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加拉太 1:10-14

 1:10 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 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1:11 弟兄們,我告訴你們,我素來所傳的福音不是出於人的意思。

1:12 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乃是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

1:13 你們聽見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 神的教會。

1:14 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

-----------------------------------------------------------------------------------------------------------------------------

他如此自信地讚揚了自己的傳道,現在他表明這並非空談或誇耀。他用兩個論點來支持他的主張。第一個是,他不是出於野心、奉承或任何類似的激情,來迎合人們的觀點。第二個也是更強有力的論點是,他不是福音的作者,而是忠實地傳達了他從上帝那裡領受的。


10. 我現在是勸人呢,還是勸神呢?希臘語結構在此處的歧義,引起了各種解釋。有些人將其翻譯為:我現在是勸人呢,還是勸神呢?Fa25 其他人將「神」和「人」解釋為神聖和人類的事務。如果不是與原文相去甚遠,這種解釋與上下文非常吻合。我所偏愛的觀點更自然;因為希臘人省略介詞kata,即「根據」,是再常見不過的了。


保羅所說的,不是他傳道的內容,而是他自己內心的目的,這目的與其說是針對人,不如說是針對神。必須承認,說話者的性情可能對他的教義產生一些影響。正如教義的腐敗源於野心、貪婪或任何其他罪惡的激情一樣,真理也藉著正直的良心得以保持其純潔。因此他爭辯說,他的教義是健全的,因為它沒有被修改以迎合人們。


或者,我是否尋求取悅人呢?這第二個子句與前一個子句沒有太大區別,但仍有些許不同;因為渴望獲得好感是「按照人的方式」說話的一個動機。當我們心中充滿這種野心,渴望調整我們的言辭以獲得人的好感時,我們的教導就不可能是真誠的。因此保羅宣稱,他絲毫沒有這種惡習;為了更勇敢地駁斥這種誹謗性的暗示,他採用了疑問句的形式;因為當我們的對手有機會回答時,如果他們有話要說,疑問句會更有分量。這表達了保羅從良心見證中獲得的巨大膽量;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履行了他的職責,不會受到任何此類指責。(使徒行傳 23:1; 哥林多後書 1:12.)


如果我仍然取悅人。這是一個顯著的觀點;那些有野心的人,也就是那些追求人的讚揚的人,不能事奉基督。他為自己聲明,他已經自由地放棄了人的評價,以便完全獻身於基督的服事;在這方面,他將他現在的地位與他生命早期所佔據的地位進行了對比。他曾受到最高的尊重,從各方面獲得了響亮的讚揚;因此,如果他選擇取悅人,他就不會覺得有必要改變他的狀況。但我們可以從中得出我所闡述的一般教義,即那些決心忠實地事奉基督的人,必須有膽量輕視人的好感。


「人」這個詞在這裡是有限制的;因為基督的僕人,不應特意去惹人不悅。但人有各種各樣。那些「以基督為寶貴」的人(彼得前書 2:7),是我們應當在基督裡努力取悅的人;而那些選擇讓真理屈從於自己情慾的人,是我們絕不能姑息的人。敬虔、正直的牧師,總會發現有必要與那些選擇在所有事情上都滿足自己願望的人的冒犯作鬥爭;因為教會中總會有偽君子和惡人,他們會將自己的私慾置於上帝的話語之上。即使是好人,無論是出於無知,還是出於微弱的偏見,有時會被魔鬼誘惑,對牧師忠實的警告感到不悅。因此,我們的職責是不對任何形式的冒犯感到驚慌,只要我們同時不對軟弱的心靈激發對基督本身的偏見。


許多人以不同的方式解釋這段話,暗示承認以下內容:「如果我取悅人,那麼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我承認,但誰會對我提出這樣的指控呢?誰看不出我沒有討好人的意思呢?」但我更喜歡前一種觀點,即保羅正在講述他為了獻身於基督的服事而放棄了多大程度的人的尊重。


11. 我現在告訴你們。這是最有力的論證,是問題的關鍵,即他沒有從人那裡領受福音,而是福音是上帝向他啟示的。由於這可能會被否認,他提供了一個從事實敘述中得出的證據。為了使他的聲明更有分量,他首先聲明這件事不是可疑的,fa26 而是他準備證明的事情;因此,他以一種非常適合嚴肅主題的方式介紹自己。他斷言這不是出於人意;這沒有任何人的氣息,或者說,這不是人為的設計;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後來補充說,他沒有受到任何世俗老師的教導。Fa27


12. 因為我沒有從人那裡領受。那又怎樣呢?難道因為一個受過人教導的人後來成為老師,話語的權威就會減弱嗎?我們必須始終考慮假使徒攻擊他的武器,他們聲稱他的福音有缺陷和虛假;他從一個低級和不稱職的老師那裡獲得了它;他不完善的教育導致他發表了不謹慎的言論。另一方面,他們吹噓自己受過最高使徒的教導,與他們的觀點最為熟悉。因此,保羅有必要將他的教義與全世界對立起來,並將其建立在這一基礎上,即他不是在任何人的學校裡學到的,而是通過上帝的啟示學到的。除了這種方式,他無法駁斥假使徒的指責。

關於亞拿尼亞(<440910>使徒行傳 9:10)是他的老師的異議,可以很容易地回答。他通過直接啟示獲得的神聖教導,並沒有使人被用來教導他變得不合適,即使只是為了增加他公開事奉的分量。同樣,我們已經表明,他通過啟示直接蒙召於上帝,並且他通過人們的投票和莊嚴認可被按立。這些陳述並不相互矛盾。

13. 因為你們聽說過我的行為。這整個敘述是作為他論證的一部分而添加的。他講述說,在他的一生中,他對福音如此憎惡,以至於他是福音的死敵,是基督教名稱的毀滅者。因此,我們推斷他的歸信是神聖的。事實上,他稱他們為一個毫無疑問的事情的見證人,以便將他將要說的話置於爭議之外。

他的同輩是指與他同齡的人;因為與年長的人比較是不合適的。當他談到祖先的傳統時,他指的不是那些使上帝的律法被敗壞的附加物,而是上帝的律法本身,他從小就受其教育,並通過父母和祖先的手領受了它。由於他對祖先的習俗有著強烈的依戀,如果不是主通過神蹟吸引他,要將他從中撕裂出來並非易事。