他的榮耀。因此,每當人的權勢對我們顯得可怕時,讓我們記住上帝的權能遠遠超越它。這些話語向我們展示了上帝不變而永恆的旨意,即有效地捍衛他所建立的聖子國度,直到末了;這足以在世間的紛擾風暴中支持我們的信心。因此,無論世人對此策劃何種陰謀,單憑這一點就足以使我們滿足:他們無法使上帝的膏立歸於無效。這裡明確提到了錫安山,並非因為大衛首先在那裡受膏,而是因為最終,在上帝自己的時間裡,預言的真實性藉著他莊嚴的奉獻禮而顯明並實際確立。儘管大衛這些話語顧及了上帝的應許,並提醒自己和他人注意它,但同時,他意在表明他自己的統治是神聖的,並與上帝的聖殿密不可分。然而,這更恰當地適用於基督的國度,我們知道基督的國度既是屬靈的,又與祭司職分相結合,這是敬拜上帝的主要部分。


詩篇 2:7-8


7. 我要傳耶和華的命令:祂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8. 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產業。


7. 我要傳,等等。大衛為了消除敵人一切無知的藉口,承擔了傳道者的職責,以宣揚上帝的命令;或者至少他聲明他登上王位並非沒有確鑿而清晰的蒙召證據;彷彿他說,我並非不經考慮就公開篡奪王位,而是我帶著上帝的命令而來,若無此命令,我若將自己提升到如此尊貴的地位,便是僭越。但這在基督身上得到了更真實的應驗,無疑,大衛在預言之靈的影響下,特別指涉了祂。因為這樣,所有不敬虔的人都無可推諉,因為基督不僅藉著祂的神蹟,也藉著福音的傳講,證明自己被上帝賦予了合法的權柄。事實上,同樣的見證響徹全世界。使徒們首先,然後是牧師和教師們,都作見證說基督被父上帝立為君王;但由於他們是代替基督作使者,祂理所當然地將他們所做的一切歸於自己。因此,保羅(<490217>以弗所書 2:17)將福音的傳道者奉祂的名所做的事歸於基督。「祂來了,」他說,「向你們這些遠處的人傳和平的福音,也向那些近處的人傳和平的福音。」藉此,福音的權威也得到了更好的確立,因為儘管它是由他人傳揚的,它仍然是基督的福音。因此,每當我們聽到人傳講福音時,我們應當認為說話的不是他們,而是基督藉著他們說話。這是一個獨特的優勢,基督用祂自己的聲音慈愛地吸引我們歸向祂,使我們絕不懷疑祂國度的威嚴。


因此,我們更應當小心,不要惡意拒絕祂所頒布的諭旨:「你是我的兒子。」大衛確實可以因其王室尊嚴而被恰當地稱為上帝的兒子,正如我們所知,君王因其地位高於他人,而被稱為神和上帝的兒子。但這裡上帝,"""他以獨特的崇高頭銜來尊崇大衛,不僅將他提升到所有凡人之上,甚至超越了天使。使徒(<580105>希伯來書 1:5)明智而勤奮地考慮了這一點,當時他告訴我們,這種語言從未用於任何天使。大衛,單獨來看,是低於天使的,但就他代表基督的位格而言,他有充分的理由遠遠優於天使。因此,在此處,我們不應將神的兒子理解為眾多兒子中的一個,而是他的獨生子,唯獨他應在天上和地上都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當神說:「你是我生的」時,應理解為指人們對此的理解或認識;因為當他被選為王的選擇清楚顯明時,大衛就被神生了。因此,「今日」這些詞表示這種顯現的時間;因為一旦他被神任命為王的消息傳開,他就如同剛從神而生的人一樣出現,因為如此大的榮耀不可能屬於一個普通人。同樣的解釋也適用於基督。他被稱為「生」並非指其他意義,而是指父為他作見證,證明他是自己的兒子。我知道,許多人將這段經文解釋為指基督的永恆受生;他們從「今日」這些詞中巧妙地推論,彷彿它們表示一個與時間無關的永恆行為。但是,保羅,作為這預言更忠實、更有資格的解釋者,在<441333>使徒行傳 13:33 中,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我所說的基督天上榮耀的顯現。因此,「被生」這個表達並不意味著他那時才開始成為神的兒子,而是說他作為神的兒子在那時向世人顯明了。最後,這種受生不應理解為父與子之間存在的相互之愛;它只表示那位從起初就隱藏在父神聖懷抱中,後來又在律法下模糊地預表出來的,從他帶著真實而明顯的兒子標誌出現時起,就被認識為神的兒子,正如<430114>約翰福音 1:14 所說:「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然而,我們同時必須記住保羅所教導的(<450104>羅馬書 1:4),他從死裡復活時,以大能顯明為神的兒子,因此這裡所說的主要是指他復活的日子。但無論是指哪個特定的時間,聖靈在此指出他顯現的莊嚴而恰當的時間,正如他後來在這些話中所說的:


「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


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19B824>詩篇 118:24)


8. 你求我。基督確實懇求他的父(<431705>約翰福音 17:5)「使他得著未有世界之先與父同有的榮耀」;然而,更明顯的意義是,父不會拒絕他的兒子任何與他國度擴展到地極有關的事。但是,在這件奇妙的事情中,基督被描繪成在父面前禱告,以闡明神將自己的兒子立為全世界的統治者,賜予人類榮耀的自由慷慨。作為神的永恆之道,基督確實一直憑著權利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和威嚴,因此不能再增加什麼;但他仍然在人性中被高舉,他在人性中取了僕人的形狀。因此,這個稱號不僅適用於他作為神,而且延伸到中保的整個位格;因為基督虛己之後,就賜給他一個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萬膝在他面前跪拜,"""(<502609>腓立比書 2:9) 大衛,眾所周知,在取得顯著勝利後,統治了廣闊的領土,許多國家都成為他的附庸. 但這裡所說的並沒有在他身上實現. 如果我們將他的王國與其他君主國相比,它被限制在非常狹窄的範圍內. 因此,除非我們認為這個關於廣闊王國的預言是徒勞和虛假的,否則我們必須將它應用於基督,因為只有他征服了全世界,並將所有土地和國家納入他的統治之下. 因此,這裡,就像在許多其他地方一樣,預言了外邦人的呼召,以防止所有人都認為上帝將要差遣的救贖主只是一個民族的君王. 如果我們現在看到他的王國分裂、縮小和崩潰,這源於人類的邪惡,這使得他們不配在如此幸福和令人嚮往的統治之下. 但儘管人類的忘恩負義阻礙了基督的國度興盛,它並沒有使這個預言失效,因為基督從四面八方聚集了他百姓分散的餘民,並在這悲慘的荒涼之中,用信仰的神聖紐帶將他們聯合起來,這樣不僅僅是一個角落,而是全世界都服從他的權柄. 此外,無論不敬虔的人多麼傲慢,無論他們多麼拒絕他的主權,他們都不能通過他們的叛逆來摧毀他的權柄和能力. 緊隨其後的內容也屬於這個主題:


Psalm 2:9


9. 你必用鐵杖打破他們,把他們如同陶匠的瓦器摔碎。


這明確地教導我們,基督被賦予了權柄,甚至可以統治那些反對他權柄、拒絕順從他的人。大衛的語言暗示,並非所有人都會自願接受他的軛,但許多人會頑固叛逆,儘管如此,他仍將以武力制服他們,並迫使他們順從他。的確,當一個甘心樂意的人民在基督掌權的日子奔向他,表明自己是他順服的子民時,大衛所說的國度的美麗和榮耀會更加輝煌地展現出來;但由於大多數人以一種蔑視一切約束的暴力反抗他,因此有必要補充一個事實,即這位君王將證明自己超越所有此類反對。上帝在戰爭中展現這種不可戰勝的力量,首先在大衛身上展現出來,眾所周知,大衛以武力擊敗並推翻了許多敵人。但這個預言在基督身上得到了更充分的應驗,他既不用刀劍,也不用長矛,而是用他口中的氣息擊打不敬虔的人,甚至將他們徹底毀滅。


然而,這可能令人驚訝,儘管先知在聖經的其他部分頌揚我們主的溫順、憐憫和溫柔,但他在這裡卻被描述得如此嚴厲、嚴酷和充滿恐懼。但這種嚴厲而可怕的主權擺在我們面前,目的無非是為了恐嚇他的敵人;這與基督溫柔而甜蜜地愛護他自己的人民的仁慈絲毫不矛盾。他對他溫順的羊群表現出慈愛的牧羊人,必須對野獸施加一定程度的嚴厲,要麼使它們從殘酷中轉變,要麼有效地抑制它們。因此,在<19B005>詩篇110:5中,在讚揚敬虔者的順服之後,基督立即被賦予了權柄,可以在他發怒的日子毀滅那些敵對他的君王和他們的軍隊。當然,這兩種特徵都恰當地歸於他:因為他被父差遣,用救恩的好消息來安慰貧窮和不幸的人,釋放囚犯,醫治病人,將悲傷和受苦的人從死亡的黑暗帶入生命的亮光中,(<236101>以賽亞書61:1)而另一方面,許多人因他們的忘恩負義而激怒他,他彷彿扮演了一個新的角色,以擊潰他們的頑固。可能會有人問,父賜給基督手中的那根鐵杖是什麼,用來擊碎他的敵人?我回答說,他口中的氣息取代了所有其他的武器,正如我剛才從以賽亞書中所示。因此,儘管基督不動一根手指,但他藉著說話,就足以對他的敵人發出可怕的雷霆,並單單用他口中的杖毀滅他們。他們可能會煩躁不安,像瘋子一樣狂怒地反抗他,但他們最終將被迫感受到,他們拒絕尊為王的這位,正是他們的審判者。簡而言之,他們以各種方式被擊碎,直到他們成為他的腳凳。福音的教義在何種程度上是一根鐵杖,可以從保羅寫給哥林多人的書信中看出,(<471004>哥林多後書10:4)他在那裡教導說,基督的僕人被賦予了屬靈的武器,可以推倒一切高舉自己抵擋基督的事物,等等。我承認,即使是信徒自己也可以獻祭給上帝,好讓他藉著他的恩典使他們活過來,因為在基督伸出手來拯救我們之前,我們理應謙卑在塵土中。但基督訓練他的門徒悔改的方式,並不會讓他們感到可怕;相反,藉著向他們展示他的牧羊杖,他很快將他們的悲傷轉化為喜樂;他非但沒有用鐵杖將他們打成碎片,反而用他手的醫治之影保護他們,並用他的能力扶持他們。因此,當大衛談到擊碎和壓傷時,這僅適用於那些反叛和不信的人,他們順服基督,不是因為他們被悔改所制服,而是因為他們被絕望所壓倒。基督確實沒有直接對所有人說話;但由於他在他的話語中譴責他對他們執行的一切審判,所以可以真實地說他用他口中的氣息殺死不敬虔的人(<530202>帖撒羅尼迦後書2:8)。詩篇作者用一個美麗的比喻使他們的愚蠢驕傲蒙羞;教導我們,儘管他們的頑固比石頭還硬,但他們卻比瓦器更脆弱。然而,由於我們沒有看到救贖主的敵人立即被擊碎,反而教會本身似乎更像是在他們的鐵錘下脆弱的瓦器,敬虔的人需要被勸告將基督每天執行的審判視為所有不敬虔之人將面臨的可怕毀滅的預兆,並耐心等待末日,那時他將用他降臨的烈火徹底毀滅他們。同時,讓我們滿足於他「在他的敵人中間掌權」。


詩篇2:10-11


10. 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你們世上的審判官應當受教。 11. 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


大衛作為神審判的傳道者,闡述了神將對他的敵人施行的報復,現在他以先知和教師的身份,勸誡不信者悔改,以免為時已晚,被迫從可怕的經歷中承認神的威脅既非空洞也非無效。他點名向君王和統治者說話,他們不容易順服,而且由於他們自以為是的愚蠢觀念而無法學習正確的事。如果大衛連似乎不受法律約束、不受普通規則限制的君王都不放過,那麼他的勸誡就更適用於普通百姓,以便所有人,從最高到最低,都能在神面前謙卑自己。他用「現在」這個副詞,表示他們需要迅速悔改,因為他們不會總是有同樣的機會。同時,他默示地讓他們明白,他警告他們是為了他們的好處,因為只要他們趕快,還有悔改的餘地。當他命令他們「省悟」時,他間接地譴責了他們對自己智慧的錯誤信心,彷彿他說:真正智慧的開始是當一個人放下驕傲,順服基督的權柄時。因此,無論世上的君王對自己的精明有多好的看法,我們可以肯定他們是徹頭徹尾的傻瓜,直到他們在基督腳下成為謙卑的學生。此外,他通過命令他們「存畏懼事奉耶和華」來闡明他們如何才能「省悟」。他們憑藉自己的高位,自以為不受約束其他人類的法律;這種驕傲極大地蒙蔽了他們,使他們認為連順服神都是不屑一顧的。因此,詩篇作者告訴他們,除非他們學會敬畏他,否則他們就缺乏一切正確的理解。當然,既然他們因安逸而如此剛硬,以至於不順服神,那麼起初必須採取強硬措施使他們敬畏他,從而使他們從叛逆中恢復過來。為了防止他們認為他所呼召的服事是艱鉅的,他用「快樂」這個詞教導他們這是多麼令人愉快和嚮往的。因為它提供了真正喜樂的素材. 但為了避免他們像往常一樣放縱自己, 陶醉於虛假的快樂中, 在他們與上帝為敵時卻自以為幸福, 他進一步用「帶著敬畏」這句話勸誡他們謙卑順從. 敬畏上帝的信徒在享有上帝恩寵時所擁有的平安良心的愉悅和歡樂狀態, 與惡人因輕蔑和遺忘上帝而產生的放肆傲慢之間, 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因此, 先知的話語暗示, 只要驕傲的人放蕩地沉溺於肉體慾望的滿足中, 他們就是在玩弄自己的毀滅, 而相反地, 唯一真實和有益的喜樂, 是來自於在敬畏和尊崇上帝中安息.


詩篇 2:12


12. 當以嘴親子,恐怕他發怒,你們便在路中滅亡,因為他的怒氣快要發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大衛更清楚地表達了上帝所要求的敬畏和事奉是何種。既然上帝的旨意是藉著他兒子的手掌權,既然他已將自己的榮耀印記和徽章刻在他的身上,那麼我們對他順服和虔誠的正確證明,就是恭敬地擁抱他所立為王的兒子,正如經文所宣告的:


「不尊敬子的,


就是不尊敬差他來的父。」(約翰福音 5:23)


「親吻」一詞指的是臣民習慣向君主表達敬意的莊嚴標誌或記號。總之,如果不在基督裡事奉上帝,上帝的榮耀就會被剝奪。希伯來文 rb Bar,既指兒子,也指被選之人;但無論你如何理解,其意義都保持不變。基督確實是父所揀選的,父已將一切權柄賜給他,使他獨自超乎世人和天使之上。因此,他也說是被上帝「印證」的(約翰福音 6:27),因為他被賦予了獨特的尊嚴,使他與一切受造物區分開來。一些解經家將其解釋為親吻或擁抱純潔之物,這是一種奇怪且相當牽強的解釋。就我而言,我樂意保留「兒子」這個稱謂,它與前一句「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相呼應。


緊隨其後的是對那些藐視基督者的警告,他們的驕傲不會不受懲罰,彷彿他是在說:正如藐視基督就是對那以自己榮耀裝飾他的父不敬,所以父自己也不會讓這種對他神聖權利的侵犯不受懲罰。為了教導他們提防徒勞地以延遲的希望欺騙自己,並從他們目前的安逸中沉溺於虛假的享樂,他們被清楚地告知他的怒氣將在瞬間發作。因為我們看到,當上帝暫時縱容惡人並容忍他們時,他們如何濫用這種寬容,變得更加放肆,因為他們不以眼見和感覺來思考他的審判。我知道一些解經家對希伯來文 f[mk, Camoat,我們翻譯為「在瞬間」有不同的解釋,即一旦上帝的怒氣哪怕只發作一點點,被棄絕的人就完了。但將其應用於時間更為合適,並將其視為對驕傲者的警告,不要在他們的愚蠢和冷漠中剛硬自己,也不要因為上帝的忍耐而自欺欺人,以為可以逃脫懲罰。此外,儘管這個詞似乎是為了說明前面內容的原因,即那些拒絕親吻子的人為何會滅亡,儘管希伯來文 yk, ki,更常表示「因為」而不是「當」,但我仍不願偏離普遍接受的翻譯,並認為將原文翻譯為副詞「當」是恰當的,它既表示所斷言的原因,也表示時間。一些人將「在路中滅亡」解釋為「邪惡的道路」或「邪惡的生活方式」。另一些人則將其解釋為「你的道路滅亡」,如同詩篇第一篇所說的「惡人的道路必滅亡」。但我更傾向於給這些詞賦予不同的含義,並將其視為對惡人的譴責,警告他們當他們自以為只在旅程中途時,上帝的怒氣將會將他們剪除。我們知道藐視上帝的人在順境中習慣於如何自欺欺人,並在放蕩中走向極端。因此,先知非常恰當地威脅說,當他們說「平安穩妥」時,他們自以為離結局很遠,卻要被突然的毀滅剪除,(<520503>帖撒羅尼迦前書 5:3)


詩篇的結尾句限定了先前關於基督嚴厲的說法;因為他的鐵杖和上帝的烈怒會無差別地使所有人感到恐懼,除非加上這安慰。因此,在論述了懸在不信者頭上的可怕審判之後,他現在藉著闡明他恩典的甘甜,鼓勵上帝忠實虔誠的僕人抱持美好的希望。保羅也遵循同樣的順序,(<471006>哥林多後書 10:6) 因為在宣告報復已準備好對付不順從的人之後,他立即補充說,對信徒說:「當你們的順服完全時。」現在,我們理解了詩篇作者的意思。由於信徒可能將他所提及的嚴厲應用到自己身上,他為他們打開了一個希望的避難所,他們可以逃到那裡,以免被上帝憤怒的恐怖所淹沒;fa32 正如約珥 (<290232>約珥書 2:32) 在召喚惡人到上帝可怕的審判台前之後,這本身對人來說是可怕的,fa33 立即補充了安慰:「凡求告耶和華名的就必得救。」因為在我看來,這句感嘆:「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fa34 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句子來讀。代詞「他」可以指上帝,也可以指基督,但在我看來,將其理解為基督更符合詩篇的整體範圍,詩篇作者之前曾吩咐地上的君王和審判官親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